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于澤華:評王士元教授《何爲語言學》講座

于澤華 文字研究 2022-12-31

于澤華先生


評王士元教授《何爲語言學》講座

2022年9月9日,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舉辦網上騰訊會議《何爲語言學》講座,主講人香港理工大學王士元教授,包括提問、本人回答等,前後長達三個多小時。講解的內容無序、龐雜,絕大部分內容與音義之學的語言無關,如果作爲學生回答老師,《何爲語言學》的提問,所答非所問,跑題了,嚴格老師只能給個零分;若遇上寬鬆一點的老師,只能給個“不及格”記分。

一、思維邏輯混亂

1.語言學與其它科學糾纏

王士元教授講解很長的內容是人類進化史,這與回答“何爲語言學”無關,講人類遷移史,講大猩猩識圖看符號,講大腦的科學等等,與語言學有何關係,語言學不是所有科學的代名詞,把不屬於語言學的其他科學與語言學糾纏在一起,倒使人們對真正的語言學看不懂了,聽不清楚了。有人說語言學是萬科之學,有糾纏也就不奇怪了,所以講座者說“百川歸大海,大海就是語言”,這就是癥結。

2.語言學內部的混亂

在講座中經常的彈出中文字幕:“何爲語言學”?但下面的內容各異,有的是說語言學內容的,有的是說語言學與大腦複雜關係的,還有“人類老化”問題,語言學定義問題等,沒有給人們疏理出語言學的理論系統,比如語言學的性質、特點與種類、演化與步驟、如何習得語言、第二語言的教學、語言學與文字學的關係問題等等。理論系統混亂,還缺胳膊短腿。給人們的印象:雜亂無章,性質與內容相混,不知試驗與要解決語言學中的哪個相關問題?高大上的論述與具體要解決“何爲語言學”的主題相脫節。

3.“何爲語言學”還沒有真正看清楚

王教授雖然是世界上著名的語言學家,但從三個多小時講座中,起碼說“何爲語言學”的問題,他本人都沒有回答出來,或者說回答沒有抓住語言學最本質的東西。語言的本質是音義的結合體,語言學就是要研究語音是如何與語義相結合的,他沒有回答出這個問題。他說:“語言是人類最珍貴的溝通及認識的工具”,這不全面,沒有抓住要害。爲什麼這樣說?你把“語言”兩字,換成“數學符號”或者是“其他符號”、“文字”,照樣能說的通,那你這個“語言”有何專指呢?

語言具有三大特性:曶時性、非形性、善變性。語言曶時性,就是轉瞬即逝,說完了就沒了,抓不住摸不著,根本就不知道他是什麼?語言沒有“形”,任何語言都得由個體才能表現出來,而個體千變萬化,沒有一個是重樣的,所以他具有善變性,過幾代准變樣。過去都把語言稱爲符號,這是最大的誤會。符號是什麼?任何符號都有具體的形狀,語言哪有“形”呀!因此,語言是用語音表示人們思想語義的訊號系統。眼睛看的符號與口說耳聽的訊號,分的清清楚楚,怎能把兩者能攪在一起呢?還是語言當了文字的家,就更不應該了。

二、語言霸佔文字沒了商量

語言是音義之學,文字是形義之學,一個是“音入心通”,一個是“形入心通”,一個是口耳之功能,一個是眼手之技能。兩種科學形成的管道、機理、作用都不一樣,怎能是一種科學呢?文字和語言一樣,也有相互對應的三大特性:長久性、具象性、繼承性。語言是嫉妒文字,看到文字的威望很害怕,就像索緒爾一樣,攫爲己有就害怕了,這怎能是科學?是假冒偽劣產品,是冒牌貨。

語言的產生使人類脫離了動物界,而文字的產生才使人類進入文明時代,有了文字記載歷史時代。文字的產生推動了人類社會突飛猛進的發展,步入了快車道。講座者王教授列舉了蔡元培的話說:“同是動物,爲什麼只有人類能不斷的進步,能創造文化?因爲人類有歷史,而別的動物沒有,……不能把過去的經驗傳說下去。”這句話說的是文字,不是語言,語言說完就沒有了,“把過去的經驗傳說下去”,只能先有記載歷史,才會有“傳說下去”,沒有文字記載,怎麼“傳說”?

三、還是索緒爾理論那一套

王教授講座說:“何爲語言學?……可以從兩個角度研究:一是群體演化,即從人類演化的角度探討語言如何從幾百萬年前湧流。二是個體演化,即從個體的發展的角度,探討從胎兒開始學習語言到老年語言消失。”這不是回答何爲語言學的本質論提問,而是在講他的語言學要區分兩部分內容,這和索緒爾把語言劃分爲:抽象的語言和具體的言語是一模一樣的。

比較上面的指示圖,實際上是一樣的。錯誤之處都是把語言分裂爲抽象和具體兩大部分,可是任何抽象的研究總是離不開具體的個體研究的。抽象的東西不能老在腦子裏轉圈子,一定得落實到具體一個一個具體的個人言說上,他們是同一個事物的兩個側面,他們是一回事。抽象的東西就包含在具體的個體之中,不然人們相互就交流不了,要是給個數量標準,聽不懂的音節數量超過20%,就應該算另一種語言或方言。

全世界現有語言近四千種,分爲30個語系,60個語族,一百多種方言,方言還可細分,王士元教授的“群體”是一個很混沌的概念,具體的人員有多少?地域範圍有多大?這些都沒有確定,就是一個虛無縹緲、雲山霧罩的東西。就算是確定了,也還需要在這個範圍中的個體去表現出來。

講座說:“何爲語言學?1.語言的湧現與演化;2.語言的習得與消失。”這裏不是講語言的本質問題,而是在講語言學的研究範圍。對語言的產生,他沒有給出一個確定的答案:幾萬年、十幾萬年、一百萬年、幾百萬年,相差幾百倍,簡直沒譜。語言是如何演化的也沒給出個確切的答案。語言的產生應是從單音節音語言開始的,當單音節音語言不斷增多之後,先出現重疊的雙音節音,如媽媽、爸爸、弟弟,甚至出現一些錯誤的疊詞:吃吃、走走等,隨後出現簡單的雙音節詞語,如一個、兩個、三個、小羊、小雞、帽子等,比較複雜的一些雙音節語詞出現了,如:注意、快跑、祝賀、馬車、山川、江河等。再後來第三階段三音節語詞多音節詞語出現了。

講座提到的語言習得的問題只提到了關鍵期問題,但沒有給出答案。王教授提到在美國洛杉磯發現一位被囚禁在地下室的一位11~12歲的女孩,不會說話。後來語言學的專家,組成專門教說語言的小組,經過好幾年的功夫都沒有教她學會說話,因爲已經過了習得語言的關鍵期。有資料提到從半歲開始到一歲半是嬰兒習得語言的關鍵期,越往後習得語言就越困難了,超過五六歲,再習得語言就難了。

再有,“湧現”“消失”用詞不確切。語言剛剛產生之時,不可能是大量的出現,這應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因此用“湧現”就不妥。還有“消失”用詞,人死了當然語言就沒了,這還用說嗎?應該用其他的說法,語言障礙、語言疾病等等。

超鏈接
↓↓↓

于泽华:事物演化发展的总规律:定性与不定性规律

于泽华:解决汉字笔顺大问题

于泽华:日本为什么不废除汉字?

于泽华:论理据性的汉字

于泽华:书面是文字形式,“书面语”是伪概念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