查看原文
其他

“男”“女”不分,竟如此有理?

佚名 汉语言文学学习 2020-08-17
来自专辑
语言学随笔

法国人说:“怀疑乃科学之母”。德国人说:“怀疑乃真理之父”。意大利人说:“怀疑乃智慧之父”。
碰了巧,中国也有类似名句——“失败乃成功之母。”
这里的“父”与“母”,似乎是一个意思,都是它们上位词“先辈”的意思。但如果把“父”和“母”单独拎出来,又是一对典型的反义词。

一对反义词竟然会表达相同的意义?

 

成语里的“反义词”
成语文化博大精深,嬉笑怒骂都浓缩在短短的四个字里。许多的成语里都含有一对反义词,这其中不乏对比强烈的反义词,但有一些,它们却并不显得“反义”,甚至可以说意义完全相同。
“左顾右盼”“东张西望”,“左”和“右”、“东”和“西”都代表着“四处”,并不意味着“左”或“右”本身,对立情况消失了;“鬼斧神工”“天造地设”里,“鬼”和“神”这水火不容的两样东西都成了一个意思;“红男绿女、善男信女、痴男怨女、生儿育女、拖儿带女、一男半女”这些词,则是连“男女都不分”了。

“男女不分”,竟可以如此有理?

 


奇妙的反义词

①生、死

他生前最后一句话 / 他死前最后一句话

生与死是一对反义词,而且是绝对反义词,一个人不是生就是死,不存在中间义项(详见文末《“平”的反义词到底是什么》)。但加上个“前”字,“生”与“死”的定义则变得不再对立,“生前”和“死前”表达的是一个意思。

 

②来、去

让我来吧 / 让我去吧

“来”和“去”也是一对反义词,但在这里表达的都是“做”的意思,“来、去”不分。

 

③长、短

才这么点长 / 才这么点短

在这里,“长”表示“长度”,语义已经扩大,不再局限于“长”。人在造词时倾向用褒义或阳性的那一方来概括,成为“无标记词”(详见今天第四条图文《沈家煊:传统的标记理论》)。同样的例子还有“大、小”——“才这么点大/才这么点小”表达的是相同的意思,这里“大”的语义也扩大了。


那么,是否在语义中和的情况下,我们都能随意更改反义词的搭配呢?这些反义词表达的意思真的一模一样吗?

 

差别
例①中,“生前”包含的时间范围比较广,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都可以叫“生前”,“死前”的时间范围则比较小,仅指死前短暂的一段时间,强调跟死亡有关的事情。“生前”还避免了“死”这种不吉利的字眼,在某些场合对死者显得尊重。
例②中,“来”与“去”乍看意义相同,却并非任何场合都可以互换。“来”字稍显热情,含有一种“加入”的意思,“去”字则稍显疏远,含有一种“离开”之意。两个字的选择有时候能显出不同的视角或立场。
例③中,“长”的语义扩大,表示“长度”,成了中性词,故而在强调“短”意义的时候,语气不如“短”强烈。

范围不同、视角不同、感情色彩不同尽管语义中和,这些反义词仍然存在或多或少的区别。也许说出来是可以沟通,但就“差那么点意思”。有时候,就是“那么点意思”,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话术的学问
成语、俗语已经成为固定范式,不可更改,但在我们一般的语言中,每一个字词的选择仍然决定着话语的微妙趋向,需要灵活把控。

当然,这些话术的学问并非每个人都能掌握,总要有人下功夫去研究。如果每个语言爱好者都能出一份力,失业后也不愁没事干了,至少还能做个话术培训师不是?

 

相关阅读

吕叔湘:“二”和“两”

“差点”“差不多”“差点没”到底差多少?

“做”和“作”,你分清了吗?

莫测的语义

语义指向分析

“平”的反义词到底是什么

“春节前后”为什么不能说成“春节左右”?

语用学相关术语名词解释大全

“模糊语言”,玩你没商量

偏义复合词

查看更多,请点击主页菜单“语言学→语言学杂文汇总”或点击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