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没有培训班的日子里,这三件事给孩子未来竞争力!

安潇 安潇 2023-02-10

文/安潇

公众号/安潇

ID/ sukiandsula


过去的一个月,大家刷屏最多的话题就是国家的“双减”新政策,算是教育领域和资本市场的一场地震。


这次政策的实施强有力:减轻中小学生校内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全面规范,从严处置。孩子们不再花那么多时间上补习班、做题了!



我也想从“释怀”和“顾虑”两个方面聊这件事:


释怀:从补习班和作业里换来的留白时间,给了孩子另一种可能


顾虑:高考制度没有改变的现实下,如何帮助孩子持续上升、具有未来竞争力?


释怀:留白,让孩子发现天赋


“双减”政策为的是将童年还给孩子:不必从小进入军备竞赛、每天有自由的时间可以玩耍、可以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这才是童年该有的样子!我们已经心疼孩子太久,他们终于可以卸下一些不该过早承受的负担。


我之前写过一些文章,都在说“留白”这件事的重要:

孩子大喊“无聊”?那就对了

在那个年代,我妈妈毫不刻意地培养了我的创造力


孩子需要留白、需要体验无聊,在无所事事中,他们会随着天性找到自己的兴趣、并深入探索。创造力很难在紧绷的时间表中发展出来,孩子需要松弛的环境去产生好奇和热爱、专注和心流,去想象和创造。而当孩子痴迷于一件事,会爆发出巨大的能量。



之前有很多读者给我留言,叹息说孩子的学业压力大、作业多、课程忙,找到留白时间几乎不可能。现在,终于有了由上至下的政策,把孩子们的时间从补习班、做题中解放出来。这个时间可以用来做什么?那就是发现天赋、发展爱好、形成特长。


这样的状态会更接近英国的孩子们。英国小学生作业很少,补课培训也从来不是常态,孩子们参加的兴趣班内容大多是音体美,放学和周末有很多空白时间。一开始,他们可能看起来没有方向,但是习惯了留白时间的孩子,会很快通过天然的好奇心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


这就是一个发现天赋的过程,有了兴趣和热爱,孩子才会体验心流的幸福感。在喜爱的事物中一步步深入、并发展特长,这样的童年是快乐且高质量的。


比如我认识的孩子里,有男孩因为爱玩魔方而获奖无数、有女孩在英式橄榄球队成为一枝独秀、还有九岁就写完一本小说的。这些成绩不是来自压力、而是需要自我发现和自驱力。爱好和天赋都需要留白时间去挖掘,很幸运他们的时间没有都被补课和作业占据!



所以我相信,在双减政策下,孩子会在留白时间中受益,会更多地了解自己、追寻天性、发现天赋。


 顾虑:在现实下,如何帮助孩子拥有未来竞争力?


当然,我也非常理解很多爸妈的顾虑。高考制度并没有改变,如果一考定终身还是孩子未来要面对的独木桥,没有了补课班,有多少家长真能做到全盘放松?


尤其是忙碌的中产父母们,没有时间自己辅导孩子学习,以前可以指望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但现在“双减”政策一刀切,没有校外培训,其实对家长的要求就更高了。


精英家庭很可能会继续选择一对一私教,中产家庭没有这样的条件,就只能靠父母自己来帮助孩子。但无论是辅导学习、还是进行我一直宣扬的家庭亲子游戏、家庭项目式学习,其实都是对家长有要求的:父母要付出心思和时间、也要有一定的专业能力,这些对普通的家庭来说都是奢侈的。


那么对于普通父母,没有那么多时间陪伴孩子、没有经验设计家庭教学、也没有经济能力请私教,该如何帮助孩子具有未来竞争力?保证他们在留白时间受益的同时,也在学业上持续上升?



我认为下面这三件事最重要,它们更多依赖于习惯与方法的养成、而无需父母不断地投入时间辅导与陪伴。


第一就是阅读。


把补课的时间用于阅读,孩子的收获可能更多。在没有补课班、父母没有精力手把手辅导学习的日子里,孩子的自学能力会成为学习效果的决定性因素。


自学,最重要的能力就是阅读。无论是语文、数学、科学、历史、地理,各个学科的知识掌握都离不开阅读。


爸妈可以做的就是尽早帮孩子养成好的阅读习惯,身边随时有书、每天都有读书的时间。放学以后作业少了,空白的时间不要都依赖屏幕,而是鼓励孩子从书中找到乐趣。



今年暑假我们去苏格兰两周,我很欣慰孩子们不是在自然里奔跑玩耍、就是在阅读。刚过6岁生日的妹妹Sula,这个夏天读了大量初章书,每读完一本就给我叙述书中的故事。我相信在自主阅读中的学习,给她的印象是最深刻的。


有些孩子一开始表现出不爱读书,其实是还没找到自己喜欢的类型。建议多去书店、去图书馆,让孩子自己去挑选,慢慢她就会了解自己最爱读什么。一开始,孩子的选择可能局限在特定的类型,但不用着急,越读就会越引发她对其他题材产生好奇,逐渐拓展阅读的范围。


不需要顾虑所谓“正经书”和“课外书”之分,只要适龄、内容健康的书,都可以让孩子随心所欲地读。甚至是幻想类的书,有些家长觉得“没用”,但孩子仍然能够从中学习到大量词汇、描述方式、叙事结构、思考价值观等等,都会潜移默化地给孩子营养。



第二就是通识教育。


我一直认为,现在的爸妈无论怎样鸡娃,都可能用力不到点儿上,因为鸡娃的方向,都是基于现今的就业市场和人才需要。就像我们的父母无法想象互联网、信息时代和其带来的新兴职业一样,未来大量的职业现在很可能还不存在。


我们很难精确地预测,在未来,什么样的能力最能凸显一个人的价值,使其具有竞争力。但有些趋势我们是知道的:比如具有跨学科的知识和跨领域的技能,比如通识。


概括来说,通识教育有点像我们平常说的杂学杂用,有别于应试教育那种专注于提高特定科目成绩,通识教育侧重于增加孩子对整个世界的了解和兴趣。通识教育的目的是深入事物的本质、一步一步激发孩子最大的潜能,培养跨领域的思维能力。



在这个时代,跨领域思维越来越重要,它使一个人不会困在专业的死胡同无法突破,可以在同行中更有竞争力,能更轻松地实现跨越行业;更重要的是,通识能够让人具有大局观的视角,能够激发创新。


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乔布斯,将艺术与科技应用前所未有地结合;比如马斯克,对航空、大数据、能源、人工智能等各领域的认知,塑造出了他对外星移民的宏大构想。


“通识教育”听起来高大上,但实践起来可以很接地气。方法一就是非虚构阅读,让孩子接触各种和真实世界相关的书籍:天文、历史、人文、艺术、地理、自然、艺术、生物……



但是“通识教育”更好的方法还是家长和孩子平时的聊天。用不着家长刻意地策划什么、教什么,只要和孩子一起生活与体验,在孩子提问的时候,认真、平等、细致地回答,就已经是非常有效的通识教育。


比如在饭桌上,可以聊聊今日新闻、正在发生的大事、新的科技;一起看纪录片的时候,聊聊神奇的动物、独特世界地理;一起去美术馆时,聊聊艺术家的生平、创作的思路;出门旅行时,聊聊文化风情、不同职业人的生活方式……


“通识教育”,就是和孩子一起保持好奇心,一起发现问题、分享答案。遇到自己也不清楚的内容,就和孩子一起上网查看。通识的积累,除了读书以外,无非就是通过平时碎片式的收集和思考,这样的碎片越来越多,逐渐就会拼凑成知识的网络。孩子会发现,信息之间没有所谓学科的边界,思考没有固定的模式,知识更是无限的。


这其中的关键就是:多和孩子平等地聊天。


比如我在这篇文中写过爸爸老R在饭桌上与孩子们聊科技:在美国技术封锁的当下,和孩子聊聊马斯克的火星计划和主场的中国科技




第三就是英语。


现在的教育趋势是语文的份量越来越重,英语正逐渐从主科地位退出。


我想说,孩子不需要应试英语,但是英语这个工具,还是绝对不能丢。若想要孩子将来有竞争力、有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英语仍然是重要的加分项。


比如,英语能够帮助她阅读到世界上的珍贵文献、了解世界领先的研究成果;能够浏览英文网站、使其获取信息更快更全面;能够直接和全世界的人交流,使得留学、旅行、交友都更便利。


和英语能力相关的这些方面,都会影响孩子未来的生活质量与职场生涯。我在这篇文章有提及,就不展开细说了:取消英语主科?这事儿有点严重


但是英语学习,要注重交流和阅读,重要的是保持孩子的兴趣,在生活中总能接触到,长时间慢慢熏陶,而不造成令孩子排斥的压力,这样才是语言学习的最好方式。




最后总结:孩子有了更多的留白时间,必定是好事,他们有机会在其中找到热爱与天赋。同时,保持孩子未来的竞争力,阅读、通识教育、英语,这三件事很重要。不必父母投入太多时间手把手辅导,更多在于培养习惯、提供环境、自然而然、细水流长。



安潇 2021年8月 于伦敦


PS. 今日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侵删


前文推送:



正在团

舒适如第二层皮肤的亲子运动衣,男孩、女孩、成人,一年四季都穿它!


今年最爱的真丝裙子和衬衫,优雅、高级、舒适、省时、女人味,我全要!

截团 | 体量最大、体系最全的中文分级读物,2.5~8岁轻松上路自主阅读


通识教育

学龄前宝宝的科普清单:绘本、杂志、互动书、拼图

在伦敦,学龄前宝宝这样学科普

你的孩子也有机会进入马斯克的“火星学校”!但要先回答硬核难题...

“特斯拉”马斯克倡导的教育模式:人工智能时代,它极有可能成功

“高感觉和通感”,才是我们的孩子在人工智能世界的“升值票”


最新文章

单身汉的超强带娃技能

我教给孩子的最简单人像摄影窍门……灵了!

人间仙境苏格兰,一生至少收藏这一份攻略!


最近微信改版了,很容易走失,请别忘了“星标”我的公号,这样就能再次遇见你了!


安潇曾是建筑学生和摄影记者,伦敦艺术大学美术硕士,后成为英国获奖动画导演,现在是两个可爱混血娃的妈妈。公号专注于游戏式早教、项目式学习,素质教育与学术同行,分享英国育儿和生活的点点滴滴。微信公众号@安潇

“双减”减不掉竞争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