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3年2月18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越是经济陷入危机,越需要回归的四个常识

新少数派 2023-02-18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千字文华 Author 阳瞳 千字君



越是经济陷入危机
越需要回归的四个常识
文、编:先知书店

新年伊始,很多人以为终于可以回归正常的经济生活了,然而却痛苦地发现:很多公司倒闭了,很多商铺关门了,很多人刚返岗就被裁员,很多人找不到工作......收入缩水不算,物价还居高不下......

越是经济陷入危机,越需要回归商业文明的常识。

商业是什么?

· 中国传统文化中主流观点认为:“无商不奸”,商业代表着剥削、商人等同于趋利的小人。
 
· 然而孟德斯鸠却说:“有商业的地方就有民主、自由和法治。”哈耶克也认为,商业才是最大的公益。

那么,这两种思维究竟孰对孰错?先知书店团队在阅读了多部经典之后,将一些对我们生活至关重要的经济常识提炼出来,并图表化,以更直观、简练的方式厘清那些长期被国人误解的经济常识。希望与各位书友共同探讨,并不断完善。
 
 
常识一

自由开放,才能实现商业繁荣



图解:

人类社会的任何组织形态(比如联邦、国家、民族、社团),都可以用两个指数来标明:一个是自由度,一个是交流度。
 
如图所示,越往右表示自由度越高,人们受到的强制越少;越往上表示交流越频繁,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越充分。
 
❶ 第一象限的状态是,人既有自由,又可以充分地与他人沟通。

这种境况就是令亚当·斯密惊叹的“看不见的手”:每个人都可以合法地创造和占有财富,由此平等的市场交换才成为可能,并且可以发挥自己的专长。
 
给他人带来幸福的同时,也不断地积累自己的财富;在不受阻碍的商业活动中,当专门从事商业的“商人”出现以后,任何职业的人可以更加专注地从事自己擅长的专业,社会分工更加高效。
 
❷ 第二象限的状态是,人没有自由,但人与人之间可以充分交流。
 
比如美国建国初期的黑奴,他们可以替主人管理家务、出门采购,但他们创造的财富不属于自己,因为法律规定他们就是白人的财产,一旦想要脱离主人的控制,他们就会被捕杀或是流落荒野。
 
❸ 第三象限的状态是,人既没有自由,也不能相互沟通交流。
 
这是监狱里的囚犯。例如纳粹集中营里的犹太人,不仅私人财产被悉数剥夺,就连生命安全都得不到任何保障,处于被生杀予夺的状态。
 
❹ 第四象限的状态是,人有一定的自由,但是等级之间基本处于固化状态。
 
如古代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部落内部有着森严的等级制度,等级身份世代传承,上一等级对下一等级拥有绝对权力。对外,与中原农耕民族几乎没有沟通。


观点:
 
开放、自由的社会,是人类减少暴力、获得幸福生活的契机和根本。
 
基于平等、自愿的交换,才能产生稳固的契约关系,从而产生协作共赢的社会关系。
 
互通有无、各尽其能,是一种高效的协作方式,绝不是剥削压榨。
 
商人的初始动机只是牟利,但却成了促进沟通、弥补短缺的使者,社会契约的践行者。
 
 
常识二
只有“创造”增加社会财富


图解:
 
人类社会中的个人,获取财富的途径主要有四种:继承、掠夺、慈善、创造。
 
❶ 第一象限对应的是创造。

比如,某医药公司发明了一种新药,能治愈一种顽疾。这家医药公司将这种新药拿到市场上出售,解除了很多人的病痛,甚至增加了某一地区的平均寿命。那么毫无疑问,这家医药公司为他人带来了幸福,同时自己也获得了应有的回报。
 
 第二象限对应的是继承。
 
当合法继承权受到有效的保护,人们才更有创造财富的动力。但是在继承的过程中,并没有新的财富产生。比如爷爷的房子传给爸爸,爸爸传给你,你再传给儿子……
 
❸ 第三象限对应的是掠夺。
 
广义的掠夺不仅仅是偷抢拐骗。凡是以不公平的手段侵害他人正当利益的,都是掠夺,比如苛捐杂税、滥发钱币……
 
❹ 第四象限对应的是慈善。
 
路边的乞丐、福利院的孤儿、接受救济的穷人……这些人获得他人的捐助,本质是一种慈善或公益。
 
显而易见,只有在第一象限下,社会财富总量增加了,在可预期的未来,人们的协作能力会进一步提高。
 
在第二、三、四象限下的行为,无论其出于自愿,还是被迫,其实质都是一样的:财富总量并没有增加,只是从一部分人转移到另一部分人。
 
观点:
 
无论是继承、慈善,还是征税、印钞,都只是对财富进行转移,财富的总量并没有增加。
 
无论是制造商还是中间商,他们都必须给他人带来更多的幸福才能盈利。
 
商人售卖的商品或服务必须不断适应市场需求,新的社会财富才得以源源不断地产生。
 
商人的初衷或许只是赚钱,但由于公平市场的存在,他们的自利行为促成了利他的结果。
 
价格(人的主观需求)决定价值,市场是价格形成的前提,只有自由、平等的个体之间,才能发育出市场经济。
 

常识三
商业是互利共赢,不是零和游戏



图解:

人是观念的动物,因此个人在群体中必须思考自己与他人的利益关系。如上图所示:
 
❶  第一象限对应的是“利人利己”。

这种人想获得更多利益,但他懂得,想要一直获利,必须与他人密切合作,帮助他人解决的问题。
 
正如图一所说,自由开放的社会,使私有财产的占有和交换成为可能,因此人和人之间不必像动物一样弱肉强食,而是可以通过平等自愿的交换,达成互惠互利的高度协作。反之,封闭、不自由的社会则必然带来匮乏和暴力。
 
❷ 第二象限对应的是“损己利人”。
 
这类人热心公益、不要报酬。一次两次不难,难的是一直这样。而且,当受助者养成了凡事都要被帮助的习惯,并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时,那这种帮助就会变成道德绑架。可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要求不仅不现实,而且不可能持续。
 
❸ 第三象限是“损人损己”。
 
这种人自己不想获利,也不想别人获利。比如,有人看别人家鱼塘养鱼挣钱多,晚上偷偷下毒毒死鱼苗,对他人的损失幸灾乐祸,但结果是,自己不仅不能获利,还可能面临赔偿,甚至刑罚。
 
❹ 第四象限对应的是“损人利己”。

这种人信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认为人类社会就是弱肉强食,典型代表比如“毒奶粉”的供应商、贪污扶贫款的腐败分子。


观点:
 
持续、高效的相互协作是文明人类特有的智慧,商业交换是一种平等自愿、互惠互利的文明规则。
 
在创造财富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不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而是主导整个劳动过程的人脑。
 
无效的劳动不能创造财富,分配、掠夺、破坏他人的财富不能创造财富,反而会挫伤整个社会创造财富的积极性。


常识四
“企业家精神”是商业文明的源泉


图解:
 
一个人在社会上从事什么职业、有多高的收入,与他的能力、勇气密切相关。这种见识和勇气是如何体现的呢?
 
请看上图:越往右,冒险精神越强;越往上,“有效配置资源”的能力越强。
 
❶ 第一象限对应的是创业成功的企业家。
 
他们敢于冒险尝试新事物,随着经验的积累,他们不仅在专业领域能力出众,对整个大环境和经济趋势都有着准确的预判。他们不仅在行业内成为翘楚,甚至创造了新的市场需求,引领新的社会潮流。这一类人极其稀少,他们是社会的精英。
 
 第二象限对应的是优秀员工。

在其专业领域有着过硬的能力,并且知道如何有效配置资源,但是由于缺乏冒险精神,他们不太可能自主创业,而是以“企业高管”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❸ 第三象限对应的是就业困难户。
 
他们既没有很强的专业技能,也没有多少冒险冲动和创新精神。当企业裁员时,这些人就是主要对象。
 
❹ 第四象限对应的是创业失败者。
 
他们敢于冒险,但或是因为经受不住挫折,或是能力提升不足,或是运气实在太糟糕,至今未能在其行业内站稳脚跟。这一类人是创业者当中的绝大多数。
 
但在一定条件下,这四种人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创业成功的企业如果丧失斗志,缺乏进取精神,可能会落到被人收购或是被淘汰的地步。
 
典型代表如曾经的手机巨无霸——诺基亚公司;创业失败的人如果百折不挠、越挫越勇,随着资源配置能力的提升,就会有一部分人脱颖而出,成为某行业的佼佼者,如创办特斯拉汽车公司的埃隆·马斯克。
 
观点:
 
企业家是冒险事业的经营者,冒险精神是企业家最重要的素质。有效配置资源的能力可以通过历练获得,经济损失可以重新找回,但如果没有了冒险精神,一切都无从谈起。
 
企业一直处于优胜劣汰、更新换代之中,没有创新精神,早晚会被淘汰出局。
 
企业家在社会分工的环节中,居于财富创造的核心地位,他们发现、制造新需求的能力无人可比,他们对于社会潮流的推动作用无可替代。
 
无论是专业人才、廉价劳动力,还是“坐收利润”的投资者,要想获利最多,都必须学会跟随最优秀的企业家“搭便车”。

 
亚当·斯密说,每个人改善自身境况的一致的、经常的、不断的努力,是社会财富、国民财富以及私人财富所赖以产生的重大因素。

商业的力量是如此强大,企业家精神和创新是如此重要,那么,为何我们对商业文明的常识往往如此陌生?对于经济常常陷入危机,未来充满变数的今天,怎样才能用经济学思维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为此,先知书店诚挚推荐“商业文明常识书单”:《从资本家书中拯救资本主义》《资本的秘密》《黑弥撒》《资本主义与社会进步》《这才是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这几部经典作品从三个角度来洞悉商业文明本质,掌握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看清资本主义的敌人,保护自由市场:破坏自由竞争的既得利益集团,经济衰退期的失败者,对自由市场运行造成不恰当影响的政府,是资本主义的三大敌人。经济体系是脆弱的,保护自由市场,这三个敌人不可不防。

◎洞悉资本运作的规律,思考时代问题:私有财产权,是资本主义的核心概念。不保护公民私有财产权的国家,无法建立起把资产转换为资本的机制,不可能维持长期的经济发展。这揭示了资本主义在第三世界国家失败的根源。

◎掌握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看穿被谬误掩盖的经济学真相:谬误并不是完全不着边际的疯狂想法,它常常披着看似合理和合乎逻辑的外衣,但实际上总是有所缺失。掌握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便会对种种经济问题恍然大悟。

越是经济陷入危机,越需要回归商业文明的常识。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先知书店独家好书)


▍延伸阅读

没有任何时候,比现在更需要捍卫市场经济

越是经济陷入最危险的边缘,越需要洞察经济的本质

朱海就:比关心ChatGPT更重要的是什么?

杨奎松:我经常出现在中央档案馆里,有的负责人对我像防贼

秦晖:有些事情,对我一生影响非常大

周其仁:出错不可免,问题是纠错能力强不强

扫除“文明盲”,了解一下“文明人的七个特征”

全球史的奠基之作,整个世界就在他的手中

张鸣:我只有一肚皮不合时宜

人应有两种敬畏:头顶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野夫:有一间书房,才是心有所归

秦晖:现在很多声称是儒家的人实际上是伪儒

人类的伟大,来自勇敢面对恐惧时,那崇高的姿态

沈志华“趁乱”拷贝的俄罗斯解密档案,解开了多少中苏之谜?

谌旭彬:权力来自谁,便对谁负责

跳出传统的革命叙事和政争视角,重看1944-1950的中国命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