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1年2月19日 被检测为删除。
被微信屏蔽
题图来自作者:作者和马老师
编者注:这是一枚园地一个月前突然消失之前,关于教育的一篇文章,文章中的马老师,正是今天一条文章《苦辣酸甜说语言》的作者。
一位小学生在学校跳楼,拷打全中国教育的师德师范。我和朋友一道来拜访马一舜老师的时候,此事尚未在网上发酵。
眼前的这位中年语文老师,眼神平和,头发显长,虽然染过仍夹有白发;白衣黑裤,文雅而带些乡人的质朴。
他是从长江北岸的小河中学上完课后,匆匆过江回家来的,脸上有倦色更显出他的身瘦。我其实乐意去学校看他,以便了解一下他的工作环境,但他怕给我添麻烦坚决不让。
让我先亮一下马老师的底牌:
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在《钱理群:我要向这位语文老师脱帽致敬》的一文中说: “这是真正的语文教师,尽管他身处边远的农村,头上也没有任何耀眼的头衔与光圈”;“在我心目中,马老师和马老师们才是中国教育的脊梁和希望”。
这是钱教授为一本叫《为爱教书》的“名师工程”专著所写的序言,文长一万多字,字里行间的谦敬,完全出于对一位数十年在语文教学上勤勉躬耕、以爱灌溉者的褒扬和激励。但不要误会,名师大家之言和一本卓有见地的著作,没有让马老师从那个“角落之角落之角落”鹞子翻身、功成名就,他还和三十年前一样无闻,也照样只被一群乡村学子所崇拜。
不同的是,这些年国家经济发展后,他把家搬过长江,到了离本市城区近一点的村子里,门前有一溜跟房基一样宽的菜园子。
他家房子两底三层,二楼有乒乓球室,墙上挂红木裱框的对联:
“随园不设樊篱恐风月被他掬束, 迎室大开户牖放江山入我襟怀。”
行书笔墨规范劲道,气韵洒脱;马老师介绍说,此联是清代朱彝尊为浙江嘉兴山晓阁而题,因甚合自己心意,便请擅书的老同学代为写成长幅。
乒乓球室旁边是书房,书柜与写字台一侧有对联:
“残肢量坎坷,健笔携风雷。” 笔意仍是遒劲,多了慷慨之势。
原来马老师幼时患小儿麻痹症,家贫无医,一个瘸腿孩子需要以巨大的忍耐和雄心,丈量他生命里的每一道沟坎。他教书几十年,也是读书几十年,久在偏远乡村的抗争和自救,看似波澜不惊,其实笔底风雷。他家墙上还一幅他的自题短句:
“为个人争一份自由,便是让国家添一丝文明。”
马老师讲述他经历的贫苦,不像常人只说饥饿寒冷,而是讲一种比饥寒更折磨人的语言贫穷。
他认为父亲比一般农民更忠厚老实,说话来回缠绕,毫无主见,十句话中有五六句是迎合他人的话,客气得啰嗦,低三下四像是乞求。
天性敏感的少年马一舜,对此一直经受着炼狱般的煎熬,立志要跳出农门,“摆脱父亲的语言”。不难想象,在他父亲对面说话的人,必然是一种居高临下、训斥的或不耐烦的态度。
回忆这些事,马老师只选择讲父亲的情形,而将对面那些人的姿态隐去。由此可见马老师既跳出了父亲的语言,也没有落入父亲对面的陷阱。当然,他生活在乡间,教的是乡村孩子,他语气的恳切还是父亲的或农民的,只是见解高过了父亲对面的那些人。
有一次学校集中批考卷,某同事认为有篇作文写偏题了,只给打25分(满分50分)。他问马老师:“你会打多少分?”
马老师说:“我至少给他38分。谁说春天一定要写生机、希望、喜悦?我就欣赏这个学生不人云亦云。”
原来这篇作文说:“最疼我的奶奶在这个春天里死了,我再也不觉得鲜花美丽,不觉得阳光灿烂……”。
这里让我一下想起那个跳楼小学生缪可馨的作文:《三打白骨精》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被表面的样子,虚情假意伪善的一面所蒙骗。在如今的社会里,有人表面看着善良,可内心却是阴暗的……”(编者注:虽然有网络证明这一小段并非缪可馨原创,但其引用仍十分恰当且精准)。
可怜,这个被扇过巴掌,像蝴蝶一样纵身飞逝的美丽小女孩,没有遇着马一舜这样的老师啊!
今天我又在微信里和马老师交换对此事的看法,他说,他决不会用正能量这个僵化的思维,来否定孩子富有个性的阅读体验,一定会表扬她大胆的、准确的表达。而且这么好的学生一定会是自己的得意门生。
天可怜见,若能这样,我相信缪可馨一定很喜欢上马老师的语文课,跳楼的悲剧也断不会临到她。
马老师在他的《为爱教书》上,郑重签名后送给我们。
随手翻读其中的《给我的孩子找一条自救之路》:“谁都说中国的教育有问题……我常常为那些正受教育的孩子们感到着急、忧虑和同情……解救不了别人的孩子,总得解救自己的孩子吧!”他没有能力像郑渊洁那样把孩子领回家自己教,于是采取了一套自救之策:
不要在乎分数; 不要在乎老师是否喜欢你; 不要在乎能否评上优秀学生; 不要在乎别的学生的在乎;
不要在乎分数——能考高分当然更好; 不要在乎老师是否喜欢你——能喜欢当然更好; 不要在乎能否评上优秀学生——能评上当然更好; 不要在乎别的学生的在乎——对前面的三项别的学生及其家长是会很在乎的,你的不在乎会显得孤独和怪异。因此,你的“不在乎”在那么多“在乎”的包围中,是很难岿然不动的。
孩子,你一定要坚持这四个“不在乎”,这是你自救的思想原则和心理基础。”
读到此文,我有点感伤,因为我深知自己的孩子在成长中是受了伤害的。中国有多少家长能像马老师一样对待自己的宝贝儿女?他们逼着孩子为分数、为迎合老师而孜孜以求、起早熬夜。孩子们一直茫然不知所措,等到长大懂事,花季已过,留下的是难以自愈的心伤。
现在,马老师的许多学生包括自家的孩子都远走高飞去了大城市,这是他在乡村教书育人大半辈子最得意的成就。但这个喜悦没有能纾解教育现实带给他的长久困扰,正如钱理群教授所言,马老师具有完全自觉的教育责任感和使命感:
“你们只爱自己的饭碗和奖金,从不爱学生(你们把优生当宝差生当草,就是你们只爱自己的充分证明);你们为了自己的荣誉和奖金,为了在同事间激烈的竞争中获胜,挖空心思地想出一套套考试时弄虚作假的妙招,向学生暗授机宜;你们有时在上级的检查或验收到来时,号召全校学生统一说谎的口径……”
马老师人微言轻,改变不了大环境,即使对自己所教的几十个学生,解救也极其有限。
这种“世人皆醉我独醒”的状态,按说应该让他满心忧患,焦灼无助。事实上,他言辞坦然而平和,心中似无挂碍,和我们一起讨论宗教和信仰时,是一种笃定的样子。他桌上有一本《圣经》——一本讲爱人如己的书,可以随手翻阅。
他曾经是弱者,知道弱势者最需要的莫过于爱,一种不需要交换、不需要回报的爱;当他不断尽力给人以爱之后,他得到了更多的爱,而且也不再是弱者。
他勤奋写作,精心教课,并与贤妻合力持家。家里窗明几净,菜园里时鲜不断,看那些豇豆、黄瓜、西红柿都在架上整齐地挂果,地里几无杂草。
这种接地气的人生,让他的心里清洁。
(本文原发于“一枚园地”,2020年7月14日,《民声(58)》)
【作者简介】张从文,湖北人,现居郑州。二胡教师,自由撰稿人。曾长期在银行工作,编撰金融内刊,并坚持新、旧体诗歌创作。一枚园地耕耘者。
精选留言:
● 火 不要在乎分数 不要在乎老师是否喜欢你 不要在乎能否评上优秀学生 不要在乎别的学生的在乎 第一个不在乎,是要去掉急功近利的心态,只要扎扎实实把基础打好,自然水到渠成。
学习知识为本,不要太计较分数。一方面,人的先天条件是有区别的,有些人学习速度慢一些,但持续性、耐力好,慢工出细活,融汇贯通后,往往后发先至。另一方面,不管结果如何,按照正确的方式去做就好。第二个和第四个不在乎,仍然是要把心思放在学习上,不要被人际关系束缚。
中国人太在乎别人的看法,如果你按照取悦于别人的方式成长,你就会迷失自己。每个人成长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都有或多或少的区别,也正因如此,世界才具有多样性。如果每个人都长着一样的面孔,世界不是很无聊吗?第三个不在乎,是要抛开荣誉的干扰。其实每个人都可能是一个优秀的人,或者将来会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戴在头上的冠冕,有时会激励你上进,但有时也会成为负担。所以不在乎,就是为了解除干扰和负担,为了在乎学习本身。
● 楚天神鸡 在马企鹅和马爸爸为王的掘金时代,马老师犹如一轮皓月,傲世独悬,德追尧舜。心如明镜,上善若水,不为形所役,也不拘于常形随大流。
胸怀苍生,《为爱教书》,世间有此伯乐,何愁千里马会被埋没?但想要救更 多的孩子,除了学校师生们坚持四不原则并身体力行外,还需要广大的家长群 体先自我觉醒,自我拯救。唯有如此,才能形成良性循环。“为个人争一份自 由,便是让国家添一丝文明。”推动社会进步,需要群策群力,而不是困守茧房麻木于活成精致的自己。向两位老师致敬!
● 晓星 "深山出俊鸟“,来自"角落之角落之角落"的马老师才称得上“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马老师把对学生普遍的爱落实到工作实践中。他提出的四个”不要在乎“是灵丹妙药,为自闭、自卑,缺乏自信的心灵插上放飞的翅膀。如果语文老师都像马老师那样善良,这些年来网传的“零分作文“肯定会少一些。
● 爱吃这口儿 虽然人微言轻,改变不了大环境。但是只要不忘初心,努力前行。每一个被你托举起的孩子,都能为这个社会多带来一分光明!向老师致敬!
● 南宫踏舞 马老师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中国脊梁……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个马老师,我们才看到中国的未来和希望!
● 渴望 这种“世人皆醉我独醒”的状态,按说应该让他满心忧患,焦灼无助。事实上,他言辞坦然而平和,心中似无挂碍,和我们一起讨论宗教和信仰时,是一种笃定的样子。他桌上有一本《圣经》——一本讲爱人如己的书,可以随手翻阅。
● 西部故事 我以前对孩子的教育态度是:不陪写作业,不懂的一般不给讲,让其问老师,在学校遇到问题,让其自己与老师沟通协调,家长不出面。
考分多少不重要,只要找到原因,下次不犯同样错误就算进步,尽管也许比这次考分还低,但那是犯的其他错误。那怕是滑到中下成绩,甚至到高三毕业季也是这种态度,结果是她一直在进步,到大学、到保研,孩子没有感到过学习带来的心理重压。所以孩子成长,老师重要,家长更重要。
● 春华秋实 这是真正的语文教师,尽管他身处边远的农村,头上也没有任何耀眼的头衔与光圈”;“在我心目中,马老师和马老师们才是中国教育的脊梁和希望”!世上多些马老师,就不会有缪可馨们跳楼的悲剧
● 朱爱华 关于学习,关于教育。关于渴望,关于豁达。一孔之见,我希望我的孩子有斗志去争取她所渴望的;同时,我更希望我的孩子能对结果淡然处之,得不喜,失不悲。但是,总是有地方不太对,她没有表现出我所希望的斗志昂扬,还做不到得不喜,失不悲,得失心还是太重了。太重的得失心终究会压弯 脊梁,太累太累……
● 05074 在乎的越多,失去的就越多。最好的自救之策:不在乎。
● 刘又生 张从文您好!谢谢您写这一位好教师,《为爱教书》。世人皆醉我独醒。为个人争一份自由,便是让国家添一丝文明。赞同马老师提出的四个不在乎,让更多老师,家长,学生看到此文,向马老师致敬!您既教书又育人,您是可敬可爱的人!是人民的好教师!因为有您这样的好教师,孩子能健康茁壮成长!未来才有希望!
● 且活且珍惜 马老师具有完全自觉的教育责任感和使命感,敬佩!
● xiaohao 曾经看过对马老师的介绍文章,如同钱理群先生一样,我要向这位伟大的乡村教师脱帽致敬!
● 江澜声 要是多一些像马老师这样的老师,就会少一些像缪可馨那样遭遇不幸的孩子。孩子的综合素质不影响分数,但只强调分数高低会影响孩子的综合素质。
● 神马 是谁把中国学校教育变成了赚钱的产业,把教师们变成了赚钱的丑恶之人。
● 侯子 感觉就是一个字:净 !
● 心本善 到今天才知道,孩子的优秀与家长息息相关,甚至超过老师。我的孩子一直不给她报补习班,但在现在的大环境中,真的坚持的好苦。按照我设定的排位顺序,第一是身体的锻炼,并希望能终身保持。第二是培养健全的人格与宽厚的胸怀,并衷心的希望孩子学会“爱”,看待世界的目光是积极、友善的。第三是培养学习的能力与方法,并希望能终身保持。可连身边的亲人都不断唠叨真的不知道能坚持到什么时候!
● 胡子拉杂货 随着阅读文章的下拉,马老师的身影也愈来愈长,形象愈发高大,仿佛看到用他用巨手拥护他的学生。"他曾经是弱者,知道弱势者最需要的莫过于爱,一种不需要交换、不需要回报的爱;当他不断尽力给人以爱之后,他得到了更多的爱,而且也不再是弱者”。
首提概念并抨击"精致利已主义者"的北大钱理群教授没看错人。我由衷敬佩马老师,点赞!作者张从文怀揣爱心,追寻真相,风尘跋涉,观细微而知察根源。谢谢你用灵动的文字记录了一个模范老师的风骨。
● 小灰灰 外甥女在河南某县城高中读高二。刚才和她聊天,得知四天半的假期,学校都给学生们布置了36张卷子!连她都知道“现在的教育害哩很呀。” 为了追求分数,都不知要往什么路上走去了。要是能多一点儿像马老师那样的教育工作者,该多好。
● 海风 我高二时将语文老师武老师布置作文题“弱能胜强”改为“弱能胜强吗?”来写了。后来武老师给了我一等作文的分类,还将我的作文作为范文在班上读了。这给了我极大的鼓舞,也使我当老师后对有个性的学生在严格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创造宽松的成长环境。
● 侯川 为个人争一份自由,便是让国家添一丝文明。掷地有声之语,说到人的心坎里了。文章所讲的道理,正是时代的良药,社会的良药,也是治疗浮躁乖戾的世风人心的良药。
● Wang.Y 不要在乎分数 不要在乎老师是否喜欢你 不要在乎能否评上优秀学生不要在乎别的学生的在乎 教育教育,教书育人,育人为首。让学生们树立起正确的思想观念、学习态度,自然对读书有极童要的益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人们都知道树木根深才能叶茂,可是在育人方面却缺少像马老师这样为爱 教书的深度,追求的是分数是排名。在现行教育体制、培养目的、评价体系中,“四个不要在乎”能得到家长、校长、(教育)局长的理解和认可吗?我看未必。分儿分儿,是命根儿。一分之差,一个天上一个地上。一座高考独木桥,千军万马挤破头。一套试题百万人做。每个人的全部品行、素养等,都在试卷背面,信息黑洞般的一张白纸,无人知道。
只凭着卷面上的分数决定高下。教育,决定着民族的未来。如此教育,未来堪忧。为爱教书的马一舜老师:“谁都说中国的教育有问题……我常常为那些正受教育的孩子们感到着急、忧虑和同情……解救不了别人的孩子,总得解救自己的孩子吧!” “救救孩子!” 这是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中的呐喊,这声音穿越了100年,依然震鸣在耳畔。
● 风轻云淡 人微言轻,改变不了大环境,却不言放弃。这才是中国教师的脊梁,向最美的乡村教师致敬。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香姗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试问?有多少为人师者做到了?教师,教书育人!恐怕只是做到了教书,至于育人,那是家长的事吧?很多老师是不是这么想?你的一言一行,你的行为规范,影响着孩子的一生。你的谆谆教诲,让孩子心存感激,你的冷嘲热讽,让孩子如履薄冰。不爱上课。断孩子慧命的事儿,千万别去做!老师,别从事着最光辉的职业,为蝇头小利而干着缺德的事儿。把良心摆正!
● 吟诗作赋 有一天 一只鸟对一块砖说 我教你飞翔吧,亲 于是 砖学会了飞 有了生命 又教会了其他的 兄弟姐妹们 他们不再愿意呆在墙上 他们要按自己的想法去建天堂 去建一座 比兵马俑更 伟大的坑
● 黑衣女巫 好一个(不要在乎分数,不要在乎老师是否喜欢你,不要在乎能否评上优秀,不要在乎别的学生的在乎)! 能有这么豁达的父母是孩子之幸!一直在想,当所有的孩子都是龙是凤,山鸡也会显得尤其珍贵!
● 天马行空 “为爱教书”,马老师是真正的老师,无槐于“教师”这一称号。只有心中充满爱的人,才能把教师这份工作做好。要是我们的教师都象马老师一样,那就是孩子们的福音,是家长的福音,是教育的福音。 向如马老师一样位卑言轻却坚守用爱教书育人的乡村老师们致敬!
● 天之明 为生计奔波,为健康发愁,为环境所迫,为形势所逼。有多少人活的像家狗一样白天黑夜都要操心、像耕牛一样起早贪黑终生劳累、像候鸟一样东奔西走心无所依。
能够顽强的活着、能够体面地站在人前、能够尽量攒点家底,已经是使出了吃奶之力。为了子女的未来,助其多读书,读好书,读大书,就必须使出洪荒之力,哪怕透支身体和生命,也是一往无前,一生无悔!这就是传说中的六亿人的自救方法,也是唯一的,绝无二法。
● 杨思源 为师者须将学生当作自己人生的珍爱作品,而不是赖以谋生的流水线产品,才能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荣称号。为自己争一份自由,便是让国家添一丝光明。这份自由应是由心而起,方能从心所欲。方能“随园不设樊篱恐风月被他掬束,迎室大开户牖放江山入我襟怀”
● 石红 他曾经是弱者,知道弱势者最需要的莫过于爱,一种不需要交换不需要回报的爱;当他不断尽力给人以爱之后,他得到了更多的爱,而且也不再是弱者。爱的力量是无尽的!
● 智者善水 燃烧自已照亮别人,小小蜡烛与太陽的行为並没有区别。
● 大猪小兔是我家 用兴趣去学,不要在乎分数。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不一定表现在应试教育上。或许他很爱画画,或许他很爱厨艺,或许他很爱编织,或许他很爱吹奏,或许他很爱舞蹈,或许他很爱唱歌,或许他很爱体育,或许他很爱木匠……。我们的教育就是要发挥学生潜能,按照特长进行分流应才施教,使每一位孩子在他喜欢的领域里做最棒的人。
● 麽滋味 对比马一舜老师和袁灯美(实在不能加老师这个后缀),可以看出中国教育的很多问题。这不光是教师个人素质和品德的问题,而是整个教育机制和教育生态的问题。好的老师不管教育效果有多好 ,永远从学生发展为导向 ,毫无个人追求的,永远评不了优,永远都得在角落和角落呆着。
而一个贪婪钻营的畜生,永远以个人利益为追求的,见利忘义的,却可以评优评先 ,从农村进入城市。教育就是一个劣胜优汰的名利场,真正执着于教书育人的老师,在这场竞争中是没有胜算的。
● 巨诚汽修 马老师决不会用正能量这个僵化的思维,来否定孩子富有个性的阅读体验。难怪只有到今天才知道有一个这样的马老师!马老师!你太不主流了!
● 花未 质朴,是美德这顶皇冠上最明亮的珍珠,最干净最美丽,也最有爱和胸怀。
● LJX 身体力行诠释爱的教育,是真正的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榜样!
● 杨梅 “事实上,他言辞坦然而平和,心中似无挂碍,和我们一起讨论宗教和信 仰时,是一种笃定的样子。他桌上有一本《圣经》——一本讲爱人如己的书,可以随手翻阅。”。爱人当以爱神为基础,爱人当以基督为典范。马老师的爱是来自于神的爱,agape的爱,是无条件地接纳、完全地给予的爱,不断地寻求他所爱之人的益处,“我们爱,因为神先爱我们”,“神就是爱”,感谢主!
● 马丁老爸简称丁爸 对马老师深深地鞠一躬。这才是为人师表,这才是人生楷模。
● 祝凌 “心里洁净”是修为,也是能力。知识易学,修为、能力难得。很多师者已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师,一方面,他们“忘了”师者的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另一方面,他们自己变成填鸭工具后逐渐丧失了这种修为和能力,被变成急功近利的“职场人”,这就注定了教育的畸形和悲哀。真正的教育之路可能会道阻且长…… 但好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这一点,这可能是改变的开端吧!
● 混沌未开 随园不设樊篱恐风月被他掬束, 迎室大开户牖放江山入我襟怀。马老师的这种独立而开放的精神,正是他“为个人争一分自由,便是为国家添一丝文明”思想和情怀的基础。唯有培养出越来越多的具备独立与自由思想的国民,国家和民族才能摆脱2000多年不断循环的兴盛~腐败~杀戮~换朝的丑陋怪圈!中华民族才能真正崛起,中华文明才能赢得其他民族的尊重!
● yuelin “为个人争一份自由,便是让国家添一丝文明。”喜欢这种朴实的语言。
● 陈刚 总有些感动,让人热泪盈眶,总有些感触,是默默跋涉的动力之源。儿时眼里前苏联影片《山村女教师》,播撒善良而爱人的种子在心底,时时成长。世间诸多的美好与善良,哪一不是爱的种子的生发而有的璀璨的花。
(本文编辑:呼斯楞豫锟)
文章图片来自作者,所诉观点与平台无关。
关注一枚园地,分享时代心声,共筑心灵家园。
一枚园地lll 一枚园地ll 一枚新园地
谢谢大家一起帮忙点“在看”和转发, 帮助更多读者找到一枚园地的新家。
征稿:
一枚园地,我手写我心。欢迎您投稿。
投稿邮箱:yimeiyuandi@163.com 编辑微信:657767929 (请注明“投稿”) 方方:希望你能记住水上灯
三少爷的剑:不曾忘记水上灯
海棠花开的时候
民声III(34)|| 大水,以及我16岁出嫁的母亲
民声III (33)|| 子欲养而亲不待
说事儿(29)|| 王东成教授:人生有幸遇良师
说事儿(28)|| 我的老师韩可元
园地精彩回顾(1)|| 方方日记接力MV最终版
园地精彩回顾(2)|| 竹林风影:大姐
园地精彩回顾(3)|| 竹林风影:我从小说假话
园地精彩回顾(4)|| 柏拉图的玫瑰:尊严地老去
园地精彩回顾(5)|| 三少爷的剑:咏怀
一枚新园地
我手写我心
其他
园地精彩回顾(6)|| 马老师和他的自救之策
(本文原发于“一枚园地”,2020年7月14日,《民声(58)》)
学习知识为本,不要太计较分数。一方面,人的先天条件是有区别的,有些人学习速度慢一些,但持续性、耐力好,慢工出细活,融汇贯通后,往往后发先至。另一方面,不管结果如何,按照正确的方式去做就好。第二个和第四个不在乎,仍然是要把心思放在学习上,不要被人际关系束缚。
中国人太在乎别人的看法,如果你按照取悦于别人的方式成长,你就会迷失自己。每个人成长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都有或多或少的区别,也正因如此,世界才具有多样性。如果每个人都长着一样的面孔,世界不是很无聊吗?第三个不在乎,是要抛开荣誉的干扰。其实每个人都可能是一个优秀的人,或者将来会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戴在头上的冠冕,有时会激励你上进,但有时也会成为负担。所以不在乎,就是为了解除干扰和负担,为了在乎学习本身。
而一个贪婪钻营的畜生,永远以个人利益为追求的,见利忘义的,却可以评优评先 ,从农村进入城市。教育就是一个劣胜优汰的名利场,真正执着于教书育人的老师,在这场竞争中是没有胜算的。
(本文编辑:呼斯楞豫锟)
点击阅读更多
三少爷的剑:不曾忘记水上灯
海棠花开的时候
民声III(34)|| 大水,以及我16岁出嫁的母亲
民声III (33)|| 子欲养而亲不待
说事儿(29)|| 王东成教授:人生有幸遇良师
说事儿(28)|| 我的老师韩可元
园地精彩回顾(2)|| 竹林风影:大姐
园地精彩回顾(3)|| 竹林风影:我从小说假话
园地精彩回顾(4)|| 柏拉图的玫瑰:尊严地老去
园地精彩回顾(5)|| 三少爷的剑:咏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