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冠疫情一周年记

小张老师398 张宁 ning zhang 2023-02-21
tian tian hua


点击上方“蓝字”,发现更多精彩


疫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影响?一周年之际,采访了在美国各行各业的朋友,我的问题是


“疫情一周年,在这一年中,你们生活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What is the biggest difference or change in your life since the pandemic broke out?”


其中的名字均为化名。


工作授课方式的改变


WFH(work from home)仿佛一夜之间成为一个时髦的词汇,意思是,可以在家工作了。疫情之下,公司职员和学校学生都可以选择在家里工作和上课。四年前,学校的学生们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原来就是为这一天做准备的啊!疫情中,这部分人员属于被保护得比较好的。 


上网课,可以让学生在任何有网络的地方都能够得到教育的机会,尤其是当学生被隔离的时候。当你在网上授课时,你的学生可能在佛罗里达、阿拉斯加、甚至是在中国!


家住在旧金山的亨特太太是一位家庭主妇,四个小孩5岁到11岁不等,当她得知疫情的消息后,首先想到的就是冲到Costco 囤积食品和卫生纸。结果,厕纸用了一年还没用完,玉米罐头刚刚吃完。 


哲学系毕业的奥德瑞太太疫情后公司效益不好,于是辞职,在家安心做起全职太太来。先生也在家工作,还有三个学龄孩子,因为学校不开门,不得不全部宅家上网课。描述起这一年的生活,她很坦诚:以前,我常常会思考 “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三大终极哲学问题,未能参透;如今,我天天思考“明天早上吃什么?明天中午吃什么?明天晚上吃什么?”,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拨。 


与焦虑的父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上网课的中小学生们,家住芝加哥的酒店高管西蒙先生因为工作关系,每天出门上班。回到家,又洗又擦,担心一不留神将病毒带回家。提到在家上网课的孩子每天不用起早赶校车,可以一直睡到上课时间;上课时还可以吃吃东西、玩玩游戏,每天不亦乐乎。西蒙先生担心:孩子们习惯了这种上课模式,以后赶都赶不回去学校了!


无独有偶,原本就在家工作的杰瑞先生,这一年身边突然多了三个孩子也在家上网课,他的孩子也对网课情有独钟。每天上完课、做完作业,就可以到后院与他们的宠物鸡玩儿,喂食、取蛋、清洁鸡舍...杰瑞先生说:再来一年网课,我也不反对,孩子在我身边,互不相扰,家里挺热闹的。


伊红教授这一年中,除了帮儿子适应网课,自己也要适应如何教网课。她发现比以往要花费更多的心血来准备网课,但也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水平。她体会到这段时间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更多了,感觉跟学生也更接近了,虽然隔着屏幕。


大学的乔治教授去年四月原本在华盛顿特区参加一个国际会议,结果,会议取消了,会议费也不知道退到哪里去了,至于机票费用,航空公司说替他保留一年,结果这一年,他哪里也没去成。他说自己不缺钱,也懒得去问,当作给某些人的疫情补助吧。这一年,一直在家上网课,都快闷出精神病了。


中学的琳达老师秋季开学后,每天都坚持到校与学生面对面。去年夏天,她母亲因为新冠在医院病逝,当时因为各种限制,不能去医院探视,只能隔着屏幕与她母亲告别。失去母亲的痛是撕心裂肺的,不过,为了照顾她父亲,她只有选择坚强。开学后,她每天到校上课,担心将病毒带回家,不能常常去探视她孤独的老父亲。现在,她和她父亲都接种了疫苗,终于可以天天见面了!


感染上病毒的人们


迈克尔先生在去年三月州长宣布网课的时候特别开心,他说他会带着全家去佛罗里达州度假。对病毒满不在乎的他,结果在十月感染了病毒,然后,全家祖孙三代人都传了个遍,最后,又都康复了。相信上帝的他坚信上帝在保佑着他们一家。作为老师的他有优先权接种疫苗,但他谢绝了:有上帝的保佑,我无需疫苗。


格瑞小姐就没有这样的好运。正在伊利诺伊州某大学求学的她感染上新冠,使得原本“风雨飘摇”的身子雪上加霜,留下后遗症。因为健康缘故,她不得不退选两门课。回到德克萨斯州父母身边,准备好好养养身子,结果,前段时间德州停电断网加重了对她的打击,使得她健康每况愈下,抑郁缠身。


家中蹲出了“雍容华贵”


每天宅家,运动少,一不小心,吃成一个胖子。这是很多人的感受。


爱美的丽兹小姐在“家里蹲”大学上了一年的网课,没有买过一件新衣、一双新鞋,没有去美容店做过一次美容美发;每天居家,慵懒无比,以至于蹲出了“雍容华贵”。


很多人都提到体重的增加,伊红教授说不经意间她和先生都成了“小胖子”,有一次,回学校,看到几位同事,感觉他们像被吹了气似的,几乎认不出来了。


我也不例外。健身房不去了、减少外出了、书案前长时间备课、专注品味美食了,一年前松松垮垮的裤子突然变紧了。


我突发奇想,如果有一个巨大的磅秤,将所有的美国人赶上去过一过磅,不知疫情一年后,平均增重了多少?


丽兹小姐反问我:想到以前每天花在衣着打扮派对上的时间,现在都用在思考问题或者看书上了,宅家天天衣冠不整的,不知道是好是坏?


任凭风吹雨打 我自巍然不变


土木工程师史蒂夫先生坦言疫情对他们影响并不大。他的夫人每天去医院上班,他也每天去健身房游泳。做好一些必要的防护措施,节假日里,照常游山玩水。他们觉得,越是艰难的时候,越要过正常的生活,才能身心健康。病毒不吓人,人倒会先吓死自己。


像史蒂夫先生一家如此勇敢面对疫情的,朋友圈中还有几位,社交平台上,舞照跳,马照跑,面对病毒,面不改色,勇气可嘉。


困境中的希望


忙于工作的房地产商人杨先生,平时家务活均由保姆承担。疫情中,保姆回家了,杨先生开始学习做饭,并享受居家生活,没想到,由此挖掘出自己的烹饪才能,女儿对他的厨艺赞不绝口。


梅女士和她先生的工作常常要求他们全世界到处跑,这一年,他们安营扎寨,没有离开他们的城市一步。从繁忙中沉静下来,不再忙忙碌碌,天天与孩子们在一起,享受安宁的生活。 


教会的兰怡女士觉得最大的变化是有了很多时间学习《圣经》,聆听神的话语,凡事不再想当然,更信靠主耶稣。当孩子们因为缺乏社交活动,心理有波动时,她比以往更频繁地召集家庭会议来改善需要改进的地方。


当一扇门被强行关闭的时候,另一扇门会悄悄打开。麻省的大章教授热爱旅游,计划退休后,外出旅行周游世界,疫情之下,不便出境,计划搁浅;于是,热衷于远足,游览新英格兰国家公园和州立公园,饱览美景,拥抱自然。远离人群,在大自然中,洗涤身心。



戴口罩、勤洗手成为生活常态


小学的琳达老师回忆起,刚开始,让学生去洗手,学生们的反应还比较勉强。前些天,一个学生在学校突然觉得不舒服,于是让她回家休息。然后,对课上的学生说,大家去洗一下手,于是,所有学生排队认真打上肥皂液,搓手20秒;还帮老师回忆,这个学生进教室后,接触过的东西,然后喷上消毒液。


在商店工作的雪丽女士说,这一年最大的变化是,每天戴着口罩,把鼻子都压扁了!


去年九月,当我走进学校的时候,我很诧异,师生们都认真地戴着口罩,以前教师会议上的那些担心根本不存在;而且,从来没有听到因为不戴口罩而受处罚的纪律问题。


朱迪夫人对我说,每次出门,她一年级的儿子都关照她和她先生要戴上口罩!我笑着说,这是学校教育的成功之处,大家更注意公共卫生了。 


才华在熠熠闪光


对于很多外向的人们来说,疫情中,不能聚会、不能开趴,很多人大吐苦水:太无聊了!


露丝太太直言她是个在家呆不住的人。不过,通过疫情,她发现在家呆着也有很多的乐趣。在动手能力特别强的先生指导下,她和孩子专心修房子,将里里外外都修葺一新;结果,让他们都瞠目结舌的是,经过他们改良后的房子以高价出售!她说从这个角度来看,她还应该感谢这个疫情。 



在东岸藤校的大苏老师网课一年,宅家一年,重拾儿时画趣,准备成为一个书画家。西岸私立高中的小崔老师也寄情笔墨纸砚,创作出不少佳作。


小牛先生在纽约银行工作,疫情爆发后,被父母召回家。平日除了工作、打游戏和锻炼之外,就是为父母和弟弟们做一桌好菜。为了减少家人不能到餐馆堂吃的遗憾,牛先生每次精心选料并尝试各种料理,父母夸奖其做出了三星米其林的水准。


留美还是回国


麻省理工学院毕业的三十出头的林林博士,在疫情中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回中国创业。


八、九十年代,林林的父母带着年幼的林林,放弃国内的“铁饭碗”,来美国读书深造、打拼生活,一步一步地实现了“美国梦”:安居乐业,孩子名校毕业,进入一家知名公司。


可是,在美国的工作中,林林的体会越来越深刻,他的亚裔身份成了他事业发展无法打破的天花板,而彼岸给出的资金和筹码相当诱人,于是,毅然决然地接受彼岸递过来的橄榄枝,飞抵北京,开始他的创业生涯,留着一对老父老母在美国感叹“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九十年代初来美国的飞飞先生一家居住在疫情的重灾区洛杉矶,孩子在家上网课,他与夫人在家工作,平时都上网购物,几乎与外界隔绝。他提到,养老院老人在疫情下的悲惨遭遇,令人心有余悸。于是,重新考虑他的退休规划,考虑是不是应该返乡,或者美中各住一半时光。 



情暖人间


在这一年中,病毒肆虐,经济萧条,有人失去生命、有人失去亲人、有人失去工作,然而,更多的人们相互扶持共度难关。


祖籍福州的姗姗和她先生在辛辛那提经营中餐馆二十余年了,他们的父母均居住在纽约。疫情不但将亲人隔离在两个城市,不能相见,还重创了他们的餐馆生意。这一年来,他们没有经营堂吃,只有外卖,辞退了部分员工。忙的时候,在家上网课的孩子也来帮帮手。他们努力支撑着。


有一天,一位老太太在点餐后,留下了五百美金的小费。姗姗看到收据后,感动地流下热泪。她觉得这是对他们在艰难中继续经营的首肯。当她将收据展示给孩子们看时,孩子们说:妈妈,下次这位客人来的时候,您要多送人家一些礼劵哟!


疫情来袭,病毒无情,然而,普普通通的人们以他们独特的方式,来应对这无常的世界,这世界永远属于乐观的、富有爱心的人们!



当我采访朋友时,他们笑着说,小张老师在布置作业吗?你的一年呢?时光无痕,但是,有文字记载,日子就不同了。


我用我的眼睛来注视所爱的人、所关注的事,用我的耳朵来聆听自然的声音和人们的诉求,用我的笔在繁忙工作一天后留几滴记录。


回顾疫情这一年,从一开始的由上至下的轻视,到各州慌不择路地各行其是,太多的政治意识形态、太多的个人意识和自由主义夹杂在其中,再加上领导人的言行举止带来的混乱理解,最终,待到真正的“救火员”出现时,已经有2920万例新冠病例,53万美国人在灾难中丧生。


人们因担心防疫中过度的行政命令侵害公民的基本权利,因而,产生不信任,并提出质疑,这不算一件坏事。然而,为了反对而纯粹反对时,多多少少是在消耗人类的理智以及人们的耐心。


英文里有一句话 “Every cloud has a silver lining.” 直译为 “每一朵乌云都镶有银边”,意思是任何困境中都隐藏着希望。经历了灾难,遭受重创后,病毒给人类上了很好的一课。疫情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也给人们带来了全方位的思考,审视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


据美国疾控中心统计,目前,美国已有21%的人口至少接种一剂新冠疫苗,超过11%的人口已经接种完毕。接下来,如何让经济复苏、让民众生活慢慢回归正常也是值得各个部门深思熟虑、精诚合作的。


图片来源:美国疾控中心(CDC)


新冠疫情一周年之际,正值孩子的十四周岁生日。这一年,不知不觉之中,孩子已经成长为一个小大人了,身高远远在我之上。对孩子的期望,尽在不言中。



孩子的钢琴老师接种了疫苗,诚邀我们重返他的课堂,并不是每一个科目都适合网课的呀。时隔一年,回到他的工作室,听到悠扬的琴声,感慨万千。



当人们已经抗疫疲惫,无比期望回归正常生活时,不要忘记疫情给我们上的这一课,在追逐金钱和梦想的同时,请不要忘记你的生命、健康、家人和自由,还有,非常抽象的真善美。 



END


点滴生活记录与观察思考

欢迎分享这一年的疫情体会

请在后台留言,期盼共同成长





感恩的心  感谢有你

长按识别关注小张老师



雪泥鸿爪

瑞雪兆丰年

踏雪探梅

流泪的家长 流泪的老师

好书就如好友

疫情之下,和美国学生过个热热闹闹的中国年

与学生们重温儿时的梦想

疫苗、疫苗,你在哪里?

漫天风雪中,忽听得一声“您好,老师”

舌尖上的中文

爱上一座城,辛辛那提

教了一年书 白了少年头

开学第一周,雪花飘飘,北风啸啸

一场疫情改变了很多人的求学之路

中文社是美高学霸们的俱乐部

30岁未婚的他成了5个孩子的父亲

许学生笔墨纸砚,学生许我翩若惊鸿

春风化雨 知行合一

黑暗中看到了光明 明天会是新的一天

接种了,却又不愿开放校园,州长很生气

美国永久邮票上的中国女人

过完年 锄地种一个春天

三八节,致敬悍妇

足球世界杯会来我家门口吗?

打完疫苗第二剂 师生士气大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