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国内背回的几大箱子里都有什么书?我们是这样和中文较劲的

AnnXiao 安潇AnnXiao 2019-06-20


我们从北京飞回了伦敦。这次的战绩是:坐了十小时飞机,我一个人把两个娃、三个托运行李、两个手提行李、三个双肩背包,这一大堆统统拖运回了英国!我感觉自己打怪又升级了。



你们问我这些死沉死沉的大箱子里都装着啥。这次从国内返回,除了衣服和旅行用品之外,基本上都是书!都是孩子学习中文和英文的自主阅读分级读物。


(图中是其中两个箱子里的书)


中文书在英国太难求,尤其是孩子的中文分级读物,英国没有这些资源。为了找到合适的,趁着回国我煞费苦心地收集,一旦到手,无论如何也要人肉背回英国。接下来这一年孩子们的中文学习,就靠着它们了!


这篇文,我也想和你们聊聊我们坎坷的中文学习之路,后面会分享我们背回来的中文书单。




让我欣慰的中文输出


这次回国,最让我欣慰的一件事,就是老大Suki开始主动说中文了。她两个多星期所说的中文,比今年以来在英国三个月加起来的都多。


她逢人就热情地说“你好”,对任何帮助都礼貌地说“谢谢”,她能熟练使用一些常用句型比如“我爱(杨枝甘露)”、“(翻斗乐)真好玩”、“我是一半中国人、一半英国人”等等。而且她还时不时自己造句,比如她不要喝汤,就会说“我不喝汤我是机器人”......



她也认识了一些中文字,走在街巷上见到熟悉的字就会兴奋地读出来。回国使她对中文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孩子找到了学习动力!其实,Suki这些小小的中文输出对大多数海外华人家庭都不算什么,但对我来说却是很大宽慰。因为我家两小只的中文水平一直非常薄弱,我持续地死磕都看不到什么输出结果,让我一度很有挫折感。我也为自己曾对中文输入大意放松而检讨过。




为何她们的中文水平一落千丈


姐妹俩的中文能力,在海外华人家庭、甚至混血宝宝中,都属于比较弱的。我也给自己找过一些借口:


比如,我家里只有我一个人说中文,力量单薄,很多混血宝宝家里经常有说中文的老人来带孩子,能持续有足够量的中文输入,但我家没有这个条件。


孩子们婴儿时代的中文听力还算不错,我在家都只是说中文。可她们去了幼儿园以后,我立刻有种被英文围剿的感觉!相比英文的快速进步,孩子主动说中文的几率就变少了。我经常感到“精神分裂”,一边想要无缝隙和孩子探讨交流,一边又要惦记着督促她们说中文、时不时还要进行翻译。不通畅的交流经常让我很纠结,我的挣扎在这篇文里写过:混血宝宝的中文启蒙:一场让人精神分裂的战役



后来我遇到了一个难题:姐妹俩要参加英国私校的入学考试。我们对姐姐比较放松,没做什么准备就让她去“裸考”了。反而姐姐考上了私校以后,我对妹妹的考试忧虑起来:因为如果不想面对俩孩子不同校的接送痛苦,那么妹妹就必须要通过面试!Sula属于羞涩内向、不怎么爱说话的孩子,我得想办法加强她的英文交流和认知能力,增加英文互动提问的机会,但这样一来,我们就不得不妥协一点中文输入的时间。


所以这一年,我和姐妹俩加强了英文学习,说中文的频率就减少了一些。但因为她们的中文输入百分百依赖于我,我后来发现这个结果非常严重:一年下来,她们的中文水平一落千丈!一年之前她们虽然不大爱说中文,但起码能听懂90%我说的中文。到了一年之后,只听得懂60%了!我忽然发现自己要不停翻译自己说的话了。



这个教训是惨痛的:第二语言必须要不间断地、足够量地输入,不然退步实在太容易了!


妹妹Sula也考上了私校,虽然是喜事,但对于中文的牺牲我感到很痛心。毕竟这是我的母语,无论如何我也需要女儿们未来能够用中文与我交流谈心、需要她们能够读写中文。中文便是“中国文化的门槛”,不懂中文的话,她们永远都只能在门外观望,这是我无法接受的。


痛定思痛,在妹妹的私校面试结束之后,我就把全身的力量,用在“力挽狂澜”教中文这件事上了。





从零开始重新输入


我把她们的中文当作零起步、从头开始学。我所用的这些“输入第二语言的方法”,和国内的你们陪宝宝学英文的方式是一样的


首先练习“听”,从读绘本到听音频,从指物认名到日常对话,能多听就多听。当然在交流上我还是会有感到分裂的时候,于是有急事需要沟通的时候我还是说英文,平时生活中不紧不慢的时候我就尽量多说中文,能多输入就多输入一点。


我也考虑过“中文学校”,但只有一家距离合适的,上一次课却要三个多小时。我觉得这么长时间的中文课给孩子的压力有点大,不希望她们对中文产生抵触情绪,就打算暂时还是由我来教。



这时我意识到,Suki这个年纪(五岁半),因为已经进入了识字期,同时学习“听”与“识字”是相互有助力的。因为她对中文的字形有兴趣,所以通过视觉辨识,也帮助记忆了发音。有些词,和她说过几遍都记不住,反而看过字形以后她就记住了。于是我决定开始教Suki“中文自主阅读”


我把“中文自读”放入了Suki的日程表。我们尝试了不同的方法,效果也都不尽相同。经过好一段时间的调试,目前我们都感觉最舒服的方法,是每天她跟着我朗读两篇短小的中文故事,然后她尝试自读两篇旧文。书写上我目前的要求不高,隔天会有一篇简单的字帖,有时也用识字软件。





我们的中文自主阅读材料


这个初始启蒙的时期,寻找适合的中文自读材料实在太关键了!我逢人便问、求推荐,也亲自摸索和尝试过不少。


中文自读的分级读物本来就很少,完全不像英文分级阅读的教材那么系统和海量!而且我们人在海外,资源就更少了。


和你们聊聊我们尝试多种自读材料的体会吧。当然,我的评价只在于是否适合我家的孩子,情况不同孩子肯定是适合不同的教材的。


今天聊的这些材料都是我们自己摸索使用的,和团购无关哦



四五快读


最开始我们用“四五快读”,也是因为它名气大。我特地托人从国内辗转带回英国,每天和Suki学一点。但孩子感到有点枯燥,读完了一本就进行不下去了。主要是因为它以识字为主,日常对白不那么多,图片也少。它更适合于中文听力没问题、纯学习识字的中文母语孩子,但对于海外宝宝,识字就必须放在语境和故事里,字形和发音一起学,不然就很难提起兴趣。所以几个月后,我们暂停了这个材料。



洪恩识字


我下载了这个识字app,它倒是引起了孩子们对基本常见字的兴趣。因为它通过很多小游戏来识字,她们就挺爱玩,潜移默化地也认识了一些字。于是我让Suki一天学三个字,她接受度比较高,有不少字就是从这个app学会的。但它也是以识字为目的,没有日常对白,因此Suki平时的中文输出并没有什么起色。所以我还是需要寻找有中文对话的阅读材料。另外,这个app在20个字之后就得付费了,我订阅了之后,现在也在继续用。



大苹果阅读系列


我们用过的中文识字自读材料,还有“汉字有意思”、“Chineasy”等等。试用过了很多材料之后,“大苹果阅读系列”是我觉得最适合Suki的一套自读教材!Wawayaya是伦敦朋友推荐给我的中文阅读app。app里有很多中文绘本,需要付费订阅。


在app中我发现了新加坡的中文分级读物“大苹果阅读系列”,非常适合Suki。它从易到难进行分级,每一本都很短小,形式非常像牛津树,大大的插图配上简单日常句型,一本书里往往是一个句型多次重复,中间换单词。这种形式孩子接受度很高,她感觉很容易,学得很快。也是通过这套材料,我们逐渐养成了每天跟读两本、自读两本的习惯。



但是用ipad在线来读不太方便,因为我们的阅读时间经常是在放学回家的巴士上。我找来找去也找不到哪里有卖纸质版的,于是干脆截屏下来,在Photoshop里排版,每天打印一本,自己制作装订成书来教孩子!也是用心良苦了吧?



Suki也是这段时间进步最快,因为这些绘本很简单,有些课文她都能背下来,日常句型很快就运用到生活中了。


但是,我感觉每天打印一本很辛苦。这时正好赶上回国,我就信誓旦旦地要在国内找到适合的中文自读材料,要把至少一年的学习资料都人肉背回来!



华文金字塔


在回国前我也给孩子们注册了海外最受欢迎的付费阅读器epic,里面有成千上万的英文绘本,她们在国内也可以读,这样我就不用背很多英文绘本回国了。



让我惊喜的是,epic里面也有个中文学习的部分,其中有一套也是来自新加坡的分级读物,叫做“华文金字塔”。它的形式和“大苹果”很像,每本书一个主要句型,配上有趣的图画,孩子的接受度也很高。


我回国狂搜纸质书,虽然没找到“大苹果阅读系列”,但让我惊喜的是当当居然有一些“华文金字塔”!虽然低阶的没有成套的,只有散本,但我也是一本一本地把能收集到的都买了回来



行李里的书看着多,但进入分级阅读以后,孩子读的量其实很大,这些书很快就会学完的。



思展基础汉字500


回国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寻找这套“思展基础汉字500”!在伦敦的华人朋友们强力推荐了这套书。它分级非常清楚,一共5级,每级5本,每一本里都有很多节课,每一课都是大画面插图配简单的句子。



我在伦敦时就渴望找这套,但它只有香港有卖,运到伦敦要300多英镑!回国以后,我发现大陆也没有卖的,一筹莫展。后来,我哥哥嫂嫂去拜托香港的朋友,特意为了我,把这5套超沉的分级读物从香港带回了北京。拿到这套书,心里好踏实!充满感激!


在国内的两星期我每天和姐妹俩共读4节课,目前已经读完了两本。真的体验非常好,姐妹俩都喜欢,觉得画面很好笑。而且汉字的难度增长是潜移默化的,它每节课都会重复前面学过的词,像滚雪球一样,旧词会不断出现然后也不断加入新词,我能感觉到孩子们吸收的很快,好多字都认识了。



Suki回国以后,主动说的词汇和句型多了起来,肯定和每天读这些绘本是直接关联的。



迪士尼我会自己读


这套书挺有名,于是我也买了,人肉背了回来。每本书的汉字和句子也挺简单,配大画面,通过迪士尼人物的故事,孩子们很容易接受。不过一本书只有一课,有点不够读。



学前快读600字


这套书也是伦敦朋友推荐的,故事和插图也都非常好,都是日常的句型。我会把它当作思展进阶时的扩展读物来使用。



中文共读绘本


当然,除了自主阅读的分级读物,平时的中文绘本共读也需要。这次我还带回来了“父与子”,我小时候很喜欢的漫画书,对话挺简单,姐妹俩很爱听我读。还有“不一样的卡梅拉”,“露露的成长故事”,都是孩子们喜欢的内容,不过Suki的识字还没有到这个程度,因此目前当作共读的读物。



表姐还送了Suki一套“长大我最棒,儿童健康心理与完美人格塑造图画书”,除了内容好,也适合学习自读,一页只有一句话,还配有拼音注音,希望Suki到了年底时就能自己读了。





不求立刻输出,但求每日输入!


其实,培养孩子的第二语言,是非常耗耐心的。我之前这半年,每天都在和孩子读与学,可Suki一直都很少输出。我经常感觉自己要用“十分力”,才能换得她“一两寸”的进步。


但这个时候就必须“挺住”,了解到孩子是个默默吸水的海绵,虽然表面上不溢水、不输出、看不出来吸收了多少,但输入绝对不能停!


当然,费力那么长时间,孩子就是很少说,我自己也是有点崩溃的。然而这种耐心坚持、不断积累肯定是有效果的,一旦有了环境、孩子有了自信,输出可能会是“喷井式”的!这次回了国,Suki忽然就开始输出了,而且进步飞快,这肯定和之前半年的每天坚持中文输入是分不开的。



你们能理解我的欣慰心情吗?等了那么久,终于有了一点回报!我们的中文学习,也终于上了轨道


所以我也特别理解你们教孩子学英文的挫折感。想用我的体验来告诉你们:对孩子的输出真的没法着急,父母能做的事情,就是雷打不动地每天输入了,总有一天会体现出成果的。


而且,其实学习英文的一大优势是分级自读材料真的非常丰富!比中文分级读物系统太多了。比如牛津树有800多本,raz的量就更多了,其他还有如ladybird, highlights, DK等等,只要跟着读就能慢慢爬坡,不像我找中文资源,简直要削尖了脑袋无孔不入地搜寻。



孩子开始了分级阅读,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都好费书啊!比如我们中文自读,每天两本新书,一个月就是60本;英文自读每天三本,一个月就是90本;所以我这次,除了背中文书,还背回来很多英文分级读物。珍惜你们在国内的资源吧!在中国买英文原版书的团购价经常比英国还便宜很多啊!比如我背回来raz纸质书,在英国根本买不到。


你们看我背了好些大箱子,但几百本书其实都坚持不到明年。可怜天下父母心,真希望孩子们快些进入自由的自主阅读状态,可以捧一大厚本字书的那种,到时就不用人肉背这么多绘本了。



这篇文章都是在说老大Suki的。你们肯定也要问三岁半的妹妹Sula怎么学中文。目前我对她只求输入不求输出,对识字也没有要求,多听就好。至少每天晚上她都乐意和Suki一起跟我朗读中文绘本,只要她每天都听和读,长期下来肯定会有效果的。



通过耐心教孩子中文这件事,我对“长期教育投资”的理解更深刻、也更有信心了。教育这件事真的不能着急眼前,但只要做好父母该做的那份工作,每天往前走一小步,时间一定会绽放它的力量。



一起加油。



安潇 2019年4月 于 伦敦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评论、分享、点赞都是最好的鼓励,感谢阅读!不想错过彼此,请别忘了把我的公号设置为“星标”哦。





正在团

0~9岁英语启蒙最轻松方式,英国Child's Play童谣洞洞书,廖彩杏力荐首选

法国畅销“科普互动书”,隐藏多种互动小机关,科普启蒙最佳


语言训练

混血宝宝的中文启蒙:一场让人精神分裂的战役

混血宝宝的中文歌单,赠送安潇自制中文歌本打印版

培育双语宝宝的五种错觉,你中招了吗?

双语和多语宝宝的语言启蒙策略 

从5岁孩子的词汇量可预测30岁的成就?只要有心,实践其实很简单

1岁 | 给“不爱说话宝宝”的语言特训课 (上) 关键词定位法

1岁 | 给“不爱说话宝宝”的语言特训课 (下) Sula的语言游戏实例


阅读

买了成百上千的绘本,你给孩子读对了吗?

学龄前这样读绘本,入学后轻松写作文


旅行

一个妈两个娃十小时飞机的不死攻略!

一个妈两个娃十小时飞机的“easy模式”

我和宝宝的旅行手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