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裘錫圭:老子與尼采

裘錫圭 文字研究 2021-10-27

裘錫圭:老子與尼采


 裘錫圭,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教授


……

……

……

老子主張人應該儘量取法於道。道既然是無目的、超道德的,傳統的價值觀念和道德規範,在合乎“道”的理想社會中,當然是沒有存在餘地的。所以老子認爲世俗的美和醜、善和不善等區分都沒有什麼意義;對仁、義、禮、智等,也都持批判或否定的態度。這些是大家都很清楚的。不過有一件事應該在這裡指出,老子對仁、義的批判態度,遠沒有戰國後期極端反對儒家的那一派道家激烈。很多研究者舉今本《老子·第十九章》的“絕仁棄義”,來說明老子對仁義的深惡痛絕。其實在戰國中期的郭店楚墓中發現的《老子》竹簡文本裡,這四個字本作“絕爲棄慮”,意思就是“摒棄作爲和思慮”。這四個字應該是由上面所說的那派道家竄改爲“絕仁棄義”的。那派道家反傳統道德的態度,跟尼采更爲接近。

 

……

……

……


……今本《老子·第二十五章》對道進行描述時,有“寂兮寥兮,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爲天下母”。這是認爲道的運動迴圈不止的最重要的根據。但是上引文句中“周行而不殆”這五個字,在郭店楚墓出土的竹簡《老子》和西漢早期的馬王堆3號墓出土的帛書《老子》裡,卻都是沒有的,似應爲後來所增入,有人甚至認爲此句與老子原意不合。對這個問題須加解釋。

 

郭店楚墓出有一篇被整理者定名爲《太一生水》的道家佚書,原來跟此墓所出的《老子》簡編在一起。篇中講“太一”(“道”的別名)的運行,有“周而或[始,以己爲]萬物母”之文。“或”字在古漢文中可以當“又”講,“周而或始”就是“周而復始”的意思。“周行而不殆”的“殆”,似已有人讀爲當“終止”講的“已”,大概是正確的(“殆”、“已”上古讀音極近)。這兩句的意思幾乎完全相同。《太一生水》的寫作時代不會晚于戰國中期。可見雖然今本《老子》的“周行而不殆”很可能爲後來所加,道的運行迴圈不止的思想則確實出現得相當早,從後面要講到的老子的“反()者,道之動”來看,他應該已經有這種思想了。

 

……

……

……

老子和尼采這兩位分處東西方的、對後世都有巨大影響的思想家,都反對傳統,他們給出的宇宙運動的圖景也是相似的;然而由於時代、文化背景和個人性格的不同,卻提出了截然不同的人生觀。對東西方思想文化的比較研究來說,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值得注意的現象。

 

尼采不受傳統束縛而勇往直前的創新精神,具有很強的感染力,他的影響幾乎遍及全世界。在20世紀早期,中國新文化運動中反傳統的健將,如魯迅、陳獨秀、茅盾、郭沫若等人,都受過尼采的影響。

 

……

……

……

再說一下老子對戰爭的看法。老子非常反對戰爭,把戰爭看成很可怕、很可惡的事情,讀一下《老子》第三十、三十一章,就可以明白。他說用“道”輔佐國君的人,是不用武力在“天下”逞強的(《第三十章》)。這也就是說,有道的國家不發動戰爭。他認爲,武器是不吉祥的兇器,是“不得已”而用之的東西(《第三十一章》)。所謂“不得已”,對國家來說,應該是指遭到別國侵略而不得不拿起武器進行抵抗。發動戰爭或挑動戰爭,都是絕對應該受到譴責的。我想,如果大家都能真正聽從這位2500年前的智者對戰爭的意見,我們的這個世界一定會比現在好得多,美得多。

【相關閱覽】

徐山:《老子》“道可道,非常道”辨正

馮達文:王弼《老子注》與王夫之《老子衍》的比較與評述

问道华夏:《道德经》的“无”和“無”

陈宇:学习《道德经》的当代意义

陈宇:就《老子化胡经》及韩欧排佛答学友净贞

姚淦铭:老子其人

《如果国宝会说话》第40集:孔子见老子画像石:道家与儒家的相遇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