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洪堡特:语言与世界观

佚名 汉语言文学学习 2022-12-27

摘自洪堡特《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第八章

(相关阅读:语言和思维关系的几种说法


儿童学讲话,并不是接受词语、嵌入记忆和用嘴唇咿呀模仿的过程,而是语言能力随时间和练习的增长。听到的话不只是告诉我们些什么,而且还有助于心灵更容易理解过去从未听到过的东西;听到的话会使很久以前听到过,但当时似懂非懂或者完全未懂的内容变得清楚明白,因为,经过长期磨砺的精神力量会突然悟识到,很久以前听到的话与刚刚听到的话有相似之处;此外,听到的话还促使听者把词语越来越多、越来越快地转入记忆,同时越来越少地把它们当作空无内容的声音放过去。所以,这样的进步与学习单词不同。学习单词只是通过加强记忆力的训练,以平均的速度增长;而我们在此所说的进步,则是一种始终在自我提高的发展,因为语言能力的提高和语言材料的累积是相互促进的。儿童并不是机械地学习语言,而是发展起语言能力,这就证明了一个事实:由于人最主要的各种能力是在一生的某个确定时期内发展起来的,所以,处在极不同条件下的所有儿童差不多都在同一伸缩性很小的年龄期学会讲话和理解。假如说话人和听话人不具备一种适合于双方,但以个人形式分隔存在的人类共同本质,那么听话人仅仅依靠他自身孤立地发展起来的能力,何以能够驾驭说出来的话?分节音是一种微妙的符号,它正是由人类共同本质最深刻、最实在的特性造就的,借助于这种符号,听说双方才能够以协调一致的方式进行交往。

有人可能会对这种看法提出异议,指出:任何一个民族的儿童如果在开始学讲话前被置于另一个民族的环境之中,都将发展起该民族的语言能力。人们会说,这一无可驳的事实清楚地证明,语言只不过是对听到的话语所作的重复;语言只依赖于社会交往而与人类本质的统一性和不同表现形式无关。但持这种观点的人恐怕未能足够细心地注意到,要战胜本族语的型式( die Stammanage)有多么困难。或许,在最细微的色彩方面,这种型式终于未被克服而保留了下来。然而,即使不考虑这一点,儿童能获得任语言的能力这种现象也足以说明,人与人到处是同一的,因此,语言能力在任何个人身上都可以生长起来。而另一方面,语言能力同样可以说是从个人内部发展起来的,只是由于自始至终需要外部刺激,语言能力的发展才必须适应于外部环境的影响,并且在跟人类所有语言的一致关系上都保持着这种适应性。当然,语言受到民族起源的制约,这一点相当明显地反映在语言按民族来划分这个事实上。这种制约是不言而喻的,因为民族起源极其强烈地影响着个性,而每一具体语言则极为紧密地与个性联系在一起。语言产生自人类本质的深底,同时,语言与人的民族起源也建立起了真正的、实质性的联系。假如不是这样,那么,为什么母语无论对于文明人还是对于野蛮人都具有一种远胜过异族语言的强大力量和内在价值,为什么母语能够用一种突如其来的魅力愉悦回归家园者的耳朵,而当他身处远离家园的异邦时,会撩动他的恋乡之情?在这种场合,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并不是语言的精神方面或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而恰恰是语言最不可解释、最具个性的方面,即其语音。每当我们听到母语的声音时,就好像感觉到了我们自身的部分存在。

当我们分析通过语言创造出来的东西时,同样不能证实这样种看法,即语言似乎仅仅表示已被知觉到的对象。根据这种看法,事实上是不可能穷尽语言深刻和全面的内容的。没有语言,就不会有任何概念,同样,没有语言,我们的心灵就不会有任何对象。因为对心灵来说,每一个外在的对象唯有借助概念才会获得完整的存在。而另一方面,对事物的全部主观知党都必然在语言的构造和运用上得到体现。要知道,词正是从这种知党行为中产生的。词不是事物本身的模印,而是事物在心灵中造成的图像的反映。任何客观的知觉都不可避免地混杂有主观成份,所以,撇开语言不谈,我们也可以把每个有个性的人看作世界观的一个独特的出发点。但个人更多地是通过语言而形成世界观,因为正如我们下面还要讲到的那样,词会借助自身附带的意义而重新成为心灵的客观对象,从而带来一种新的特性。在同一语言中,这种特性和语音特性一样,必然受到广泛的类推原则的制约;而由于在同一个民族中,影响着语言的是同一类型的主观性,可见,每一语言都包含着种独特的世界观。正如个别的音处在事物和人之间,整个语言也处在人与那一从内部和外部向人施加影响的自然之间。人用语音的世界把自己包围起来,以便接受和处理事物的世界。我们的这些表达绝没有超出简单真理的范围。人同事物生活在一起,他主要按照语言传递事物的方式生活,而因为人的感知和行为受制于他自己的表象,我们甚至可以说,他完全是按照语言的引导在生活。人从自身中造出语言,而通过同一种行为,他也把自己束缚在语言之中;每一种语言都在它所隶属的民族周围设下一道樊篱,一个人只有跨过另一种语言的樊篱进入其内,才有可能摆脱母语樊篱的约東。所以,我们或许可以说,学会一种外语就意味着在业已形成的世界观的领域里赢得一个新的立足点。在某种程度上说,这确是事实,因为每一种语言都包含着属于某个人类群体的概念和想象方式的完整体系。掌握外语的成就之所以没有被清楚地意识到,完全是因为人们或多或少总是把自己原有的世界观,甚至原有的语言观( Sprachansicht),带进了一种陌生的语言。


相关阅读
语言和思维关系的几种说法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语言学类
“手舞足蹈”里的手势语
手语和古文字之异同
对“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的质疑
根植在汉字中的纺织情怀
迟暮之年的人脑及语言
国际中文笔试:二语习得主要理论和假说
这门“玄学”让4个语言学家吵开了
“他会12种语言,但听起来都像俄语”
查看更多,请点击主页菜单“语言学→语言学杂文汇总”或点击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