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设计好了早教游戏,孩子不玩怎么办?

安潇 安潇AnnXiao 2019-06-20

今天我来回答一个在家做早教游戏的常见问题:


按照书上把游戏给孩子设置好了,可孩子不玩怎么办呢?尤其是那些专注类的游戏,自己的孩子根本坐不住,是不是性格使然?有些爸妈试了几个游戏之后感觉连连受挫,相信是自己孩子的性格不合适这些游戏,就放弃了不再尝试,其实这样是很可惜的。


让我们先从孩子的角度去想一想,孩子会选择什么样的游戏玩呢?


1. 他会选择看上去有趣的,在自己兴趣之内的游戏。

2. 他会选择自己有信心能够胜任的游戏。



那么反过来解释,爸妈设计好的新游戏,为什么孩子不玩呢?


1. 她不确定这个游戏在自己的兴趣范围之内,因为还没有体验过专注其中的乐趣。

2. 因为没有尝试过,她不知道自己能否胜任,不敢上手。


在孩子刚开始接触有设计性的早教游戏时,这种状况是很常见的。尤其是如果以前习惯于玩现成的玩具,和爸妈做的互动游戏比较少,那么在引入设计性的早教游戏时,孩子会对这种形式感到陌生。


比如,他如果从来没有玩过彩色大米的感官游戏,从来没有试过不织布穿纽扣的精细游戏,也没有见过爸妈用这样的方式呈现游戏给他,他很可能都不知道该期待些什么,因此也找不到兴奋点,更会因为陌生感而害怕自己做不来,就不去做。

这种状况是很典型的:孩子对自己的兴趣和能力不够了解,爸妈对孩子的兴趣和能力也不够了解,就会经常出现设置游戏的“命中率”很低,爸妈孩子都受挫,因而进行不下去。


这个时候,如果说:“这个孩子的性格就是这样的,坐不住,这些游戏不适合他。”因此就不再尝试了,那是不公平的。


因为任何性格的孩子都有喜爱的游戏,任何性格的孩子都有专注的潜力,但熟悉任何一种任务和形式都需要时间,找到兴趣和能力的切入点需要摸索和尝试,而孩子只有在适合其兴趣和能力的游戏中,才会将其性格和专注力的潜能发挥到最大。



因此爸妈的任务,首先是这两个:


1. 横向:找到孩子的兴趣都有哪些,什么事物引起孩子的兴奋感。

2. 纵向:确认孩子在某项任务中的能力水平。


而达到“横向和纵向的心里有数”,是要通过爸妈与孩子做了很多游戏以后,才能对孩子的兴趣和能力都了如指掌,才会把握得越来越好。所以游戏的“成功率”和做游戏的频率是相辅相成的。最开始,肯定需要双向摸索,成功率会比较低。但是这个过程中,爸妈对孩子的了解会越来越多,孩子对游戏的信心也会不断积累,成功率就会升高。


比如我和女儿Suki 、Sula一起进行了几百个游戏,我对她们的兴趣和能力都了如指掌,设计出的几乎每一个游戏她们都爱玩,这时“命中率”就很高了。这不是性格的原因,这是深度了解和熟练配合的原因。


许多类别的游戏都可以提升专注力


说“自己的孩子性格不适合专注做游戏”的爸妈,也是想当然地把专注力游戏全都认作精细运动、手工类和桌面的游戏了。


我们和孩子做游戏,肯定是要帮助孩子进入“专注”、“心无旁骛”的状态,其实有非常多类别的游戏,都是可以提升专注力的。


比如有指示性的身体游戏,孩子要专心地投篮或者投掷命中目标;比如工程搭建,把想象中的房屋用乐高实现;比如生活实践,认真把鞋刷干净、把水倒入瓶子里等等,很多游戏都会提升孩子的专注力。


我们要做的,就是寻找这样能够让孩子“沉浸其中”的游戏,而这类游戏肯定是和他们的兴趣与能力分不开的。有针对性地设计适合孩子的游戏,可以帮助孩子更多地体验“专注”,在心理学中的形容就是“心流”,这是生命中最愉悦的心理体验,能够最大化地激发孩子的潜能。


既然不是性格的原因,孩子不肯做游戏时,到底要用怎样引导呢?


步骤如下:


1. 在进行早教游戏的初期,由于爸妈对孩子的兴趣点和能力水平都还把握得不够精准,那么唯一的途径就是多做游戏,多尝试。涉及的游戏最好能够覆盖到各个类别:身体技能、语言交流、数学秩序、美术创意、自然科学、工程搭建、生活实践,在各种领域都给孩子以接触和游戏的机会。只有这样做,才能够更全面和敏锐地发现孩子此阶段的兴趣点和敏感期,而错过了敏感期是可惜的事。


2. 如果孩子对引入的新游戏不感兴趣,可以和孩子“平行地游戏”。也许孩子在玩别的玩具,爸妈可以不动声色地自己玩准备好的游戏。孩子表面上不参与,很可能在偷偷观察,这都是他熟悉这个游戏形式的过程,他也在琢磨自己是否想要参与。

3. 一个新游戏,如果孩子完全不乐意参与,可以先把这个游戏收起来,过一段时间再拿出来试试。孩子的兴趣、心理状态、自我感觉都是不停地在变化的。她对一项任务有一个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征服的信心也需要一点点建立,那些本来拒绝参与的游戏,也许忽然有一天她就决定要尝试。


4. 当孩子愿意参与新游戏了,可他要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玩怎么办?不要强迫孩子遵照自己的“正确方式”去玩。游戏不是任务,探索也没有对错,给孩子自由体会材料、自由创造游戏形式的机会,而在这个过程中多观察孩子的“兴奋点”是在哪里。别忘了,爸妈作为观察者,目的始终是“定位孩子的兴趣和能力”,这个了解的过程比“完成任务”更重要。而一个游戏的“正确玩法”,可以下一次再重复,多次重复,孩子经常是忽然之间“开窍”的,这个“开窍”要等待自主自愿,强迫孩子去按某种形式去玩,不是“开窍”的定义。

5. 引入一个新游戏,难度要设置得简单些,孩子有信心能够胜任,才会愿意动手参与。当他对这个游戏形式熟悉了,对自己的能力有了信心,再引入“进阶挑战”。这个进阶的难度设置很像楼梯,一次只设置比孩子所在的位置高一丁点的台阶,让他努力一下就能自己登上去,有足够的挑战吸引进步,也不至于太难达成而让孩子气馁。


这个难度的设置,也基于爸妈对孩子的十足了解,所以平常“观察孩子”的积累,在早教中是极其重要的。难度设置得越准确,就越容易开启孩子的“自驱力”,让孩子渴望不断进步。在心理学上,这个解析来自维果斯基的“支架理论”,爸妈像设置支架一样帮助孩子一步步克服困难往上攀登。


6. 也有爸妈说,找到了孩子的兴趣点,是不是就任由孩子在这一个兴趣里玩下去,而可以忽略其他了?当你已经很熟悉孩子的兴趣和能力了,一边让她沉浸在自己兴趣内的游戏中,一边也应该以这个兴趣为媒介,帮助孩子拓展新的领域。


最好的窍门就是“跨学科”,打开想象,开动脑筋,把孩子对一种科目里的兴趣带到另一种科目里,用这种方式引入孩子到新游戏中,是最巧妙的捷径。

比如有一段时间Suki迷恋蝴蝶,我们通过蝴蝶的科普绘本,让她爱上了各种昆虫类的绘本,再进阶到动物植物和地球的科普读物。我们又以蝴蝶为窗口,尝试不同的学科,做了蝴蝶的杯子蛋糕,搭建蝴蝶的木质三维模型,做蝴蝶橡皮泥,玩蝴蝶拼图,做蝴蝶手工,还进行了滤纸颜色分层的科学实验来制作蝴蝶翅膀。


孩子的兴趣点是一个引子,它起到的效果越有发散性就越好,让孩子体验不同的领域,这就是最好的引入新游戏的方法,而学习中的终极的“融会贯通”,就是在“跨学科”的体验中得来的。




你对和孩子做早教游戏的疑问,都可以向我提出来。最好的方法是在文章评论中提出,有典型的问题,我会一起为大家解析。公号后台的提问,我有时会忙不过来,我会尽力而为。





安潇 2017年12月 圣诞假期 于 伦敦





最近陆续开始有读者收到我的书了。由于你们购书的时候是预售,预定的发货日其实是1月1日,但第一批入库的书开始提前发货了。如果还没有收到书也不用着急,很快都会寄出的。收到书以后,大家有什么样的真实感受,都欢迎反馈给我,意见和建议都需要啊,可以帮我把下本书做得更好。也欢迎在当当评论。


这几天我在假期中。圣诞假期好自在,我每天可以睡懒觉,起床就有热腾腾的早饭摆好在桌上。老R最近能量升级,还一个人做了七个人的圣诞大餐。我心里默默地点赞后,就自觉地睡睡觉、写写字去了,嗯,很适合我。然后就是没完没了地出门闲逛。圣诞期间的伦敦真是太美啦。


推荐阅读:


如何安排早教启蒙的一天

如何平衡“成人带领的游戏”和“孩子的自主玩耍”?

不知道和小宝宝做什么游戏?月龄发展特征和对应早教游戏的清单在这里!

集中注意力,可以矫正孩子所有性格缺陷 

为什么英国盛产戏骨戏精?英国孩子从小就玩这样的戏剧游戏了

担心好动宝宝不专注?我给你一个好消息

不怕冬天和雾霾,给好动宝宝的室内身体游戏!


喜欢我的文章的话,评论留言和转发分享

都是最好的鼓励。感谢阅读。

扫描二维码可以打赏


「 安潇,来自北京,建筑学专业,旅居伦敦成为动画导演和漫画作者,现在伦敦大学进修儿童心理学。有两个混血女儿Suki和Sula ,出生于13年9月和15年7月。从Suki一岁开始,受到蒙特梭利理念的启发,开始在家进行早教启蒙,迄今为止和两个女儿创造和实践了300多个早教小游戏,覆盖类别有身体技能、语言交流、生活实践、美术创意、自然科学、感官感觉、数学秩序和社交情感。


安潇新书《Suki和Sula的早教游戏笔记(0~3岁)——家里的蒙台梭利教室》已出版,预售四天即登上当当新书销售总榜第一名,首批印数已售罄,印厂追加印数中。这本书是游戏实操手册,在300多个早教游戏中精选了174个,分为“0~1岁的婴儿篇”和“1~3岁的幼儿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