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拟人化与人性的影响(一)
本平台聚焦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新时代、新生态法律的研究与服务,整合资源,跨界合作。系由曹旭律师团队运营,业务范围以一般民商事争议解决为基础,创新型中小企业法律服务、创业园区法律支持服务、互联网领域法律服务为核心。诚实守信,勤勉尽责,以最大的努力维护委托人的合法权益。
合作联系微信:soupain
邮箱:105491396@qq.com
备注:本号原创作品
作者:曹旭律师
首发:人工智能法律研究
阅读说明:节选自论文的一部分。
我们正身处人类历史上最奇妙的时代。
自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就没有间断过对于“造人”的想象。远到中国神话中女娲(以及希腊神话中冥后、古巴比伦神话中智慧之神)的“抟土造人”、《列子·汤问》中的“偃师献技”,近到《弗兰肯斯坦》里的科学怪人、阿西莫夫的《我,机器人》,和斯蒂芬·斯皮尔伯格导演的《人工智能》里的机器男孩大卫,这些想象既反映了人类对于自身来源孜孜不倦的追索,也蕴含着人类对于超越自我,创造人工智能的渴望。
而现在,持续了数千年的梦想居然正在转化为现实。
人工智能已经不知不觉渗透到我们的衣食住行之中,对社会结构、生活秩序乃至国际格局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即便目前仅仅是其最初级的阶段。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必须认真的思考如果“机器人”真的具有了人性会怎么样?对社会伦理、道德观念、法律规范会造成什么样的冲击?对人类的世界观、宇宙观、人生观会造成什么样的冲击?人工智能是怎样的一种存在?人工智能可能会如何一步步的向前进化?
我把对于人工智能的认识分成两个方面。第一,作为人类智能延伸的人工智能。第二,人工智能自身的特质和发展规律。本文围绕第一个方面进行分析。
人类知识的数字化是人工智能诞生的基础。
一个人工智能系统在投入使用之前,需要通过深度神经网络对海量的数据进行学习。可以说,没有大数据,就没有人工智能。数据如同工业时代的钢铁和石油一样,属于信息时代的生产要素和战略资源。信息时代的数据,特指数字化的数据。数字化就是将复杂多变的信息最终转变为由0和1组成的二进制代码,变成计算机可以读懂的语言。没有数字化的数据是无法被人工智能“阅读”的。数据的来源,是人类信息、人类知识、人类智慧的数字化。而知识,则是人类智能的结晶。
知识是人类对物质世界以及精神世界探索的成果总和。知识也是人类在实践中认识客观世界(包括人类自身)的成果,包括事实、信息的描述或在教育和实践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是人类从各个途径中获得的经过提取、总结与凝练的系统的认识。
知识的演进层次自下而上分别是噪音、数据(此处并不特指数字化的数据)、信息、知识、智慧。从噪音中分拣出来数据,由数据转化为信息,由信息升级为知识,由知识升华为智慧。这是一个信息的管理和分类过程,让信息从庞大无序到分类有序,各取所需。
1946年2月14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出了人类历史上真正意义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And Calculator,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 ),人类知识开始了数字化。20世纪70、80年代,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型处理器的发明,软件领域的革命性成果都加速了人类知识的数字化过程。20世纪90 年代以来,互联网技术日趋成熟,随着互联网的广泛接入,全球范围的网络连接生成了海量数据。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社交媒体、移动设备和传感器的大量普及,全球产生并存储的数据量急剧增加。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化技术飞速发展。如今人类 95%以上的信息都以数字格式存储、传输和使用,同时数据计算处理能力也提升了上万倍。随着算力的提升,和算法的提高,大量的数据能够得到有效的处理,由此诞生了人工智能。
所以,人类知识的数字化是人工智能诞生的基础,人工智能是人类知识数字化的产物。
拟人化使人类将自身的心理状态投射到人工智能身上。
拟人化是人类将自身的特征、动机、意向或心理状态赋予非人对象 (Epley, Waytz, & Cacioppo, 2007)。拟人化的对象包括自然、超自然、动物、机器、品牌和产品等一切非人领域。当认识对象与自身具有感知相似性(perceived similarity)时, 人类会更依赖用自我中心的知识去进行推理。例如研究发现, 与类似机器人的软件(如 Siri)相比, 人们会更多地拟人化一个与自身外貌相似的人形机器人(Kiesler, Powers, Fussell, & Torrey, 2008);而且除了形态相似性以外, 类人运动(Morewedge, Preston, & Wegner, 2007)、声音 (Schroeder & Epley, 2016)等也会让人们更多地拟化。「1」
大概没有人会感觉你的笔记本电脑是一个生命。然而有一天,你购买了一台扫地机器人,红色,圆形,很Q,你给它取名“嘟嘟”。每隔一天,“嘟嘟”就轰轰轰的满屋子乱窜,床底下,衣橱底下,每一个角楼都不放过,碰到桌角、椅子脚就怯生生的缩回去,试探性的换一个方向,继续向前行。有时候你会故意把脚搁在“嘟嘟”的前面,嬉笑着对“嘟嘟”说:“笨蛋,往那边去”,于是“嘟嘟”愣头愣脑的碰壁,转向,拐头而行。有时候“嘟嘟”会笨手笨脚的和拖把线缠在一起,发出求救声,你一边过去解开一边对“嘟嘟”说:“笨蛋,又卡住了!”......很多年以后,当“嘟嘟”退役后,你会偶尔想起“嘟嘟”,并且说“那个笨蛋”,然而你心里会有莫名的惆怅,因为,在某种程度上,你在心中把“嘟嘟”当成了一个生命。
从功能上来说,你的笔记本电脑能够完成的替代人的功能要比“嘟嘟”能完成的多得多,但是为什么你没有觉得你的笔记本电脑是一个生命,却会觉得“嘟嘟”是一个生命呢?第一,“嘟嘟”有完整的外观。第二,“嘟嘟”有其独特的声音。第三,你给“嘟嘟”起了名字。第四,“嘟嘟”的单一功能,使其有鲜明的“个性”。第五,“嘟嘟”是相对独立的,而不是联网的。你潜意识中会把笔记本电脑的功能当成是整个网络世界功能的一部分,但是会把“嘟嘟”当成独立的个体。第六,“嘟嘟”在生活中与你形成了紧密互动。这一系列看似细微的差别虽然并未本质的不同,但是却构成了与人类自身的感知相似性(perceived similarity),从而很容易被人类拟人化。
嘟嘟”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人工智能产品,实际上,它还非常原始和简陋。它与人的互动更多的是人单向赋予它的,而并非是它做出了智能化响应。
当融合了智能语音交互系统、视频图像身份识别系统、智能翻译系统、三维成像定位系统、环境感知系统、自主学习系统、人机协作系统的服务型机器人出现在清洁、老年陪护、康复、助残、儿童教育等家庭服务领域时,这种和人类互动程度极高的、具备完整的外观和语言交流能力的人工智能会轻而易举的在人们的心目当中取得重要的地位。
所以人工智能是一种“生命”的观念在人类的心目当中取得一席之地,并不困难,也并不遥远。「2」这种“生命”的观念并不是人工智能真的具备了人性,而是人类将自身的心理状态投射到人工智能身上的结果。这种拟人化投射的结果,必然会引起广泛的社会现象,值得专门研究论述。
「1」参考:许丽颖、喻丰、邬家骅、韩婷婷、赵 靓.拟人化:从“它”到“他”.心理科学进展,2017, 25:11. http://journal.psych.ac.cn/xlkxjz/CN/abstract/abstract4062.shtml#1
「2」参考:曹旭.人工智能发展新生态推论-机器人三定律、电车难题、双缝实验、人性的距离感、人类的创新基因.中国人工智能学会通讯.2018(3). https://mp.weixin.qq.com/s/oTyJrck11OZ-b11H3Llw4A
响应司法部和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的号召,本号提供免费公益法律咨询。进入方式:点击菜单 “公益咨询 - 免费公益法律咨询”。
行业研究报告分享:
32 联通&华为-面向5G的室内覆盖数字化演进白皮书-2018.6-21页
关注本公众号,并回复关键字"5g室内"。
33 2018新型智慧城市发展与实践研究报告-中国信通院-2018.04-63页
关注本公众号,并回复关键字"城市发展"。
34 智慧家庭标准化白皮书
关注本公众号,并回复关键字"智慧家庭"。
35 2018智慧农业发展研究报告:新科技驱动农业变革-亿欧智库-2018.05-57页
关注本公众号,并回复关键字"智慧农业"。
36 GFK中国-智能家居入口之争:中国消费级机器人分析报告-2018.04-22页
关注本公众号,并回复关键字"智能家居"。
37 2017年中国云协同办公企业用户及品牌研究-人称T客-2018.3-48页
关注本公众号,并回复关键字"云协同"。
更多重量级研究报告,持续分享中......
曹旭律师原创作品集:
本站原创文章,欢迎个人朋友圈转发分享!
刊物、机构或其他公众号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事宜:105491396@qq.com
投稿及商务合作,请加微信sea-cho。
如果要加入“人工智能法律研究与交友”微信群,请加微信soupain,备注或发送“加群ai+姓名+职务”。
如果要加入“法律星球”微信群,请加微信sea-cho,备注或发送“加群星球+姓名+职务”。
聚焦互联网与人工智能新时代、新生态法律研究与服务。包括互联网法律、人工智能法律、金融科技法律、区块链法律、AR/VR虚拟(增强)现实法律、物联网法律、车联网法律、智慧城市法律、智能制造法律、大数据法律、云服务法律等相关领域的研究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