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21年第6期要目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21年第2期目录及摘要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破产法修订”专题征稿
来源: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习近平法治思想专栏】
1.习近平生态环境法治理论的实践内涵
吕忠梅(5)
【法治文化】
2.先秦儒家“德政”思想与君权“限制”
姜登峰(17)
3.求解法学的知识密码
——解读《法学的知识谱系》的一个“锁眼”与三把“钥匙”
雷磊(31)
4.法学的科学性何以可能
——评舒国滢教授著《法学的知识谱系》
郭栋(46)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的理论依据研究
陈维厚(67)
6.生产者责任延伸机制的发展和演变趋势
——中国、德国及欧盟固废治理的法律比较
沈百鑫(76)
【热点聚焦】行政复议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7.行政复议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基于制度分析的理论框架
江必新、马世嫒(94)
8.行政复议法的主渠道定位
莫于川、杨震(110)
9.寻找实现行政正义的最佳方式
——英国行政复议制度的发展与课题
高秦伟(121)
10.主渠道视野下行政复议与诉讼关系的重构
刘权(141)
11.行政复议改革的“政策试验”机制及其反思
卢超(153)
12.再论英国行政复议制度
彭錞(164)
13.行政复议审查标准:在“行政诉讼”和“自我纠错”之间
张学府(179)
【私法前沿】
14.在《商法通则》中设立商法基本原则的路径研究
崔金珍(193)
15.金融消费者与消费者、投资者的关系界分
任自力(204)
16.证券交易域外管辖的二元结构
——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诉斯科维尔案”为视角
陈曦笛(216)
17.大数据时代下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会信息公开路径选择
刘建(233)
【公法视点】
18.比例原则的刑法意义与表达
熊亚文(246)
19.多元视角下刑事诉讼当事人的隐私权保护
涂欣筠(260)
【文学艺术】
20.新中国早期邮票图像景观的“宣传画”审美风格
周韧(275)
21.审美经验的历史是否可能
——以1918年中国的审美经验为中心
刘旭光(292)
【习近平法治思想专栏】
1.习近平生态环境法治理论的实践内涵
【作者】吕忠梅(清华大学法学院)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体现了鲜明的法治观。这既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原则,也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实践深化和科学运用,具有深刻的实践内涵。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生态环境法治理论,必须深刻理解“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科学论断,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生态环境保护立法,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执法体制,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司法体系。
【关键词】习近平法治思想 习近平生态环境法治理论 生态文明观 最严法治观
【法治文化】
2.先秦儒家“德政”思想与君权“限制”
【作者】姜登峰(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
【摘要】政权的合法性是政治问题的核心。以什么样的理论为政权合法性进行辩护是对当权者政治品德和国家政治道德的检验。我国自夏朝以来就以“天命君权”来标示政权的合法性,到西周初期基本形成中国古代以“天命君权”和“民命君权”为核心的“德政”思想,建立起“天命君权”和“民命君权”的政治体制。这种德政思想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发展,最终定型于西汉武帝时期。古代的“德政”思想不仅担当着对政治合法性的证成,同时也包含着对统治者的权力制约功能。尽管古代社会君权隆盛,但德政体制的建立还是对君权政治发挥了相应的制约作用,展现我国古代社会一种独特的君权“限制”。
【关键词】儒家 德政 天命 民命 限制
3.求解法学的知识密码
——解读《法学的知识谱系》的一个“锁眼”与三把“钥匙”
【作者】雷磊(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
【摘要】《法学的知识谱系》的理论旨趣和抱负,并不单纯在于梳理西方法律思想史,而在于回答关于法学之学问性质的一般性问题。想要透彻地解读本书、从而解开法学的知识密码,需要抓住一个“锁眼”与三把“钥匙”。本书的思想主线(“锁眼”)在于,通过探寻法学知识成长的方式与过程,来求得法学(法教义学)之科学性问题的答案。为此,要把握三对范畴(三把“钥匙”),即西方与中国、谱系与性质、法教义与法理。历史性考察的结论可以被归纳为:法学本质上就是一门教义学、作为教义学的法学是一门科学、作为科学之教义学的研究对象是法理。本书为法学的知识地图拼上了最重要的一块拼图,但也呼唤同行者一起继续去追求(中国)法学的“理想图景”。
【关键词】法教义学 科学性 知识谱系 法理 理想图景
4.法学的科学性何以可能
——评舒国滢教授著《法学的知识谱系》
【作者】郭栋(北京大学法学院)
【摘要】法学的科学性存在两种标准:一是亚里士多德意义上的科学性标准;二是近代以来自然科学所确立的科学性标准。二者分别代表着演绎科学和归纳科学两种不同的科学性立场。在第一个标准之下,法学通过对法律规范文本的作业,着力概念体系和规范体系的理论建构,将逻辑演绎发挥到了极致。与此同时,一方面,法律论题学、修辞学等通过问题思维消解了法学逻辑演绎的体系思维极端化弊端;另一方面,藉由法律诠释学方法,通过理解的前理解结构,将社会学、经济学等关于社会的科学知识带入法学,不至于使法学逻辑演绎走向封闭的体系。在第二个标准之下,传统法学(法教义学)站在了经验实证主义的对立面,以诠释学为方法论基础,坚守精神科学的阵地,完成法学科学性的自证。但这并不妨碍法学这门古老的知识在自然科学的作用下催生出新兴法学(法社会学、法经济学、法人类学等学科)的新枝。传统法学与新兴法学界限清晰、各美其美、功能互补,共同形塑了现代法学的学科格局。
【关键词】科学性 演绎科学 经验归纳 法教义学 社科法学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的理论依据研究
【作者】陈维厚(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需要通过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实现对大学生群体的“掌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蕴含的政治观、思想观和道德观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让大学生入脑、入心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依据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人性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学中的人的品德形成规律理论三个理论之上的。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 融入 理论依据
6.生产者责任延伸机制的发展和演变趋势
——中国、德国及欧盟固废治理的法律比较
【作者】沈百鑫(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摘要】消费社会和人类纪背景下,维持传统社会秩序的制度框架不断受到冲击,环境外部性和责任碎片化问题也日益凸显。对此,法律通过权利与义务的设置和调整来恢复社会的有效组织。生产者责任延伸机制就是在固体废物治理领域,针对特殊产品的社会和环境影响,有限调整权利与义务配置的制度设计。它被引入多个国家环境政策与法律中。德国《循环经济法》中的产品责任是以产品为纽带将生产者纳入相应义务框架。《欧共体固废指令》新近修订中强化了生产者责任延伸机制,并提出欧盟范围内统一适用的最低要求。在德国转化《欧共体固废指令》中,欧盟法中的生产者责任延伸机制与德国循环经济法中的产品责任日益趋同。在我国,生产者责任延伸机制在《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新修订中,在强化具体制度构建同时,在原则层面有一定弱化。我国固废治理在围绕“无废城市”的建设中,迫切需要把理念和制度真正落实在资金保障和组织体系构建上。
【关键词】生产者责任延伸机制 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 产品责任 德国法 欧盟法
【热点聚焦】行政复议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7.行政复议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基于制度分析的理论框架
【作者】江必新(中南大学法学院)、马世嫒(中南大学法学院)
【摘要】行政复议制度历经多年发展,在监督行政、维护权益及争议解决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依然存在着制度知晓率低、主导功能不确定、复议决定结果受限制、程序空转严重、配套制度不完善等各种现实问题。为促使行政复议制度走出制度困境,可基于制度分析的理论框架,将行政复议制度的改革与完善置于法治中国建设的大背景之下,一方面从制度的本质、起源及变迁认识行政复议制度的发展历程及在法治国家的角色定位;另一方面从制度质效的衡量标准总结分析出行政复议的制度缺陷与制度优势,最终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指导思想,科学认识行政系统内部运行规律,改进行政复议程序规则,科学设定制度评估标准,完善行政复议配套制度等改革举措,从而实现提高行政复议制度治理效能的目的。
【关键词】行政复议 制度分析 监督纠错 争议解决
8.行政复议法的主渠道定位
【作者】莫于川(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杨震(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摘要】行政复议的主渠道定位,是对行政复议作为积极能动型监督和救济机制的强调,同时意味着行政复议应当实质、及时、公正地化解行政争议。这一定位为《行政复议法》的修改和行政复议制度的完善提供了方向性指引。《行政复议法》的修改应当在争议问题达成共识的基础上精细安排解决方案。完善中国特色行政复议法制创新路径,应当注意构建公益行政复议制度和行政复议指导案例制度,强化行政复议的支持和指导功能,并为后续行政复议法制改革提供合法性支撑和试验空间,以及择机推行复议场地科学便民温情化、加强复议专职队伍建设、增设公开开庭审理规范要求等改革。
【关键词】行政复议 化解行政争议 行政监督 行政复议法 公益行政复议
9.寻找实现行政正义的最佳方式
——英国行政复议制度的发展与课题
【作者】高秦伟(中山大学法学院)
【摘要】近年来,英国认识到一概而论的观念并不适宜于行政争议解决机制的有效设计。从横向视角观察,不同的机制之间通过各种标准、方法实现功能互补。例如司法化后的裁判所应与法院有所差异,法院仍然要对裁判所进行最低限度的监督,这是法治原则的必然要求。理论层面的回应是英国对于行政正义理论的关注,强调受到行政决定影响的个人有能力要求这些决定具有责任性,发生不满之时能够获得足够的救济,并通过适当的反馈机制提升行政运作的质量。由此,因应裁判所司法化滋生的不足,英国对于行政过程及行政复议制度愈来愈重视。行政复议制度具有快捷、低廉的特征,发挥着过滤器的作用,亦是一种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和学习反馈机制,可使行政机关有机会了解错误并及时补救。然而,其也可能成为公民寻求救济的障碍,缺乏独立性导致行政复议维持率较高。英国对于行政复议制度的充分利用及其改革值得中国关注。
【关键词】行政复议 行政正义 司法化 裁判所 司法审查
10.主渠道视野下行政复议与诉讼关系的重构
【作者】刘权(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
【摘要】同为纠纷解决机制的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在“权利救济”目的上存在重合,从而可能导致制度设计的“趋同”。在行政复议成为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的功能定位下,在行政复议司法化的新背景中,应当构建优势互补、衔接互洽的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关系机制。应适度扩大行政复议前置的范围,对当事人权利义务影响较小的简单案件、专业性较强的案件、行政协议案件、行政不作为案件等,都可以实行复议前置。为了发挥法院作为“最后防线”的权利救济功能,应逐步减少直至取消复议终局案件。当事人不服行政复议的救济方式应当更加多元。不服初次复议的,可以探索设计向上级复议机关申请再次复议、直接起诉至法院、上诉至法院等类型。法院对不服复议的案件进行审查时,未必需要全部进行重新审查。行政复议的司法化需要适可而止。
【关键词】主渠道 复议有限前置 复议终局 权利救济 监督行政
11.行政复议改革的“政策试验”机制及其反思
【作者】卢超(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中国社科院大学法学院)
【摘要】“政策试验”作为一类彰显中国特色的公共政策工具,在《行政复议法》的衍化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中央借助地方政策试验来推动行政复议的改革创新,贯穿了行政复议制度的发展历史之中,尤其是行政复议委员会与行政复议局为代表的复议组织改革,鲜明反映了这一“试验主义”特色。行政复议委员会与行政复议局的的地方试点,为复议管辖权的集中统一改革积累了经验,但在试点进程中也存在合法性不足与科学性匮乏等难题。《行政复议法》的修改应当提升试点授权的合法性与试验政策的科学性,处理好集中统一改革与部门专业行政之间的价值平衡,或可借鉴《行政诉讼法》的修法经验,通过增加试验条款,为修法之后行政复议的持续改革留足政策试验空间。
【关键词】行政复议法修改 政策试验 央地关系 行政复议局 行政复议委员会
12.再论英国行政复议制度
【作者】彭錞(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法学院)
【摘要】我国行政复议制度的恰切比较项不是英国的行政裁判所制度,而是其行政复议制度。它具有复议机关行政性、复议范围广泛性、复议人员独立性、复议程序效率性及复议决定可诉性等特点。其定位是在行政正义体系内,提供一种程序灵活、成本低廉的纠纷解决机制,但不够独立、准确、有效、协调,目前正经历改革。这对我国行政复议改革的启示是宏观层面,行政复议应实现“保权”“监督”和“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多元目标功能的融合;中观层面,应摒弃“司法化”“行政化”择一的无谓争论,在确保公正的基础上追求效率;微观层面,应适度引入听证机制、限制复议前置,并以更符合比较法经验与法治原理的措施取代复议机关“双被告”制度。
【关键词】行政复议 行政裁判所 英国行政法 行政复议改革 司法化
13.行政复议审查标准:在“行政诉讼”和“自我纠错”之间
【作者】张学府(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
【摘要】我国复议审查标准缺失,既导致复议沦为诉讼等制度的“复制品”,未成为“化解纠纷主渠道”;也导致了“同案异判”。复议审查标准本质上描绘了复议机关对被审查者决定的介入程度,具体表现为对不同问题进行不同审查。复议审查标准受主、客观因素影响:主观因素是复议性质,这可通过复议在由“行政诉讼”到“自我纠错”构建的谱系上的位置判断;客观因素是特殊事项的性质。当前修法中,我国复议司法性增强,对应审查标准可为:对事实问题,复议机关可基于既有证据以作出自己的判断,并在给付请求案件中自行调查取证;对法律问题,复议机关可全面审查、适用软法;对混合问题,复议机关可审查裁量,但应尊重被审查者对特殊事项的判断。
【关键词】审查标准 行政复议 行政诉讼 自我纠错
【私法前沿】
14.在《商法通则》中设立商法基本原则的路径研究
【作者】崔金珍(天津财经大学法学院)
【摘要】《民法典》的颁布使得学界对于《商法通则》制定的呼声比以往更高。究其原因,《民法典》中对于商事行为的规范并未达到各界的预期。民法与商法并非包容关系,二者存在着理念、价值以及原则性差异。商法基本原则作为商事理念与价值的表达,能够指引商事立法、为商事活动或商事纠纷提供裁判依据,必要时可以起到弥补法律适用不足的作用。从法律体系的完整性、法律适用的必要性以及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角度分析,在《商法通则》中制定商法基本原则是最佳选择。在商法基本原则的具体设置上,宜采取四原则说,即营业自由原则、交易便捷原则、交易安全原则以及社会责任原则。
【关键词】民法 商法 民法典 民商合一 民商分立
15.金融消费者与消费者、投资者的关系界分
【作者】任自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
【摘要】国内理论与实务界围绕金融消费者与消费者、投资者的关系存在长期争议,相关争议主要集中在行为人的行为目的与主体范围两个方面。金融消费者是消费者概念在金融领域的延伸。根据行为主体是否以获利为目的来区分消费与投资的传统理论、以及将金融消费限于自然人的做法已无法满足金融市场快速发展的需要。围绕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的关系,存在美国、英国、日韩及我国台湾地区等四种立法模式。中国应优先考虑借鉴日韩经验,将金融交易中接受金融商品或服务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非法人组织均纳入金融消费者范围,并将金融消费者明确为投资者的上位概念,同时,应及时完善既有的投资者分类制度,建构针对金融消费者不同层次的保护规范。
【关键词】消费者 金融消费者 投资者 自然人
16.证券交易域外管辖的二元结构
——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诉斯科维尔案”为视角
【作者】陈曦笛(清华大学法学院)
【摘要】2019年11月4日,备受争议的“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诉斯科维尔案”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驳回被告的复审请求而告一段落。案件的主要争议焦点是,美国证券法是否因《多德-弗兰克法案》而在公共执法中具备了域外效力。该案判决首次明确地指出,《多德-弗兰克法案》第929P(b)条部分实质地推翻了莫里森案判决,在公共执法领域中,美国国会有确切的意图使证券法被广泛地域外适用。斯科维尔案标志着美国证券交易域外管辖一分为二,呈现出公共执法与私人诉讼平行发展的二元结构。在建构证券交易域外管辖体系时,我国应当重视证券法的双重属性以及经济监管权配置的特殊性,同时有针对性地应对转变中的美国证券交易域外管辖。
【关键词】证券法 域外管辖 二元结构 经济监管权
17.大数据时代下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会信息公开路径选择
【作者】刘建(中国政法大学)
【摘要】大数据时代为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会的信息公开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教育基金会信息公开的革新势在必行。凭借大数据的技术优势,高校教育基金会做好面向捐赠者和社会公众的信息公开有利于提升教育基金会的公信力进而影响高校教育基金会的筹资能力。本文在对目前高校教育基金会信息公开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政务大数据信息公开的部分经验学习并结合高校教育基金会的行业特色,共同探讨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会信息公开的可行之路。针对此,本文提出国内高校教育基金会可通过共享信息资源建立统一的云平台和信息公开平台,运用大数据搭建起与公众互动交流的反馈机制,并利用大数据做好高校教育基金会品牌传播。此外,高校教育基金会要做好大数据时代组织机构配置和信息化人才培养,有利于及时适应大数据时代下信息公开的新要求并且为建设教育基金会大数据信息公开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在外部环境方面,则需要国家层面提供对慈善领域大数据应用的政策法规支持,从上而下地带动高校教育基金会积极运用大数据进行信息公开。
【关键词】大数据 高校教育基金会 信息公开 信息公开路径选择
【公法视点】
18.比例原则的刑法意义与表达
【作者】熊亚文(湖南大学法学院)
【摘要】在刑法前置化和刑法宪法化的时代背景下,将比例原则引入刑法体系,以弥补刑法内部保障机制立法限制机能之不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比例原则当然包含目的正当性审查,在“三阶审查”模式下,其属于适当性原则的审查内容,如此体系位置安排可以避免该原则的空洞化。比例原则的实质内容虽与刑法基本原则高度相通甚至重合,但在规范性、强制性、体系性与位阶性等方面,比例原则具备独特的方法论优势和价值。比例原则入刑旨在对既有刑法内部保障机制形成有效整合与补强(而非替代),使其更好地共同发挥刑事立法指导与限制机能,绝无可能据此全盘否定法益保护原则、刑法谦抑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等在立法论上的地位和功绩。
【关键词】比例原则 刑事立法 法益概念 合宪性审查
19.多元视角下刑事诉讼当事人的隐私权保护
【作者】涂欣筠(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
【摘要】随着我国《民法典》的颁布实施,隐私权作为具体人格权被正式确立。刑事诉讼当事人的隐私权指在诉讼过程中所享有的,决定是否及如何将私密信息、隐私状态等向包括司法机关在内的外界公开的实体性权利。基于追诉犯罪的需要,刑事司法活动不可避免会对当事人特别是犯罪嫌疑人的隐私权有所限制,司法公正所要求的司法公开也可能会对当事人的隐私权造成侵犯。故有必要通过“正面确权式”的路径对刑事诉讼当事人的隐私权予以保护并明确隐私权遭受侵犯后的救济途径。
【关键词】隐私权 宪法隐私权 刑事诉讼当事人 司法公开
【文学艺术】
20.新中国早期邮票图像景观的“宣传画”审美风格
【作者】周韧(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
【摘要】晚清、民国时期,邮票多为体现政权属性,其审美风格往往拘谨、繁缛,色彩单一,呈现了近似于钞票的设计风格。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对政治宣传工作的高度重视,早期邮票(1949—1977)也高度凸显了这种媒介的宣传属性,邮票的选题、图像设计与审美风格的主要特点是政治题材占据压倒性地位,设计多采用富有力量的图形、革命象征意义的色彩、简明有力的标题与旗帜鲜明的口号,形成了中国邮票史上一段独特的微缩版“宣传画”风格时期。
【关键词】邮票 新中国 宣传画 图像 审美风格
21.审美经验的历史是否可能
——以1918年中国的审美经验为中心
【作者】刘旭光(上海大学文学院)
【摘要】本文是对审美经验进行历史描述所作的一次尝试,希望通过对一些细节化的历史流传物的钩沉,呈现一个特定时代人们的审美经验,以此来尝试把美学研究与微观的历史研究结合起来,把审美经验具体化。为此目的,本文以 1918 年中国人的审美活动为钩沉对象,以碎片化的方式,通过对一些历史细节的描述与分析,对 1918 年中国社会新出现的一些艺术与审美现象,特别是其中的新的审美经验,进行断面式的把握,从而从微观的角度反思中国人的“审美经验”的逐步演进,进而为历史地把握百年中国在审美经验上的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现实感 平民化 混杂性 审美现代性
马上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 西南政法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招收选聘公告
中国政法大学2021年度拟招聘校付费劳动合同制人员公示(第三批)
中山大学2022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骨干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专项计划研究生招生简章
中央财经大学公布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第一批)资格评定名单
年仅38岁,“东方神童”魏永康病逝!4岁学完初中课程,17岁成中科院研究生,20岁遭学校劝退
2021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撤销公示
教育部等三十五部门关于印发《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章程》的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22届高校毕业生校园招聘月系列活动的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举办非学历教育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
中央政法委通报6起关于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记录填报的典型案件
王小洪任公安部党委书记
事关“双一流”!教育部发布重要文件
四川省法学会第八届“治蜀兴川”法治论坛拟获奖论文公示
又一名优秀的法学学子入选2021年度罗德学者
警方通报高校18岁大学生厕所内偷窥女教师
司法部答复律师事务所名称中统一删除行政区划地名的提案
吉林大学法学院2022年“申请考核制”博士研究生招生实施细则,46人河北大学回应男生疑进女厕偷拍第六届东湖国际法律论坛——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与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
会议议程| 第十届全国青年法史论坛“司法治理中的国家与区域:中外历史经验与当代镜鉴”
会议议程 | 刑民交叉视野下企业刑事合规制度建设研讨会召开通知
第十七届全国法学理论博士生论坛会议日程
湖北省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法经济学研究会2021年年会
中国法学会立法学研究会第三次会员大会暨2021年学术年会议程
第五届刑辩经纬论坛:单位依法自治暨企业合规风险管理
《北大法律评论》2021年学术研讨会11月21日会议议程
首届中国网络文明大会(网络法治论坛)将于11月19日在京举办
《武大国际法评论》《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21年第5期目录
湖北省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2021年年会暨“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学术研讨会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6期法学论文要目
第四届新时代版权强国青年征文活动启事
2021年蔡定剑宪法学优秀论文奖公示《珠江青年法学评论》征稿启事,面向本硕博!
预测2021年法考通过率到底有多少?
三校再次合并?官方回应了
《复印报刊资料·人权研究专辑》2021年第二辑(第12期)目录
《财经法学》2021年第6期要目概览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6期法学论文要目
《人工智能法学研究》第5期集刊征稿启事
第十届当代刑法国际论坛暨第十三届当代刑事司法论坛:“促进企业合规与打击有组织犯罪的法律改革”国际学术研讨会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下达2021年学位授权点专项合格评估处理意见的通知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下达2020年审核增列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及其学位授权点名单的通知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下达2020年审核增列的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名单的通知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下达2020年动态调整撤销和增列的学位授权点名单的通知
付费课程、精选小说、精选漫画、测评测算
赶快扫码一码获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