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3|陈传兴论“画室”|07
EXTITUTE|星丛共通体
文|陈传兴 责编 | 钱塘祠炒板栗的莫师傅
诗人但丁,恩格斯在意大利文版《共产党宣言》称之为“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但丁的新诗承载了新时代的形式欲力,以先锋的姿态爆破旧世界的诗歌秩序,在中世纪提前预告了新时代的现代性。激进现代主义观念的开端。本文中“陈传兴把恩格斯的1893年意大利文版《共产党宣言》序言从诸多本译本序言中打捞出来,因为这序言在等待但丁诗人重生于新时代。作者将一个共产主义时刻引向诗学:语言政治革命及其对多重异质语言的重新沟通。”不同版本的序言重新构建了一个关于文本为源动力的发散思想空间。文本在完结之时便终止在静止的位置,任何人,包括原作者,也无权对其作出任何修改、重写。序言成为重述文本的唯一应允之地。文学理论家孔百庸认为笛卡尔为法本《哲学原理》所作的序言拉开现代序言帷幕,以此对照《共产党宣言》的不同版本序言,陈认为不同版本的《共产党宣言》译本超越了笛卡尔式现代序言,提出了一种新的可能,另类序言书写。法国美学革命碎裂了17世纪以来欧洲现代性支配的美学空间观念和事件的传统,在此陈虎跃将《宣言》序言的政治书写伦理视为19世界欧洲下半页美学革命激流中的一股,认为其具有深层的美学意义。恩格斯在最终意大利版本的序言中将但丁视作中世纪的终结与现代资本主义开端的标志性人物,呼之欲出地,召唤,宣告时代需要新但丁开启新纪元。而《共产党宣言》宣告资本主义的死亡,“双重文本回映”。“不平等的世界里,母语经验平等地赋予每人创制共同的诗性世界的潜能。诗人,革命家,都将穿越美学、政治的双重边缘而重新诞生。”(《先锋的时间异构》)本文摘自《新美术》(2021.4),院外将分为八次推送,感谢作者与杂志的授权。
Boxers|Théodore Gericault|1818
1863|陈传兴论“画室”|七|2021
本文5500字以内|接上期
熊彼特从经验层面,历史事实角度检验1888年恩格斯为《宣言》所写的序言的意义,和错误。熊彼特拿1888年英译本序言作为分析对象,简约地抽离开《共产党宣言》不同语言译本的总体,仅聚焦在序言内容的经验事实,明确地排除序言自身的语言书写,文本特质。论文标题已预先规定以《宣言》的社会学、经济学思想内容为主。基于这诠释立足点和目的,熊彼特自然会将序言书写中的修辞、隐喻和象征全部屏除,或代以现实指称。更不用说,序言作为特殊的书写操作,某种泛文本,或二手文本[La seconde main]——依照文学理论家孔百庸[AntoineCompagnon]的诠释序言和正文的特殊书写工作,文本空间变化之意义的形式。放在《共产党宣言》多达七种不同语言译本的序言文本,横跨21年的时间,书写运动环绕《宣言》正文所描绘出的圆形场域[circuledomaine],发散《宣言》成为某种圆域遁走点,无限消逝点引生种种欲望和想象,《共产党宣言》意识型态源起点。如此或许方能释放,序言和宣言书写文本的动力,重新构建可能的场域、空间,打破语言表面的指称-字意之困锁。
孔百庸由笛卡尔为法译本《哲学原理》以书信方式给译者皮科神父[l’abbe claude picot]作序言的特殊性质,视之为“现代序言之源生行为”“作者给翻译者的信作为序言”。为引文、导论类型之原模。现代序言之特质在笛卡尔序言中:
(1)位置介于标题和文本之间,其关系让读者找到进入文本的桥梁,联结可能让人却步的标题和正文。奇特的是序言让文本能联结作者,或是阅读者,但却阻断阅读者和作者。预设了书、文本先于读者,早已存在。
(2)只给特定阅读者,或译者。阅读成为生产。序言是为他们而写。
(3)序言提供某种阅读方法,而不是和读者订约。
(4)笛卡尔以条件句写序言,如果我能够写好这序言,但是,也即是未完成的序言草稿,“这个概括,初稿、草稿,或这看起来像序言,这根本不是序言,但以代理序言。”真正的序言,那就是重写[réécriture],笛卡尔理想的序言是不可能的终极文类。
(5)序言是回顾性质,但却预告书、文本给想象的读者,笛卡尔的条件句序言之暧昧性:
这是我想说的,在一个真正序言,或是在书中,这是我不确定是否说过,或是告诉过。这也许是我想说的如果我能重写书。但书已经写完,虽然有众多悬而未结的结论,而我不可能在那里“添加”任何,除了一个序言。[1]
[1] Compagnon, Antoine. La Seconde main, ou le travailde la citation. “Le commencement du livre et la fin de l’écriture.” Seuil,1979, pp. 341-346, pp. 343-344.
Marx|David Levy Elkan|David Levy Elkan
但书已经写完,虽然有众多悬而未结的结论,而我不可能在那里“添加”任何,除了一个序言。《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马恩合写,也出现类似的条件句回顾反思:
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所说,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转移,所以第二章末尾所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没有特别意义。如果是在今天,这一段在许多方面都会有不同的写法了。……但是《宣言》是一个历史文件,我们已经没有权力来加以修改,下次再版时,也许能再加上一篇论述1847年到现在这段时期的导言,这次再版太仓促,我们来不及做这工作。
1888英译版序言,恩格斯结尾再次重复,没有权力修改宣言,除了:
但是《宣言》是一个历史文件,我们已没有权力来加以修改。本版译文是由译过马克思《资本论》一书大部分的塞米尔·穆尔先生翻译的,我同他一齐把译文校阅过一遍,并且我还加了一些有关历史情况的注释。
孔百庸定义序言为一种“不可能的类型”,它开始于文本结束处,书写运动停止点:
它是最后的文字和后续,回绕不止的怪气息[relent récur rent]。拆解一个历史,引生幻想,来自书写。……它是剥夺[dépossession]、哀悼和分离。总之,序言是书的现实考验,一个虚幻证据——我只是写一个貌似的序言——。[2]
孔百庸强调序言的终结性质,告别已逝的书写片刻,哀悼书写和彼时的书写者。残留挥之不去的死亡气息,唤生幻想。剥夺作者拥有、占有,以创作者的身份,书写和其叙事。作者是一个远离不在的他者,留下书写残痕的脚步声回响在序言中。“《宣言》是一个历史文件,我们已没有权力来加以修改。”诉诸于历史性、档案与文件,不正是某种虚幻证据,同时也是《宣言》所立足的书写终止位置,所产生的实体变化和不能企及的远离事物。禁止重写,没有任何人能宣称拥有《宣言》,没有权力。《宣言》似乎成为某种至上物自身,诠释幻想、思想与意义占有的妄想源头。剥夺物化,崇物神圣化到任何占有之动作与欲望,序言建构一个又一个环绕《宣言》,时近时远的星系轨道。《宣言》的序言在这些特质上符应孔百庸所设想的序言,笛卡尔所开启的现代序言形式和意义,那是否表示此即《宣言》的序言之现代性表现?是又不是,事实上《宣言》的序言系列存否笛卡尔式的现代序言。
[2] Ibid.
Le Chahut LACMA|Constantin Guys
《宣言》的序言系列所构成的体系,如果勉强称之,纯然超越孔百庸从笛卡尔的《哲学原理》法译本序言分析所提出的现代序言文本理论。《宣言》的序言系列存否[dénégation]、扬弃上述之序言现代性,投射出另类文本序言可能性建构。新的书写空间开启,在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工业革命高峰,殖民扩张帝国主义主宰城邦政治思维想象的阴影背面,另类批判性书写政治,书写之否定政治神学伦理开展。《宣言》序言系列的书写政治运动,其实践、政治和美学,和当时法国激烈推进的美学革命、艺术与诗、小说,共时地从不同地质层面基础共同进行摧毁、动摇、反转,17世纪以降的欧洲现代性支配的美学空间观念和实践。作为20世纪影响巨大的政治和哲学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在后设的目的论和历史事件主导下,化约简化美学与艺术生产课题在一些概念化框架——上层下层结构、意识型态,唯经济和阶级斗争决定等等——抽象理论体系架构,疏离原初思想产生的具体生命世界的共时性现象,代之以革命实践之经验时间的此时此刻同时性观照,感性和肉体退位,扩权之理性意志支配行动和选择之自由。
依此逻辑,《宣言》必然只是历史文件和档案,失去历史性和位置;而必然地《宣言》—序言系列的动力可能性也被否定,取消实现有效性。如果不畏惧被批评为主观曲解,将《宣言》—序言系列的书写运动,书写政治伦理视为整个19世纪下半叶欧陆奔涌的美学革命潮流,美学即哲学(远岸遥拍击打的另类解放脉波?),那么,就可以明白,作为《宣言》—序言最后一篇,1893年意大利文版序言,恩格斯最后的文章,结尾以但丁,等待意大利新的但丁在无产阶级新时代,就不仅只是因地制宜的偶然类比举例,而具有更深层美学意义。用但丁作为《宣言》—序言运动的封结,开启[closure]:
《宣言》十分公正地评价了资本主义在先前所起的革命作用。意大利曾经是第一个资本主义民族。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现在也如1300年那样,新的历史纪元正到来,意大利是否会给我们一个新的但丁来宣告这个无产阶级新纪元的诞生呢?[3]
在七个不同语言序言中,但丁诗人独特出现,全然不像先前几篇序言着重在当下的政治事件,或社会经济状态陈述,跳脱经验事实的诗意向度时间性,最后也是最初的转捩时间象征具现在但丁,诗作。但丁,序言之象征,那《宣言》是否某种变形的无产阶级的《神曲》,炼狱篇?美学革命,诗的音声,意大利文译本之序言,从第一个资本主义民族开始,结束在但丁,新但丁见证无产阶级新时代诞生,新起源:
……序言作为诠释,当成书的摧毁,但它也能后遗[après-coup]生产,即起源。……但书,则必须区分起源和开端[commencement]。开始即终结,一个被序言过度复制[double]的概念。[4]
双重文本回映,恩格斯最后为《宣言》译文所写的序言旅程,需要诗,诗人的音声去咏唱、回响,将到临的新时代,出现在新的书写文本空间。马拉美的最后的书和空白,也许不是恩格斯所等待的诗人,距离和差异,改变不了他们对于起源之终结,终结之起源的企需,急切。不同面貌的奥菲,来自现代炼狱的底层,不同的途径,但都不是,不能,成为返乡的奥德赛,因为主体的原乡祖国已瓦解不存。而圣像和偶像也早已被蒸汽机械吞食。
[3]出自 1893 年《共产党宣言》意大利文译 本(Ilmanifesto del partito comunista, Milano, Uffici della critica sociale, 1893),恩格斯撰写的序言。
[4] Curtius, Ernest. European Literature and the LatinMiddle Ages. Trans. Willard R. Trask,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53, 17,Dante, pp. 348-379。
《神曲》,黄国彬译注,台湾九歌出版社,2003 年,“地狱篇”译本前言,第 18 页注 (6) 313,但丁在《筵席》里谈及意大利语:“可 以看出义大利语如何卓越……像拉丁语一样,义大利语能把最崇高、最新颖的概念表达得恰到好处。”
International Workingmen's Association's first congress |1866
版权归作者所有,作者已授权发布。
文章来源|《新美术》|2021
未完待续|
"先锋派,一场世纪对话"|
20 世纪前30 年的先锋派运动激发了此后持续一个世纪的思想论辩。回看这场世纪对话,有必要先厘清先锋派艺术和通常所说的“现代主义艺术”究竟是何关系?是将先锋派置于连续性的历史中还是将它确立为一个历史断裂点?先锋派与艺术“体制”又有着怎样的关系?本专题选择了几个关键节点上围绕“美学先锋派”理论之争的历史性文本,以期穿透“avant-garde”在20世纪艺术领域的使用、引发的主要问题与争论焦点,爆破出先锋派运动的思想张力。
专题目录|
先锋的时间异构——“先锋派,一场世纪对话”专题代序 / 周诗岩
1863 / 陈传兴
艺术、社会、美学 / [德]特奥多尔· W. 阿多诺,艾寇 译
先锋派困境 / [德]汉斯·马格努斯·恩岑斯贝格尔 撰, [英]约翰·西蒙 英译,陈嘉莹 汉译
浪漫主义和先锋派 / [意 ]雷纳托·波焦利,田延 译
比格尔《先锋派理论》选译 /[德]彼得·比格尔,赵千帆 译
先锋派与新先锋派——回答关于《先锋派理论》的一些批评 /[德]彼得·比格尔,杨娟娟 译
从政治转向美学?/[法]雅克·朗西埃,赵子龙 译
现代性再思考 /[法]雅克·朗西埃,周诗岩 译
相关推送|
美学与政治|阿多诺导读|第六讲
导读《美学理论》
云上的琴|阿多诺的艺术自律论
《美学理论》没有导言,只分十二章,不分节、目,与勋伯格的十二音体系暗暗呼应。作为一个理论文本,它本身更接近艺术作品,而不是我们一般印象中的论文。读阿多诺,需要细读,但是不能陷进字句里、陷进对于连续性的期待里。本文就先以最基本的方式,分几个要点,去把握阿多诺要表达什么观点,以及他是如何论证的,中心问题还是当代社会中艺术存在的可能性,以及他对于文化工业、自律艺术、介入艺术的看法。
01|“艺术现在两极分化为意识形态和抗议,而这只会伤害艺术”,那么艺术应该怎么办?
03|“为了和解的缘故,真正的艺术作品务必根绝一切和解的记忆痕迹”。
04|他反对介入艺术,反对文化工业,也反对“为艺术而艺术”。
05|哲学只是提问,在你们都觉得没有问题的地方他提出了问题。
艺术、社会、美学|阿多诺 | 1970
它的标题已直截了当地勾连起阿多诺美学理论的三个重要面向:自律将艺术带向哪里,社会如何被穿透以及美学肩负何种任务。如中译注所言,《美学理论》非推进式文本,而是“不同部分同等分量的集合,这些片段以‘星丛’方式而非连续体方式产生观念”。三者并置又彼此关联,形成绕动在阿多诺头顶的永恒关系命题。
上 | 艺术特质中不可避免的肯定性一面已经变得令人无法容忍。……艺术必须反对自身,和它自身的概念对峙,在最最深处质疑自身的权利。
中 | 不只是艺术的元素,还有这些元素构成的星丛关系——那种尤其具有审美性并且通常将艺术精神寓于其中的关系——都指涉着它的他者。
下 | 艺术作品有何等的高贵,必定取决于是从何等强度的利害关系中把它们夺回来的......喜悦感可达至一种狂喜……它所产生的恰恰是对一切享乐的厌恶。
回复:BAU、星丛、回声、批评、BLOOM,可了解院外各板块的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