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的音乐激励了几代人 他的命运却如此多舛

小张老师398 张宁 ning zhang 2023-02-21

图片来源:网络


他一生创作了2000多首歌,有人说,如果不间断地演奏他的作品,需要七天七夜;他的歌,很多人耳熟能详,传唱至今;不过,在滋润他的土地上,他的作品曾被禁了足足十多年...


1974年,当我的老大哥在高中用他的曲子填词了一首歌,参加批林批孔运动时,遭到了班主任老师的严厉批评...


1984年,当我在初中音乐教室里,和我的同学们一起唱起他在1963年作词作曲的《我们走在大路上》时,心情澎湃,精神焕然一新...




他就是被人称为红色音乐家的李劫夫。他的歌,你有多熟悉,你的经历就有多深刻。在故纸堆中翻阅有关他的资料,他的歌曲一直在脑海里萦绕,好像听到一种声音:写出来,写出来...


好吧,我把他的故事整理了一下。



少年劫夫



李劫夫本名李云龙,1913年农历十月二十日(公历11月17日)出生于吉林省农安县一个家境殷实人家。李云龙在家中排行老六,幼子,有三个姐姐和两个哥哥。父亲是个京剧迷,还喜欢收藏书画。在父亲的熏陶下,六个孩子都喜欢艺术。


李云龙小学毕业的时候,母亲去世了,家境日趋困顿,李云龙的学业也被迫中止。1928年,他曾到县城的中药铺当过一年左右的杂役。十六岁时,父亲因债务问题入狱,家中哥哥挑起大梁,但终究由于家中经济问题,他进入师范学校学习。绘画与音乐,只是他的爱好,并非科班所造。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人侵占了整个东北。李云龙不得不到小学代课维持一家生计。不久,李云龙在长春第二监狱谋到一份差事。在这里,他接触到了更多的共产主义思想。


李云龙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不甘在东北当亡国奴,1933年,流亡到青岛,改名李劫夫,表示“劫后一夫”。


他被安排在青岛民众教育馆当助理,编写一些进步文艺作品,自己也演奏、演唱《松花江上》、《义勇军进行曲》、《渔光曲》等节目。后经人介绍去小学任音乐、美术教师,以此谋生。他还与左翼作家联盟成员成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并在进步刊物上发表文章。 



延安时期的劫夫



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24岁的劫夫离开了青岛,背着一把小提琴来到了延安,参加了八路军西北战地文艺服务团,团长是大名鼎鼎的被毛泽东称为“武将军”的大作家丁玲。


1938年9月,劫夫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介绍人是丁玲的丈夫陈明。劫夫正式谱曲的第一首歌是丁玲作词的《西北战地服务团团歌》。同时,由丁玲主编的《战地歌声》一书出版,书中有29首歌,其中13首,即为劫夫所作。



抗日时期的劫夫



1941年初冬,在山西的一个小山村里,劫夫和诗人方冰聊起抗日中的经历,其中小英雄王璞的事迹深深地打动了劫夫,于是他建议为小英雄写首歌。两个人找来一片纸、半截铅笔,开始构思,两个小时后,《歌唱二小放牛郎》问世,大家纷纷传唱开来了。 


戴过红领巾的人们,谁不晓得这首歌呢?“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不是他贪玩耍丢了牛,那放牛的孩子王二小...”





从田园牧歌到日寇铁蹄蹂躏,从王小二的机智周旋到壮烈牺牲,音乐慢慢展开,每次听到这优美抒情的旋律,总令人为之动容。



音乐为媒



在部队剧社,劫夫爱上了一位美丽的姑娘--张洛。33岁的劫夫当时是男低音,17岁的张洛是女高音。第一次见面时,因为劫夫不修边幅,邋里邋遢,张洛把他当成了炊事班的战士。


战火纷飞而又浪漫的年代,音乐让张洛与李劫夫相知相爱。“爱上劫夫因为他的才华,在音乐方面劫夫真的是无师自通,一首普通的小曲,他都能改编成大家喜欢的作品。”90多岁的张洛回忆往事,脸上荡漾着幸福的笑颜。


张洛与李劫夫共育三女,女儿们继承了父业。





1955年,年仅五岁的大女儿李青就被父亲送去学钢琴。作为民间音乐出身的劫夫,对西洋乐器钢琴情有独钟。当时在东北几乎没有小孩接触过钢琴这个洋玩意,李劫夫严格要求女儿,有一次李青练琴中间上厕所,竟蹲在那里睡着了。姥姥见她那么辛苦,不想让她学了,劫夫却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说完,劫夫亲自把李青背回去,他希望女儿今后成为钢琴家,弥补自己没有接受过正规音乐教育的遗憾。后来,李青成为非常出色的钢琴演奏家,实现了父亲的愿望。


二女儿李丹丹多才多艺,成为中央歌剧院著名歌唱家和导演,她还是一位出色的画家。与两位姐姐相比,三女儿李迢迢的童年更坎坷、艰辛,但是她最终也成为中央歌剧院优秀的歌剧演员、女中音歌唱家。虽然历经磨难,但李劫夫的三个女儿都成为优秀的艺术家,作为国家一级演员,至今仍活跃在舞台上。此是后话。




建国初期的劫夫




根据张洛的说法,劫夫最早是部队剧社的男低音,后来成为东北鲁艺音乐部部长,东北音乐专科学校校长,沈阳音乐学院院长,是党和人民培养了他,让他从一个文艺爱好者成长为一名革命作曲家。


在辽宁,劫夫是个"特殊人物"。他的特殊之处在于,别人在政治上出了毛病,不说被打入十八层地狱,至少是保不住“官位”的,可劫夫却例外。1957年,因为强调“业务第一,政治第二” 险些成了右派的他,第二年,被任命为沈阳音乐学院院长。


没有进过音乐学院,不会用五线谱创作的音乐大家,成为沈阳音乐学院首任院长。在他主政下,培养出傅庚辰(代表作《红星照我去战斗》等)、谷建芬(代表作《今天是你的生日》等)、秦咏诚(代表作《我和我的祖国》等)等几代杰出作曲家。





1962年12月,著名音乐理论家吕骥为《李劫夫歌曲集》写的序言《在群众斗争中产生的歌曲》中提到:“劫夫同志始终注意保持和群众斗争的联系,把音乐反映群众斗争生活看作音乐创作的主要任务,因而他每一个时期的作品总是多方面地反映了那一时期人民生活中各种主要斗争……仅仅说他在曲调上进行了一些新的探索,也许还太笼统,具体地说,包括了对调式的探索,对曲调中的韵律(包括韵脚)的探索,对曲调构成的探索,对语言处理的探索。” 





业内人士都认可,劫夫是在音乐创作上走群众路线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说“他是人民的知音,人民是他的知音”不过分。



1964年,劫夫和张权领唱《我们走在大路上》


五、六十年代反美的形势下,一首充满异国情调的《哈瓦那的孩子》静静地流淌在人们的心间:


“美丽的哈瓦那,那里有我的家;明媚的阳光照进屋,门前开红花...”





这么优美的旋律和歌词,谁能料想得到这是一首反美帝的歌曲呢?它在纯洁孩子们的心间发芽滋长,哈瓦那成了“天堂”的代言人,而仇恨的敌人无疑就是美帝了。此曲由劫夫创作于1962年。


毛泽东诗词歌曲的创作,劫夫并不是第一个,但却是最活跃、成绩最突出的,自1958年之后的十几年间,他将毛泽东公开发表的三十七首诗词全部谱了曲。




1966年3月,河北邢台大地震,劫夫奉命前往参加救灾活动。其间,遇到了周恩来总理。周恩来对劫夫说:“劫夫,我最佩服你的‘大路上’,你的四段词我都会唱。”说罢,周总理还真唱了几句。


受此鼓舞,劫夫在灾区创作了19首歌曲,其中包括那首后来风行一时的、根据邢台民谣谱写的《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一歌。





这首歌对中国儒家思想的沉重打击可谓深远,导致后来的告密成风,六亲不认,人们连跟亲近的人都不敢讲真话了。 




文革时期的劫夫



文革初始,劫夫虽然也被揭发、批判、甚至抄家,但还被选进了领导全院运动的革命委员会。


与全国各地一样,沈阳音乐学院的红卫兵作也分成好多派。其中截然对立的两派,一是“毛泽东思想红卫兵红色造反团”,一是“井冈山红卫兵”。“红色造反团”主张打倒劫夫,“井冈山”保劫夫。


1967年1月15日,“井冈山”以到“中央文革小组”上访为由将劫夫“押”往北京,实际上是将他保护了起来。


在北京期间,劫夫与他在抗日时期的老上级黄永胜重逢。


1962年,李劫夫在广州偶遇时任广州军区司令员的黄永胜。黄的夫人项辉芳在得知劫夫是沈阳音乐学院院长后,便让劫夫将她12岁的三儿子黄春跃特招到沈音学习。黄春跃到沈音后,在劫夫家中住了一年,后来还认李劫夫作了干爹。


1967年劫夫在京期间,张洛与项辉芳的往来十分密切。当时林彪妻子叶群托项辉芳为女儿林豆豆物色一个工农子弟对象,项辉芳就让在沈阳文联工作的张洛帮忙在文艺界找找。


张洛在文联找的小伙子通过项辉芳与叶群这关后,叶群安排了一次林彪接见革命音乐家劫夫的活动,以便让那小伙子当作劫夫的随行人员一道参加接见。


1968年春节前夕,林彪接见了劫夫一家,对劫夫说了几句夸奖的话。会见后,劫夫以万分激动的心情给叶群写了一封向林彪表决心的信,表示:“永远忠于毛主席,永远忠于林副主席,永远忠于毛主席革命路线,永远忠于毛主席的无产阶级司令部,天崩地裂心不变,刀砍火烧志不移……”


1971年10月20日,劫夫、张洛夫妇因涉嫌与林彪反革命集团有牵连,被关进了“学习班”,实行隔离审查。在“学习班”,在专案人员“车轮战”的强大压力下,张洛交代出,劫夫最后欲拟创作的一首歌、并亲笔写下了的歌题,竟是《紧跟林主席向前进》!


从此,劫夫落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同时劫夫的歌曲被停播、停唱。


在“学习班”,劫夫待了5年,1976年12月17日突发心脏病去世,终年63岁。很想知道,又不想知道,在“学习班”里的那些日子,劫夫的心路历程,但是,有一点,非常明显,他的才华被深深地压抑了、伤害了,最后被埋葬了!


这无疑是一个人生悲剧,创作的歌曲广为传唱,一生看过太多其他人的悲剧,小心翼翼地行事,最终还是因为依附权势,失去了人身与心灵的自由,命运与劫夫开了一个大玩笑。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对于很多喜欢劫夫歌曲的人来说,劫夫是他们的音乐启蒙,我也相信,很多人在唱这些歌的时候,是发自肺腑的热爱他们所唱的内容。


1981年,劫夫的歌曲解禁。


1997年1月27日,中央歌剧芭蕾舞剧院在北京音乐厅演出了劫夫作品音乐会。把跨越24个年头的25首作品,重新推上舞台,当人们熟悉的乐曲声响起时,掌声迭起,群情激昂。 




2013年5月,劫夫百年音乐会在沈阳音乐学院举行,三个女儿参与策划、导演、演奏和演唱,这是她们在父亲百年之际表示对父亲的热爱和崇敬。


“逝者如斯夫”,随着时光的流逝,人们在唱起这些老歌时,大多是一种青春的回忆,人们很少去反思一个才华横溢、充满着理想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的音乐家的命运为何如此多舛,以及造成这种悲剧人生的根源。历史就会不断地被复制。






参考资料:

傅庚辰: 吕骥:革命的音乐人生——纪念吕骥同志百年诞辰

陈馥: 音乐家李劫夫的身边人身边事 

陈益南: 音乐家李劫夫与“文革”

霍长和: 红色音乐家——劫夫

李青: 写在劫夫百年音乐会前后

凌紫: 劫夫百年听劫夫音乐

赵郁秀: 红色记忆 梦想的力量

佚名: 《星星之火》 沈音人永远的代表作




往期回顾

感恩的心  感谢有你

长按识别关注小张老师



我的芳邻

朝花夕拾

园丁日记

花知时而开

美国万万税

一碗荠菜馄饨

灰鸽的爱情故事

落红不是无情物

世上最美母亲花

春风化雨 知行合一

一篇文章引发的故事...

你我都是中美民间大使

让你的心田美若你的庭院

种一棵小苗 在美国遇见中国

飘雨的日子里 让我这样的想起你

七夕遐想:朝朝暮暮,更兼天长地久


印象梵高

为生命接力

花事知多少

生如夏花之绚烂

艾米的困惑与解脱

二舅的闰土即视感

美国托尼老师成长记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美国“双院士”的心路历程

美国毕业生给母校留下了...

星条旗下一群幸福的华裔老人

女儿21岁离世 他选择了坚强与感恩

钟情于国家公园 寻觅身边的诗与远方

沿着美国乡巴佬公路 探访新晋国家公园

一所公立学校如何建立起美国最伟大的数学团队


春天里的枪声

万里纵横羽林枪

你要为你说的话负责

痛心 校园枪击案何时能了

美国是一个危险的地方吗?

原本可以制止的校园枪击案

“老师,你会配枪去学校吗?”

枪击案:令人窒息的78分钟

全美教师多奇志 不爱轻装爱武装

没有得过新冠的人生是不完整的...

这次 十八名儿童一位教师倒在枪口下

“没有想到,独立日游行中有人向我开枪”

平静校园噩梦重现 密歇根高中突发枪击案

无缘人间儿童节的19名儿童 愿天堂没有枪击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