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行政与法》2021年第1期要目
【党内法规研究】
【党内法规研究】
1.地方性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困境与完善进路——基于政治系统论的研究视角
作者:李豫、李云霖(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科技大学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内容提要:加强地方性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是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关键环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具有联动性和整体性影响。本文基于对地方性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现有研究及其价值内涵的梳理,以政治系统论为研究视角分析地方性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当前困境并结合地方实际,从构建需求输入的规范机制、强化内外支持的输入供给、树立地方性党内法规权威、打造“坚决依规治党”输出模式以及扩大信息反馈路径、保真反馈信息等方面入手形成地方性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架构,以期探索具有针对性的完善进路。
关键词:政治系统论;地方性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依规治党
2.党内法规程序的法治向度
作者:高文勇(包头师范学院政治与法律学院、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内容提要:党内法规程序是全面从严治党的规范依据,是依规治党、制度治党的必然要求。党内法规程序作为党内法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身孕育着法治体系、权利保障与制度规则的法治属性以及确认党内法规适用的具体规则、实现党内法规实施依规依法的“双重价值”。党内法规制度效能的发挥以及制度结构的优化,需以法治理性的向度审视党内法规程序法治逻辑延展的具体内容。党内法规程序法治化,需完善党内法规程序的制度化规范,强化党内法规程序法治化保障措施,界定党内法规程序制度规范的限度。如此,才能完善党内法规体系,凸显制度优势,实现制度结构的优化。
关键词:党内法规;程序性法规;实体性法规;法治化
【社会治理】
3.项目进村中技术理性的折耗——以村干部贪占犯罪案件为分析基点
作者:温丙存(中共重庆市委党校(重庆行政学院)文史教研部)
内容提要:以技术理性为精神内核的项目制能够助推国家治理现代化和公共权力理性化,但仍存在逻辑困境和运行瑕疵,这在项目进村入户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基于中国裁判文书网2017至2019年村干部贪污侵占犯罪案件的分析表明,项目专项资金已成为村干部贪占的重灾区。从表层的技术逻辑看,村干部凭借相应的手段破解了项目制技术程式;从深层的制度逻辑看,项目进村在为村干部提供了项目管理这一结构性机会的同时,所依存的制度成本保障不足,而制度成本问题可能会给项目制及其技术理性带来内卷化和形式化的风险。因此,在项目进村入户时,应加强基层政府和普通村民对村级组织的监督制衡。
关键词:项目制;项目进村;技术理性;制度成本
【博硕专栏】
4.未成年人检察公益诉讼制度探析
作者:匡旭东(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
内容提要:未成年人检察公益诉讼制度是未成年人保护的新路径,是检察公益诉讼“等”外拓展的新领域,2020年《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修订为该制度的构建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作为新兴制度,未成年人检察公益诉讼制度在理论和实践中均存在不足。新时代,应以修法为基础,通过梳理宏观架构、改进办案机制,在检察机关内外部寻找未成年人保护的新方式,以期更好地实现未成年人权益的司法保障。
关键词:未成年人;未成年人保护;公益诉讼;检察公益诉讼制度
【司法实践】
5.网络时代个人信息保护的公益诉讼模式构建
作者:唐守东(天津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
内容提要:网络时代,个人信息的“裸奔”不仅侵犯个人私权,也对社会安全治理构成了威胁。实践中,个人信息保护实体法律规范的碎片化以及保护模式的体系性欠缺致使其保护机制存在掣肘。针对个人信息网络侵权频发的现状,应基于诉讼主体与权利主体互相分离的逻辑起点,围绕起诉主体范围、证明责任分配以及责任承担方式等多维面向构建个人信息保护的公益诉讼模式,以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关键词:网络侵权;个人信息;公益诉讼;专家辅助人
6.被告人认罪认罚反悔问题研究
作者:张小燕、黄博儒(广东省河源市人民检察院,西南政法大学)
内容提要:自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实施以来,被告人认罪认罚反悔问题引发了学界热议。从效果上看,被告人反悔权是一把“双刃剑”,其有助于保障被告人认罪认罚的自愿性,确保认罪认罚案件的质量,但被告人滥用反悔权造成的负面影响亦不容忽视。为避免认罪协商程序运行受阻,有必要从规范反悔权行使、完善量刑激励制度、强化法律文书的释法说理、发挥值班律师作用、加强自愿性审查与监督、恰当使用认罪供述证据等方面构建被告人反悔应对机制, 以减少被告人反悔机率。
关键词:认罪认罚从宽;被告人;认罪认罚反悔;有罪答辩
【法学论坛】
7.我国刑事被害人社会补偿制度之构建
作者:王素芬、任妍晖(辽宁大学法学院,辽宁大学)
内容提要:以犯罪人为中心的刑事政策使被害人权利遭到严重忽视,尤其在经济上难以获得充分赔偿,易于导致被害人的“二次伤害”。建立刑事被害人社会补偿制度,将刑事被害人的权利保护纳入社会保障法体系范畴已被世界多国选择。我国应引入社会补偿制度,重新审视国家与社会、救助与补偿之间内涵与区别,明晰刑事被害人社会补偿制度的性质,构建补偿对象清晰、补偿条件明确、资金来源充裕、管理机构权威的刑事被害人社会补偿制度,以实现我国刑事被害人权利的充分保障。
关键词:刑事被害人;司法救助;社会补偿制度
8.APP主体的立法规制
作者:陈秀萍、胡天金(河海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APP相关主体规范与否直接关乎数据信息安全,关涉公民合法权益和社会公益。基于个人信息保护的不断发展, APP信息泄露问题逐渐显露出来。本文认为,应结合现有的个人信息保护立法,通过完善 APP实名制度,构建APP相关主体备案制度,实施数据信息市场主体准入制度和第三方参与数据收集制度,以加强对个人数据信息的保护。
关键词:个人信息;APP主体;数据信息;备案制度
内蒙古大学2020年“国际产学研用会议框架下中外导师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开学通知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2021年硕博连读及临床转博待录取、候补待录取名单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