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烟和酒精对骨愈合的影响 | EClinicalMedicine11月刊精选
EClinicalMedicine是柳叶刀旗下的开放获取医学期刊,致力于发表原创性研究成果,旨在帮助一线专业医务人员应对全球社会共同面临的复杂而快速的医疗卫生行业转变。柳叶刀特别推出EClinicalMedicine精选论文合辑,分享给读者。EClinicalMedicine已经被收录到GoOA以及Web of Science |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SCIE),并期望在2022年得到首个影响因子。
”识别二维码阅读EClinicalMedicine11月刊
论文精选
1
评估二硫苏糖醇氧化能力(DOC)作为丙氨酸转氨酶水平正常的慢性乙肝患者的血清生物标志物:一项旨在更好地监测疾病的试点研究
丙氨酸转氨酶(ALT)是慢性肝病(CLDs)最常用的血清生物标志物。但是,ALT可能无法准确地反映肝脏病变,且可能会低估肝硬化的程度。因此,需要有新的生物标志物作为ALT的补充。作为一项探索性的试验研究,安徽农业大学的研究团队在处于不同疾病阶段的慢性乙肝患者队列(n=1693)中测量了血清二硫苏糖醇氧化能力(DOC)。这些乙肝患者包括终末期肝病(ELD)、慢性乙肝(CHB)、ALT持续正常的CHB(CHB-P)和非活动性携带者(ICs)。研究发现,DOC是一个稳健的生物标志物,或许可以作为ALT测量的补充,特别是在ALT水平低的患者中。ROC分析表明,在ALT水平正常的ELD和CHB患者中,DOC的AUC值分别达到0.983和0.956。重要的是,在CHB-P患者和ICs中,DOC的AUC值分别达到0.852和0.844。这样的AUC值可以进行筛查和持续监测,对CHB-P和ICs而言,其敏感度分别超过30%和50%,特异度分别为99%和95%。DOC还与纤维化的指标显著相关。作者建议,DOC可作为除ALT之外的补充生物标记物,用于监测慢性乙肝患者的疾病,特别是当ALT水平正常、需要进一步的临床评估时。
2
吸烟和酒精对骨愈合的影响:一项关于非病理性骨折的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
吸烟、术前戒烟时间、尼古丁替代疗法、电子烟和饮酒对非病理性骨折愈合的影响仍不清楚。因此,来自首尔国立大学(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的研究团队进行了一项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全面评估这些因素与骨愈合的关联。同时,他们还调查了术前戒烟时间、尼古丁替代疗法和电子烟对伤口愈合和伤口并发症手术的影响。他们在数据库中检索了截至2021年8月9日的文献。主要结果包括延迟愈合率、不愈合率和愈合时间。共有122项研究、417,767名患者符合该系统综述的条件,其中71项研究、39,920名患者符合荟萃分析的条件。在非病理性骨折治疗后,吸烟者组的不愈合率明显高于非吸烟者组;饮酒者组和非饮酒者组的不愈合率没有显著差异。与连续吸烟者组相比,戒烟组(术前≥4周)的术后伤口感染率明显降低。作者总结道,为减少术后伤口感染,在未来的临床实践指南中应强调戒烟的重要性。
3
益生菌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菌株特异性和结果特异性疗效:一项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
在选择适当的益生菌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方面,目前仍缺乏统一的指导。来自美国华盛顿大学(University of Washington)的Lynne V. McFarland及其同事进行了一项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以确定那些对治疗IBS安全有效的益生菌菌株,说明菌株的特异性,并以至少有一项确认性试验的益生菌为基础。他们在数据库中检索了截至2021年6月的文献,共筛选出521项研究,其中42项是随机对照试验(45个治疗组,N=3856)。分析了14种不同的益生菌类型(9种单一菌株和5种多菌株混合物)。9种益生菌至少在一个结果中具有显著疗效,4种益生菌在任何结果中都没有显示出疗效。4种益生菌显示可以显著缓解腹痛,即凝结芽胞杆菌MTCC5260、植物乳杆菌299v、布拉氏酵母菌CNCM I-745,以及酿酒酵母CNCM I-3856。51%的试验报告了轻到中度的不良事件;但是,与对照组相比,不良事件与益生菌没有更多关联。作者总结道,尽管对益生菌的分析受到试验中IBS结果多样性的限制,但该研究确定了9种对IBS患者有效的特定益生菌,可能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4
儿童和青少年感染新冠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一项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
兰州大学的研究团队进行了一项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研究儿童和青少年感染新冠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在数据库中检索了截至7月份的文献,纳入56项研究,共包括79104人。患有多系统炎症综合征(MIS-C)和被送入重症监护室的患者死亡率更高。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急性肾功能不全(AKI)增加了进入重症监护室的几率;呼吸急促增加了呼吸支持的需要;神经系统疾病、C反应蛋白(CRP)水平≥80 mg/L和D-二聚体水平≥0.5ug/mL增加了发展为严重或危重疾病的几率。先天性心脏病、慢性肺部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肥胖、MIS-C、呼吸急促、ARDS、AKI、胃肠道症状、CRP和D-二聚体升高与儿童和青少年感染新冠后的预后不良有关。作者总结道,对儿童和青少年感染新冠后预后不良的风险因素进一步研究应采用共同的结果定义,以加强未来研究之间的同质性。
5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奥沙利铂引起的慢性周围神经毒性:TJMUCH-GI-001,一项随机对照试验
奥沙利铂引起的慢性周围神经毒性(OIPN)是奥沙利铂最麻烦的剂量限制性副作用,目前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来自天津医科大学癌症预防与治疗重点实验室的研究团队进行了一项单中心、双盲、III期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治疗慢性OIPN的疗效。145名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接受GM1(n=73)和安慰剂(n=72)。GM1的剂量是每天60毫克、服用3周,或每天40毫克、服用2周。给同时使用奥沙利铂的患者输液7天,给停用奥沙利铂的患者输液14天输液。主要终点是神经毒性的缓解(改善≥30%),由新开发的患者报告结果指标(MCIPN)来衡量,该指标基于先前的调查问卷,包括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化疗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生活质量问卷(有20个条目)。患者还使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治疗慢性OIPN的总效果。作者还计算了VAS反应者(改善≥30%)、双重反应者(MCIPN和VAS均改善≥30%)和高反应者 (MCIPN总分改善≥50%)。次要终点是安全性和生活质量。附加终点是无进展生存期(PFS)、无病生存期(DFS)、总生存期(OS)和肿瘤反应。与安慰剂组相比,GM1组有更多的病人有反应(MCIPN反应者:53%,相比于安慰剂组的14%;VAS反应者:49%,相比于安慰剂组的22%;双重反应者:41%,相比于安慰剂组的7%;以及高反应者:32%,相比于安慰剂组的13%;所有的P值均小于0.01)。没有发现GM1对生存或肿瘤反应的有害影响。没有与GM1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作者总结道,在慢性OIPN患者中,与安慰剂相比,使用GM1可以降低慢性OIPN的严重程度。
6
比较中低收入国家成人败血症的诊断和死亡率预测的不同评分:一项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
败血症的临床评分主要是为高收入国家开发和应用的。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University of Amsterdam)的Bayode R Adegbite及其同事进行了一项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以研究快速序贯器官衰竭评估(qSOFA)、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和通用生命评估(UVA)得分在中低收入国家疑似感染者的诊断和死亡率预测方面的表现。在数据库中检索了截至2021年5月18日的文献。纳入的研究需要符合以下条件:至少报告上述一项评分用于预测15岁及以上疑似感染者或败血症患者死亡率时的性能。共纳入24篇文章,27,237名患者。qSOFA的合并灵敏度为0.70,特异度为0.73,AUC为0.77。SIRS的合并灵敏度、特异度和AUC分别为0.88、0.34和0.69。MEWS的合并灵敏度、特异度和AUC分别为0.70、0.61和0.72。UVA的合并灵敏度、特异度和AUC分别为0.49、0.91和0.76。作者总结道,没有一个单一的评估工具能最终准确地确定疑似感染者或败血症患者死亡或临床状况恶化的高风险。在现有的评估工具中,SIRS可用于首次筛查,以确定那些需要高级护理的患者,之后用qSOFA、MEWS或UVA评分预测死亡率,这些工具既基于已公布的性能指标,也取决于当地是否有数据收集工具。未来的研究应调查联合或序贯使用这些评估工具的性能,或将这些工具合并,即合并不同评分中选定或修改的元素进行优化。
7
青少年中的欺凌受害:71个国家中不同性别、社会经济地位和学习成绩的发生率和不平等性
欺凌受害在全球各地都带来了长期负面影响。来自日本国家全球健康和医学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Global Health and Medicine)的Mariko Hosozawa及其同事研究了71个国家中15岁青少年的受害情况及其不平等性。数据来自跨国评估学生能力计划(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2018年3月至8月)。在纳入的421,437名学生中,有113,602人(30.4%)经常受到伤害,但这种情况因国家而异--从9.3%(韩国)到64.8%(菲律宾)不等。言语和关系上的伤害比身体上的伤害更频繁。平均而言,来自最贫困地区和学习成绩最差的男学生的得分更高。除了关系上的伤害,类似的结果也出现在受害的子类型中,而性别差异较小。作者总结道,尽管其规模、主要的子类型以及与风险因素的关联强度因国家而异,全球范围内的欺凌受害程度很高。此研究观察到的明显跨国差异需要进一步的复制和经验解释,且有必要在未来大力减少欺凌受害及其不平等。END
*中文翻译仅供参考,一切内容以英文原文为准。
Cover image by Shutterstock: By Kateryna Kon.
推荐阅读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EClinicalMedicine更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