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CHIII观察 l 华为影响到约1200家美国供应商——兼议跨国公司如何跨越“国家”的栅栏

chiiicn实验室 CHIII汉诺威工业智造指数 2022-07-09

2000年左右我在《视点》以“GE,全球公民手册”的评论,作为我当时一个“民主的公司制”课题的组成部分,将“公司”作为未来人类自我组织治理、超越“国家”组织型式而进行定义——似乎美国有一任总统柯立芝曾说过类似“美国就是一家企业”,而“企业”与“公司”之间,是一种嬗变。

但凡推演“制度”逻辑,如果不提出人类生存未来的命运以及组织型式迭代,就无以说什么制度比较:人类有部落、家庭、国家之后,将进入凝滞过程,由此完成了个体、群体、集体的行为秩序推演。

简而言之,人类在进入国家的藩篱最后,必然会走向去国家化,而跨国公司,则是“去国家化”的萌芽或预演。

假如说二十多年前,跨国公司本土化是一个问题,而信息技术及互联网技术应用,已经使本土化不再成为一个问题,信息技术及互联网应用过程,已经完成了类似“价值共识”、标准一致的任务:“价值共识”的文化标准;市场秩序则是标准一致——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肯德基麦当劳进入中国时,人们长队绵延数公里,并不是因为肯德基麦当劳就一定比中餐好吃或者营养价值更高,人们消费的“价值共识”即因为来自所谓世界最先进国家的美国,但凡国际或者美国产的,就是最好的。这一“价值共识”,就是美国文化是全世界最好的“标准一致”:人们吃的不是汉堡,而是美国文化。


文化价值一致与生产流程物理标准,是企业蜕变为公司的人类行政组织型式迭代。因为只有标准化,可以更加便捷地实现复制或规模化扩张——在世界现代工业进入中国之始,是整体设备的运输和异地组装,与此配套的工种和岗位等等需要输入师傅培训,很显然,此为加重跨国公司在中国落地的成本。

于是,将机械设备以及生产流程标准化,是跨国公司进入一个国家或新兴市场规模扩张“就地取材”的不二选择。

任何事物都具有双刃剑的两面,假如说机械设备原装输入或异地组装,可以有效地发挥工业数据保密的功能;标准化复制,则不得不进行数据开放包括生产流程、工艺流程等等,这一“标准复制”方式,非常简易方便,极大地刺激并容易被异地员工学习和掌握:随着跨国公司在新兴市场的体量越来越多,这一数据保密的风险敞口也越来越大,大到本土公司快速吞噬的地步,这就迫使世界现代工业一面通过强化数据保密即知识产权保护,一面被迫对工业数据进行权重重新部署——所谓的关键技术、一般部件等等,由此形成跨国公司进入新兴市场的一道道防火墙。

跨国公司特别是美国公司为什么掀起一波一波的科技创新高潮,就是为了抢占和封锁原始创新数据,并将这一创新行为通过数据标准及物以稀为贵方式,谋取垄断式暴利。

中美贸易战的背后,就是一场以美欧等世界现代工业与中国及新兴市场的数据标准争夺战:前者不甘心或不愿意开放更多的创新数据;后者以对创新数据的快速应用吞噬和迫使开放创新数据的关键领域——美国战略防御,中国策略进攻。至于贸易等等,仅仅是生意或买卖纠纷而已。

在策略进攻的领头羊就是华为等CHIII所定义的“未来工业”方阵。

“中美贸易战”是一场迟早都会发生的冲突!是一场工业数据之战、数据标准之战!因为“国家”要做“中间商”吃差价,哪个“国家”的“吃差价”贪欲最盛,其战意也就越强烈。

工业数据掌握在公司手里,而非国家囊中,“国家”为了发挥”吃中间商差价“的正当理由和想当然作用,就要通过缔结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标准一致“,以帮助跨国公司控制数据垄断利益。其实,没有”国家“,跨国公司之间同样也可以自行形成”价值共识“的标准一致。

“国家”介入跨国公司阵营的自由竞争,只能使竞争本身更加复杂,比如在美国,白宫与公司即美国跨国公司之间,同样也会产生利益冲突:即使白宫想“不惜一切代价”,美国跨国公司则做不到“不惜一切代价”。因此,特朗普及美国政府就可能面临进退维谷的境地:他需要协调国家政府与企业(美国跨国公司)之间的利益关系,一方面,政府作为国家公民利益或权益代言人,需要维持“国家”的存在或正常运转,一方面还有通过诸如减税等等作为“拉拢”跨国公司的条件或诱饵,弥补或补偿国家行为对跨国公司造成的损失。

在美欧等世界现代工业国家,政府是企业的“走狗”——假如政府不能为企业提供生存安全及竞争环境的保障,这一政府又有何用?国家通过制度设计担当所谓市场的守夜人,就是首先要“伺候”好这些赚钱交税或保护费的“大爷”。国家收取这些“中间商差价”,就是分工负责企业及跨国公司的“后勤”,可称之为“社会”,政府这一“后勤”工作不满意,就会影响到政府本身是否尽职并废除之。

中美贸易战之华为被美国“国家”封锁或制裁,对于“国家”或是好事,但对美国跨国公司则未必全是好事,至少是一种短视:因为美国“国家”对本国跨国公司的保护,最终会伤害公平竞争,从而损伤创新能力。

美国政府将华为列入黑名单的同时,短期内是对美国企业好,但时间久了就会越来越被动,华为被禁会影响到约1200家美国供应商、包括为其提供三分之二网络安全工具的企业以及芯片商的“正常运营”,美国政府即白宫,拿什么来补偿这些企业的损失?华为去年向这些美国公司购买了大约110亿美元的组件和服务,其暂停或中止向华为提供这些服务,意味着要从别的地方将这110亿赚回来。

当今世界,有多少“华为”可以花110亿美元购买这些组件或服务?特别是那些专门为华为定制的美国“来料加工”企业,如何挺过美国国家行为所承受的打击?假如华为通过别的地方或企业,有了新的“来料加工”替代,原来的“来料加工”企业则背负信用风险和难以持续运营的尴尬境地。即使如安卓、谷歌等等,或许他们或多或少是这场制裁和封锁的始作俑者之一,但同样面临着通过加速迭代创新,以占据未来工业的制高点。但同样也会面临去产能的压力,时间越久,被迭代、被替代的风险也越大。世界并不是只有美国跨国公司,还有欧洲、日本等等,他们同样也是美国跨国公司的竞争对手,也在虎视眈眈美国企业的任何创新动向并试图超越。

现在,美国跨国公司都在赌华为所提前储备的芯片及相关关键部件的库存,而要必须保证这一段时间不要发生可以替代的“选项”。如此煎熬的不仅仅是华为,美国跨国公司也一样:华为即使死也会拉几个垫背的。更何况,假如中国不惜一切代价,华为及中国未来工业团灭,也不是那么轻易实现。

“国家”是人类经济活动的搅屎棍,还是“公司”的护身符?!



近期部分相关阅读:

CHIII样本企业|中美贸易战背后的“未来工业”数据争霸战

华为或《美国陷阱》

中美贸易战,为什么不提反垄断?

中美关系的前世今生——浅议民国政府为何垮台

中美贸易战,就是一场熬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