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四光与中国第一首小提琴曲

行者老侯 行者手记3 2021-04-24

李四光与中国第一首小提琴曲


提起中国小提琴作品,《梁山伯与祝英台》可以说是人们耳熟能详,可要说,中国第一首小提琴作品,就没几个人说得出了,这个问题似乎有点过于专业。
上海音乐学院现代音乐史教授陈聆群,也想弄清楚这个问题,上世纪八十年代,他开始翻找乐谱的故纸堆,经过考证求索,结论让他自己也大为惊讶。
中国第一首小提琴作品的曲谱,现藏于上海音乐学院图书馆,此前一直由萧友梅保存,但是,作曲并不是他,而是另一位二十世纪的中国名人,而那个人并不是音乐界人士,而是一位近乎家喻户晓的著名科学家——李四光。


1990年,陈聆群发表了这一考证成果,带来的轰动可想而知。很多人由此重新认识了李四光。
作为大科学家,李四光几乎是当代中国科学家的代表,他在中国的地位甚至可比苏联的李森科,即便在十年“艰难探索”期间,他与钱学森依然是为数不多的受到保护的对象之一。他的地质力学对于中国几大油田的发现起到指导性作用。
把他和作曲牵扯到一起,还是让人有点意外。
这首小提琴曲,名叫《行路难》。


了解李四光生平的,可以从曲子里看到李四光的过去,李四光的抱负,李四光的坎坷。
李四光15岁离开家乡,前往日本学习造船。16岁在日本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那年,他22岁。
武昌起义成功,他担任湖北军政府实业部长。
袁世凯出任民国首任总统后,受到排挤的李四光再次出国,前往英国学习地质。
在英国期间,他学会拉小提琴,经常到教授家中即兴演奏。

李四光的小提琴。

1919年,经过7年的学习,即将毕业的李四光,接受了蔡元培的邀请,决定返回苦难深重的国土。
但他对国内的政治动荡深感忧虑,前途未知,道路坎坷,准备回国之际,他应留法勤工俭学同学会之邀前往法国巴黎。在活动间隙,他谱写了一首小提琴独奏曲,以抒发自己的情怀,中国第一首小提琴曲由此诞生这部曲子就是《行路难》。
曲调如同曲名,低沉的主旋律中带着亢奋的强音,起伏交错之间时而闪现奔放向上的旋律。
1920年,李四光回国后,把曲谱交给萧友梅,请他帮忙指点。此后,就一直由萧友梅保管。

《行路难》乐谱。

李四光的小提琴曲,让人想起了拉提琴的爱因斯坦。很多人奇怪,为什么科学家都喜欢音乐,并学习演奏乐器。
第一,这大概和中国人的传统观念相关。虽然科学是西学,但是,中国人认为,文人总要学点琴棋书画。科学家们出国留学,接触的不再是古琴,而是提琴、钢琴,所以,成为提琴高手,也就不足为奇。
此外,美育是西方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所以,西方的科学家在音乐绘画上有所成就的很多。而留学西方的中国科学家,由此喜爱器乐演奏,也是自然而然的事。
记得作家三毛回忆父亲让她学习钢琴时说过这样一句话:学钢琴不是让你成为钢琴家,而是让你将来悲伤时,多一个宣泄的方式。
科学家也有血肉之躯,也有情感,他们也需要表达,需要宣泄,而音乐就是情绪表达的方式之一。
科学家业余时间演奏乐器,并不是个别现象,记得八十年代的一次春节晚会,其中一个曲目就是几十名中科院的科学家们组成交响乐队演奏交响乐作品,抱歉,名字忘了。

袁隆平演奏《行路难》。

2001年2月,《科学在中国》晚会在京举行,其中令人惊艳的一幕是年过七旬的袁隆平教授奏起《行路难》。
他在演奏时说:这首曲子告诉人们,探索科学道路是艰难的,但再难科学工作者们也要走下去。
最后,给每个青年人一个忠告,学一样乐器吧,它不只给你多一种情绪的宣泄方式,更可以给你多一种人生的表达方式。

往期推荐  

点击标题即可阅读



中国手机在非洲

森林大火与森林武警

二手时间:大数据时代的计划经济

域外:土耳其人心中的东突厥记忆

肾去哪儿了?

忆往:装逼终结者

忆往:回到社会主义元年

为信仰而自由地奔跑 | 老侯

腾冲“大救驾” | 老侯

从拆围墙、露天际线开始,就不断点赞

中非三种烤鱼 | 老侯

背锅的果子狸 | 老侯

空调杀手——军团菌(内有视频)

地震谜团——专家也说不清的事

埃博拉要来?该中国疫苗出场了!| 老侯

垃圾焚烧——技术没问题,人有问题 | 老侯

非洲穷国的“全民医保” | 老侯

那面旗帜与民族精神有关,与政治无关

老侯:再说白洋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