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乡:跨越时空的精彩寻觅

杨杨 相约新乡 2023-01-15

·

点击蓝字  关注相约新乡

【注】点击文章中蓝字打开相关链接阅读详情。

有人说:新乡文化是从洪荒时代绵延至今

细细数来,此言不虚。上古奇书《山海经》中太行山发鸠之山描述有“精卫鸟”,“精卫填海”的故事源于新乡;《诗经》开创了中国文学的先河,而新乡是《诗经》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昔日新乡,北临殷都,武王伐纣在这里开始,周武王的弟弟又分封于此,所以,《尚书》《左传》和《战国策》等书都与新乡有密切的关系,这些典籍里对新乡的生活都有精彩的记载。


  《尚书 · 牧誓》  


《尚书》,“尚”即“上”,《尚书》意为上古的书,记载着尧舜禹、夏商周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智慧,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有“政书之祖,史书之源”的美誉。

《牧誓》来自于《尚书》,是我国早期散文的重要篇章。

《典籍里的中国》“牧誓”片段   
视频来源:央视频

《牧誓》

的背景是什么?

是牧野,一个地名(今新乡)。是《尚书》中的文体,战争前的动员令。除《牧誓》之外,《尚书》中还有《汤誓》《秦誓》等誓词。


《牧誓》是周武王在牧野之战前颁布的誓师之词,是战争动员令。那么,周武王在《牧誓》里究竟说了点啥?

商朝末期,殷纣王荒淫无度,生活极端奢糜,商王朝的统治危机四伏。此时位于西部的周部落,不断扩大势力,国势日盛。公元前1046年,武王联合西部一些诸侯小国,兴师伐纣。

武王率兵车三百辆,虎贲三千人,在商郊牧野与殷纣展开决战。大战前,周武王召集军队,发表了慷慨激昂的誓师之辞,这就是《牧誓》。



向上滑动阅览《牧誓》原文


时甲子昧(mèi)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王左杖黄钺(yuè),右秉白旄(máo)以麾(huī),曰:“逖(tì)矣,西土之人!” 


王曰:“嗟!我友邦冢君、御事,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千夫长、百夫长,及庸、蜀、羌(qiāng)、髳(máo)、微、卢、彭、濮人。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予其誓。” 


王曰:“古人有言曰:‘牝(pìn)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今商王受惟妇言是用,昏弃厥肆祀弗答;昏弃厥遗王父母弟不迪,乃惟四方之多罪逋(bū)逃,是崇是长,是信是使,是以为大夫卿士,俾(bǐ)暴虐于百姓,以奸宄(guǐ)于商邑。今予发惟恭行天之罚。今日之事,不愆(qiān)于六步、七步,乃止齐焉。夫子勖(xù)哉!不愆于四伐、五伐、六伐、七伐,乃止齐焉。勖哉夫子!尚桓桓,如虎如貔(pí),如熊如罴(pí),于商郊。弗迓(yà)克奔以役西土,勖哉夫子!尔所弗勖,其于尔躬有戮!”




《牧誓》第一段记载周武王将开始誓师,《牧誓》记录了周武王当时的形象,左手执黄钺,右手挥着白旄旗。

图:钺
钺是一种形状像大斧的仪仗兵器,君王常用钺来象征自己的军事指挥权。

第二段是周武王命令盟国和周国的将士们整齐队伍,认真听誓。“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相当于我们现在部队的首长开始讲话前,先命令下面的官兵“稍息”、“立正”、“向右看齐”。

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

戈、干、矛都是当时士兵装备的兵器,戈是近身攻击的短兵器,干就是盾,矛是长距离攻击兵器,我们现在常说的“干戈”就是古代的盾和戈,后来引申为战争。


第三段是周武王的誓辞,他首先抨击商王宠爱妇人荒废国事,谴责商王疏远贤臣,任用奸佞小人,同时强调自己伐商是顺应天命的。商王宠爱的妇人就是我们都熟悉的妲己,帝辛沉迷于酒色,荒淫残暴,百姓对帝辛的行为怨声载道。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这句话后来演变成了成语“牝鸡司晨”

最后,武王说“今予发,惟恭行天之罚”,就是说我姬发要替天行道,推翻这个暴君。


武王还申明作战时的军纪,号召将士们一鼓作气杀到商的都城,但是不要滥杀投降的敌人,而不服从军纪的人将会受到惩罚。

【小知识】武王申明军纪时,为什么要强调行军一段距离就停下来整齐阵容,作战一段时间就停下来整齐阵容呢?因为当时的军队以少数战车为精锐,大部分还是步兵,而步兵是组成方阵作战的,所以他们必须时刻保持方阵的阵型,否则一旦阵型溃散,他们就只能逃跑或者被敌人屠杀了。


《牧誓》的最大价值就在于它的历史真实性,某种意义上说远远超过它的文学价值。1976年出土的周初青铜器《利簋》的文字与它相符,进一步证明了它的可信。

利簋(guǐ) · 馆藏于国家博物院
利簋,又名“武王征商簋”、“周代天灭簋”或“檀公簋”,西周早期青铜器。

《牧誓》是与战争直接相关的历史文献,它记载了战争发生的时间、地点,参战部队的组成,战争的理由,伐商盟军使用的战术以及军事纪律。它不仅提供了第一手原始材料,而且我们可以借以了解商周之际的思想观念,以及政治、社会状况。

对于新乡人来说,《牧誓》的意义更为深远。牧野之战就在新乡,至今,新乡这片热土上有古老的牧村、有诸侯会盟的同盟山、有姜子牙分兵点将的“分将池”村、有纪念牧野之战的“兴国寺”遗迹......它们都是新乡文化绵延于今的实实在在的证明。

牧野之战,一个偏隅西土的小邦周竟以区区五六万人的兵力,将拥兵六七十万之众的大邑商打败。这样的战争,在中国军事史乃至世界军事史上,不仅是堪称奇迹,而且是近乎于神话。

因为这场战争,千百年来在牧野大地上衍生出了独有的“牧野文化”,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牧野儿女的精神底色,对人们的思想、文化、道德各个方面起到了重要的奠基作用。

《左传》里的新乡 


《左传》记录的是从春秋到战国中国社会发生大变革的时代,周王朝名存实亡,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不断发生。
 
《左传》这部历史著作所记新乡卫地王公的兴衰和历史的演变及其政治、军事、道德、伦理的得失和历史人物的风貌,共计十多篇。如《卫献公复位》《子路赴死》《卫灵公争位》《卫国之乱》等。

在这些篇章,言简意赅、生动深刻,比如《卫懿公》仅有38字:


冬十二月,狄人伐卫。卫懿公好鹤,鹤有乘轩者。将战,国人受甲者皆曰:“使鹤!鹤实有禄位,余焉能战?”

——《左传·闵公二年》


啥意思呢?

狄人发兵攻打卫国,将要与狄作战。卫人领到盔甲武器的服役人都说:“派鹤去抵敌吧!鹤享有俸禄和职位,我们怎么能作战呢?”

文章微言大义。卫懿公之所以灭国亡身,根本原因在于其重物轻人,滥施禄位,丧失了民心。这则故事今天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于卫懿公和新乡的渊源,当地史料也有很多记载。

长垣历史上曾被称做鹤丘县,同年又于韦城(今属滑县)置长垣县。《括地志》:“故鹤城在滑州匡城县西南十五里。俗传卫懿公养鹤于此城,因名。

明清《长垣县志》关于卫懿公养鹤地记载:在县西一十八里,俗传卫懿公养鹤城也。
 


至今,长垣司坡村、何寨(据传何寨的前身叫鹤寨)一带,还流传着卫懿公好鹤的故事。

《战国策》里的新乡


《战国策》,相传是战国时期各国史官或策士所辑录成书。西汉时,刘向按战国时期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等十一国的次序,进行整理编订,并定名为《战国策》。
 
在《宋卫策》中,反映当时新乡生活的有七篇之多,它们分别是《智伯欲伐卫》《智伯欲袭卫》《秦攻卫之蒲》《卫使客事魏》《卫嗣君病》《卫嗣君时胥靡逃之魏》和《卫人迎新妇》。
 
《战国策》中多数故事简单,仅仅是截取历史中的一些片断,但内容十分传神。比如,《智伯欲伐卫》内容说的是晋卫两国之间的事:


向上滑动阅览《智伯欲伐卫》原文


智伯欲伐卫,遗卫君野马四百,白璧一。卫君大悦,群臣皆贺,南文子有忧色。卫君曰:“大国大欢,而子有忧色何?”文子曰:“无功之赏,无力之礼,不可不察也!野马四,白壁一,此小国之礼也,而大国致之。君其图之!”卫君以其言告边境。智伯果起兵而袭卫,至境而反,曰:“卫有贤人,先知吾谋也。”桓桓,如虎如貔(pí),如熊如罴(pí),于商郊。弗迓(yà)克奔以役西土,勖哉夫子!尔所弗勖,其于尔躬有戮!”



智伯,晋国大夫。

 
智伯想攻打卫国,就送给卫君四匹名为野马的良马和一支白璧。卫君十分高兴,群臣都来庆贺,南文子却面带愁容。

卫君说:“全国上下一片喜庆,而你却愁眉苦脸,这是为什么呢?”
文子说:“没有功劳就受到赏赐,没费力气就得到礼物,不可以不慎重对待。四匹野马和一支白璧,这是小国应该送给大国的礼物,而如今大国却将这种礼物送给我们,您还是慎重考虑为好。

卫君把南文子的这番话告诉边防人员,让他们加以戒备。果然不出南文子所料,智伯出兵偷袭卫国,到了边境又返回去了。智伯失望地说:“卫国有能人,预先知道了我的计谋。
 
再来看一篇比较生活化的《卫人迎新妇》:
 


向上滑动阅览《卫人迎新妇》原文


卫人迎新妇,妇上车,问:“骖马,谁马也?”御曰:“借之。”新妇谓仆曰:“拊骖[cān],无笞[chī]服。”车至门,扶,教送母:“灭灶,将失火。”入室见臼,曰:“徙之牖下,妨往来者。”主人笑之。此三言者,皆要言也,然而不免为笑者,蚤晚之时失也。



这则故事说的是:
卫国有个人迎娶新媳妇。新娘子上车就问道:“两边拉套的马是谁家的?” 车夫说:“借的。” 新娘子就对车夫说:“打两边的马,别打中间驾辕的马。”


车子到了夫家门口,新娘子刚被扶下车,就嘱咐伴娘说:“快去灭掉灶膛里的火,小心火灾。

她走进屋里,看见地上有块石臼,就说:“快把它搬到窗外去,放在这里妨碍人来回走路。”夫家的人听了,都禁不住笑她。

这三句话本来都是很要紧的话,引起了众人的嬉笑。她的话说错了吗?没错,只是说的不是时候。


现实生活中,说话也要说对时候,不然也要闹笑话,或引起听话人不快。如,清晨遇同事从卫生间出来,不能说“你吃了吗?”看领导从楼梯下来,不能说“您下来了?”过年时,小孩摔了碗,只能说“岁岁平安”,不能说“砸”了。即使话语中肯,但说话的时机、方式、场合不对,反倒会弄巧成拙。

 
此文看似街谈巷议,家长里短。读后,识民声、见民情,充满了质朴坦率,窃笑之中似能领略不少聪明与睿智来。

  【结语】  



新乡市图书馆

目前古籍藏量居全省公共图书馆第二,仅次于河南省图书馆,河南第一家获得“全国重点古籍保护单位”的地市级图书馆。

千百年来,牧野大地曾上演过多少惊天动地的事、可歌可泣的人?那些被记于典籍里的故事,蕴含着牧野智慧和牧野精神,拥有直抵人心的文化力量。

跨越新征程,新乡人怎能不知新乡典籍?

那些沉淀着历史烟云、凝结着先贤智慧的文字、故事,可以为人们的精神世界提供更多滋养。

牧野文化代代传承,生生不息。了解典籍是面向过去的传承,更是面向未来的开启。每一个新乡人,都应该对我们自己的文化有坚定的自信和自觉,为牧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注入更强大的生命力。



点亮在看

让更多人了解新乡



【资料来源】《牧野风》,央视《典籍里的中国》,部分图文资料来自网络。

【免责声明】本平台转载、摘录内容只以传播为目的;版权、转载问题,请联系我们。

往期回顾

从“彩陶”看见6000年前新乡

时代潮·忆新乡(百年变迁):粗布衣、的确良、文化衫、牛仔裤,你最爱的青春记忆是哪样?

史读新乡:新乡“秦”缘

总  监 制:李国强 马新华        

主      编:刘树雨 

执行主编:尚建东 夏宝莲    

责任编辑:朱新国 李文艳 杨杨

投稿邮箱:626754621@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