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法院通知取消办案津贴、加班费,还要追索5年,为何不辞职?

烟语法 烟语法明 2022-12-05

今天,这个帖子在法律圈引来不少围观,关于帖子的内容,微信群里,不少网友称,自己当地也是这么操作的,而且是按照规定的操作的。
帖子的后边,有人还找到了官方的回复解释:员额法官、检察官和司法辅助人员原享受的法官审判津贴、办案人员岗位津贴、法定工作日之外加班补贴按原额度保留,更名为“法院工改保留津贴”;新录用司法辅助人员的试用期工资和试用期满合格后工资待遇,执行与综合管理类公务员相同的办法和标准”。

根据上述规定,新录用司法辅助人员,津贴补贴应执行所在地同级机关综合类管理公务员相同标准的津贴补贴,不再核定工改保留津贴,2016年及以前的人员工资中原享受的法官审判津贴、办案人员岗位补贴、加班补贴按原额度保留,合并为“工改保留津贴”。

按照这个回复的意思,2016年后入职的人员,应该按照当地的公务员享受了津贴补贴,而不应再享受法官审判、办案岗位、加班补贴,已经享受的,属于违规发放,之前进入的人员,三项补贴合并了“工改保留津贴”。
不知道这样的答复,能否消除帖子中的疑问?关于公务员降薪,近几年一直是热点话题,不过,究竟是清理以前的违规发放,还是有计划的逐步降薪,几乎没人能说得清楚。
有一种观点认为,之前都是经过审批发放的工资、津贴、奖金,怎么能说以前是合规,如今就是突然不合规了呢?即使降低,也不能追回之前已经发放的啊!毕竟,领取者是没有过错的。
更多的人,无从考证收入降低和追回的根据,只是凭感知的将这些统称为降薪,作为个体,给出的建议无非两种,一是不能接受就辞职,二是不成承受辞职之痛就要接受,就像帖子里给出的结果一样。

随着这些年公务员降薪(也有说只是清理之前不合规的收入发放)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但从各地乃至国家级的公务员考试报名情况看,屡屡刷新了报名人数记录。2023年国考报名刚刚结束,截至11月3日17时30分,2023国考报名总人数达2504933人,与去年同期增幅23.76%,创下历史新高。可见,即便有降薪不断受到热议,公务员岗位当下有多火热。

2023国考报名竞争最激烈十大职位【截至11月3日17时30分】

一面是已经身在体制内的,不断抱怨近些年受到了一轮又一轮降薪的压力,不时的有人出来说,还不如辞职;一面是社会上的年轻人,仰慕体制内的工作,报考人数屡屡创出新高。即便是那些天天把辞职挂在嘴边的体制内人员,面对如此激烈的潜在入门者,也不过就是说说而已,真正辞职的,反而没有前几年那么多了。

那些一提降薪,就说会引发离职潮的,基本不是真正的全面了解社会的。所谓的降薪,要看是社会层面的,还是直针对个别人员的。近几年,不止是公务员,老师等公职单位都在降薪,跟公职单位比起来,社会上其他岗位的降薪幅度更大,很多不仅仅是降薪,而是直接大面积裁员。
如果公职人员降薪,而社会其他群体没有降薪、裁员的话,出现公职人员离职潮,是有可能的。如果公职人员只是降薪了20%,社会其他群体收入和收入预期,面临着断崖式的下跌乃至失业风险的话,降薪在比较之下反而显得含金量更高了,那还会有什么离职潮呢?说降薪就辞职的,大多不过是说说罢了,越降薪,反而报考的越多、离职的越少,就是这个道理。
说到法律行业,此前的数年里,媒体上、现实里可知,不少法院、检察院人员选择了主动辞职,大多进入律师行业的职业路子。有媒体称之为法官离职潮,给出了不少解决建议。也有不少法检离职人员,接受媒体采访时,或是自己撰文表示,一旦离职,短时间内就实现了收入的成倍增加,引来羡慕者、效仿者甚众。
如此这般,都是有大背景影响的。彼时,刚刚施行法官、检察官、律师执业资格全国通用的国家法律资格证书制度,而且律师行业准入门槛没有严格的执行离职法官、检察官禁业性限业性规定,离职法官检察官很容易就可以转身进入律师行业。更主要的是,彼时的律师行业,处于百花齐放、各显神通的阶段,只要有一技之长,不愁在法律服务市场找到生财之道。
如今的法律服务市场,经过了几年来国家法考每年十几万人通过率的后备力量补充,法律职业资格证书的含金量早已今非昔比。更有几年下来疫情和防疫影响下的法律服务市场,成了受到冲击最猛烈的靠前行业之一,以至于多地律协不得不采取取消律师会费的方式纾困行业性营收影响。法
几乎已经达成公示,法律服务市场日益呈现饱和性、内卷化的行业形态。如此的背景下,法检机关还在近些年外部加大了离职违规律师执业的清查力度,内部加大了清查司法掮客、司法贪腐行为力度。一时间,曾经火热的法检官离职现象,几近消失,再也没人公开宣扬,自己一离职,就实现了收入的倍增。
不少公务员都抱怨过工资低、压力大,经常性的加班、不规律的作息时间、与收入密切挂钩的绩效考评等等,以至于无法照顾家庭,尤其是面临降薪需要改变之前花钱状态时,但是真要说不干了,绝大多数势必会不舍。
正应了那句话,嘴上说的,远没有用脚投票来的真实。看看社会上大多数人的选择,就知道就业的取舍方向了。正处于大变革之中,时代的一粒灰,掉到个人的头上,就是一座山,更不要说职业变动这样的风吹草动了。帖子的作者,尽管充满了不理解和抱怨,没听那些刷流量的离职文煽动,最后还是选择了坚守,不失为明智之举。

  往期文章:检察院监督民事诉讼,施行异地受理审查抗诉,是不是效果更好?


  往期文章:父亲为孩子买奶粉而闯卡,如果情况属实,应适用紧急避险免于处罚


  往期文章:“善意构成网络寻衅滋事罪”发文虽已删除,但文章仍在流传...


  往期文章:里程碑式的执法《通告》:生命安全优先,执法争议置后


  为方便与网沟通,法律爱好者可添加小编微信号:kelly489112(劳拉)为好友,以组建法萌法律微信群交流。请注明职业,以便分类建群。也欢迎法律网友投稿。本号原创文章,未经许可,禁止其他媒体进行转载,侵权追究法律责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