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政法论坛》被引文献TOP10推荐
《犯罪研究》2022年第1期、《政法论坛》2022年第2期目录
2021年“中国法律知识资源总库”收录的《政法论坛》高被引频次文献有哪些?小编带大家了解一下。
进入中国法律知识资源总库——法律期刊库
检索条件限制在2021年
来源期刊输入“政法论坛”,
点击“检索”,排序选择“被引”
《政法论坛》2021年被引频次前十的文章推荐
1.数据权利:范式统合与规范分殊
被引频次:14次
年/期:2021/04
【作者】许可
【机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
【摘要】数据权利是当今最引人瞩目的学术议题之一。回顾既有研究,以赋权模式为代表的"形式主义"范式和以行为规制为代表的"实质主义"范式彼此颉颃。两者各有所短,又殊途同归,亟待通过"反省法"范式予以统合,并籍此深入问题的实质暨数据权利结构之中。在权利球、权利束、权利块三种基本结构中,"数据权利块"贴合了数据权利"理一分殊"的特性,不但融通和改进了我国"权能分离"理论,而且凭借其"整体设计规则"和"个别设计规则",与数据安全、数据交易、数据法定利用、数据开放与共享等诸多制度相互勾连,共同构成了体系性、操作性和开放性兼备的数据权利制度体系。
2.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国际法治意涵
被引频次:12次
年/期:2021/03
【作者】黄进;鲁洋
【机构】中国政法大学全面依法治国研究院
【摘要】深入研究习近平法治思想中有关国际法治的内容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具有重要意义。这些内容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核心理念,该理念具有丰富的国际法内涵和重大的国际法意义。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国际立法、执法、司法理念主要包括推进国际立法民主化、国际执法严格化、国际司法公正化。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国内法治与国际法治互动理念主要包括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完善涉外法律法规体系、强化涉外法律服务、加强国际法治合作、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处理国际事务、加快推进我国法域外适用的法律体系建设。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加强国际法教育、研究和运用理念主要包括创新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及加强国际法的研究和运用。
3.立法伦理与算法正义——算法主体行为的法律规制
被引频次:11次
年/期:2021/01
【作者】金梦
【机构】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
【摘要】人类设计算法、运用算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增强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升生活水平并优化社会结构。算法黑箱存在的前提预设是人类对因果关系的认知断裂,算法黑箱针对自动化决策过程中特定的算法用户。在一系列的数据代码背后是算法主体的行为目标和价值选择,不同价值选择加上算法的涌现性和自主性的复杂特质导致相关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冲突。人类的有限理性是算法底层逻辑的道德基础,算法的底层指令和代码归根结底是人类的思考方式的展现,在这一逻辑前提下,为算法立法的过程就还原为对于算法主体行为的法律规制问题。立法伦理为法律关系主体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提供了德性基石,算法主体的理性认知要符合立法伦理要求。从立法原则、立法技术、程序机制和价值规范等方面规制算法主体的行为,最终迈向算法正义。
4.刑法修正案与刑法法典化
被引频次:10次
年/期:2021/04
【作者】张明楷
【机构】清华大学法学院
【摘要】法典观可以分为理想主义、保守主义与折衷主义三种类型,我国应当采取折衷主义的法典观;根据法典的基本特征,我国1979年通过的与1997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均为刑法典,我国刑法已经法典化。不能采取理想主义法典观,不应继续采取统一刑法典立法模式;统一刑法典立法模式表面上没有肢解刑法典,但实际上肢解了诸多刑法规范(有关行政犯的刑法规范的内容部分存在于刑法典中、部分散在于其他法律中);事实表明,对刑法规范的肢解导致行刑衔接相当困难,极不利于刑法规范的适用;刑事立法应当逐步过渡到多元立法模式,特别是应当在行政法、经济法等法律中直接规定行政犯的构成要件与法定刑。目前不宜全面修订刑法典,当务之急是在其他法律中规定行政犯(包括刑法典已有规定的行政犯),从而为将来全面修订刑法典创造条件;刑法修正案的立法方式并非只能对刑法典进行个别或局部修改,而是可以在刑法典中增加或者删除部分章节,从而进行大量修改与重要修改。
5.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全球治理观
被引频次:9次
年/期:2021/01
【作者】孔庆江
【机构】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
【摘要】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中国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准确把握国际国内两个大局,针对全球治理这一重大课题,提出了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引,以"走和平发展道路"和"中国走向世界,以负责任大国参与国际事务""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以"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推动全球治理体系与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的中国方案。这个闪烁着马克思主义政治家光辉思想的全球治理中国方案,特别重视国际法治在全球治理特别是建设全球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始终秉持"必须善于运用法治"的理念,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组成部分,构成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全球治理观。
6.中国民法典集体所有权的理解与适用
被引频次:9次
年/期:2021/02
【作者】江平;木拉提
【机构】 中国政法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
【摘要】集体所有权在中国法学界一直是个解释和理解起来较为复杂和困难的问题。因为,它不仅涉及到民法,还涉及到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础的公有制和作为上位法的宪法的规定等。理解集体所有权,我们可以"集体企业"与"集体土地"作切入点。集体企业定位上属于企业法人,如今《民法典》更是进一步将其规定为营利法人。但集体土地不能像集体企业一样,想当然的把它归为法人所有。我们国家集体所有到底是所有权的一种形态还是法人的一种形态,一直是有争议的。这次《民法典》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视为特别法人,但其中仍有一些基本理论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和巩固。
7.共犯最小从属性说之再提倡——兼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性质
被引频次:9次
年/期:2021/02
【作者】王昭武
【机构】云南大学法学院
【摘要】限制从属性说以正犯行为同时具有构成要件该当性与违法性作为共犯的成立前提,因而面临无法有效应对新型网络共同犯罪的危机。为解决这一危机,该说中有着眼于帮助对象必须是他人的"犯罪",主张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只是"帮助犯的量刑规则"的,也有以刑法分则条文的定罪机能为根据,提出"帮助犯正犯化"说的。但是,共犯的违法性不从属于正犯,正犯合法之时共犯亦可能违法,正犯违法之时共犯亦可能合法,因而应采取最小从属性说。在该说看来,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在属于独立罪名这一意义上,具有正犯性,而在只有为他人"犯罪"提供帮助才能成立犯罪这一意义上,又具有共犯性,因而是一种介于正犯与共犯之间的"混合归责模式"。这种理解虽然看似违反形式逻辑,但其恰恰是对刑法第287条之二的忠实解读,且完全符合司法解释主张原则上应从属于正犯犯罪,但在严格限制的前提下可以仅从属于正犯实行行为的态度。
8.民事纠纷一次性解决的限度
被引频次:9次
年/期:2021/03
【作者】任重
【机构】清华大学法学院
【摘要】民事纠纷一次性解决回应了"诉讼爆炸"且"案多人少"的社会现实,因此一经提出就得到了我国民事诉讼理论界和实务界的积极响应。遗憾的是,其限度并不明晰,相关司法实践出现任意适用倾向,并可能在结果上变动甚至架空《民法典》中的实体法律规范。纠纷一次性解决最先在新旧诉讼标的论争中被提出,随后逐渐从法律意义扩展到生活意涵。相关司法实践则通过诉讼标的扩容、诉讼程序扩容和依职权扩大审理范围等途径贯彻纠纷一次性解决。纠纷一次性解决不能违背《民法典》和当事人主义的根本要求。考虑到明确性、统一性和我国现阶段国情,纠纷一次性解决仍应以传统诉讼标的理论为基础,赋予法官合并审理的自由裁量权,通过法律解释和立法修订拓宽普通共同诉讼范围,引入同时履行判决、诉讼抵销、选择性诉的合并与预备性诉的合并等民事程序扩容机制,但法院不应依职权扩大审理范围。除在"纠纷"层面的努力之外,还应将"一次性"限缩解释为存在法律和事实牵连关系的多个诉讼标的尽可能通过一个审级加以解决,最终实现当事人主义与诉讼经济的共赢,切实保障《民法典》的正确实施。
9.走向现代刑法:违法性认识的规范展开
被引频次:8次
年/期:2021/01
【作者】田宏杰
【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
【摘要】在"刑民不分"的前现代法律中,"不知法不免责"之"法",主要是伦理法、民商法,"责"则主要是采客观归责的侵权责任。而在"刑民有别"的现代法律中,由"前置法定性与刑事法定量相统一"的法益保护和不法制裁的部门法层级结构和比例分配所决定,客观构成要件中的规范要素以前置法的规范评价为核心,相应地,行为之前置法不法性认识乃主观构成要件的必备要素。是故,违法性认识错误实有狭义和广义两个层面。狭义的违法性认识错误,仅指前置法不法性认识错误,系事实错误范畴;广义的违法性认识错误,则指传统的刑事违法性认识错误,系法律错误范畴。前者决定故意的有无,后者影响责任的轻重。实践中,两者均得或者依据裁判规则进行推论,或者运用刑事推定进行认定。
10.认罪认罚案件上诉问题探讨
被引频次:8次
年/期:2021/02
【作者】肖沛权
【机构】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
【摘要】认罪认罚案件上诉权的设置存在多元价值冲突的情形,基于公正价值与效率价值的平衡需要,应当明确赋予认罪认罚案件被告人上诉权。在上诉权的设置上,应当对适用速裁程序审理的认罪认罚案件被告人的上诉权进行限制,要求速裁案件被告人上诉必须有正当理由,而认罪认罚案件适用其他程序审理的则无需附加理由。速裁案件被告人上诉的正当理由主要包括:定罪问题,主要包括被告人一审程序中的认罪是非自愿的以及一审判决作出后出现影响定罪的新事实、新证据等,量刑问题以及重大程序违法问题。为保障认罪认罚案件被告人上诉权的行使,应当要求被告人上诉向二审法院提出申请、二审法院对被告人的申请应当迅速及时审查;同时,二审法院在审理案件时应当遵循重点审查原则和上诉不加刑原则;采取措施限制检察机关提起"技术性抗诉"。
《政法论坛》简介
2022年上海“数字时代的刑事法应对”研究生学术论坛征稿启事
2022年“知识产权宣传周” ——《西南知识产权评论》“青年论坛”征文
吉林省一高校新增12例初筛阳性感染者、北京外国语大学学术委员会声明
法学核心期刊论文写作公益课又重磅来袭!
《期货及衍生品法律评论》第四卷征稿启事
2021年《清华法学》被引文献TOP10推荐
2021年《法学研究》被引文献TOP10推荐
《网络空间治理研究》(第一卷)目录
中国法学会比较法学研究会2022年年会会议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