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二娃妈加公号主”,一份诚实的时间安排汇报

AnnXiao 安潇 2023-02-10

文图/安潇

公众号/安潇

ID/ sukiandsula

 

读者们经常催我,让我写一份自己的时间安排。

 


在孩子们小时候,我写过一篇小娃妈妈的时间管理:我的“时间管理公式”,是毫不留情的减法

 

现在姐俩都上学了,我来补一篇大娃妈妈的时间安排汇报吧。

 

我知道,大家想要时间管理的“秘诀”。但我想用一份诚实的汇报告诉你,我同样也在面对着时间不够用的无奈。

 

时间是天下最公平、最珍贵的东西,谁也没有变出更多时间的魔法。对于忙碌的妈妈们、又想要有一份工作的话,没有什么完美的时间管理,我们无非是在勉强地自律、咬牙割肉地取舍、计划赶不上变化、时而对生活妥协。




我的时间安排



汇报一下这个月以来我的时间安排。

 

6.00 – 6.50am (50分钟)

老R起床,他健身和洗澡。

 

6.50 – 7.30am (40分钟)

我起床,洗漱。老R叫姐妹俩起床,给她俩准备早饭,然后和孩子一起吃。

 

同时,我给姐俩梳头,女孩子梳头很费时间!我还要检查她们的衣物、鞋子、书包、用品,准备水壶,催促刷牙,顾着她们涂护肤霜、防晒霜、护手霜、润唇膏之类。所以早上我挺忙的,没时间和她们一起吃早饭。

 


7.30 – 8.30am (1小时)

老R送姐俩去上学,我清净了。我给两只荷兰猪清洁笼子、投食,收拾厨房,快速打扫一下,然后给自己弄点早饭,一边吃一边看新闻,或者回复一些紧要的工作留言。

 

8.30-12.00am(3.5小时)

理想状态下,上午是我专心写作的时间,我尽量避免和人交谈。我写稿子比较慢,第一天写初稿,第二天写正稿、修改、找图和排版,加起来大概5~6个小时一篇文。

 

但不是每天都能顺利展开,如果早上一些事务急需解决,我不得不花时间沟通的话,专注就会受打扰,再进入安静的写作状态就比较难。

 

所以我会在写作前做15~20分钟冥想,调节大脑。这里我写过冥想的具体方法:冥想原来这么简单

 


12.00-12.30pm  (30分钟)

如果上午够专注,初稿通常能写完。我吃一份简单的午餐,同时把下午接孩子的零食盒准备好,里面有水果、坚果和饼干。

 

如果上午因为专注被打扰而没能完成任务,我这时就可能进入一种有点着急的状态,边吃边工作。

 

12.30 - 1.50pm (1小时20分钟)

下午是沟通与商务时间,我回复公号留言和微信里的各种信息,有时要打电话开会、选品和讨论排期。我还研究新的团品,测试与拍照。

 

下午很繁忙,小伙伴们在国内,都是顶着时差在晚上和我沟通,她们很不容易。事情也经常聊不完,那我就要在晚上或者第二天处理。

 

1.50 - 2.30pm (40分钟)

我很希望能够实现每天一小时的健身,但目前挤进40分钟也已经很难。疫情期间,我的运动方式是在家骑自行车,同时听书、听聊天室或者追一些想看的节目,总之让大脑和身体同时充电。

 

我在这篇写过忙碌者如何补充心理能量:压力大到血槽已空,心理能量如何补充?

 


2.30-3.00pm (30分钟)

洗澡、换衣服。我当然还希望使用面膜、吹头发、出门前化妆什么的。但30分钟做的了什么?一切都是快捷式的。

 

3.00 – 3.20pm (20分钟)

出门,开车去学校接孩子。我挺喜欢这20分钟,让眼睛和思绪离开电脑和手机。

 

3.20 – 4.00pm (40分钟)

从学校接到姐妹俩,如果天气好,我就带她们去公园或者游乐场运动一下。她们平时看书看屏幕都比较多,我很担心她们的视力,所以只要有机会,我就带她们去户外活动。如果天气不好,就早点回家,晚上的游戏时间长一些。

 


4.00 - 4.15pm  (15分钟)

离开公园,开车回家。路上我们聊天、播放儿童电台、也常听古典音乐。

 

周三周四姐妹俩有兴趣班的话,就不去公园,我大概4点15分接到她们,4.30到家,后面学习和玩耍的时间会挤压一点。

 

4.15 - 4.45pm  (30分钟)

姐俩每天有半小时的学习时间。如果学校没有作业,我就会安排一些练习册任务。我在这篇聊过我们常用的练习册:2-7岁最好用的12种原版练习册,亲测实拍大展

 

她们的学习时间不长,所以科目会轮流进行:数学、语法、阅读理解、书写、图形逻辑等。每周一孩子们会写写周记。

 

我也会按照她俩目前的学习状况查漏补缺。比如姐姐正在学乘除法和分数,每周五都有小考,我就会给她一些针对性的复习内容。

 

她对奥数也有点兴趣,有时我们会尝试一下。

 

妹妹的书写练习则比姐姐多一些。

 


4.45 - 5.15pm(30分钟)

这是中英文自主阅读时间。姐俩平时虚构内容的阅读量比较多,自己爱看的书装在书包里,在学校也会读。比如姐姐现在每天背着《哈利·波特》读得废寝忘食,第四本660页她读到了尾声。

 

所以下午的20分钟英文阅读时间,我主要是让她们朗读非虚构作品。牛津树我们读完了,目前RAZ和红火箭是最爱,里面的非虚构内容非常出色,她俩每天都会读几本。

 

我在这篇文里分析过英文自主阅读的分级读物:用大白话说清“分级读物都有啥不同”:牛津树、RAZ、红火箭、大猫、小瓢虫、highlights科普...

 

还有10分钟是给中文的,有时是用熊猫识字app,有时是用汉字卡片练习书写,有时是朗读一课《思展方程式》。中文分级阅读我们是在睡前读。

 

我在这篇文里写了中文学习:孩子的中文阅读,我扭捏了那么久,终于该开口聊聊了......

 


5.15 - 5.50pm (35分钟)

钢琴和圆号时间。妹妹弹钢琴,姐姐就在客厅关上门吹圆号。妹妹弹完了,姐姐再来练习钢琴。她俩练琴的时间不算长,我将就着左右兼顾,但九月份妹妹要开始第二乐器的话,不知道会是什么状况。

 

我在这篇写过她们的音乐学习:娃在世界级的音乐学院当琴童,是种什么体验?

 


5.50 - 6.30pm (40分钟)

孩子自由选择活动的时间。这时老R也工作结束并加入我们。

 

我和老R每天轮流做晚饭。如果是我做饭,姐俩很喜欢和爸爸一起玩“Minecraft我的世界”,他们在里面建了好几座城市。姐俩也喜欢一些编程游戏比如Code Spark Academy。我在这篇写过“我的世界”:生娃七年后,我和他竟在这种地方幽会

 

如果是爸爸做饭,她们有时玩乐高、有时画画做手工、还热爱角色扮演。这时,我就赶紧再工作一会儿。

 


6.30 – 7.00pm (30分钟)

全家晚饭时间,聊聊一天发生的事,各种奇思妙想。爸爸爱聊时事和科普。


比如这篇文是爸爸如何与孩子聊科技:在美国技术封锁的当下,和孩子聊聊马斯克的火星计划和主场的中国科技

 

7.00 – 7.30pm (30分钟)

晚饭结束后,我们会一起玩桌游和棋牌。


这篇文章里写过我家最爱玩的几款桌游:晚饭后我家雷打不动的这件事,让每个人的真实性格浮出水面......

 


7.30 – 8.30pm (1小时)

孩子们上楼喝牛奶、读书、洗漱。我和老R轮流陪伴:如果晚上我做饭,那么他带孩子读书睡觉,我在楼下收拾厨房、做家务,之后可以再工作一会儿;如果老R做饭,那么他收拾厨房,我带俩孩子读书睡觉。

 

当我来陪,姐俩会各自读三四本《一亩宝盒》的中文分级读物给我听。她们很喜欢这套书,互相比着看谁读得更好。

 

然后姐俩分别选书,我给她们读。喝完牛奶就去淋浴、刷牙,然后再读一本就关灯。姐姐有时对妹妹选的书不感兴趣,她就自己在床上读《哈利·波特》。

 

8.30 - 8.40pm (10分钟)

关大灯,妹妹睡觉。我们允许姐姐自己读困了再把床头灯关上自己睡。

 

陪妹妹一小会儿我们就可以下楼。但偶尔也有孩子不肯睡、也不让我们走的情况。我写过哄睡的故事:孩子,你再不睡,我就崩溃

 


8.40 - 10.40pm (2小时)

理想状态的话,这是我和老R每天追剧看片、二人世界的休息时间。

 

但也不是每天都能实现,尤其我有时上午的写作任务完不成,那我就要晚上继续工作。如果俩孩子里有一个不好好睡觉,那么我们也追不成剧。

 

10.40 - 11.00pm  (20分钟)

睡前准备时间,刷刷手机、收拾一下房间、给孩子准备好第二天的用品、上楼洗漱。

 

11.00pm

老R是个作息非常规律的家伙,每天11点准时上床读书睡觉。而我经常会拖沓到11点半。这是一天里难得的读书时间,可惜时间有点太短,我希望读书效率能够提高一点。

 

其他日子,还会有些不同安排。比如每周五放学后,我就不安排学习了,多出来的时间会做手工、玩科学实验、或者做她们平时想做的事。非疫情期间,周五放学也是姐俩和小伙伴play date的常规日子。

 


关于这份汇报,我坦白...



1.  没有完美的时间管理,只有取舍和妥协

 

看了我的时间安排汇报,你是否觉得这是很理想、很有效的时间管理呢?其实这份这份清单里充满无奈和妥协。

 

时间就这么多,你这件事想要多做一点,另一件事就不得不少做一点。时间管理的本质,就是“取舍、取舍、取舍”。

 

比如,我其实希望每天健身一小时,特别渴望游泳,但没时间。

比如,读书时间还远远不够,我希望更高效地输入,但目前只有睡前。

比如,我还希望多些社交,和朋友煲电话粥、参与聊天室聊天,但现在只有碎片。

比如,我还打算让孩子们参加体育兴趣班,但就要做好学习、练琴、玩耍时间被挤掉的准备。

比如,时间表弹性不够,我若有事出门,那么一整天的安排都受影响。

 

时间管理,无非就是在当下的需求里,做各种各样的优先排序,然后无奈地让步一些没有排在最前面的东西。优化、让步,并不是没有遗憾。

 

我们需要非常了解自己和家人的需求,然后大胆取舍。

 


2.     自律是时间管理的保障

 

时间安排很紧凑,想要计划奏效,就要靠自律起作用。

 

我不是天生自律,我二十多年都是不可救药的夜猫子,这一点,是被老R改变的。

 

我还记得我们热恋时,晚上11点短信聊得正欢,他忽然就说自己要去“睡美容觉”了,给我几个隔空飞吻就消失了,让我那叫吃惊:按时睡觉比女朋友还重要?

 

老R是个特别自律的人,十年如一日地早起早睡,按时吃饭和健身。他的自律给了我很大影响,我的生活都跟着他一起变得规律起来。

 

自己自律,队友自律,都对实现时间管理很重要。

 


3.     我自己的时间管理,最大挑战是大脑调节

 

要说我自己工作上的时间管理,其实我经常有些挣扎。尤其是写作需要高度专注,但进入这种状态不容易。

 

之前我的团购主管小伙伴跟我说:“因为有时差,你最好英国时间的上午回复商务信息,那些需要解决的事务一直在等你。下午写作不是更好么?中国这边正好是夜间。”

 

我委屈地回答:“我不是在任何状态都能写得出来的,我非常珍惜早上大脑的专注。一旦上午被无数信息打扰,我的大脑就会变得很乱,那么下午需要很久才能回到平静的写作状态。”

 

唉,是不是只有我的大脑这么娇气?别的写作者都是任何时候想开始就开始写的吗?我想求个专注,都得做足仪式感:冥想、咖啡、音乐,一个都不能少。

 

如果大脑平静不下来、因而写作拖延的话,我就会烦躁和自责。这是我作为写作者的日常煎熬。

 

好在小伙伴们很理解我,经常痴痴等到很晚了,我才会回复他们的信息。

 

对我来说,如果想让工作时间更高效,最关键的就是提高自己大脑调节的能力。

 


4.  孩子的时间管理,不能期待太高,掉链子是日常

 

这份时间安排清单,最容易掉链子的就是孩子的部分,她们并不会永远都能积极配合大人的计划。

 

有时早上起床,妹妹换了无数双袜子都不满意,发脾气,出门就会晚。

有时孩子们在公园里玩得野,叫好半天都不回家,后面的学习和游戏时间就被挤压。

有时孩子忽然就抗挫力失灵、情绪失控,完不成当天的学习或者练琴任务。

有时孩子就是想要爸妈陪睡,也不顾毁掉我们晚上的休息时间。

 

对于孩子,我接受了不要期待太高,因为计划改不上变化。我不会给她们安排太长的学习和练琴任务,养成习惯比成果重要,重在细水流长。

 

万一掉链子,我也尽量不让自己心烦,调整好自己与孩子的心情是第一任务,明天再从头开始也没什么不可以。


我在这篇文里专门写了:每天让娃学习和练琴,不吼不叫、亲子关系还能升温,是妄想吗?

 

因为我给孩子不少自主安排的空间,虽然她们的刻意练习没有很多,但目前基本上都能主动配合完成,我就挺知足了。


尤其对待倔强的妹妹,我用宽松来培养她的自驱力:倔小孩的牛脾气,是阻力也是驱动力

 


5.     有力的外援能让时间管理事半功倍

 

我知道自己最幸运的在于有个给力的队友,无论是做饭、家务、陪玩、陪读还是陪睡,他都分担了一半,这样才能让我顺利实现那些安排和计划。

 

另外还有一些家务,我们会利用外援,比如清洁阿姨、搭配好的食材递送等,都帮我们省了不少时间。

 

 

最后,我还是想提醒大家,没有所谓“完美的时间管理”,但一份有效的时间管理,最重要的是保护了全家人的情绪。

 

家不是办公室、学校、一尘不染的展室,在一个家里,完成任务绝不是第一位的,每个人的情绪得到舒缓和呵护才是优先,这才是“家”的功能。

 

如果你和家人、孩子感受到了某种紧张压力,那很可能是时间安排没有做好取舍,太满、太紧绷、太贪心。

 

时间管理的履行者是人,没有人能做到机器一样精准和完美。留出弹性空间,保护好每个人的情绪,再去相互配合完成计划,生活才会正向、积极的方向前进。

 

愿我们不再被时间追逐,让时间成为每个家庭的朋友吧。

 


 

安潇 2021年3月于 伦敦


前文推送:

 

正在团

约了一整年,姐妹最爱的英国STEAM杂志来了,连BBC都是它粉丝

音色真实、可随身携带的手卷钢琴,是初学者兴趣的试金石

专场|每年换季我们追着买的童鞋,必须有朝日和小蓝羊

全球知名的学乐原版练习册返团!每本仅需17元,2~7岁书写技能和英文启蒙要用它


相关文章

还在指望购物提升幸福感吗?一分不花、大门不出的幸福法竟是它

孩子,请张大眼睛看看妈妈的失败

“脸盲症”和“人名失忆症”如何搞定家长社交圈?

焦虑者的冥想

也许抑郁症正在靠近你和你爱的人,请一定打开这篇文章

家庭和谐,首先需要一个好情绪的妈妈,这里有保护情绪的铠甲


最新文章

我最出格的人生经历:见证剑桥嬉皮女神被求婚

寒门还能出贵子吗?


最近微信改版了,很容易走失,请别忘了“星标”我的公号,这样就能再次遇见你了!


安潇曾是建筑学生和摄影记者,伦敦艺术大学美术硕士,后成为英国获奖动画导演,现在是两个可爱混血娃的妈妈。公号专注于游戏式早教、项目式学习,素质教育与学术同行,分享英国育儿和生活的点点滴滴。微信公众号@安潇


有效的时间管理,

保护全家的情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