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通过摄影做主题创作

薛婧怡 野飞船
2024-08-22



去年秋天摄影师好友章啸邀请我给他的「最慢摄影入门课」学员做一场线上分享。这是拍照十多年来,第一次做关于摄影的分享。我借此机会整理了自己在摄影实践中的内外流变。


年在摄影上有新的突破需要完成。而章啸是一位难得的挚友,可以对坐非常深入地交谈与摄影相关的困惑和振奋。我们平日鲜少聊天,但每次会面,都会密密实实扎进摄影的世界,聊到浑身发麻、坐立难安——因为他的思考,会激荡出我内在对迈入更深摄影境地的渴望。对,我们都绝不是那种满足于只是拍出「好看照片」的摄影师。


章啸的摄影与他对禅宗空性的探索相对照。所以他会写,「我把镜头指向那个未知,在不知道的状态里等待。」所以他自称,以无所求而求「无摄之摄」。


而我,以独立摄影师出道的身份不足一年,已经在这种过程中生发许多对于观看、图像、虚实真幻、可见与无形、自我身份、人我关系等问题向内的质问,迷茫诸多,但一直在行进,即使尚未找到那个稳固的锚。


今年章啸的摄影课升级,他说,这是一门发现关于你自己的摄影课。课程中会讲授基础的摄影原理、使用相机的方法,也会分享一些经典的摄影书籍,拓宽、深化大家对摄影的理解。


感兴趣的朋友,欢迎加入:🔗 「最慢摄影课2.0」


以下为我去年分享的语音和文字回顾。








章啸:


哈喽大家晚上好,我是章啸。欢迎大家来收听这第18期线上分享。由薛薛给我们讲如何通过摄影做主题的创作。

今天晚上可能有些朋友不是我摄影班的同学,我就简单介绍一下「最慢摄影入门课」讲什么,会讲摄影器材最基本的操作和原理,还会有一些摄影相关其他内容的分享,比如说像今天薛薛讲的,会给大家做一些拓展。去认识到,不同的人在做不同的事。后面的课程里面,我还会邀请不同的朋友,有可能是摄影的,有可能是跟摄影相关的一些朋友来为大家分享。

那接下来的时间我会交给薛让她来分享,她刚刚私下也跟我说,准备了二十多页PPT,我想她今天晚上一定会有很丰富的内容带给大家。在线的朋友可以一起欢迎一下薛薛为我们带来这一次的分享。


薛:



大家好,我是薛浥尘,大家可以叫我薛或者薛薛。我现在的身份是一名独立摄影师。我拍照有14年的时间了,可以说我的半辈子都是拿着相机度过的。但是今晚其实是我第一次做有关摄影的分享,所以非常感谢章啸能给我这个邀请,让我有机会去整理这十几年里,我通过摄影在表达着、塑造着怎样的自己。

我今天分享的主题是如何通过摄影做一个主题创作,我想先讲一下为什么会定这样的一个题目。是因为当我去通过摄影整理自己的时候,我发现我涉及的摄影题材是非常多元丰富的,比如说我拍过纪实、人像、风景,也拍过静物,拍过活动,同时我的风格也是丰富多样的,我觉得没有办法通过既有的摄影分类去定义我自己。所以我就回到一个特别基本的问题,去想我通过什么样一个切入点去进行今天的分享。就是最简单的:我到底为什么拍照?

当我自己在梳理的过程中,我会发现,之所以我涉及的题材那么多元丰富,包括我在整个摄影过程中,不管是技术还是呈现方式都有那么多变化,其实正是因为我内在一直在变化。这种变化可能是人生意义上的,比如说和我相关的一些情感的经历,也有可能是智识方面的,比如说像我学习了艺术史之后,我对摄影的理解就不一样了。还有比如说我自己在旅行中世界观的扩展,我身体感官的变化等等……所有我存在、生活和行走在这个世界上的种种内在变化,都有摄影的一路记录,所以我的这个切入点就是从我自己内心的成长历程去进入的。

那照片本身呢,是用来看的,但我今天的整个分享视角其实是其实是想告诉大家,我们为什么会拍出这样的照片,或者说我们为什么关注这样的视角,为什么这个画面打动了我们,其实是跟我们内心那个看不见的世界相关的。我今天的一个分享的思路,就是通过我整个摄影历程一些作品的呈现去展开我背后那个看不见的精神世界的变化和成长。




我今天分享的内容和结构呢,就是像之前在文章中写的这几点:摄影和自我的关系,摄影和图像的关系以及如何用摄影做一个主题创作。我自己在整理这个素材的过程中有很多新的灵感,所以我就加了一点,也是比较好玩的一点,就是如何玩更多摄影的游戏。同时,我也会分享一些对我影响比较大的关于摄影的书籍,在我讲完之后,大家有什么样的问题可以和我交流。

那我现在先讲第一点,摄影和自我的关系。那这个就要回到最开始去讲,我为什么拿起相机。

我自己在中学的时候性格相对比较忧郁,少言寡欢,也不太擅长用语言表达我的情感。但是那个时候,我又感觉到我特别想和周围的世界、周围的人产生联结。正好也是在那个时候,我拥有了人生的第一台相机,是一个小小的宾得卡片机。我以前没有接触过这种数码相机,我还记得我第一次看到我拍的那个照片可以立刻在电脑上读取出来的时候,那个惊喜的感受。而且在我静下来去凝视屏幕上我拍下的这个静止的画面时,我感觉有更多的信息涌动出来:我感受到了自己观察世界的眼光,我也看到了自己在那个看起来很简单的画面里面所注入的一些情感和思考,就是在那个时刻,我感觉我对摄影入迷了。从此开始了我自己的摄影之路,摄影也成为了我表达自己最重要的工具之一。

在中学的时候,我开始拍摄最多的题材就是人文纪实还有人像。人像主要就是亲人和朋友的照片。当我去回溯的时候,我发现对人物情感性的表达,是我最开始拿起相机的一个非常核心的诉求。

那个时候,我一有空闲就会在家乡的街道游荡,去扫街,去观察人们生活的状态,然后记录下来。闲暇的时候也会专门拉着朋友,去郊外拍我最初的人物影像创作。家人聚会的时候,我那时候性格没有那么容易和家人有热烈的交谈,但是我会给他/她们默默的拍照片,发照片的时候去表达,其实我是如此深爱着你们,也如此珍惜着我们的相聚。通过这样用照片跟人产生连接的方式,我觉得当时自己少年的孤独也有了一层暖意。

这样的拍摄兴趣持续了很多年,当时摄影让我最着迷的就是镜头内外那些真实的故事,真实的人生,真实的人,还有我自己真实的情感。所以我在分享照片的时候,也会用文字去补充一些镜头外面的故事。




关于这个部分的作品呢,我想分享三组作品,第一组是2009年中学的时候,在我的家乡山西长治,扫街拍的一些作品。那个时候用的那个卡片机,像素非常低,画面的质感是很差的,但是当我回去看的时候,我还是觉得挺好玩的,就像是你隔着时间跟过去的自己对话。然后我会发现,诶,其实当时关注的一些画面真的是有延续到现在的。

比如说像那个左上角那个老人带着孩子这种亲情的互动,对于比较有时间感的废墟的一些关注,还有这两个小孩玩的时候这种友情的互动其实都是有延续至今的一个兴趣。这组照片我当时是分享在QQ空间的,我起名叫「城市游鱼」,就是形容我自己的一个状态,像是一条在城市里面孤独游荡的鱼,通过这些照片记录了我当时的一些观察和情绪。


🔗Image | 黑白情话


第二组照片呢,是我2011年刚上大学时在广州拍的。这组照片背后的一个故事是:当时我的一个朋友说很想知道,我的视角去看那么南的南方是什么样子,因为我们都是北方人。所以我当时是带着一种我要通过照片去给她分享我眼里的南方的这样的一种心态去拍摄的。我把这个相册命名为「黑白情话」,像是我通过照片去给她写的一封隔空的情书。

这组照片我看的时候也觉得蛮感慨的,就是那个时候用卡片机在街上快速捕捉的那种视角,是我现在用单反再也拍不出来的。所以我自己会觉得,当你通过时间去整理作品的时候,会去思考器材到底对摄影有多重要。在我自己的感受里,还是会觉得器材不是最重要的,因为你会觉得,其实你用了更好的设备,你可能再也拍不出来你当年在当地拍的那些照片了,所以你在某个时刻,你当时的那个感受,那个东西是最重要的,你用什么器材记录不是最重要的。

拍左上角那张照片时,我坐地铁去看一个我妈妈的朋友,当时那个路程非常远,比我预想的要更长,坐两个多小时车,然后在车上拍的这张照片。这张照片后来还在我们学校的一个摄影比赛得奖了。我在获奖感言中说,其实当时那个路程让我觉得是很不耐心、很烦躁的,但是因为拍下这张照片,我觉得那个路程值得了。这样的一个观念,也是一直植根在我生活中延续至今的。就是作为一个热爱摄影的人,本能的对于画面的珍惜。你会觉得,就得到这一张照片,其他什么都值了。路上的那些烦躁,那些当时觉得在消磨时间的那种心情,全都因为得到了一张好照片,被抚平了。当我回想起来这样的心态,也会给现在的我很多鼓舞和感动。


🔗Image | 淇澳纪事


第三组照片是我大学时因为做学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项目,频繁去珠海的淇澳岛采访和拍摄,留下了一些影像记录。大家可以点进去公众号的链接,去阅读文字,看更多照片背后的故事。

就像我在文章中写到的,因为那几年频繁的去岛上参加了最重要的几次民间信仰的集体活动,包括天后诞、端午巡游,我一边在研究他/她们的信仰,一边拍照,一边又在现实中和他/她们接触,听故事,我会有一种把他乡当故乡的感觉。

到今年算是拍照五年之后,重新去整理这些照片的时候,真的会有一种浓浓的乡愁的感觉。好像照片里面真的都是我的老朋友了。我也会忍不住去想象,他/她们现在在哪里,过得怎么样。这个也像我一开始讲的,通过摄影在一些无形的空间去构建这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的联系,是我在摄影里面特别想表达的,或者说也是摄影特别滋养我的地方,以及它为什么对我这么重要。




讲到这里,我想分享在大学期间对我影响非常大的一本摄影书。是台湾摄影师阮义忠写的《二十位人性见证者》。这本书里面介绍了20位西方特别著名的当代摄影大师,包括布列松、寇德卡、安塞尔·亚当斯,这些都是在摄影史上都非常重要的人。阮义忠本身也是一位我很喜欢、对我影响很大的纪实摄影师。他的摄影作品,比如说有《失落的优雅》、《人与土地》,通过影像去分享了一个怀旧的、诗意的台湾乡村。

阮义忠自身的摄影师身份也使得他在去介绍和理解这些世界上著名摄影师的时候,同时会有一种创作者的视角。他也是一个很有人文素养的作者,所以他其实不仅仅是介绍这些大师的影像内容,也会去分享他们的摄影理念,以及怎么样通过摄影去丰富一个影像的人文世界。总之就是非常推荐热爱摄影的、想要了解更多摄影文化的朋友去读一下这本书。如果大家在阅读这本书之后,有什么想要跟我分享的,也欢迎大家跟我交流。

讲到这里总结一句,最开始我进入摄影的方式是记录真实的故事生活和情感。那个真实性对我来说是个核心的词,也是因为我把真实性放在了摄影这个行为的中心,所以其实很长一段时间我都非常羞于去讲我的摄影作品中的艺术性。我也不敢说我是一个主动的摄影创作者,因为我对这个真实的世界充满了谦卑,我觉得自己只是一个现象世界的记录者。因为世界在那,我只是按下来快门,我不敢说我有什么主动的创造性在里面。但是这种羞于去承认自己创作者身份的观念呢,在我去英国学习艺术时之后就有了变化,这种心态的变化也反过来影响了我的摄影创作。




所以接下来我就想讲到第二个部分,摄影和图像的关系。那怎么样去理解摄影和图像这两个概念,又怎么样去理解它们的关系,我可以给大家分享一个角度,就是回到词源去理解概念,这个也是有受到我之前的学术训练的影响。

我们今天讲的「图像」和「摄影」这两个概念,其实是来自于西方的。我们现代的很多思维已经不自觉受到西方语言和文化的影响,所以我们姑且还是回到英文的语境里去理解这两个概念。

大家可以看到我发的这个PPT上的字,「图像」这个词在英文中是「Image」。它的词源来自于拉丁里的「Imago」。它又跟「Magie」巫术这个词的字母组成是完全一样的。所以如果我们去看一些艺术史的书,追溯图像的起源的话,通常都是会追溯到早期人类的巫术。

早期的人类会通过图像去仿造现实世界。那个形式有可能是绘画,比如说一些原始的壁画;有可能是雕塑,比如说那些早期的面具。对他/她们来说,这个图像的世界跟现实世界的分别是很模糊的。他/她们会觉得用图像去仿造一个现实世界,这个图像本身也会有现实世界的一些功能。所以我们现在在博物馆里看到的那些早期人类的艺术品,其实对他/她们来说是有保佑现实生活得实际功效的。艺术只是我们后代人有的观念,对当时的人而言,那就是他/她们的生活。

其实这样的观念在我们现代人的心里也还是有遗存的。我们可以想象,我们把一个人的照片做一些加工,比如说把他/她们的眼睛去掉啊,或者是做一些丑化,我们可能会觉得,诶,这对其本人也不太好,其实就是我们潜移默化会觉得这个仿真的世界跟这个真实的世界有某种隐秘的联系。




从广义的角度上来说,这种通过图像去建造一个仿真的世界,并且以某种方式作用于现实世界的行为在世界范围内都是非常广泛的。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今天能看到那么多图像素材,构建了一个非常广袤、丰富、璀璨的图像文明的王国。

我刚发出的这张PPT随意罗列了一些世界范围内的各种各样的图像艺术,比如说有埃及的壁画,有法国的洞穴壁画,非洲人的面具,古希腊人的陶器上面的画,波斯人的细密画,还有我们中国的汉砖、敦煌壁画、山水画,所有这些图像艺术都反映了当地人对于现实的一种理解。




接下来,我们说回摄影。摄影是起源于欧洲的,所以我们还是需要把它放在欧洲图像文明的整个脉络中去理解摄影诞生的意义,以及它对于当时的图像艺术创作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去理解欧洲艺术的发展脉络也是挺复杂的一件事情,可以从风格、地域还有技术的变革等等各种方面去理解。我们今天也不是主要讲这个,所以我就在我刚发出这张图里面选择这四个作品,非常简约地去勾勒一下欧洲图像艺术的发展过程。

左边的第一张是我们很熟悉的一个古希腊雕塑《掷铁饼者》,它对应当时古希腊的美学观念,就是去表达人体的科学性,以及人的崇高性。

然后第二张是一个中世纪艺术,中世纪的欧洲其实就是基督教的欧洲,所以中世纪的艺术大部分都是描绘基督教题材,这个时候的艺术的人性是低于神性的。

然后接下来就是大名鼎鼎的文艺复兴,这个时候的艺术就开始重新去追求写实、追求对人本真的一些美感的表达。文艺复兴也是一个人的科学观念开始萌发的时代,比如说短缩法,就是在文艺复兴时期创造的。所以文艺复兴之后呢,这种对于绘画的写实性的追求又开始兴起了。比如新古典主义就是在文艺复兴之后诞生的派别,非常追求绘画作品对于现实的仿造程度之高。


那接下来欧洲艺术史上一个比较大的变革就是进入了现代主义,现代主义绘画的起源是跟印象主义有关的。印象主义诞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摄影术的诞生。19世纪的欧洲诞生了摄影术之后对于当时的艺术家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冲击,因为他/她们发现我再怎么样画,再怎么样去仿照、模拟现实,都不如一张照片直接复制现实来得更精准和迅速。那这个时候艺术家何去何从呢?在这样的情境下诞生了印象主义这样一批画家,比如说我们熟悉的莫奈、梵高,印象主义画家描摹的不是客观世界本身,而是人内心面对世界的感觉。

那我们回到刚才那张PPT去看摄影这个词的词源,Photograph,它是起源于希腊语的两个词:一个是光,一个是书写和绘画。这个词本身蕴含的含义是「用光书写和绘画」,其实是一个很有诗意的词,但是实际在历史上摄影诞生时它是处于一个更技术性的位置,它可以快速地记录和复制限制世界。




关于这部分我讲的图像的历史,以及摄影在图像的历史上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推荐大家读这两本书。一本是英国学者贡布里希的《艺术的故事》,一本是法国学者雷吉斯·德布雷的《图像的生与死》。

我接下来经历的一个个人创作也是基于这样的历史学习的背景。2018年我参观艺术北京博览会,其中有一个摄影板块。很多摄影艺术家在讨论摄影的未来,其中有纪实摄影师,也会有一些比较先锋的观念摄影师,实验摄影师。他/她们就提出一个有趣的观点说,我们现在要考虑的不是Photograph怎么样,而是Image怎么样。

在我刚才已经有讲过这两个词之后,不知道大家听到这句话是什么感受,我当时得感受是,这句话非常强烈地启发了我,启发了我自己的摄影实践和创作。我突然意识到,当我自己从一个更技术的角度去理解摄影以,羞于承认我是一个摄影艺术创作者的时候,其实是顺从了摄影在历史上的那种技术性的地位,但其实摄影本身就是关于光影的艺术,而且在一些现代摄影中也有很多基于图像的创作,已经完全不仅仅是在记录现实,而是可以通过对图像的加工完成超越现实的功效,那其实就是跟在摄影诞生之前那些艺术家是异曲同工的。




也是从2018年开始,我自己经历了一个摄影生涯的转折,我从前面那样子去讲照片背后的故事,变成了把照片当成图像的素材,讲我想讲的故事。

这个故事背后其实是有更多精神性和思想性的东西,比如说可以表达我的世界观,表达我对于一些意象的理解,表达我去怎么样捕捉现实生活中的诗性。这些东西其实已经远远超过了摄影可以记录现实的意义。


🔗Image | Human in Sacred Space Ⅰ


🔗Image | Human in Sacred Space Ⅱ



🔗Image | 水  火


🔗Image | 母与子


我刚才发出的呢,就是我这两年所做的一些摄影的主题创作,大家都可以点进公众号阅读更详细的内容以及看更多照片。在这个主题创作的构思底下,我整理照片的方式就跟我一开始的方式有很大的变化。大家可以看到我前面发的那些主题其实就是一个直接对现实的搬运,就是我在这里拍了这张照片,这一组照片都是关于这个城市和这段时间的。但是在我开始主题创作之后,我会先有一个概念,先有一个思想,然后我会在已有的一些照片素材里面去选取符合这个主题的照片,然后把它整理成一个系列,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更有概念性的主题叙事。

这些创作中也不仅仅关于图像本身,还会加入我感兴趣的其他美学元素,比如说有诗歌,有其他的艺术作品,历史的信息,还有学术的书籍。我会调动更多其他的资源去扩充或者说延展这组照片的意义。这些别的素材其实也是平时在阅读或者欣赏一些别的艺术作品时留心记录的。所以如果想要做一个主题创作的话,很建议大家平时在输入一些艺术作品的时候,就有意识地做笔记。可以自己准备一个灵感本子,平时遇到不管是图像还是文字信息,只要那些你觉得跟你关心的问题、你想要表达的主题相关的都可以随时记录下来。

我自己想要通过摄影去表达的一个很核心的主题就是在当代社会人和神的关系,或者说世俗世界的一个神圣性的可能。所以大家可以看到,我喜欢拍教堂里面的人,还有拍一个看起来很日常的母子互动的画面,然后去体炼它里面的神圣意味。也会拍组成世界的四大元素所蕴含的一些关于世界本质或者真理性的东西。

其实我对于这个主题的兴趣也是从很早就开始的,比如说像我拍淇澳岛的那些民间信仰时也是在探讨人和神的关系,但是对比我现在在这样一个主题的概念下去整理照片和我当时只是完全去复制我在淇澳岛的一些经验,我内部构思的方式是发生了本质的变化的,从直接把现实平移过来到我现在去重新结构、组装现实,加工、扩展甚至是开辟现实,这样的一个过程就是我在释放自己的创造性的过程。

这里就是我今天分享标题最核心的部分,怎么样让你的思想观念注入到图像中,而不再是纯粹对真实世界的再现,可以在超越真实世界之后再去反哺真实,并且通过你的这些观念去丰富大家对于真实世界的理解。




我刚才讲的是第一种主题创作的形式,就是我有了一个概念,有了一个思想,然后通过既有的照片素材去以这个思想的思路整理和编辑。接下来讲讲第二种,带着一个主题去创作,就是并没有既有的一些照片素材,而是通过这个主题去创造图像。这种方式适用的场景可以是一个纯粹的艺术摄影的创作,也可以是商业摄影的创作。

我自己举的就是一个商业摄影的例子。我在今年(2020年)七月开始了自己的人像约拍项目(🔗开口的哑孩子 | 女性影像拍摄预约),其中我设置了一个类别,叫做「造梦」。这也是我给自己的一个挑战,就是我希望我的客人给我出一个题目,然后我们两个一起去头脑风暴,一起去想怎么样用图像和摄影的方式翻译这个概念。像是我们共创一个艺术项目,会是一个很好玩的冒险的感觉。但实际上在上个月我也真的有了第一次这样的实践,可以把这个过程分享给大家。

这整个创作的过程呢就是我列下的这几点。

首先,我需要跟客人去沟通怎么样确定一个主题。然后我自己会进行一个头脑风暴,在这个主题之下,我能想到什么?我会写下相关的词语,然后找一些参考的素材。我自己也会有一些画面的想象,会画一下这个脚本,这些都是我在准备自己的一个灵感笔记的过程。基于这些灵感,我会想,那我需要什么样的道具?在拍摄过程中可能还会有一些即兴的灵感,以及现场可能会偶遇别的道具来做发挥和创作。最后在后期还可以再做一些新的加工。




我的这个「造梦」拍摄的第一位客人她出的题目是「湖」,她专门从深圳飞到杭州,就是为了跟西湖合影。在交流中她提到想要拍出「灵魂与湖合一」的感觉,这就是一个她提出的概念。于是我自己开始列举能想到的关于湖的关键词,比如有平静,广阔,深邃。然后我问她,你有什么感觉,她给我的词汇是宁静和明亮。

然后是收集图像素材。在我发出的这张PPT里有一些我收集的可以参考的作品,左上角是我自己根据这个头脑风暴的过程画的一个非常简约简陋的脚本。经过这样的一个交流和对于创意的挖掘之后,我确定了我需要这样几件道具:水纹灯,可以营造湖面的波纹;镜子,这样子我可以以湖为背景,让她的样子通过镜子呈现出来;蜡烛,我想表达一个她在湖边点亮自己的感觉,去呼应她自己说的明亮的状态;然后我还需要蓝纱,这个也是直接从灵感簿的素材中获取的灵感,把纱披在身上,可以自然形成一个流体的形状,去表达一种好像她本身可以化身为湖这样的一种意境。


🔗开口的哑孩子 | 女性影像拍摄预约


那最后的实现效果怎么样呢?大家可以看我发出的这两组照片,一组是在室内的,一组是在室外的。那在第一组照片中呢,我们就用到准备的蓝纱、水纹灯、蜡烛。在拍摄过程中,我们有放音乐去营造一个在水中的感觉。后期我又在这个照片上加了一点水纹去突出那种湖的质感。总之就是用了各种方式想要去实现人与湖合一的感觉。

第二组照片我们有去西湖边,用到了镜子和蓝纱,因为当时的一个现实限制是她不能下水,所以我在想怎么样能让她的身体出现在水中,就想到了镜子这样一个道具。拍出的是她的脸印在湖面上的感觉。

最后这个实现的结果不能说特别完美,但对我而言至少是一个有趣的尝试也是一个好玩的新开始。在这个拍摄过程中,不管是从前期的交流、实际的拍摄过程还是在后期探讨怎么样去补充图像,我跟我的客人都有一个非常丰富的交流,像是彼此去激发创意、彼此推动加入更多元素来丰富这组照片的一个过程。是一个可以继续去尝试下去的,好玩的实践。





我最后快速讲一下最后一点,怎么样用摄影玩更多好玩的游戏。第一个是摄影和绘画的结合。一种方式是我有玩一下人体绘画,然后再去给人拍照片;还有一种方式是把我的画拍下来,然后经过一些摄影软件的处理,让这个画呈现出另外一种完全不一样的视觉效果,都是我前段时间做的一些我自己乐在其中的东西,大家可以参考自己去玩一下。




还有就是,我们可以通过摄影玩颜色游戏。我自己在早期摄影的时候,会很倾向于把照片的饱和度拉低,或者说直接就调成黑白。那时候我对于色彩本身没有那么强烈的兴趣。但是后来我自己开始画画了,就对颜色本身、颜色相互之间的撞击能形成的视觉刺激很有兴趣,所以我自己就通过一些物件做了一些颜色实验。

比如说我发的这些作品里面左边的那个有橙和绿的碰撞,菠萝在一个曼陀罗的布上是黄、绿、紫的碰撞,还有桃粉和这种明黄的碰撞。这样的尝试对我来说不是一个想要去长期进行的事情,但是偶尔有一些这样的玩法,也让我重新去增加摄影的乐趣。




最后一种的就是我们可以写Photo Essay,摄影的散文,这个概念也是我之前在一次展览中从一个艺术家的作品中得到的灵感。我们可以用摄影作品去记录情绪和状态,代替语言表达,也会是一种能丰富我们日常生活,推动我们用不同的方式感知日常的实践。




那我今天的分享就全部结束了,希望大家在听完这次分享之后有收获。我把我的联系方式打到最后一页PPT上,大家可以关注我个人的公众号或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也欢迎大家来找我约拍或者是跟我交流任何关于摄影的话题。

谢谢大家的倾听。最后还是想谢谢章啸的邀请,给我一个机会把这些年的一些思考、感悟、真实的经历,还有我的一些作品分享出来,那今晚的分享就到这里结束了。


章啸:

非常感谢薛来分享她的摄影和她理解的摄影,让我们看到对摄影不同的实践、理解。不同的创作方式可以丰富摄影的可能性。薛的分享对我也非常有启发,主题的创作上对我来说一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听薛讲的过程里面,我也开始慢慢清晰怎么来做一个主题的创作。

非常感谢今天晚上听直播的同学和朋友们,也非常欢迎大家关注薛,欢迎你去加薛的个人微信,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和她交流。我们今天晚上直播就到这里,最后祝大家快乐安祥。




2020.9.12 分享于杭州
2021.6.27 整理于上海




🤍
近期上海杭州可约拍
七月会更新人像拍摄文案及价格
还想以目前价格拍摄的可以先预约,长期有效

🔗 开口的哑孩子 | 女性影像拍摄预约








「主题摄影系列」

LEP SALON | 在女性身体中发现自然万物
Image | Human in Sacred Space Ⅰ
Image | Human in Sacred Space Ⅱ

Image | 淇澳纪事

Image | 母与子
Image | 水  火


「我的苏格兰」

My Scotland | These Mist Covered Mountains
My Scotland | Over Your City Grass Will Grow
My Scotland | The Fourth Bridge, the Love Bridge


「女性影像拍摄」

开口的哑孩子 | 女性影像拍摄预约


「摄影采访」

一个野生独立摄影师的编年史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野飞船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