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英语主科?这事儿有点严重
文/安潇
公众号/安潇
ID/ sukiandsula
2021年全国两会上,一位全国政协委员提出建议,改革义务教育阶段英语的必修课地位,高考不必考。
这个话题引起热议,强烈支持者很多,公号博主们也大多认为提案合理。但我作为“英语的终生受益者”,我觉得这事儿有点严重……
结合我的亲身体会,从几个方面和你们探讨。
来自网络
1. 就业:英语仍然是核心竞争力之一
这位政协委员的理由是:中国整体经济实力不断上升,英语不再和提升国民素质有紧密联系,让有需要的人去学就行。
他呼吁高考和学校主科取消英语,但他却没有分析未来的就业环境。
毕竟孩子的学习,高考不是最终目的,职业选择和事业发展才是长远考量。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化时代,上升中的中国,涉及跨国业务的企业越来越多。在未来,中国会成为世界科技的主场,海内外交流与合作会不断加深,人才的英语能力仍然是就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企业在招聘时,有英文读写和会话能力,往往是聘用的必备条件,甚至是决定薪资的专长之一。
根据经济人智库一项调查显示,接近70%的国际高管都表示他们希望员工能够掌握英语。会英语的员工可能比同行多挣34%的工资。
来自网络
会英语除了更容易获得晋升的机会,想要换工作、换行时也更容易找到适合的位置。
以我自己为例,我的大学专业是建筑。毕业时我不想继续从事建筑,计划在留学前找一份更有趣的工作。我申请了知名旅游杂志的“旅行记者”一职。虽然当时我没有记者、编辑、写作的经验,但我英文六级、可以比较流利地英文对话,因此被破格录用。
入职第二个月,我就被派到了日本出差旅行,而我当时竟是团队里英文最好的记者之一。即使日文翻译不在场,我也可以用英文直接和日本朋友交流,因此获得了很多一手的采访资料。
会英语,让我跨行业变得轻松。
我在京都旅行采访
也有很多人说,如今外国人都流行学中文,将来汉语会成为世界通用语言。但从世界发展史和汉语本身的超高难度来看,中文成为世界语的可能性不大。尤其在我们的孩子成年后的“近未来”,大概率上,世界通用语仍然是英文,如果你想让孩子的发展不设限,英文就不能放弃。
2. 平等:取消英语主科地位,会拉大贫富差距
如果这位政委的提议真的实施,会出现什么情形呢?
“取消英语主科”,精英家庭仍然有能力实现英语自由,无论是家庭双语、课外培训还是游学,有条件的家庭会一直坚持孩子的英语学习。
但如果英语从主科和高考中取消,那么就会对普通和底层家庭的孩子造成伤害。
参加课外英语班、参加英语考试,对普通家庭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若没有高考的驱动力,很多缺乏自学条件的孩子就会干脆放弃英语学习。那么到了就业时,普通家庭的孩子与精英家庭的孩子,竞争力差距会更显著地拉开。
来自网络
我国20年来的小学英语教学让近亿的城乡孩子开始接触英语,对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习能力、思维训练和情感发展起到长远作用。只有在义务教育和高考中保留英语、才能对普通的和底层的孩子更公平。
3. 专业:了解世界领先的研究成果需要懂英语
即使你的孩子不进入跨国企业,而是有兴趣在顶尖专业领域从事研究工作,那么也要有了解世界领先研究成果的能力。
现在绝大多数的学术报告都是用英语进行传播的。科学、医学、工业等各种教育学术研究使用的专业词汇都是英文,而且研究刊物也大多是使用英文印刷出版。
如果孩子做研究,就需要有良好的英语能力:能够看懂专业英文期刊,吸收最新知识,或用英文发表自己的论文和作品,能为职业生涯带来实质的好处。
来自网络
我自己虽然走的不是科研路,但是对于“发表”这件事,我有体会。我在国内的学生时期热爱插画,那时我搜索英美著名的插画杂志和网站。因为会英文,我发现了不少投稿机会。我积极投稿,一些作品在知名杂志与网站上发表。
我把发表内容也放在了院校的申请里,这必定对留学录取产生了积极影响,后来英国排名前五的艺术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我全都收到了。
想要有专业成就,就要懂英文,看得懂最顶尖的东西在哪里,这样去融入专业环境,给自己一个高标准。
4. 网络:获取信息的能力直接影响成功路
在未来许多行业中,你的孩子想要获得成功,都需要有获取信息的出色能力。获取信息主要需要利用互联网。
来自网络
全球网路科技的应用日新月异,现今互联网大约55%是英文内容,浏览网站或搜索讯息越来越多地需要使用英语。
如果能看懂英文,你的孩子将比别人更有机会获得新资讯、新知识,这是现今多数人认真学习英语最普遍的理由,也是实际会得到的好处。
举例来说,若你的孩子做科技创业,那么就要能第一时间了解到世界上的科技正在发生什么事。这些消息每天都在变化,与世界同步非常重要。如果要等到中文译文产生才后知后觉,就会失去很多机会,影响判断与决策。
比如,最近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艺术界和投资界的大事:“NFT”的出现。NFT指的是加密货币领域的全新承载方式:数字艺术品通过区块链技术成为货币资产。
上周,艺术家Mike Winkelmann的数码作品以6千9百万美元拍卖成交,使他一夜之间成为了全球价值前三的在世艺术家!
来自网络
如果英语无阻,你的孩子在国内也能够即时关注网站和报导,了解崭新商机正在发生的过程,甚至能够亲自参与。但如果不懂英文,那就只能等到事件结束,新闻有了译文后才会看到。而这时,很多商机可能已经错过第一波。
很多很多这样的机会,都需要通过阅读英文信息在第一时间捕获。
如果你的孩子因为高考取消英语,而放弃了英语学习,那么将来他能走的通路和遇到的机会,会在无形中被抹去很多。
5. 留学:能够改变人生的积极体验
我的人生路最大的转折,就是留学这件事。我写了很多来到伦敦以后的故事,遇到的人和事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深造和眼界,这两件事都让我的人生从此不同。
留学的第一目的是“学习和深造”。据泰晤士高等教育报道,世界上前十名的大学都在英国或者美国等英语国家授课。
世界各地的许多高中或大学在入学申请时都对学生的英语能力有要求,顶尖的学校尤其严格。
留学对英语能力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当时我以雅思高分出了国,但开始学习艺术课程时,还是感到专业术语捉襟见拙,所学的英语不够用。
我这还是从小学就受益于义务教育中的英语教学,一路学习都没有停。可以想象如果一个孩子因为英语主科取消、高考不考英语而放弃了英语学习,那么很可能从一开始就堵死了留学这条路。
来自网络
然而留学最大的收获,不是学业、学历上的,而是见世面、开眼界。我第一次跳出了自己成长的生活圈子,看到了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价值观、信仰和文化。
见识了多样化的生命形式,让我变得不狭隘、更包容。我逐渐能够从更宽广的视角去看待自己的挫折、人生路和方向,对我的各种人生抉择都产生了影响,包括现在的育儿方式。
你可能会说我是个特例,留在了英国并结婚生子。但我敢说,即使是留学短短一两年的人,也会告诉你同样的话:留学经历深刻地影响人生。
当然,想要收获更多,留学就需要交流和交友。一些英语不够好的留学生只待在同胞圈子里,体验就会有遗憾。
随着中国实力增强,留学会变得越来越容易和便宜。但英语仍然是个门槛,想给孩子留学机会、深入体验不同文化,那就需要小的时候不把外语这个选项锁死。
伦敦泰特美术馆,摄影:安潇
6. 旅行和交友:学好英语可以和全世界的人交朋友
可能很多家长认为,孩子长大后,AI翻译会很先进,依赖智能软件就足够。
但未来社会终将还是一个人际关系的社会,想要和人产生良好的连接,仍然需要面对面、有情感的互动交流。友谊,要从能够沟通开始。
出国旅行,如果能很熟练地说英语,就有机会结交到更多朋友,在没有语言隔阂下与不同国家的人交流。
我大学毕业时,自己一个人背包去越南旅行。我住在了一个全都是背包客的客栈里,遇到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年轻人。
因为会说英文,我结交了好些朋友,其中有英国人、加拿大人、新西兰人、荷兰人。后来我十天的旅行,都和这些朋友一起,在顺化骑单车去集市上寻美食、在惠安逛传统服饰店、在下龙湾一起滑小船逛洞穴。这些有趣、开心又意外的经历,成了我一辈子难忘的回忆。
我在越南结交的背包客朋友们
通过英文交流,我了解到这些外国年轻人脑海中不同的图景。
英国的海洋学博士生,给我讲述他每年潜水到海洋底下观察生物的体验,告诉我章鱼非常聪明,会裹上各种小贝壳躲起来偷看他。
荷兰的朋友,给我讲阿姆斯特丹的城市建设,自行车和鲜花如何出现在每个角落。
也许这些内容都可以从书籍中看到,但听一个真实生长在那里的人讲述,感受是截然不同的。
友谊在交流中发生,后来,他们其中有几位成了我的笔友,荷兰朋友还来过中国看望我两次。
相信你的孩子,他的未来也需要多元的朋友。能够与不同国家的朋友交流,会让他更懂得去包容和接受人们的不同,感受力与人生都会更丰富。
来自网络
7. 英语启蒙:语言是一辈子的事,不要一开始用力过猛
我知道很多家长都明白英语的重要,但英语学习的另一个极端就是,一开始用力过猛。
语言是一辈子的事,它必须常年坚持,并不是靠“起跑线抢跑”就能解决的。
我小时候说一口山里话,回到北京以后,不再使用,不出一年就全忘光了。
有些家庭的英语启蒙投入过高,孩子牺牲大量时间、父母牺牲大量金钱,但如果没有长远的计划,就可能会半途而废。
如何做才更容易坚持?那就是英语学习的投入要更注重其持续性、和长期的效果。
也就是说,经济上,不要一下子投入太多,而是能够细水流长;孩子的精力上,不要因过度学习而产生厌烦,有兴趣才能持续得更久。
比如每天接触英语15分钟,量不多,但每天不停止,坚持下来都是非常有效果的。“长期主义”才是学习语言的关键。
来自网络
如果“取消英语主科”是趋势,我的建议是:不要让孩子放弃英文,也不要过度学习。每天花少量时间接触英文,一直坚持到孩子长大,这个语言的台阶就会一点点搭起来,让他的未来有更多选择和可能性。
英语是孩子握在手里的有力工具,让孩子保持对它的兴趣和感情,慢慢磨得锋利,直到有一天,孩子能够用它披荆斩棘,通路无限。
安潇 2021年3月 于 伦敦
前文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