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于泽华:汉字拉丁化、罗马化、拼音化不适宜中国

于澤華 文字研究 2022-04-25

于澤華:漢字拉丁化、羅馬化、拼音化不適宜中國

于泽华:汉字拉丁化、罗马化、拼音化不适宜中国

 


由於引進西方假的、強勢的現代語言學,逐漸建立起以語言爲中心現代文化,這正好與以漢字爲中心的中華傳統文化格格不入。在中華大地上折騰了一百多年,建國後幾乎舉全國之力執行:以廢除漢字爲目的的漢字拼丁化運動,在消耗大量人力、財力和物資之後,偃旗息鼓了,是等待來日再推行之?還是失敗了呢?不得而知。


于澤華先生


一、漢字拉丁化運動徹底失敗了

 

首先,我們可以從積極推行這一運動的重要人物的言論中可以看出。在1979年4月在上海召開的“促進高等院校文字改革的教學和科研工作”會議座談上,有28所院校67位代表參會,參加這次會議的都是重量級人物,有呂叔湘、王力、周有光、葉籟士、張世祿等多位著名人士。會上王力發言說:“記得過去有一次討論文字改革的會上,吳玉章同志說:‘我已經七十五歲了,我還有什麼別的要求哪!’聽到這個話,郭老落淚了,我也落淚了。現在想起吳老這句話,我心裡仍然感到很難過。”(《語文現代化》,1980年第1期,第15頁)可看出遇到的阻力和困難一定不少啊。

 


周有光也參加了這會,但是他大講現代化、“現在研究垃圾成了一門科學”、“機械化實現手的延長”、電腦是腦袋的“延長”、“利用電子電腦來看病”、大講“邊緣科學”、“最近才發現木星有很多新的現象”……除了說快出教材外,我就沒看出什麼與此次大會有關的事情了,多沒勁呀。

 

但是,在其它報導中可以看出他的拉丁化幹勁乏力了。你從哪看出來的?這裡有幾點。他說我是“兩頭真”的學者,年輕的時候一味天真盲從,到了老年又開始探索真理了(來源2010年7月2日《財經》記者訪談)。可見對他一生“中間一頭”如何評價了?“兩頭真”肯定說中間不是真的啦?他還說過:“要代替漢字,不是幾天功夫,一百年都不行。他們問我要幾百年,我說過了五百年再說吧。”(來源:中國新聞網《文字學家周有光:取代漢字500年後再說》)可見他爲漢字拉丁化奮鬥了半個多世紀,全白幹了,推到500後再說了,都成了“不定式”了。他還說過:“從理論到實踐,沒有一樣是對的。我們一直不承認這一點……。”

 


一位爲漢字拉丁化奮鬥半個世紀的老人,著作等身,書用車載,到了晚年醒悟了,這不能不說“晚年不保”啊。現在還有人想搞漢字拉丁化試驗,你就不想一想,有誰能有他的頭腦,他的時間,半個多世紀呀!誰有他的工作優惠條件?他是離休,不是退休。有誰能有他的旺盛的生命力,112歲,你能活過他嗎?你還研究漢字拉丁化,你能研究過他嗎!他都改弦更張了。

 

Z.Y.G在1980年第2期《語文現代化》第282頁中認爲:“漢字不滅,中國不亡”……“沒有階級性救了漢字。偉大的漢字,萬壽無疆,永遠健康!”白紙黑字寫著,已化石化了。雖可能是調侃,但不能不承認運動的徹底失敗。

 


呂叔湘在會上發言並不激烈,這是他的一貫作風。但是他確說出了不負責任的話,他說:“有一種不正確而又相當普遍的思想,說是一定要等普通話真正普及了才談得上搞拼音文字,(按,“拼音文字”是錯誤的概念,世界上的所有文字都是拼形的。)不知道拼音文字同時也是推廣普通話的有力工具。”拿全國人民做試驗嗎?他玩什麼把戲?

 

可他在1992年4月5日在給他弟子的信中卻認爲:“拼音文字的前提是普通話。……方言的頑固性,我們認識不足(從現在廣州方言的向外擴展可見一斑),所謂‘北方話’實際上分歧也不小。要作拼音文字的嘗試,至少要有總人口的80%達到普通話能考80分的程度,這恐怕至少還要過一百年。”又在《試談語文現代化》中認爲:“語文現代化的另一個方面是用拼音文字替代漢字。這件事情短期內難於實現,主要原因是普通話還沒普及。……如果要求一個普通話不及格的人用漢語拼音字母寫文章,他是寫不出來的,或者他寫了出來,別人看不懂。”(王開揚《漢字現代化研究》,齊魯書社,2004年,第307頁)。這不是毫不負責任嗎?前面說推行拼音文字有利於普通話普及,後面又說“拼音文字的前提是普通話。”這不前後矛盾嗎?

 

二、爲什麼沒有官方的態度?

總之,漢字拉丁化運動進行不下去了,是自行滅亡的,沒有人能阻止他。呂叔湘認爲100年之後再進行,周有光認爲500年之後,都成了不定式了。這難道失敗得還不徹底嗎!

 


在官方只是嘴裡不說……也不是,對臺灣的中國人,有人代表官方就說了話,這是對外說的。原人大副委員長許嘉潞在《關於漢字簡化問題答臺灣學者問》時,以“漢字不是落後的文字,拉丁化行不通”爲題,刊登在1990年第二期《漢字文化》上:“我認爲漢字不應拉丁化。爲什麼現在越來越多人認識到漢字並不是落後的文字。衡量文字的優劣,或進步與否,不能拿純表音來作爲標準,而主要看他的語言的符號是不是能夠充分表達這個民族的思想和感情。在我們浩翰的歷史長河當中,大量的典籍,和現在我們使用的情形,都證明我們的文字和語言是很前進的。這就足以說明我們沒有必要將它拉丁化;在實驗拉丁化當中,遭到許多不可解決的問題。拉丁化之後,可能漢民族的文化素質要下降。爲什麼呢?好象學二十六個字母就一通百通了,根本不是這麼一回事,英美人學外語,也要記單詞,但不會拼寫。沒有一種文字的拼寫法和它的實際語音是完全吻合的。……現在實驗的結果,小孩認三千多字之後,語言的水準就達到了相當的高度,這是外國人趕不上的。……所以漢字第一是不落後,第二是具備方便性,同時有科學性,而且本身具有哲理。……大陸上從前的最高指示——漢字要改革、要走世界拼音化道路的結論,現在已被推翻,被重新研討,多數人認爲,不一定要拉丁化。”(第37頁)已經把漢字改革的事說清楚了。並在下面的談話中講明了語委會兩項工作:推廣普通話、規範漢字使用。並沒把簡化字列入任務之中,只是說今後簡化時要和臺灣、華人、日本人一同商量,要考慮群眾因素。

 


所以,原文化部部長王蒙發表《爲了漢字文化的偉大復興》一文,認爲:“我們中國應該明確地放棄漢字拉丁化的目標。……中華兒女的鄉愁鄉情永不止息,漢字文化便是中華兒女的永遠的精神家園”。正如我國著名的數學家、物理學家、教育家、語言文字學家錢偉長先生在給《昭雪漢字百年冤案——安子介漢字科學體系》一書作序中所論:“我們覺得到時候了,應該大聲疾呼了:我們要保護我們國家的文化,從保護我們國家的文字著手”。

 


三、漢字拉丁化運動何時結束了?

 

1.電腦時代

袁曉園、安子介等在1989第四期《漢字文化》上,莊嚴宣佈了“漢字落後時代結束,二十一世紀是漢語漢字發揮威力時代座談會”召開,到會的全國政協領導、全國人大常委委員、中央有關部門負責人、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政府領導同志和著名專家學者趙朴初、錢偉長、張友漁、許嘉璐、劉導生等到會祝賀,並且都做了發言。柳斌在賀信中寫道:“有些人罵祖宗,罵祖國,罵民族文化傳統,以此博得主子的歡心,實在有背于中國人的爲人之道。”周祖謨在題詞中明確:“漢字已進入電腦世界。”

 


2.漢字拉丁化運動的尾聲

經驗教訓是深刻的。還是聽一聽這一位也是搞文字改革一輩子的北大教授沈炯在北大論壇上發出的衷告:“近世以來中國有人把國家民族的積弱歸咎於漢字,甚至有大學問家也大罵漢字。建國以後政府曾經支持過文字改革,力度很大。搞文字改革變成許多人追求的一種事業。世界上有一些東西很穩固,漢字就是那樣的東西。上百年成千上萬人的努力遇到了撼山易撼漢字難的窘境。隨著中國文盲率幅度降低,許多人意識到,中國的積弱不是漢字的問題。……保護漢字是保護中國文化的需要。此外我們可以從理論上證明,漢字拼音化的道路走不通,造新漢字的所謂民族形式的路也都走不通。然而要讓公眾都看到這一點是很難很難的。今天新文字的方案還在繼續不斷地誕生,浪費了許多人的青春甚至終生。因此北大有責任呼籲公眾,給文字改革降降溫吧!我們看到,文字改革委員會中止了運作。……我們要讓他們高高興興地學習漢字,不要成天高喊漢字不好,要文字改革。這是極其淺顯的道理。熱衷於文字改革的人們,醒醒吧!”

 

沈炯教授,图片来自百度百科


不要再浪費青春年華了,這是多少人用了幾乎一輩子得出的教訓呀。漢字不是一般的簡單工具,可不是鬧著玩的,它深入影響到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傳統文化的方方面面,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對形成中華民族的思維結構和方式產生了不替代的作用,他與傳統文化溶爲一體,誰也離不開誰,就是砸碎了骨頭還連著筋呀。

 

在1994年由尹斌庸、蘇培成選編的《科學地評價漢語漢字》(華語教學出版社,第8頁)上,張志公認爲:“我們可以得出結論:漢字不能廢除,也廢除不了。目前不能廢除,短時間內不能廢除,在可以預想的未來,也不能廢除。至於更遠的將來,我們就沒有能力去想,也不必瞎想了。”他衷心告誡我們不要再瞎想了。

 

张志公先生


3.漢字拉丁化運動爲什麼會失敗的這麼慘?

關鍵問題是:文字根本不是一些人想像的就是記錄語言的那種東西,“記錄語言”之論明顯不適宜中國。這是從西方引進的假的強勢的現代語言學所致,西方人太小看這26個字母啦!表面看是“記寫語音”的,但是他總之是得用眼睛看的,他也要按照視覺規律走。西方人不區分語言和文字,他們把文字所能辦的事情和功勞,一股腦地讓語言所霸佔,說語言有多大本事,那是語言嗎?所以我說西方的現代語言學是假的,是冒牌貨。

 

在西方文字中有大約15%的字母不“表音”不“拼音”的,越來越多的縮略詞,能“拼音”嗎?語言的善於變化性著實地讓人不放心,語言是即說即逝,抓不住,摸不著,看不到。我們信不過語言,“說話不算數,落字爲憑”。語言善變,三十年一小變,一百年一中變,三百年一大變,甚至變得完全聽不懂了。

 

在中國,

請問:創造出漢字來就是爲了打破漢語的時空局限性的,爲什麼反過來又由語言來限制文字發揮功能呢?若可用26個字母“記下語音”,用10數位也可“記下語音”來,……。那我們的先人爲什麼創造出上千上萬個漢字?所有的人都那麼傻?其實,只能說明:“文字是記錄語言的書寫符號”是歪理,解釋不了語言文字的現實。

 

請問:漢字同音字、同音詞是記錄語言的嗎?寫出漢字一看就明白了,你語言能說的清楚嗎?日本在歐元759年就出現了“萬葉假名”,後來又分出了“平假名”和“片假名”,在拉丁化高潮中,在1954年又出現了拉丁(羅馬)式的:“訓令式”“黑本日本式”兩種羅馬式拼音文字。這四種拼音文字,單獨都可以“無遺漏地記錄語言”,幹嗎?爲什麼至今日本都沒有放棄漢字?日本文化審議會國語組在歐元2009年又通過了《新常用漢字表》收字2131個常用字呀!請君不好好想一想,世界上不知有多少人想替代漢字,就是替代不了!

 

請問:詩詞歌賦、古代經典、文言文是記錄語言的嗎?用語言怎麼又說不清楚了呢?這些都辦不了,祖國傳統文化豈不是斷了根了嗎?這可是大事啊,傳統文化可是我們立人、立族、立國之根本呀!我們可不能沒了靈魂和根基呀!有人說:我們可以亡國,但不能亡了自己的文化。只要文化不亡,亡了國還可以重建自己的國家,以色列就是一例,國亡千年,又重建了以色列國家。

 

請問:漢語有七大方言,細分還要多,大家都搞拼音文字,這不是在文字上想分裂國家嗎?你敢承擔分裂國家之罪名嗎?“北歐的瑞典語、丹麥語和挪威語非常近似,3個國家的居民可以相互溝通語言,但是這3種聲音代碼是3種不同的語言。漢語方言之間的差別遠比它們大,各個方言區域的人很難甚至不能相互聽懂對方方言,但是它們被認爲屬於同一語言。”(彭澤潤、李葆嘉主編《語言理論》中南大學出版社2002年7月第2版第420頁)。

 

歐洲因使用具有:“分-鬥-死”哲學特性的拼音文字,致使歐洲分裂爲42個國家。兩次世界大戰都是從歐洲爆發的,給全人類帶來了空前的災難,人們還不覺醒嗎?我國面積與西歐面積相差不多,怎麼他就分裂出40多個國家,是漢字統一了中國。殖民帝國主義一直都在想支解中國,說中國不是名義上“民族國家”,他們的險惡的用心難道你還要上當嗎?

 

就是你那些拼音方案給我一個星期就可拿出七個方案來,給我十天我可以拿出十個拼音方案來,這十方案還是不同類型的。我都試驗膩了,不想再試驗了。就因爲我瞎試過,所以我敢說這大話。還是說句掏心窩子的話:替代漢字的拉丁化、羅馬化,勸君別再浪費寶貴生命了!

【相關閱覽】


于泽华:关于“北京语言大学”命名问题

于泽华:“语文”课程名称之改革

于泽华:思想反映形式模型

于澤華:索緒爾《普通語言學教程》對中國文化的戕害

于泽华:搞语言学的不能带这个头?

于澤華:評史有爲《感受中國語言學七十年》

于泽华:伟大的文字宪章——《字義疏舉》

于泽华:怀念袁晓园先生

于泽华:传统文化是我们立人立族立国之根本

于澤華:保護中華姓氏文化就是保護中華文化的傳統

于泽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称为“冠毒-19”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