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3年2月3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经济学上致命的“七宗罪”

禅心云起 新少数派 2022-03-19


经济学上致命的七宗罪
文:大卫 · 沃(David Waugh) 译:禅⼼云起文章来源:奥派经济学
“不是大众山呼海啸的运动,而是亚当·斯密座上人士的思维历程,才是真正需要认真思考且值得关注的。”——阿克顿勋爵《阿克顿勋爵致玛丽·格莱斯顿的信》
在书评开头写上一句感谢的话也许不太寻常,但此情此境,我想首先感谢詹姆斯· 奥特森(James Otteson),这位圣母大学小约翰·瑞安商业伦理教授,因为他写了这样一本极其出色的、意义重大的书,此书被命名为《经济学上致命的七宗罪:每位公民都应知晓的繁荣和幸福之障碍》
《经济学致命的七宗罪》在写作方式上既便于外行人理解,又能为学术界所欣赏。这是一本非常万能的教材:你可以把它送给一位好奇的朋友,也可以作为经济学101课程的补充教材,也可以在政治经济学阅读小组中使用。
奥特森是这样提出他的论点的:在基督教传统中,据说有七宗罪,被认为对人类的处境有害。这份名单上有骄傲、贪婪、淫欲、嫉妒、暴食、愤怒和懒惰。奥特森认为,“每一宗罪都是人性当中阻碍幸福实现的天生弱点”,我们必须不断与之斗争。我们认为自己已经克服了一宗罪,结果却发现另一宗罪又冒了出来。

类似地,经济学上也有七宗罪吗?奥特森声称确实有,在整本书中,他解释了“七个核心经济谬误”为什么存在,以及为什么对人类处境有害,并最终导致了“浪费、损失和繁荣逝去”。 正如奥特森所描述的,
“一些经济学原理,如果得到更广泛的理解和赏识,不仅有助于我们在个人生活中做出更好的决策,还有助于我们在法律、法规和政策等方面做出更好的社会和公共决策。要是我们当中那些没被训练成经济学家的人,能够找到一种现成方法来学习一些核心的经济基础知识,而不必回到学校去主修经济学,那就好了。” 
这正是奥特森这本书的亮点所在,它阐明了主宰着我们的公共话语、然而消除之就将推动我们对世界的理解朝着积极方向发展的七个致命经济学谬误。
奥特森承认,经济学家在政策方面存在许多分歧,以下这段话引用自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关于该主题的工作报告,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据说温斯顿·丘吉尔抱怨过,每当他向英国的三位顶尖经济学家就经济政策征求意见时,总会得到4种不同意见,其中两种来自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经济学家在经济政策问题上看法混乱的形象深深植根于大众心中,许多记者倾向于在有争议的问题上寻求极端对立的观点,这无疑也增强了这种印象。” 

但他在构成全书核心的七章中提出了令人信服的主张,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应该避免以下每一个谬误:
 ▍“财富是零和”谬误 在本章中,奥特森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证据,证明在一个基于自愿交易的市场经济社会中,财富实际上是“正和”。这与获取财富的非市场手段也就是汲取形成鲜明对比,在汲取的情况下,财富可以被准确地描述为“零和”或“负和”。如果有更多人理解这一点,即在一个以市场为基础的商业社会中,人们以一种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双赢”的方式积累财富,那么毫无疑问,就将会更强有力地推动那些使我们能够以促进“正和”财富创造方式运转的政策。
 ▍“善意就足够”谬误 沿着对“财富是零和”谬误的批判,奥特森接着向我们介绍了机会成本和意外后果的概念。他提醒我们,在推行要么看似受欢迎的,要么提供立竿见影“好处”或者外表光鲜的政策之前,我们必须考虑权衡、机会成本和深远的影响。
他以巴斯夏经典名著《破窗寓言》为例,阐述了与经济决策相关的“看得见”与“看不见”的成本。在巴斯夏《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这篇论文中,一位男孩向一家商店的橱窗扔了一块石头,店主不得不找人更换橱窗。橱窗玻璃匠靠更换新橱窗赚了100美元,店主也获得一面新的橱窗。这似乎是富有成效的。巴斯夏所称“看得见”的,就是玻璃匠得到100美元和店主获得新橱窗的收益。

我们是否应该因为这些“看得见”的经济利益而去打碎橱窗?我们不应该这样做;因为“看不见的”,也就是巴斯夏文中的机会成本,代表了店主如果不需要更换橱窗,本可以将100美元花到的别的地方。
虽然在“破窗寓言”背景下,这一点似乎显而易见,但许多政策制定者并没有看到这些“看不见的”成本,例如,当他们将通过税收筹集的公共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公共工程”等各种项目。当机会成本被忽略时,“善意”并不“足够”。
 
▍“非凡的大脑”谬误 在这里,奥特森提醒我们,任何一个非凡大脑或专家小组都不拥有规划或指导我们生活的相关知识。 正如奥特森所说, “(…)任何第三方,无论有多么专业,都无法知道我们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应该冒怎样的风险,或者应该承受多大风险。遗憾的是,不存在什么非凡大脑,这意味着这些决策应该恰如其分地留给个人自己,以便于他尽其所能地运用自己的判断力。” 
奥特森并不否“XX问题专家”的存在,但由于他的重点是政策导向的,他引用了科学家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主张来阐明他的观点, “科学家们有可靠的实验和理论证据来支持(…)以下预测:十年后,城市居民将不得不戴上防毒面具,才能在空气污染中生存下来(…)到了1985年,空气污染将使到达地球的阳光减少一半。” 
上面例子只是强调奥特森论点的众多实例之一: “关于储蓄、投资、健康和营养等等方面,无论专家们拥有怎样的知识,都不足以让他们知道你——或任何其他个人——应该做些什么,因为专家们不了解你,也不了解他们的政策应该适用于哪些个人。要想知道具体什么人该做什么,就需要详细了解他(她)的具体情况。”
 
▍“进步是必然”谬误 我们只需看看下面的图表,就能看出这个谬误:
 
尽管在过去三百年里,我们经历了爆炸式的发展进步(见上面经典的“曲棍球棒”图表) ,但历史告诉我们,进步并非必然。相反,纵观整个人类史,进步是极不寻常的,而且与市场社会的出现密切相关。奥特森表示:
“进步、改进和繁荣取决于人们具备了正确的观念,特别是正确的道德观念;它依赖于让人们有机会进行尝试和犯错,从而发现正确的道路,并从成功和错误中吸取教训。” 
在对这种谬误的解释中,含有一个对读者和政策制定者的明确警告。一旦背离那些支撑着以市场为基础的社会组织的道德观念(例如支持“非凡头脑”) ,这种增长轨迹就会被扭转。

▍“经济学不分是非”谬误 在大众文化中,经济学常被认为是不分是非的(Amoral),甚至是道德败坏的(immoral),它的名声介于冷酷无情、精于算计的科学和偏好“利润凌驾于人”等理念的研究领域之间。绝不是那么一回事,正如奥特森所言,经济学是“一种方式,在许多情况下是唯一方式,使我们能够对人们——所有人——表现出适当的关心和尊重。”奥特森接着引用亚当•斯密的话来剖析其原委: “无论是在个人层面还是在公共层面,经济学原理和经济推理对于建立理性的道德秩序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它们是实现我们至高道德目标的必要条件,也是获得幸福的机会的必要条件。” 

▍“我们都应该平等”谬误 相对于人类状况而言,平等,延伸开来就是不平等,是一个持久而紧迫的问题。一些政治家认为,“不平等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命门”。奥特森考察了这些主张,并得出结论: “没有一种完全支持平等的连贯方式,正如阿马蒂亚·森(Amartya Sen)所说,不同的平等概念需要与其他平等概念进行权衡。” 
然而,奥特森更进一步,以一种有意义的方式,提出了一种道德主张,即我们不应追求“资源、收入或财富”的平等,而应追求:
“我们应该替所有人捍卫‘道德行为能力’(moral agency)的平等,这种平等出于对他们身为理性人和自治人所持尊严的尊重。” 
这不会导致所有人“拥有之物”的均等,这种“平等”如果得到强制执行,就可以被看作是“财富零和”和“非凡头脑”这两种谬误付诸于实践的组合。相反,尊重人们的选择和平等的道德行为能力,使我们所有人都能从个人选择和经济自由带来的繁荣中受益。
 
▍“市场乃完美”谬误 在本书正文最后一章,奥特森提醒读者,光市场本身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例如,他强调了像运转市场一样运转一个家庭所面临的挑战;他用幽默的举例来说明这一点,比如,“你要花多少钱才能让我坐在躺椅上看这部电影?”“小玛丽每晚只想吃冰淇淋,所以我们必须尊重她的选择。”
虽然认识到市场并非完美无缺,但奥特森展示了如何通过市场解决方案最好地缓解(从人类处境所自然产生的)集体行动问题和剥削问题。奥特森写道:
“以市场为根基的商业社会带来的日益繁荣,以及(真实)价格所促进的以我们现有资源来满足我们需要的协调,产生了更多的资源。我们可根据这些资源对我们的重要性排序来应对这些挑战。这让我们处于一个更有利的位置来解决(如果不是总能解决)这些问题。”

结论 随着社会在采取限制性的大流行病政策后朝着重新开放迈进,詹姆斯·奥特森的这本书来得正是时候。在基本的经济原则上,他给我们大家提供了急需的常识,如果人们广泛地了解这些原则,就能为社会带来巨大的好处。
《经济学上致命的七宗罪》是一本必读作品,适合一般公众、决策者和经济学研究者阅读,他们希望在哲学层面上理解那些持续在大众思想和某些政策制定者之间传播的经济谬误,放在“为什么对其加以纠正对人类进步很重要”的背景下,对每一种谬误进行了令人信服的反驳。



推荐米尔顿·弗里德曼《自由选择》

撒切尔夫人说:弗里德曼重振了自由经济学,在它即将被世人遗忘的时候。

贝克尔评价:“弗里德曼总能以最简单的语言表达最艰深的经济理论。”

弗里德曼:“潮流已经转变,但要想使人类自由有一个更加光明的未来,还需要一股更加势不可挡的滔滔洪流”。

识别下图二维码,一键收藏。

▍延伸阅读

对话朱海就:追寻真正的市场

张维迎:回归亚当斯密,告别凯恩斯

为什么主观主义的经济学遭人痛恨?

数学并不能解决经济学问题

米塞斯:关于非市场价格这个怪想

人类的文明的精髓是思想

张维迎:市场本身就是一个纠错机制

米塞斯:价格是个市场现象

人人应该知道的12个经济学概念

朱海就:思想的“疫苗”

亚当·斯密思想的6大经验教训

哈耶克:分立的财产制度并不是自私的制度

哈耶克为什么不被欧美学术界待见?

历史终究站在了哈耶克一边

张维迎:主流经济学的八个悖论

眼镜蛇效应:事与愿违的经济学教训

托马斯·索维尔:最常见的5大经济学谬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