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于泽华先生:“语文”课程名称之改革

于澤華先生 文字研究 2021-10-27

于澤華先生


“語文”課程名称之改革


我国学校最基础性的课程非“语文”莫属了,从小学、中学,一直到大学都开设了这门课程。而开设“课文”课的目的是什么呢?肯定是要学生学习“语言和文字”。


首先“语文”名不符实。人们学会说话,从小都是自然习得,上小学上中学有必要学习语言的吗?也不是专练说相声耍嘴皮子,还有必要开设语言课吗?如果没必要,那么“语文”课中的“语”就是多此一举了吗。况且现在大学都要开设“大学语文”,真是太可笑了,到大学还需要练习说话吗?上大学的学生,都能听得懂“普通话”,也没必要设立“语言课”。


“语文”课中的“文”,泛指“文字”,也是不确切的,不可能是其他的什么文字,只能是“汉字”,为何在此羞涩,伴抱琵琶半遮面呢。


实际上这都是从引进西方语言学开始的,把最具有中国特色的汉字文化给丢掉了,不能不说这和一个运动有关。“西学东进”从一开始就看不上汉字,认为这是世界最难掌握的语言文字。不但外国人有这个看法,就连国内的一些知识分子也这么认为,特别是一些高级知识分子,因喝洋墨水比较多,也把汉字视为眼中钉。最典型的代表就是一位名叫玄同的,他说:“欲使中国不亡,欲使中国民族为20世纪文明之民族,必以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极进的言论吹响了汉字拉丁化的号角。这一运动把中国传统文化一笔勾消,汉字也成了过街老鼠,马上弃之又不行,于是汉字被判缓期持行。中国传统文化一直都是以汉字文化为中心的,此时语言登上历史舞台,成了文化的指挥者。处处不能没有语言,所以到处得加语言两字,那么教学课程就是一例,上学的学生都得会说话,不然也上不了学,那么“语文”中的“语”到底是指什么呢?“文字改革”都折腾一百多年了,现在提倡文化自信,是该拨乱归正的时候了。


因此,应把小学“语文”课,改为“汉字”课,若显刺眼,可改为“文字”课、“识字”课;把中学的“语文”课,改为“文化”课;把“大学语文”课,改为“文学”课。这才算是名正言顺,真正的名符其实了。


 

【相關閱覽】


【】于泽华先生:搞语言学的不能带这个头?

【】于泽华先生:伟大的文字宪章——《字義疏舉》

【】于泽华先生:传统文化是我们立人立族立国之根本

【】于泽华先生:我所见到的胡双宝老师

【】于泽华先生:评史有为|感受中国语言学七十年

【】于泽华先生:思想反映形式模型


【相關閱覽】


【】袁晓园先生:在《汉字文化》创刊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

【】安子介先生:我们靠汉字统一中国

【】毕可生先生:让文字回归伟大与光明

【】張朋朋先生:论文字的本质

【】张朋朋先生:反思西方“普通语音学”

【】張朋朋先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进行繁体字识读教育(一)

【联合声明】坚决支持韩方明委员的《关于在全国中小学进行繁体字识读教育的提案》

【】張朋朋先生:如何確保國家的文化安全?


. 若無文字 .

. 則無文化 .

. 更無文明 .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