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不愿留京?原因很简单
毕业后选择哪座城市?
北京就业与高等教育资源都很丰富,大学生毕业后留京工作再自然不过。但根据统计,2019年清华、北大、人大、北师大、北航的本科生留京率皆不足5成,清北在几所名校中倒数,连2成都不到。北京985、211的毕业生,似乎都不再爱北漂了。
一、离开京城
从清华北大清北毕业生就业去向,看当下大学生的就业倾向。
2019年就业质量报告显示,其中北京大学(校本部)留京率为16.07%,清华大学留京率,为18.20%。这已经是清北毕业生留京率连续多年下跌了。
2013年,北大本科生留京率曾高达71.79%,清华本科生留京率为30.7%, 2014年北大跌到了58.04%,清华跌至30.3%。
2016年,北京大学已签约毕业生中,选择留京工作的比例为46.22%,低于2015年的48.84%。而清华大学也有超半数毕业生离京就业,选择留京工作的本科生、硕士生及博士生比例分别为20.3%、47.7%、50.4%,均低于2015年的水平。
2018年,北大留京工作的毕业生比例为39.47%,低于2017年的41.68%,而清华大学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留京率分别是17.3%、39.9%、49.7%,对比2017年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二、户籍制度
这几年北京一直严控人口,收窄落户政策。北大、清华等高校的留京比例逐年下降,与北京市户籍控人政策直接和间接都有关系。
北京和上海广州比较,对于大多数人并没有某个特定产业或者机会,必须留在北京。那么多限制条件,必然导致很多人去别的地方。
户籍制度在现阶段影响到人的就业、安家,没有户籍人就缺乏归属感。能不能在一座城市落户,是很多大学生就业时着重考虑的因素。他们的目标不是三四线城市的家乡,而是落户、购房政策优惠力度很大、产业基础也很好的准一线城市杭州、武汉、南京、长沙等。
为吸引大学生前来就业,近年来不少城市放宽户口,掀起“抢人”大战。
上海,难落户的上海向清北毕业生抛出橄榄枝,2020年9月23日,《2020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申请本市户籍评分办法》正式发布,将2018年“以清北为试点,探索建立对本科阶段为国内高水平大学的应届毕业生,符合基本申报条件可直接落户”的政策,范围扩大至在沪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办法明确,“博士、研究生符合基本申报条件即可落户”,“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应届硕士毕业生符合基本申报条件即可落户”。因此,上海交大、复旦、同济和华东师大的本科、硕士、博士应届毕业生符合申报条件即可直接落户上海。
深圳,在2020年深圳人才引进政策下,全日制本科且未满45周岁以下直接核准入户,全日制大专且未满35周岁以下直接核准入户。
广州,2020年底,广州出台宽松的落户政策。一方面,“双一流”建设高校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的青年人才,在引进单位参加社会保险即可入户。另一方面,个别区域大专也可以落户。
其他二线城市,如成都、长沙,给高学历人才的优惠也是真金白银。成都对毕业5年内来本地创业的大学生,给予最高50万元、最长3年贷款期限和全额贴息支持。对有高级技能和专业技术职称的人才,给予最高6000元补贴;长沙给新落户工作的博士、硕士两年内分别发放每年1.5万元、1万元租房和生活补贴,首次购房的分别给予6万元、3万元购房补贴,博士后科研人员给予10万元生活补贴。
三、高昂的房价
北京市的房价,即便是清北的毕业生,依旧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而如果他们去往其他的城市,往往可以将自己购房的时间或者压力缩减到一半,甚至更低。
若想在北京买房,即使是在离北京城中心地区较远的昌平区、房山区,房价也达到3.5-4.5万/㎡。
如果考虑的远一些,就会为将来孩子上学而烦恼。学区和学校在北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北京城区间的教育差距,比外省市县间的差距大得多。北京状元基本都在海淀西城,海淀西城以外如果能有高考状元,肯定是爆炸新闻。
欢迎扫码关注校友原创公众号👆,百万阅读量,每日更新👆
更多精彩:中国富豪人数超美国?9亿人月收不足2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