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9 | 国际罕见病日:全球3亿,从不罕见
2020年2月29日是第13个国际罕见病日,今年主题为“We are the 300 million”。病痛挑战基金会将其译为“全球3亿,从不罕见”。
时间回溯至2008年,欧洲罕见病组织(EURORDIS)将2月29日定义为“国际罕见病日”(Rare Disease Day),这一特殊日子每四年才有一次,寓意“罕见”。自此,每年二月的最后一天都成为了关注这一特殊群体的纪念日。
图片来源:Rare Disease Day官网
全球有超过3亿人患有罕见病,共有6000余种不同的罕见疾病,包括我们熟知的血友病、瓷娃娃、白化病、戈谢氏病、渐冻症等。其中72%的罕见病是遗传性的。不幸的是,70%的患者在出生时或者儿童期已经发病。其中约30%的罕见病儿童寿命不超过15岁。
更让人揪心的是,罕见病种类繁多,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导致诊断难、治疗难。只有约5%的罕见病有相应的治疗药物(“孤儿药”),超60%的患者甚至于无法得到明确诊断。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国家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高度重视,政府各个部门对罕见病防治工作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2018年5月,国家五部委联合发布了《第一批罕见病目录》,包含了121个病种,这是中国罕见病事业发展史上的历程碑事件,标志着国家解决罕见病患者用药可及问题的决心。
2019年2月1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3月1日起,对首批21个罕见病药品和4个原料药,参照抗癌药对进口环节减按3%征收增值税,国内环节可选择按3%简易办法计征增值税。这是首度从国家层面指出中国需要保障2000多万罕见病患者用药。
与此同时,国家卫生健康委为维护罕见病患者健康权益开展了一系列工作。2019年2月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正式发布了《罕见病诊疗指南(2019年版)》,对121种罕见病从病种概述、病因和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鉴别诊断、治疗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范和指导。这一举措旨在提高我国罕见病规范化诊疗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维护罕见病患者健康权益。
在罕见病用药研发方面,国家卫生健康委持续加大支持力度,自2008年起“我国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支持了多项多发性硬化等罕见病等用药研发课题,部分治疗用药已经获得了新药证书。在药品审批方面,自2015年起我国推进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药监部门对罕见病药品予以优先审评审批,目前截止到2019年5月已将69件治疗罕见病的注册申请纳入优先审评审批的程序,大大加快了药品研发和上市的进程。
2019年10月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正式发布《第一批鼓励仿制药品目录》,其中囊括了罕见病治疗药物就有11种,用于治疗白塞病、结节性硬化症和重症肌无力等疾病。仿制药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研发初期需要攻克的艰难壁垒。在临床上、优先审批,甚至一致性评价等方面,给予企业更多时间和成本的支持,加快罕见病药物更快更低成本进入市场。
如今,新冠疫情的爆发,对于罕见疾病患者造成更为严重的困难。让我们一起关爱全球3亿多罕见病群体,让他们能够有平等的获得诊断、治疗、健康、护理以及社会机会。
Rare is many.
Rare is strong.
Rare is proud.
另附上《中国罕见病药物可及性报告(2019)》,该报告由蔻德罕见病中心(原罕见病发展中心)和IQVIA艾昆纬中国联合发布。
End
[1] Rare ismany. Rare is strong. Rare is proud
[2] 我们为什么关注罕见病?
[3] 罕见病发展中心:2019年中国罕见病药物可及性报告
往期精选
围观
1小时出结果!张锋团队发布新冠病毒CRISPR检测技术
热文
新冠疫情2月中下旬或达峰值,治疗期间须警惕多种病原体交叉感染
热文
Science重大成果:剖析新冠病毒S蛋白结构,助力疫苗研发
热文
新冠肺炎辅助诊断人工智能模型成功建立,总准确度可达83%
热文
现在,全世界都在担心日本新冠疫情蔓延
医药
免疫疗法 | 生物仿制药 | 疫苗 | 耐药性 | 药物靶点 | 健康生活 | 药企新闻 | 药物盘点 | 制药技术 | 药物副作用
基础研究/转化医学
白血病 | 肺癌 | 胃癌 | 结直肠癌 | 肝癌 | 乳腺癌 | 胰腺癌 | 心血管疾病 | 神经退行性疾病 | 肠道微生物
医疗器械/生物技术
体外诊断 | 医疗器械 | 生物纳米 | 3D打印 | 基因检测 | 单细胞测序 | 基因编辑 | 辅助生殖 | 人工智能 | 精准医学
政策
抗癌药 | 4+7带量采购 | 耗材 | 备案制 | 注册人制度 | 健康中国 | 新版基药目录 | AI医疗器械 | 远程医疗 | 同股不同权
市场/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