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们最闪亮!女直升机长宋寅、成飞副总隋少春、中飞院飞行技术学院副院长叶露等80后同志荣获第26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名单!

通航圈 通航圈 2023-12-24
敢于追梦者,永远是“青年”!

五四青年节前夕,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发文公布了第26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名单,其中,交通运输部东海第一救助飞行队搜救教员机长、飞行管理部部长宋寅(又是宋寅:这位80后女机长荣获2022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航空工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隋少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飞行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叶露,中国邮政航空有限责任公司B737一中队队长、二级飞行员王晓辉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航天三江17所总师助理、高级工程师陈际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总体设计部型号副总设计师黄震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潘时龙,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教授李铁风以及航空工业洪都某型高级教练机研制交付保障团队、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四研究院四十一所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固体大推力发动机研制团队、中南大学铝合金强流变技术与装备研究团队等航空航天领域个人、集体光荣上榜——看了一下,好像上面的个人都是80后呢。


宋寅,女,汉族,1986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本科学历,现任交通运输部东海第一救助飞行队搜救教员机长、飞行管理部部长。作为我国第一代女搜救机长,她长期扎根东海救助一线,多次圆满完成重大海上救助任务。自2010年参加救助值班待命以来,安全飞行达3260小时,执行救助任务292起,参与救援飞行1043小时,成功营救224人,为保障海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延伸阅读祝贺!这位80后女机长荣获2022年全国五一劳动奖


隋少春,男,汉族,1985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学历,现任航空工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全国青联委员。他是国防领域高端装备制造创新推动者,扎根航空报国一线,致力于高端航空装备关键制造技术攻关、科技创新平台搭建和团队建设,牵头多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参与多个国家重点型号工程研制,实现了我国在金属切削领域国际标准“零”的突破,为国防战略装备研制做出了突出贡献。

叶露,男,汉族,1983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任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飞行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他深耕民航教育科研一线,连续八年年均授课量在1500学时以上;作为团队负责人,制定多项国家标准与行业规范,建成多门省级课程,承担省部级教科研项目6项,获各类奖项40项。他聚焦国家重大战略,所在团队承担ARJ21和C919性能计算软件研发项目,助力了国产民机发展。


王晓辉,男,汉族,1983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本科学历,现任中国邮政航空有限责任公司B737一中队队长、二级飞行员。他是杰出的飞行尖兵,从事飞行16年,累计安全飞行11000余小时。他是优秀的飞行教员,高质量完成54名副驾驶、27名机长的带飞训练。他第一个请战执飞武汉抗疫航班,连续奋战60余天,带领B737-800机型飞行员,圆满完成防疫物资运输任务60余架次,占公司抗疫运输总量的97.3%,为赢得抗疫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


陈际玮,男,汉族,1989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任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航天三江17所总师助理、高级工程师。他始终致力于导弹武器精确制导领域研究,26岁即任重点项目主任设计师,30岁任重点项目总师助理。在某重要飞行器研制进程中,他创新将成像装置应用于飞行器远距离探测定位,实现精度提升85%,抗干扰能力提升超40%,有效提升了飞行器智能化信息化能力。


黄震,男,汉族,1982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学历,现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总体设计部型号副总设计师。他突破了神舟飞船与空间实验室绕飞、手控交会对接等技术瓶颈,使自主设计的全新构型多用途飞船返回舱性能提升55%,首创无控自由飞行策略并取得成功;实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高速再入飞行试验,首次从8000km高度返回地球;组织完成了载人月面着陆器定点落月、月面极端环境生存等关键技术攻关。

潘时龙,男,汉族,1982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学历,现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青联委员。他引领微波光子学研究方向,研制的仪器关键指标提升4000倍,成功突破探月、子午工程、海底观测网等国家重大工程测试难题。他革新核心器件生产工艺和阵列雷达校准方法,实现探测能力倍增,研制出国际首款微波光子成像雷达芯片。


李铁风,男,汉族,1986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学历,现任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教授。他致力于研究软物质力学与智能机器人,成功实现软体机器人在马里亚纳海沟万米海底操控实验,成果发表Nature主刊封面论文,入选2021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该研究为极端环境特种机器人与智能装备发展提供了理论方法和技术支撑。


航空工业洪都某型高级教练机研制交付保障团队。他们作为带动教练机发展的主力军,是一支引领创新技术和管理的青年骨干队伍。他们保障的新型高级教练机,聚焦实战演练需求,突破专业壁垒,协同设计飞行训练模拟器,创建某型战术训练系统,降低飞行员训练安全风险。在测试调优阶段,仅用3个月就实现了产品定型,累计提供58项软件、90余万行代码,开创了国内外同类产品的先河。在国庆70周年阅兵中,新型高级教练机领衔教练机空中梯队任务,米秒不差威武受阅,成功实现受阅飞机100%完好率。团队共有60人,其中35岁以下青年占比60%。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四研究院四十一所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固体大推力发动机研制团队。他们始终瞄准世界航天发展前沿和我国运载火箭对于大推力高性能固体发动机的需求,实现了固体火箭发动机直径从2米到3.5米及以上、推力从120吨到500吨甚至千吨级的跃升,实现了固体动力在CZ-11、CZ-6A等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和SD-1、SD-3等捷龙系列运载火箭的应用。2021年10月,团队研制的3.5米/500吨推力整体式固体发动机地面热试验获得成功,是目前世界上具备工程使用能力的推力最大的整体式固体发动机,该项成果入选2021年度中国十项重大工程进展。团队共有18人,其中35岁以下青年占比67%。

中南大学铝合金强流变技术与装备研究团队。他们聚焦我国航天重大工程中铝合金结构件高性能制造的“卡脖子”问题,首次制造出世界最大直径的高均质铝合金铸锭和重型运载火箭贮箱瓜瓣、顶盖,为重型运载火箭关键结构件制造提供了重要保障。首次制备出世界上最大直径Ø10m级高性能2219铝合金贮箱整体过渡环,超过了美国宇航标准,有效解决了我国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低温贮箱研制遇到的重大技术难题。团队共有50人,其中35岁以下青年占比70%。


以下是第26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部名单:

来源:共青团中央、科学在线;通航圈综合编辑。

延伸阅读


关注本公众号后,

在公众号对话框回复关键词:入群。


免责声明:本文及本公众号任何文章之观点,皆为交流探讨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公众号作者也不负有更新以往文章观点之责任,一切以最新文章为准。用户根据本文及本公众号任何其他观点进行投资,须风险自担,责任自负。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众号不承担任何责任。


⊙本平台综合编辑文章,转载本文请在作者处注明为通航圈,并在文首醒目位置注明“来源:通航圈(微信ID:tonghangquan)”,文末放通航圈二维码,侵权必究。

部分图文源于网络,仅用于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投稿合作及商务合作:publicvoice@qq.com(欢迎您原创投稿)


通航圈:一个行业的跌宕起伏

欢迎通航圈内企业约稿、圈内人士投稿

邮箱:publicvoice@qq.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