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18年5月25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2018-05-24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居士亭】

居士亭

不取一毫为己用

惟利天下诸众生

群书治要 | 专题



古镜今鉴 治国方略 复兴中华之宝典

修身齐家 和谐社会 实乃人人所必读


《群书治要》是在一万多种书籍里头,八万多卷,精挑细选,最后归到六十五种,那六十五种是精华。从这个精华里头,撷取修身、齐家、治国这些道理、方法,把它编成一本书,叫《群书治要》,五十万字。所以,这部书是精华里面的精华。


第十九讲 好学近乎智(上)

 


「有弗问」,我们有不问问题的时候。但只要我们能有问的机会,譬如说有师长、朋友、同学在旁边,我们有机会向他们提问,那就一定要问。「问之弗知」,问的时候,问得我们还不够知道,或者知道得还不够彻底,「弗措也」,我们也不要就此放下,还要继续再问。


「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我们有不思的时候,这个「思」就是研究。我们有不研究的时候,但是一有空闲,只要时间许可,我们就要来研究。研究到什么程度?「弗得弗措也」,就是你心里有所得。如果我们这个「思」得不到要领,思得不够透彻,那就不能够放下,一定要思出一个结论,思出一个所以然。


「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这个「辨」就是辨别。我们有不辨别的时候,但是一旦要辨别,就要辨别得非常透彻、彻底明了,没有到彻底明了的时候,也不要放下。


「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这一句话是讲实行。有不实行的时候,但是要实行就要实行得彻底,这个就叫笃行。也就是说,我们要行就要行到十分,不要只行到八、九分就停止了,没有到这个程度就不能够放下、不能够停止。下面讲,虽然人的能力、智慧、聪明不相等,但是只要肯学、好学都能够成就,所以不要自暴自弃,像《弟子规》上说的「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别人的智慧高,他闻一次就能明白,我的智慧不如他,我花上一百倍的功夫,我也能够办得到。「人十能知」,人家拿出十分的力量就能够做到,我拿上千倍的功夫也能办得到,只要肯干,坚持不懈就行。


「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这个「果」就是下定决心。果然我们肯这么做,虽然我们愚钝,聪明智慧比不上人家,但如果我们用上百倍的功夫,我们也能变得明智。这个「柔」,就是指能力不足,虽然我们的能力比不上人家,人家的能力强,一下子就做好了,但是我们下上千倍的功夫,我们的能力也能变强。所以就看自己肯不肯学、肯不肯干。这个就是告诉我们要好学。

    

我们在生活中学习不能靠别人逼迫,必须自己知道学习的意义。学要学圣贤书,要学作圣人。所以学什么最重要呢?

 

学不是我们学知识、学技能,重要的是能够学圣贤教诲,也就是要读“四书五经”。中国古代的皇帝都很好学,我们现在人也很好学,但是学的内容和古人不一样。皇帝要学习的时候,一定是请一个对经典(包括儒释道的经典)很通达的人,给他讲解一段,他带着群臣一起来学习。


像在清朝康干盛世的时候,皇帝都会礼请儒释道三家的大德,把儒家、道家、佛家的教诲讲给自己,他带着文武百官来一起学习。所以全国上下思想高度一致,自私自利的心也就没有生起。


但是慈禧太后当政的时候,她每一天也去听讲课,儒释道三家的大德每一天在讲,结果听到大德们所讲的都像是在批评自己,最后她就把宫廷讲经的传统废弃了。结果这一废弃不要紧,“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三日不读圣贤书,都面目全非了。人不学圣贤书,自私自利的习气和欲望就会生起来,结果就导致了清朝政府的急剧腐败,最后才被外族所侵。这个并不是因为讲诵传统文化的原因,而恰恰是因为废弃了传统文化的原因。


凡是在历史上稍有成就的皇帝,他们都尊重历史,都熟读圣贤书,以史为鉴,所以我们学才能够“近乎知“,才能学成圣贤。



▼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 群书治要 系列书籍

   群书治要专栏 

群书治要|如何在说话办事上,让别人信赖你?

群书治要|【君子四重】说话的艺术

群书治要|行有不得 反求诸己

群书治要|不要抱怨你没有一个好爸爸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感恩生命中所遭遇的一切!

群书治要 | 你的朋友,决定你的生活状态

群书治要 | 子女不听话,可以试试这个办法

群书治要 | 无声的恶语比有声的,更伤害人

群书治要 | 夫妻相处,不要口出恶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