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华经典资源库:一首《咏柳》,点染春意(康震)


春天是万物萌发的一个伊始,也是让人欢欣愉悦的一个季节。在不同人眼中,春天的美景不尽相同。而在贺知章的笔下,一株柳树的美好却不经意间点染了春意,今天我们跟着专家的讲解,再一次欣赏下春天的柳树。

 

【诵读】

诵读专家:雅坤(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指导)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s0189zbgjjn
 

【书写】

书写专家:龙开胜(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h01895c2tfj
 

【讲解】

讲解专家:康震(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c01898r0hpe


《咏柳》讲解

专家 | 康震(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贺知章的一首名篇《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首诗大家非常熟悉,估计上小学的小朋友也都会背。它写的是春天来了,柳树发芽了。诗人看到一棵一棵的柳树、看到这些柳树上的绿叶生发出一种感情。从《咏柳》这首诗的风格来看,它应该作于《回乡偶书》同一时期,也就是在他晚年的时候写的这首诗。贺知章从30多岁考中进士到在朝廷做官——他做了很多大官,像我们知道他做过四门博士、太常博士、礼部侍郎、秘书监。礼部侍郎这个官类似于我们现在的文化部和教育部的副部长。他还做过秘书监,这个官则有点类似于皇家图书馆的馆长。由此我们看到,贺知章他一生做的官跟文化教育息息相关,有很密切的联系,这说明当时他在文化界、在文坛和在诗坛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这首诗好在何处?


这首《咏柳》写得非常好,好在何处?这要我们认真地来分析一下,第一句“碧玉妆成一树高”,历来对这句诗有两种不同的解释,实际上是两个不同的视角,有一首说法道远远一看这株柳树好像是由一整块的碧玉雕成的,“碧玉妆成一树高”,这是一个整体宏观的印象,所以这个解释它欣赏的视角是一个宏观的视角、是一个全局的视角,就是远远望去这株柳树好像一整块很光洁的、非常明亮的一整块碧玉一样。还有一种解释是说一个一个的小绿叶就好像用碧玉雕成的一样,这是从微观的角度来看,这一株柳树上千条万条的绿叶,好像是一个一个的小小的碧玉组成的一样。但是无论是宏观的视角,还是微观的视角,总而言之第一句话“碧玉妆成一树高”,从整体的视觉上给我们一个冲击感:春天到了,柳树发芽了、吐叶了,这些绿叶子晶莹剔透,剔透到我们甚至都能听得出来它们叶与叶之间碰撞发出的叮当的声音,那真像明亮的碧玉一样。

而前面刚说完整块的碧玉,刚说完千块万块的小柳叶的碧玉之后紧接着说“万条垂下绿丝绦”,一条一条柳叶垂到地面上,远远看去就好像千条万条垂下来的丝蔓一样。这里面有个典故,说是在南朝的时候,益州的刺史,相当于现在成都市的市长,给当时的齐武帝献上了四株柳树,让他看看成都的春色,让他们看看成都治理的环境多么好,齐武帝看到了这四株柳树后赞叹这柳树真漂亮,瞧那绿叶就跟丝绦一样。这个把柳叶、柳条、柳枝形容为丝绦,最早就是从这来的。“万条垂下绿丝绦”,写得非常好。


这是一条咏物诗?


它题目叫《咏柳》,从题材来看是一条咏物诗,而在唐代咏物诗是很发达的,特别是在贺知章的时代。当时有一位诗人叫李峤,我们大家可能对他没有太深的印象,但这位李峤当时写了一百多首咏物诗,而且非常风行、非常流行。关于他写的内容,比如有写雨,写电,写雾,写日常生活当中我们见到的天文地理和生活中一些用品。诗的篇幅也不长,仅几句诗便把电,把雨,把水写得栩栩如生。

李峤的这个百咏诗何以在当时很流行呢?因为在唐代的时候,写诗、特别是写律诗这是个很重要的本事,唐代科举考试、特别是进士科的考试重点要测试诗赋,诗赋写得很好,韵文写得很好,命中的机会才高,所以李峤当时写的这一百多首咏物诗在一定程度上其实成为了当时要去参加科举考试的这些举子们模仿的一个教材。

那为何咏物诗能成为教材呢?因为咏物诗若要写好必须要对这个描写对象做非常精细的、非常形象的描绘和描述,这种描绘和描述要求你对语言要有很精到的把握。所以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咏物诗写得好,对于遣词造句、对于锤炼词句、对于把握平仄和黏对是有很大的帮助。


全诗诗眼是哪个?


既然宏观的一株树都写了,柳条也写了,该写叶儿了吧,得写这叶儿如何晶莹剔透,得写叶上叶脉是何样的,得写这绿是一种什么绿,若要我们写肯定就这么写了,然而贺知章在第三句突然来了一个陡转,令人意想不到,他问了一句:“不知细叶谁裁出”,这个“裁”字用得好,是个诗眼,何为诗眼?就是一首诗的眼睛。眼睛很重要,以杭州作比,杭州的眼睛是什么?西湖。苏轼说得好,杭州如果没有了西湖就像人没有了眼睛一样——眼睛很重要。一首诗它有了诗眼,这眼睛要是张开了,整首诗就变得明亮了、就提起来精神了。

而为何“裁”变成诗眼了?这很简单。若是我们写这绿叶怎么来的,可能会说长出来的——不知绿叶哪长出、不知绿叶哪生出、不知绿叶谁吐出。那俗词用的一个比一个多,他这却用了一个“裁”。一个“裁”字让人生出无限的想象,感觉好像自然界、苍天有一双妙手造就了这细叶,问得很妙:“不知细叶谁裁出”,谁把这细叶裁成这样,试想谁能裁得了,即便是计件工,拿着刀子、剪子去裁成千上万株柳树,十天半个月也裁不出来的,只能是天工造化。

最后一句回答得也非常好:“二月春风似剪刀”,真是天人合一。问细叶是谁裁的,不是上帝裁的,不是园林工人裁的,尽皆不是,而是二月的春风。经济学上说有一只无形的手,到了贺知章的诗里这美妙的春色,这曼妙的柳枝和柳叶,也有一只无形的手在造就着它们,这无形的手就是自然的造化和春风的造化。我们现在读这首诗的时候,读到这两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好像觉得平常得很,好像这首诗本应如此。但其实这看似平常,实际上它展现了作者非凡的想象力。


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情感?


我们前面曾经说过,唐诗特别重写情,这首诗其实就是表达了一种对春天无比的热爱、无比的赞颂。它题目为《咏柳》,但二十八个字里没有一次出现柳树的柳字。若由我们写,肯定得出现七八回柳字,用来强调一下这柳树是我们的重点。不酌一字尽得风流,写柳,但一个柳字都不出现,这是本事。从旁边写来,从周围写来,不写一个柳字,但每一句、每一字都是围绕着柳这个字展开的。这是一种有很高造诣和功夫。而写情,里面写了对春天的热爱、对春风的热爱,但里面没有写情这个字、也没有写爱这个字,也没有写享受这类的词,尽皆没有,只是浸透在写作当中,就像喝了一碗糖水,但是在水里找不着糖一样,不能是喝着糖水,嘎吱一口一个糖块,嘎吱一口又是一个糖块,那就不是喝糖水了,而是咬糖块了。所以好的诗如糖进入水中,有味,但找不着糖,这里也是,写柳,但一个柳字都没有。

刚才我们特别说到了唐诗是主写情的,《咏柳》这首诗,好像是一个说明文、好像是一个咏物的诗,但其实它充满了情感,这也是唐诗和宋诗一个主要的区别。唐诗主情,宋诗尚理,以两个很简单的例子即可看出。李白写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把庐山的瀑布写得非常令人神往,使人一看这首诗就想去庐山、就想看瀑布,甚至恨不得跳那瀑布里去,读后会有一种情感上的冲动,这是读了李白的诗之后发生的生理和心理上的一些变化。可同样是写庐山,苏轼就不一样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看了这诗会让人想直奔庐山吗?不会。这首诗的庐山对我们来说非常抽象。看完这首诗我们不但不激动,反而会陷入沉思,会琢磨这首诗的意蕴内涵。这就是宋诗送给我们的东西,唐诗带来的是激动,宋诗给的不是激动,甚至是有点沉重,所以我们说唐诗跟宋诗有这样的区别。读了贺知章这样的诗让我们产生的是对春天的那种情感上的萌动和向往,主情在唐诗里面真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


这首诗为何深受喜欢?


所以《咏柳》虽然很短小,但是为何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是一首绝佳的诗,以我个人的理解,其中还有一个方面也值得我们重视,就是写平常常见的景象而能出新意,这是特别难的。倘若他要是写一个我们大家不熟悉的景象、景物,比如说高山雪莲,深海里边的某种水藻,我们没见过的,只要写出来了,那就是绝佳,他却偏偏写的是几乎天天见月月见年年见,每时每刻都能看得见的那株柳树,柳树谁没见过,特别是在唐朝的时候,水泥房还没现在这么多——那会儿就没有水泥房,城市也没现在这么繁华,大部分人群还在乡村,柳树更是乡村常见之物,在贺知章之前不知有多少诗人已经写过这柳树、写过这柳枝、写过这柳叶了。可大概我们现在无论是闭着眼睛或是睁着眼睛想,关于柳叶这方面的描写你脱口而出背出来的诗还真只有贺知章这一首。所以写寻常习见之物却能写出绝佳的警句,这是更高的功夫。诗中一个多余的字都没有,没有一点画蛇添足的痕迹,也没有一丝斧凿的痕迹。

就像我们刚才说的,第一,这首诗自然天成,随口咏来、张口便是,让人觉得仿佛一点儿功夫都没下,让人觉得没有一个字是费解的,所有的字,四个句子全都是那么的白话,全都是那么的平易,全都是那么的自然而然而没有雕琢的痕迹,这是第一个难的地方。第二,全诗的诗眼“裁”字,一个字把全诗都盘活了,然后使用了“二月春风似剪刀”这样一个巧妙的比喻,立刻把全诗提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显得想象力非凡,这是第二个特点。第三就是我刚才所说,柳叶、柳树、柳枝这都是大家经常见的景象,能够在常见的景象当中再出奇绝之语,难上加难,用贺知章的角度来讲那就是高上有高。所以为何大家都特别喜欢这首诗,正在于它读着琅琅上口,所有的字都是大家知道的最常见的字,表达的情感又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情感,表现出的语词却又表现出了那种不寻常之句,它有寻常又有不寻常,大家最需要的就是这首诗。

这也是为何一千多年来唐诗在各个朝代不同的身份的人群当中都广为流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看似寻常,实则不寻常,看似普通,实则不普通,看似很家常,实则家常之外有不寻常。所以从这些方面来看,贺知章的确不愧于唐代的大诗人。为我们所熟悉的作品虽然他写得不多,但是仅仅就这几首足以奠定他在诗坛上崇高的地位。

【往期精彩】

中华经典资源库:《鱼我所欲也》,教你如何取舍

中华经典资源库:《离骚》

中华经典资源库 :《大道之行也》

中华经典资源库 《关雎》竟蕴含这么多深意!

中华经典资源库 《庖丁解牛》

中华经典资源库:荀子《劝学》

中华经典资源库:庄子《逍遥游》节选

中华经典资源库:司马迁《鸿门宴》(上)

中华经典资源库:司马迁《鸿门宴》(下)

中华经典资源库:《十五从军征》

中华经典资源库:《孔雀东南飞》

中华经典资源库:曹操《观沧海》,气势如此磅礴

中华经典资源库:花木兰从军背后,还有这多故事

中华经典资源库:陶渊明《饮酒》其五

诸葛亮《诫子书》,86个字道尽人生!

中华经典资源库:《兰亭集序》,不单是书法作品

中华经典资源库:《敕勒歌》

中华经典资源库:李密《陈情表》

中华经典资源库:吴均《与朱元思书》
中华经典资源库:《悯农》二首

中华经典资源库:孟浩然《春晓》

中华经典资源库:王翰《凉州词》

中华经典资源库:李白《蜀道难》

中华经典资源库:李白《望天门山》

中华经典资源库:李白《望庐山瀑布》

中华经典资源库:李白《行路难》

中华经典资源库:李白《登金陵凤凰台》(郦波)

中华经典资源库: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中华经典资源库:李白《早发白帝城》(王立群)

中华经典资源库: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中华经典资源库:高适《九曲词》其三

中华经典资源库:白居易《卖炭翁》

中华经典资源库: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中华经典资源库: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