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医托”找人、“名医”坐诊...9人因忽悠老年患者被判诈骗罪

烟语法明 2022-12-05


法官提示,当前,各种类型的诈骗手法层出不穷,以老年人为主要对象的药品、保健品诈骗更是套路满满。犯罪分子利用老年群体对身体健康的关心在意,病急乱投医的焦虑心理及甄别诈骗手法能力相对弱的特点实施诈骗,犯罪动机卑劣。

1月18日新京报记者获悉,近日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北京三中院”)审理判决了一起诈骗案。2020年8月至11月间,被告人王某某伙同“医托”杨某、蔡某某等共九人在某诊所内通过假扮“名医”,高价售卖自制药品等形式行骗牟利。

 

一审法院判决王某某、杨某、蔡某某等九人构成诈骗罪,判处王某某、杨某、蔡某某等九人有期徒刑九个月至有期徒刑五年不等,罚金人民币一万元至人民币五万元不等的刑罚。王某某不服,提起上诉。北京三中院日前对该案进行了二审,维持原判。

 


━━━━━

“医托”找人 “名医”坐诊,

9人团伙诈骗获利16万元

 

新京报记者从北京三中院获悉,王某某是某私人诊所实际控制人,为保证诈骗成功率,他伙同杨某等人策划,形成了从被害人群体的确定,被害人信息的收集与筛选到“广撒网+各个击破”式的售药模式。王某某、杨某、蔡某某等九人从角色扮演到诈骗钱款收取等分工明确,形成紧密配合的犯罪链条。

 

首先由“医托”在医疗机构门口等地寻找被害人,目标主要为老年人群,然后以赠送礼品、同样的病情在该诊所治好等理由将被害人骗至该诊所。在将被害人接到诊所的过程中,“医托”通过聊天套取被害人的患病情况、家庭情况等信息,拍摄被害人照片,并标注个人信息后发送至内部相关人员的微信群中,以便下一步有针对性地欺骗被害人。

 

被害人到达诊所后,“主持人”会进行宣讲,带动气氛,称近期有“名医”因种种原因在诊所内看诊,机会难得。随后假扮的“名医”登台授课,并在授课之后给被害人看诊,结合“医托”已掌握的被害人疾病及家庭情况等信息,很快就骗得被害人信任,将该诊所自行生产的无批号药品高价出售给被害人。如果被害人现场没有足够的资金购买药品,该团伙还提供回家取钱的“车接车送服务”,直到取得被害人钱款。


 

2020年8月至11月间,王某某、杨某、蔡某某等九人利用此种方式共欺骗18名被害人钱款共计16万余元。其中仅有的1名年轻被害人被骗后报案。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一审审理认为,王某某、杨某、蔡某某等九人无视国法,虚构事实骗取他人财物,侵犯了公民财产权利,已构成诈骗罪。九被告人诈骗老年人,依法应予从严惩处。在共同犯罪中,王某某、蔡某某、杨某系主犯,其他被告人系从犯。

 

法院结合各被告人退赔、认罪认罚等具体量刑情节,判处王某某、杨某、蔡某某等九人有期徒刑九个月至有期徒刑五年不等,罚金人民币一万元至人民币五万元不等的刑罚,并对在案物品依法处理。

 


━━━━━

二审维持原判,

法官:诈骗老年人犯罪动机卑劣


王某某不服,提起上诉。北京三中院经审理认为,王某某及各原审被告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多人钱款,数额巨大或数额较大,九人行为均已构成诈骗罪,依法应予惩处。一审法院根据九人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所作出的判决,定罪及适用法律正确,量刑适当,审判程序合法,责令退赔及在案物品处理适当,应予维持。故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法官提示,当前,各种类型的诈骗手法层出不穷,以老年人为主要对象的药品、保健品诈骗更是套路满满。犯罪分子利用老年群体对身体健康的关心在意,病急乱投医的焦虑心理及甄别诈骗手法能力相对弱的特点实施诈骗,犯罪动机卑劣。

 

广大市民,尤其是老年人,要增强防骗意识,不参加不明人员组织的各种形式、各种类型的“宣讲”“公益”“义诊”等活动,不轻信“包治百病”的“神医”“神药”“神奇疗法”“神奇疗效”,如有疾病或者不适,应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医,遵医嘱服用合法合格的药物,一旦遇到无法判断的情况及时向亲友、社区工作人员求助帮助鉴别。子女也应更多关心关注老人的就医轨迹、生活状况,一旦遭遇诈骗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避免落入不法分子设下的圈套。

转自:新京报,记者 张静姝 


  往期文章:“烤全羊”何以禁绝?难道学宋太宗的“以其人之道还治之”


  往期文章:堵不如疏:退休法官、检察官从事律师,需要打通制度落实的“最后一公里”


  往期文章:安检复杂致开庭迟到15分钟被按撤诉处理,检察院抗诉后案件发回重审


  往期文章:打怪的队伍越来越壮大,可妖怪为何越来越多?


  为方便与网友沟通,法律爱好者可添加小编微信号:kelly489112(劳拉)为好友,以组建法萌法律微信群交流。请注明职业,以便分类建群。也欢迎法律网友投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