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史院风貌】杏园史学社成功举办读书交流分享会


通过近一个月的筹备,大家期待已久的杏园史学社读书分享会于2018年10月13日在长安校区文渊楼3211举行,本次读书分享会从革命、阐释两者的角度,分别进行文学类与史学类书籍的阅读。


(第一场合照)


本次读书会分为上午下午两场。上午场为文学专题,主要阅读鲁迅和莫泊桑的书籍。由杏园史学社副主席周星宇主持开场,严格按照读书会流程进行,首先是各参与者自由发言并阐述自己对所读书目的见解,其中张开馨同学在对《孔乙己》这篇文章中提到“抛开教材再读这篇文章,鲁迅写孔乙己是为了分析他身上的矛盾,文人的悲剧,传统社会的悲剧。孔乙己努力的想要保持精神的高贵,最终却导致了精神的崩溃。”并提出了思考问题:“文化转型后,文人保存精神上的高贵是否是对自己的戕害?”引发了大家的激烈讨论。


(王鹤潼同学发言)


而后进行自由讨论,大家探讨了文学作品与历史解读的关系,认为书籍中存在着作者的主观意愿,而且后人的解读都是带有主观意愿的还原。一旦一个文学作品被书写出来后,就不再属于作者一个人,而是属于所有读者。读者们站在自己角度的解读去理解,作品才可能被深度地挖掘,但同时依据时代背景是最基础的要求。讨论结束后由主持人进行总结汇报并宣布文学专题场读书分享会结束。


(王珂昕同学发言)


下午场为史学专题,与文学场不同,大家均阅读指定书籍为《当兵:华北根据地农民如何走向战场》,并在读书会上提交了读书报告。在见解发表过程中丁士桓同学提到“革命扩大了农民的精神焦虑,只有正视农民的挣扎与痛苦,才能让中国革命的艰难性和正当性表现出来,才能让革命走下神坛,而不是为精英构建的幻想而喝彩。”此外,韩佳奇同学还通过对比自己的报告也进行了自我点评。


(丁士桓同学发言)


本场分享会讨论问题深刻,参与者各抒己见,进行了一次激烈的思想交锋。评议结束后,主持人周星宇进行汇总并合影留念,宣布本次由杏园史学社主办、为期一天的读书交流分享会到此结束。


(第二场合照)



推荐阅读

金秋重阳 |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杏园读史】张琪:闪电与阳光:革命党人的写照

【考察纪实】丁士桓:从文献走出来的历史之洛阳考察

【史院资讯】“土耳其和周边世界:历史与当下”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暑期见闻】没有屋顶的博物馆——韩国庆州遗址考察



图文来源/杏园史学社

责任编辑/王子怡

审核/韩佳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