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那些年,那些事

小张老师398 张宁 ning zhang 2023-02-21


点击蓝字关注我哟~

四月的北美已是樱花曼舞,如梦如幻、如诗如画,不知长安的樱花是否绽放?



灯光下,取出新墨,慢慢地研磨,思绪又回到那些青葱岁月。


曾写过不少回忆交大的文章,在此不一一赘述。大学四年生活给每一个人的印象不尽相同,回想起来,在象牙塔中指点江山的样子很可爱也很幼稚。


作为一个江南女子,穿越大半个中国去西北读书,我还是很佩服自己的,尽管毕业后即刻重回江南怀抱。因此,对当年那些西迁的教授们能够告别黄浦江,拖家带口扎根大西北深表敬佩。


交大校园宛若一个小江南, 梧桐大道又好似上海滩的霞飞路,东、西花园虽然与江南园林差距不小,但有几分小桥流水的意境,植被多姿多彩:春育樱花、夏有丁香、秋染枫木、冬含腊梅。




交大咸宁路55号大门对面的兴庆公园于1956年破土动工,据说是为了交大西迁而建,交大师生可以免费进入;到我们上学时,就没有这等好事了。不过,这不影响青年学子们进园散心或谈情说爱的心情。


当年,从家乡长途跋涉,在路上风尘仆仆整整三天,疲惫地抵达交大的那刻,心情是激动的:未来的四年会是怎么一幅画卷?然而,进校第一天就被分错了宿舍,当发现自己被分到男生宿舍时,似乎就预感到了自己四年的边缘化。


第二天一早,同班女生来临时宿舍看我和安慰我时,我正从床上爬起,眼角的泪水还未擦拭。一位美丽女孩看着我穿着睡裤,哈哈大笑:花裤子真好看。我也不好意思地笑了。她是第一个给我留下极其深刻印象的同班女生,可是毕业后,再也没有了她的消息。


我调了两次宿舍,最后与另外一个学院的女生同住,她们虽然视我为“外人”,但都还算以礼相待,至今保持着纯真的友谊。


后来,在宿舍楼里,目睹和风闻一些宿舍女生们的纷争,令人心有余悸;我想,做一个边缘人,也许正是上帝对我的厚爱,不用去八卦、不用去站队了, 呵呵~ 


当时毕业需要一些选修课学分,当我看到有书法课时,很激动,马上选了这门课。授课的教授是一位非常随和的中年人,戴着眼镜,常常穿着中式对襟长衫,非常儒雅。自我介绍陕西人。从他的课上,了解到秦川大地深厚的文化底蕴。上课时,常常有一种不真实感,总觉得眼前的这位教授仿佛是从唐朝长安穿越而来。


书法成了敏感少女对抗西北漫天风沙的武器,爱上书法的同时,也爱上了古都西安。闲暇时,骑着单车走出校园,寻找唐诗中出现的地名,而碑林成了自己最爱的地方。


那时交大的刊物以官方校报为主,团委为了让热血青年们畅所欲言,设想办一个学生自主刊物,刊登学生作品。我是编辑筹备组主要成员,与团委老师一起商定之后,将报纸命名为《交大学生报》。因为我正上书法课,所以,邀请书法老师题写刊名的艰巨任务就落在我的身上。


当时没有网络,书法老师又很低调,所以,只知道书法老师字写得好,却不知道书法老师在当时的书法界大名鼎鼎。趁着下课问老师可否为我们刊物题字。老师问明了情况,很快答应了。


看到创刊号上遒劲的“交大学生报”五个字,非常喜悦,这一期凝聚了自己很多的心血;还没来得及将创刊号交给书法老师,就见证了一段“校园里放不下一张安静书桌”的历史,学校空校,学生们提前放了暑假,书法课也草草结束了。


今年,美国教育书法学会举办了春季师生书法作品联展,惊喜地发现当年的老师也在其中。感慨的是,三十多年来,一直将笔墨纸砚携带身旁,没有辜负老师的期望;羞愧的是,当年没有好好系统地从老师那里习书,时不我待啊~



风波之后,所有学生团体歇业整顿。《交大学生报》只出了一期,我就被校报的副刊收编了,写一些不痛不痒有风有月的散文见诸校报副刊。 


有一次,校报派我采访交大学部委员周惠久教授,后来文章在校报头版刊登了,这是唯一的一次头版。我不记得自己写了什么,我只记得当时的场景,在周教授并不宽敞的住房中,阳光透过窗户,特别的柔和;我面对一位慈眉善目的老人,材料学泰斗,毕业于美国伊利诺大学和密歇根大学,曾任教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清华大学和国立中央大学,最后响应国家号召,在知天命之年,举家来到大西北。曾经的沧桑写在他那张平静的脸上,笑容很温暖,悠然地回答着我的提问。 


还有一次不成功的采访,面对的是陕北作家路遥。那时候,电影《人生》已经把路遥推到大众的视线下,大学每个宿舍的收音机在中午十二点半准时打开,收听《平凡的世界》...所以,当我得到采访路遥的差使时,十分兴奋。可是,整个采访过程中,他低着头,腾云驾雾地抽着烟,象挤牙膏一样吐出几个字,当问起:为什么让田晓霞死去?路遥似乎不太耐烦地回答是作品的需要。那时的我是听不太懂的,所以,采访稿搁浅了;现在明白了一些,却已人到中年。路遥是无需包装的,也无需接受采访的,精神的洁癖使他不屑于制造语言垃圾,他的作品在三十多年后仍说着话,而且震耳欲聋。


书籍成了自己最好的朋友,校报室成了大学生活最温暖的所在。每次去交稿时,总会和那里的老师闲聊几句,总能看到他鼓励的眼光。毕业时,校报老师送了一大本校报合订本给我,当作纪念,鼓励我继续写作。


伤感辍笔几十年。疫情期间,往事忽然涌上心间,写作忽然成了生活的一部分,我不谙写作技巧、也不为赋新词强说愁,就喜欢这么认认真真地码字,就像当年在开水房旁的阶梯教室里奋笔疾书一样,生活源源不断地提供书写的理由。 


无论你走得多远都走不出我的心,就像黄昏时分的树影,拖得再长,也离不开树的根。很多事慢慢模糊了,有的事却越来越清晰,在那片土地上的青春迷茫与挣扎已经渐行渐远,尘封的往事会慢慢地打开。 待我磨出浓浓的墨,在白纸上、在心中荡漾着校训:饮水思源。







感恩的心  感谢有你

长按识别关注小张老师



疫苗、疫苗,你在哪里?

漫天风雪中,忽听得一声“您好,老师”

舌尖上的中文

爱上一座城,辛辛那提

教了一年书 白了少年头

30岁未婚的他成了5个孩子的父亲

许学生笔墨纸砚,学生许我翩若惊鸿

春风化雨 知行合一

黑暗中看到了光明 明天会是新的一天

接种了,却又不愿开放校园,州长很生气

美国永久邮票上的中国女人

过完年 锄地种一个春天

三八节,致敬悍妇

足球世界杯会来我家门口吗?

打完疫苗第二剂 师生士气大振

一个绿色的节日 明目张胆戴绿帽子

草堂睡足 静待春的消息

新冠疫情一周年记

花仙子托梦 流星下的愿望

风吹小院庭芜绿 玩土正当时

迎接春天的仪式感

疯狂三月 平民草根的梦想秀

听老师讲故事胜过枯燥的听力练习

和羹调鼎 不负好食光

疫苗有效 疫情仍在徘徊 政府又发钱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