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难得君原创精选
340个内容
“凭什么用你的道德标准来绑架我的利益?道德从古至今都是拿来律己的,法律才是律人的,不懂道德的人才会用道德律人。”一旦用道德来衡量他人,占据了道德高地的一方,便可以忽视规则的存在,以道德名义实行各种“绑架”。在南京地铁上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位大爷上了地铁,对着一个腿受伤的姑娘强硬地说:“你给我让座。”
姑娘因为腿受伤,很耐心地跟大爷解释,希望大爷能够理解。没想到,大爷听到后暴跳如雷,动手扇了姑娘耳光。类似这样道德绑架的例子数不胜数,很多人仗着自己年纪大或是身体弱,会主动要求别人为他们提供便利,在他们眼中,这都是理所应当的行为。比如,外卖小哥,我们都理解这是一份很辛苦的工作,日晒雨淋,奔波在城市的道路上,但却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理解和同情他们,并不等于我们需要无条件的满足他们所有的要求。下面是一个小哥送完外卖后,要求买家给他点个好评,就因为买家没有及时答应他,他就气急败坏的对着买家的房门猛踹,踹门还不解气,他甚至还威胁买家,说记住买家长相了。我体谅你是一种大度,我对你宽容是一种选择,不要把我对你的好当作理所应当,任何人都没有义务去迁就别人。
拥有权力的人能控制舆论风向,站在他们自己的角度上,他们绝对不会说自己不道德、不正义。结果就是,拥有权力的人就是“正义”的、“道德”的。道德批判的本身,就是权力的一种表现,以使他们掌握的权力感得到增强和巩固。而民众热衷于站在道德高地,本质上并非道德批判很有趣,而是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能享受到一种虚无的权力感,并因此上瘾。获取到某方面的权力,往往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比如,你是某个企业的高官甚至老板,你能决定员工的去留或者公司的走向;比如你是某专业领域的专家,你的意见或者论点会成为领域发展的风向。
这种高权力感会让你变得更自信,更有存在感,这是一种美妙的感觉。
但是对庸人来说,这太难了。
只有道德这东西最廉价。
都不需要读书学习,也不需要独立的思考,随便捡几句口号,就会让自己看上去很“高尚”。
站上道德制高点,甚至比爬一步楼梯还省力。王小波曾经写道:当时巴黎歌剧院来北京演《茶花女》,有些观众说:这个茶花女是个妓女啊!男主角也不是什么好东西,玛格丽特和阿芒,两个凑起来,正好是一对卖Y嫖C人员!要是小仲马在世,听了这种评价,一定要气疯。法国的歌唱家知道了这种评论,也会说:我们到这里演出,真是干了件傻事。演一场歌剧是很累的,唱来唱去,底下看见了什么?卖Y嫖C人员!我记得小时候,那些街坊邻居的中老年妇女,闲的无聊,最喜欢的事情就是抬个小板凳,坐在街头巷尾,看着过往的男女指指点点,嚼舌头根子。谁是谁家的媳妇,和谁家的男人怎么怎么样;谁是谁家的闺女,坐了谁的摩托车还搂着人家腰;哪家又出了混小子,爱冲姑娘耍流氓;谁家公公不要脸...我原以为,这种人过了二、三十年,怕是已经该后继无人了。现在大家都这么忙,谁还惦记着别人那点破事呢。后来一上网才发现,原来这群人非但没有灭绝,还都变年轻了。他们乌泱泱一大片,漫山遍野的,道德感越来越强,眼里揉不得一粒沙子。就跟那XX大妈一样,戴着红袖箍,没事就在网上转悠,看谁不顺眼,就给你扣上个各种帽子。你还不能还嘴,否则一群人立马组团围着你骂,连张文宏和罗翔都被骂退了微博。比如全媒体打某人脸,不过因为裤裆里那点破事。在思想庸俗化的时代,越肤浅的道德感,往往是最容易传播的东西。互联网的诞生,是人类的一次巨大进步,但也有一个明显的副作用。聪明的人能够从网络学到常识和真理,愚蠢的人却通过网络找到了彼此,一起抱团,蠢得更加无可救药。从王小波写茶花女故事到现在,又过了二十几年,唯一的长进就是他们从街头巷尾搬到了网上。作者简介:难得君,一个三观比五官正的温情大叔,985硕士,曾任企业高管,大学教师。为防走散,关注微博@我是难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