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格斯首发 | 深挖万亿级别不良资产,凸显投资密码与价值
截至2018年二季度末,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9,571亿元,同比增长19.64%,且连续27季度保持增长。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背景下,随着改革力度进一步加大,产能过剩行业面临着深度结构调整的压力,大资管行业穿透式监管即将落地,银行理财、券商资管、信托等行业加速洗牌,风险逐渐暴露,不良资产有望得到进一步释放。我国不良资产供给攀升的同时,经济下行压力持续,不良资产处置靠经济上行周期的盈利模式面临挑战。
银行、企业和资产管理公司如何迎接新形势?投资者又如何在新挑战中做出更好的决策?《蒙格斯调查之四:中国不良资产立体报告》正是为此而生,跨越多年,数据广泛,多维度分析分布特征,多角度挖掘错配点,进而总结规律,凸显投资亮点。本报告既能满足行业从业者对全面数据背景和客观结构分析的需求,也能直击投资者深陷迷雾而投资无从下手的痛点。
不良资产的本质是发生时空错配的经济资源,是一种长期存在的经济现象,为挖掘不良资产的经济价值,需要发现不良资产的相对性,做到时空对接,而研究不良资产分布及其与国民经济的关系是其中的重要环节。本调查通过广泛搜集2003年12月末-2018年6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以及2003-2017年末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相关数据,从银行端不良贷款的类型、行业、地域,企业端不良资产的行业等维度研究不良资产的分布特征,从多个角度挖掘不良资产的错配点和相对性;同时,更是创新性地从总量和结构的角度研究不良资产与国民经济的关系,提取规律,并用多种方式对不良资产的发展趋势做出科学预测——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GDP每增长1万亿元,不良资产余额增长202.12万元。此外,对国民经济三大产业分析发现,三大产业的不良贷款余额规模最小,占比保持在10%以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不良贷款余额规模和占比差距较小,占比均维持在46-48%之间。
(购买报告附赠原始数据及数据分析光盘,购买请扫商城二维码。)
调查背景
不良资产是指因过度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而导致价值显著降低的资产,作为典型的逆经济周期产品,具有变现需求急迫、升值空间巨大等特性。截止2018年6月末,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9,571亿元,同比增长19.64%;2017年末国有企业不良资产规模为34,359亿元,同比增长7.26%。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背景下,随着改革力度进一步加大,产能过剩行业面临着深度结构调整的压力,这为不良资产行业提供了稳定的市场供给。
不良资产具有逆经济周期的特点,在经济下行期收购、经济上行期完成处置已成行业惯例。我国不良资产供给攀升的同时,在经济L 型走势的情况下,单纯依靠逆周期逻辑盈利的方式已经难以为继,不良资产处置的盈利模式面临挑战。
蒙格斯智库广泛搜集了商业银行端不良贷款以及国有企业端不良资产的相关数据,从多个角度研究不良资产的分布特征,并创新性地从总量和结构的角度研究了不良资产与国民经济的关系,期望从不良资产的本质出发,通过分析不良资产分布特征及其与国民经济的量化关系,探究如何更好发挥不良资产社会经济价值的思路,帮助资产管理公司、银行、企业、投资者等在不良资产市场发现投资机会,做出投资决策,找到不良资产的有效处置途径。
调查简介
《蒙格斯调查之四:中国不良资产立体报告》广泛搜集了2003年12月末-2018年6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以及2003-2017年末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相关数据,通过对银行端不良贷款的类型、行业、地域,企业端不良资产的行业等维度研究不良资产的分布特征,挖掘不良资产的错配点和相对性,减缓不良资产行业结构上的信息不对称,发现不良资产投资亮点。
报告正文目录及图表目录如下:
不良资产分布特征
(下述内容有删减,完整版请购买报告)
本章节通过搜集2003年12月末-2018年6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以及2003-2017年末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相关数据,从银行端不良贷款的类型、行业、地域,企业端不良资产的行业等维度研究不良资产的分布特征,研究发现近年来各类别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的变动趋势出现分化,中小银行,尤其是农村商业银行已取代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成为行业不良贷款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而经济体量较大的东部沿海地区同时也伴随着较大规模的不良资产余额,西藏、青海、宁夏等地广人稀,经济体量十分有限的省份地区不良贷款余额规模都比较小,其他主要结论包括:
(1)近年来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分别呈现U型和L型
2003-2017年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变动趋势呈现U型特征,而不良贷款率则呈现稍有翘尾的L型走势,且拐点(最低点)大部分出现在2011年左右。
(2)农村商业银行已成为不良贷款增长的主要力量
从银行类别来看,由图表5和图表6可以看出,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规模在各类银行中规模最大,但规模和占比整体均呈现下降趋势,外资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的规模和占比总体都呈现上升趋势。其中农村商业银行增长最为明显。
数据来源:wind数据库,惟道风险研究院整理
图表 1 各类别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占比情况
(3)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是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主要来源
分行业来看,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是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主要来源,农林牧渔业、房地产业、采矿业及建筑业为第二梯队。
(4)广东和浙江以2011年为界分别为不良贷款余额最多省份
分地区来看,经济体量较大的东部沿海地区同时也伴随着较大规模的不良资产余额,以2011年为界限广东和浙江分别为不良贷款余额最多省份,除2008~2010年不良贷款余额最低的省份为宁夏以外,其他年份均为西藏。
图表2 2016年末不良贷款余额地图分布
(5)东北和中部省份的银行业不良贷款率相对沿海省份较高
黑龙江、四川、西藏、浙江和内蒙古都有数年不良贷款率全国最高,该指标表现出一定的区域分散性。除2005-2007年,不良贷款率最低的省份均位于西部地区。
(6)国有企业不良资产规模和不良资产率分别呈现波动增长和波动下降
国有企业不良资产规模呈现波动增长的趋势,从2003年末的13,600亿元增至2017年末的34,359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84%;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率整体呈现波动下降趋势,2012年来不良资产率维持在2.5%。
(7)工业企业是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主要来源
工业企业仍然是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主要来源,国有交运仓储及邮政业企业也存在大规模的不良资产,值得注意的是,建筑业国有企业2013年以来不良资产规模迅速提升,而国有房地产企业的不良资产规模2015年出现较大幅的下降。
不良资产与国民经济
(下述内容有删减,完整版请购买报告)
本章节创新性地从总量和结构的角度研究了不良资产与国民经济的关系。总量研究采用了实证研究方法,研究发现:GDP及其增长率分别是不良贷款余额及不良贷款率的格兰杰原因;在其他因素不变情况下,GDP每增长1万亿元,不良资产余额增长202.12万元。结构研究则发现三大产业对GDP的增长贡献率和不良贷款余额占比存在一定正相关性。得出主要结论如下:
(1)与GDP总量、增长率: 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
GDP是不良贷款余额的格兰杰原因,不良贷款余额不是GDP的格兰杰原因;GDP增长率是不良贷款率的格兰杰原因,不良贷款率不是GDP增长率的格兰杰原因。两组变量均呈现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
我国GDP与不良贷款余额呈正相关,在其他因素不变情况下,GDP每增长1万亿元,不良资产余额增长202.12万元。
(2)与失业率:变动趋势较为一致
我国不良贷款率和失业率的变动表现出较为一致的趋势性。
(3)与利率:两种效应的对冲或叠加
2003-2017年我国基准利率大致呈现M型的走势,而不良贷款率则呈现L型的走势,利率对不良贷款率的影响并非是简单的负效应或者正效应,它是两种效应的对冲或叠加。
(4)与汇率:较为一致的方向性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和美元兑人民币的平均汇率存在较为一致的方向性,整体均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
(5)三大产业对GDP的增长贡献率和不良贷款余额占比存在一定正相关性
三大产业对GDP的增长贡献率和不良贷款余额占比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即贡献率越大,不良贷款余额的占比越高。
如何发挥不良资产的社会经济价值
(下述内容有删减,完整版请购买报告)
本章节从充分发挥不良资产市场的作用、整合和撮合不良资产价值和债转股方式存在的问题三个角度研究如何发挥不良资产的社会经济价值,主要结论如下:
(1)充分发挥不良资产市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独特功能
整体来看,不良资产市场在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支持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转型改制、服务经济转型调整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不良资产经营在于价值的整合与撮合
经营不良资产关键是掌握供需双方的状况,做到信息对称、时空对接,形成对冲,从而挖掘价值。
(3)债转股问题
市场化的债转股才是去杠杆的有效途径,而市场化的债转股就是政府去掉一些条条框框,促进各种市场行为的实现,而不是布置任务下指标。
付款方式:
账户名称:深圳深融汇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账号:4000032709200206993
开户行:中国工商银行市民中心支行
联系方式:
邮箱:mongoosereport@126.com
电话:0755-36879971
手机:18898773371
往期精彩推荐
✰ 蒙格斯预热 | 即将推出《蒙格斯调查之二:中国债券违约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