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千字文》- 第11集

请点击关注➤​ 聆听最美好声音 2021-07-31


古诗词文欣赏品读古典诗词畅享诗意人生


每日经典聆听最美好声音



《千字文》(第十一集)

张清泉教授主讲
台南极乐寺
2016/9/27

老师:好,诸位师长、诸位同学,我们今天就顺着昨天所讲的段落继续讲下去。那我们开始,先从第三章开始念起好了,“乐殊贵贱”,从这里,六十四页。
学生:“乐殊贵贱,礼别尊卑。上和下睦,夫唱妇随。外受傅训,入奉母仪。诸姑伯叔,犹子比儿。孔怀兄弟,同气连枝。交友投分,切磨箴规。仁慈隐恻,造次弗离。节义廉退,颠沛匪亏。性静情逸,心动神疲。守真志满,逐物意移。坚持雅操,好爵自縻”。
老师:好,今天就从“仁慈隐恻,造次弗离。节义廉退,颠沛匪亏”,从这个段落开始。“仁慈”,这个大家都不陌生,仁厚慈善。仁就是待人良善宽厚。慈就是长辈对年幼的人心中充满的善心,这个叫做慈。“隐恻”,或者讲恻隐之心,别人遭受了痛苦和不幸的事情,我们要表示同情或怜悯。隐就是怜悯,恻就是同情心。
讲到这个同情心,大家因为常常挂在口上,所以对同情这两个字的语意,这个词汇的语意就有一点局限了。我们先从字面上讲,同情是什么意思?同就是相同,情就是心情,同样的心情,用同样的心情去感受对方的心理,叫感同身受,或者是将心比心。不过我们现在讲到“我同情你”,这是什么意味?你的状况让我非常同情,是不是有一点我高高在上,你低低在下,你很可怜,我只是觉得你很可怜而已,就变成这样子而已。所以现在又发明一个词,叫同理心,就比较不会用刚才讲的那种,我只是怜悯你,可是接下来没有什么表示、没有什么动作,就没有什么感同身受的那种意思。所以在哲学上有时候我们会讲一句话,叫做同情的了解。同情的了解就是同理,同理心。同情的了解,也不能说把自己高高在上,你低低在下,那我怜悯你,所以我了解你,也不是那个意思。总之就是将心比心,人溺己溺,人饥己饥,人家饿了、人家没饭吃,你看了以后,你觉得好像你自己。可是光这样子的心理没有用,还是要有下一步动作,你要帮他解决问题,你有能力你就帮他,想办法帮助他,这才是同情怜悯,这种同情怜悯才有用、才有意义。否则你只是在那边感叹,你好可怜,我同情你,叫“口惠实不至”,甚至连口惠都没有,人家听了以后更难过。这是仁慈隐恻。
再来是“造次弗离”。“造次”,仓促急遽匆忙之间,匆匆忙忙,再加一个慌慌张张。一般人遇到事情最怕就是这样子,慌慌张张,不知所措。我们要练习就是不管发生任何事情,你总是要定下心来,想一想怎么应付、怎么处理?不是在那里手足无措,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仓促之间遇到事情了,你要怎么办?这个造次指的就是这个情况。
这里面讲到造次弗离,我们对仁慈心,对一些仁义道德的这些言行准则,不因为任何造次匆忙的事情,然后改变你的原则。“弗离”就是不离弃。这个是在《论语》里头的这一章,我们把它念一遍,来,子曰。
学生:子曰:“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老师:前面还有,我只摘录这一段,这是整章,更长。“君子去仁”,离开了仁心,“恶乎成名”,这个恶念作ㄨ,跟呜呼哀哉那个呜意思一样。恶乎成名,这个成名不是一般的名利心那个名,所成的名就是君子之名。一个君子离开了仁心,哪里还叫做君子?连君子的名称、名字都称不上了。所以一个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终食,就吃一顿饭,吃一顿饭的时间,这个是在比喻,比喻短暂的时间。吃一顿饭,如果不是吃宴席,宴席吃二、三个小时也有可能;吃一顿饭,以前我的习惯,狼吞虎咽,一个便当十分钟就解决了。现在不行了,因为这样胃都搞坏了。现在一口饭,饭粒大概数数看有几粒,有四十粒、五十粒,大约就要咬四十次、五十次,慢慢咬慢慢咬,让那个唾液充分的跟淀粉和在一起,这样才能够好好消化吸收。所以终食之间,我们就跟它理解成很短暂的时间就对了,连这么短暂的时间都不能够违背仁。“造次必于是”,紧急仓促的时候也不能够违背仁。“颠沛”,颠沛流离,困顿。困顿,譬如说我现在经济条件很不好,我工作上有困难,面临了被资遣或者是失业这样的问题。好了,我失业了,我就去偷、去抢,这就违背仁了。“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困穷的时候,还是要坚守自己的原则,这个叫做“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刚刚讲的这些仁的含义,一般就是仁爱、仁慈,或者是仁厚,一般我们所体会到的大概是这两层。不过这边我们再补充一点,让各位对仁的体会会更深刻,这个都是典籍上面、经典上面有提到的。有一句话,“生生之谓仁”,所谓生生,就是我们一般讲生生不息。什么东西生生不息?就是那一股生机、那一股生气。生气不是你在发脾气的,不是那个生气。生是生命的,生命的气息。了无生气,充满生机,那不一样。了无生气,那个植物缺水,你种在盆子里面,缺水的时候就会怎样?垂头丧气。那如果你不要让它缺水缺太久,缺到叶子都掉下来了、都枯掉了,那就救不回来了;如果在适当的时间里面,还有救,你把它整盆放到水里面去,放个半天,它叶子又生起来了,水又吸饱了,又充满生气了。所以这个生生之谓仁,指的就是这个生机、生气。
我们来看“仁”这个字,各位学文字学上面,应该都了解。仁,左边就是人,这个是站着的、竖立的人,单独写的时候就是这两撇这个人;一个人加上二,人加二。刚刚我们讲到仁者厚也,这个二就是一加一,一加一,本来就是一层,现在再给你加一层就更厚了。譬如说买东西,一斤十六两,我秤了十八两给你,那就是厚。仁者,厚也。
另外有一个字叫做“元”。元这个字,也是一个二,加上我们注音符号里头有这个ㄦ化韵那个ㄦ。但是这个字不念ㄦ,各位知道要念什么吗?听不懂。ㄦ念什么?也是ㄖㄣˊ,答对了,就是人。你去查国语辞典里头,ㄦ部它的注音就念ㄖㄣˊ,不念ㄦ。所以这个也是仁,两个都是仁,只是一个是左右摆,人在你们的左边,二在你的右边;一个是二在上面,人在下面。这两个字有什么关系?既然都是人加二,所以这两个字是相通的,是同样的东西,只是用在某一个范围称为仁,用在另外一个范围称为元。什么场合、什么情况叫做仁?动物、植物,用在动物、植物的就称为仁;用在矿物的,叫做元。这在《易经》的注解里面都有,矿物叫做元,动物、植物是仁。
我们举一些例子来,你就明白了。“生生之谓仁”,就是那个生生不息的生气、生机。矿物叫做元,植物、动物叫做仁。矿物叫做元,举个例子来看看,什么情况叫做元?元气。日语的问候语怎么讲?满帆,日语说你好吗?你好吗怎么讲?日语,你最近好吗?お元气ですか?元气,元气。请她念个标准的,因为我念得不太标准,你念一下。
学生:元气,お元气ですか?
老师:お元气ですか?元气就是元气。台语念作guân-khì,它那个声母也是ㄍ,元气。お元气ですか?你能不能就字面上面讲,你有元气吗,对不对?是不是这个意思?你有没有元气?就是你好吗?你健康吗?身体好吗?身体好不好的意思。我们讲身体不太好,说最近不太有元气,对不对?没什么元气。那到底元气是什么东西?元气就是生气、生机,没有元气就是没有生机。
还有一个山林间之气,叫山林间气。我们在念祭文的时候,莲社的祭文里头就有一句叫做间气,就是山林当中的那种气息。用现代人的健康观念,常常喜欢去森林里面健行、散步、登山,就是要吸收山林里面的芬多精。芬多精是某一些植物特别会散发出来的气息。如果就物理、化学来看,这些也都是矿物质,气体也是矿物,氧气、二氧化碳、氮等等这些都属于矿物。矿物就是没有生命,无生物。除了芬多精以外,更重要的就是氧气,植物里头,在山林里面氧气特别丰富,因为它吸收阳光,把二氧化碳制造变成氧气。
还有《易经》里面讲“一元复始”,那讲的就是什么卦?就是复卦。上次我们讲那个六爻里面,上面五爻都是阴爻,最底下那个初爻是阳爻,阳气始生,一元复始。一元复始叫万象怎么样?更新。过年都是讲这些吉祥话,这些吉祥话它的来由、它所根据的,就是这句话,就是《易经》复卦。
所以在矿物里头,这个生命的气息,生命所需要不可或缺的这些氧气、这些芬多精、这些健康的元素,就称为元。
植物里面,什么东西叫做仁,在植物里头的什么叫做仁?我们一天到晚都在吃,果仁,对对,果仁。果仁有很多,我们常常吃的,薏仁;还有呢?杏仁;还有呢?桃子的那个种子打开。以前小时候我们家里面很穷,然后都去捡很多东西卖,卖给中药房,一个是捡什么?捡那个蝉蜕。夏天蝉脱壳那个蝉蜕,那个可以入药,对不对?那个很轻,所以捡了一大包去卖一块钱。那时候一块钱相当现在一百块。捡蝉蜕。再来,就是吃了桃子以后那个硬壳把它击碎,里面那个桃仁,那个就比较容易了,集一集就这样一包去卖,也是五毛钱、一块钱。杏仁、桃仁、薏仁,还有花生仁,都叫做仁。我们一天到晚在吃这些仁,把它吃下去了,又排出来了。我们一天到晚吃了那么多的仁,有没有增长一点仁心?不知道。吃归吃,吃了以后只是吃而已,都不了解为什么,都不会去思索。因为我们日常身边有太多的事物,我们都不假思索就让它这样子擦身而过。如果我们有一点好奇心的话,就会讲,奇怪,为什么它叫杏仁,不叫杏义、杏礼?仁义礼智信什么都好,为什么偏偏要叫杏仁?
我有时候就是对这些莫名其妙就起了一个好奇心。那是因为有一次我看到一位老师他作的诗,有一本诗集,然后前面有人给他写序,写的序里头就出现一句话,“四肢不仁”。
各位同学有没有看过这句话?四肢不仁。好,那你跟我当时的情况一样。那你现在猜看看,有可能是什么意思?我那时候第一个联想到,有的那个手脚受伤以后不得不截肢,截肢以后会装一种假的手、假的脚,那个叫做什么?义肢,因为我想到仁就想到义。他四肢不仁,难不成他是装了义肢吗?那时候第一个想法,然后赶快就去查,查了以后觉得好笑。
好,先不讲这个,再举一个,大家应该都比较常听到,麻木不仁。什么叫麻木不仁?不知道。你们有时候睡午觉的习惯,有没有睡午觉的习惯?我知道日本不会有,你们澳洲那边都没有,好像只有台湾人比较,台湾很多人需要睡午觉,我也需要。那不方便,在办公室不方便,中午只有一个小时,很多人就会趴在桌上这样子午休一下,对不对?好,常常有这种习惯的,趴在那边睡,睡了三十分钟以后,醒来以后,不是手就是脚,怎么样?麻痹了。所以麻木不仁,答案就在这里面,麻木就是不仁,不仁就是麻木。不仁就是麻木了,所以四肢不仁就是四肢麻木,就是中风了。中风不是有时候左边右边吗,也有人二边都中风,那更严重。中风的时候,你跟它抠,没感觉,那个皮肤没感觉。你趴在那边睡觉,醒来的时候,短短的刚醒来的那几分钟,你跟它抠你麻痹的手也是一样,那个皮肤是没感觉的。但是这个是暂时而已,待会儿几分钟以后又恢复了,又有感觉了。那中风的人,因为神经的问题,就始终都没感觉了。所以不仁就是麻木,就是麻痹了。跟这个生生不息的生机,也就是说它这个神经感觉,神经的部分已经坏死了,已经受损了,就缺乏生机,麻木不仁。
先暂时打住,再看动物有没有仁。不是我们刚刚讲仁慈心、仁爱心那个,有没有跟可以吃的东西有关的仁。刚才不是桃仁、杏仁、薏仁都是可以吃的。这个要懂得方言才知道,会讲台语的应该就知道。你除了吃植物的这些仁以外,还有没有什么动物的仁可以吃的?答案一讲你会觉得,怎么这么的,这么的怎样?一点都不神奇,太平常的东西,结果我们统统都把它忽略掉了。广东话有没有这样讲的?那个广式月饼里面他怎么讲?里面就是蛋黄,他怎么讲?不知道。台湾不是叫卵仁吗,对不对?蛋黄。那我们一直在那边讲卵仁卵仁,都是仁仁仁。就是这样子太熟悉的事物,就容易这样忽略过去了。这个蛋黄跟这个生生不息的生机有关联吗?当然有关联,它的胚胎就附在这里,如果没有蛋黄的话,那个胚胎就没办法存活。所以不管是动物的仁——蛋黄,植物的这些,统统都是生命延续的一个很重要的基因所在,都是核心。核心那个蛋,蛋你把它当作一个物体,也就是它的中心。那个桃核,桃核的中心就是桃仁。所以我们讲核心,什么叫核心?核心分子,你这是团体里面的主要干部,就是核心;你是单位里面的灵魂人物,决策单位、决策人员,就是核心。那植物叫做种子,种子就是核里面的中心。
我再问各位一个问题,榕树,榕树看过吧?榕树的种子有多大?像龙眼的种子这么大,是不是?不对,那是果实,那是榕树的果实,真正的种子还要剥开在里面,密密麻麻,比芝麻还要小的,那个才是它的种子。榕树的种子是这么小,可是这么小的种子,种到泥土里面去,竟然可以长出那么大的一棵大树。你看澎湖还有一棵榕树这样,长到这边,那个气根下面,然后又继续延伸,一直爬、一直爬,一直延伸、一直延伸,覆盖方圆面积有多大?榕树就是有这样神奇的气根,只要接触到地面,它又可以变成树干。这么小的,比那个奇异果的种子还要小,那么小的种子竟然可以长成那么大的大树,因为它的生命的基因所在就在这里头,无限的可能,那个叫生机。
台湾在大概二十几年前流行生机饮食,有吧?我们吃素食的应该都知道。都吃些什么?就是上面这些图片,苜蓿芽、绿豆芽、豌豆芽,还有什么?萝卜缨。萝卜缨就是萝卜的种子发芽,很辣的,那个很辣,咬起来很辣。都是这些种子发芽,这个时候听说能量最高,吃了就特别充满了元气。生机饮食到现在还很流行,打这个什么精力汤,等等这些。
所以这个植物也好、动物也好,它用仁这个字来命名,命名它的种子,命名它的遗传的生命所寄托的这个部分,这叫生机,生生不息。那跟我们的前面那个仁厚、仁爱、仁慈,跟这样植物的生机有没有关联?有没有关联?当然有关联。
“泛爱众而亲仁”,这是在《论语》那一章里面讲。怎么样亲仁?亲仁,我们一般的注解就是亲近有仁德的人,对不对?有仁德的人,亲近仁人,亲近有仁德的人。那我们也要再进一步很好奇的,请问这一位有仁德的人,他为什么成为有仁德?他也是亲近有仁德的人。那就鸡生蛋、蛋生鸡。那第一个有仁德的人是怎么产生的?那就是上帝了。所以有一些问题你要打破砂锅问到底,研究学问就是要有这样的精神,这个问题一直岔开,一直岔开。“打破砂锅问到底”,到底那个问又是什么,你们文字学老师有没有跟你们讲?打破砂锅要问到底,问就问,干嘛非要牺牲一个砂锅呢?非得要打破那个砂锅不可,浪费。那个问,不是你问我我问你,不是学问,不是那个问答的问,在文字学上面,那个问就是裂缝。那个瓷器、陶器不是久了都会有一些裂缝吗?这个砂锅被撞了一下会掉到地下,裂缝裂到底了,就说打破砂锅裂到底了,那跟那个问答有什么关联?毫无关联。
好,回到我们刚刚讲,亲近仁人,仁人怎么产生的?孔子说,孔子难道是天生的圣人吗?孔子是他自己这样认为,我是天生的圣人吗?不是。释迦牟尼佛也不是一开始他就是佛,他是从凡夫这样子慢慢修行的。所以仁人怎么形成的?修来的。从哪里修?读书,从这些典籍,圣贤典籍,亲近典籍。
好,除了这两个管道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亲近大自然。亲近大自然跟仁心、仁性有什么关联?我们刚刚不是讲那个仁还有一个生生不息,大自然里面有这么多绿色的草木、植物,都是从那个芽这样子长出来的,里面有植物、有矿物,还有元气。元气也是仁,植物更是仁,我们不是近视要多看绿色的植物吗?绿色的山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所以孔子讲的话都是经过淬炼,然后最后用简单几个字呈现出来。可是背后的含义,这么多这么深刻、这么深层,一层一层又一层的含义,为什么要乐山?为什么要乐水?山里面有动物、有植物,还有水,有山有水;有水就会有植物、有动物。我们台南高雄附近不是有一个叫月世界,在燕巢那里,现在是稍微长一点草了,有些草木。我在三、四十年前,我们那时候毕业旅行,还特别安排那个是一个景点,毕业旅行参观的一个景点,去那边一看,一棵草也没有。这样的山,看了以后你会有什么心情?难过。游山玩水,去登山,登山你一定是看到那些有特殊的景观、特殊的动物植物,你看了才会心情开朗。那我们毕业旅行安排那个,其实教育意味,你要了解,我们没办法登陆月球,带你到月世界去看一下。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仁者静,智者动,这里头都有很深刻的含义。“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见仁见智,仁跟智,这两个字到底相互之间的关系又如何?我们不是昨天讲要悲智双运吗?仁智就是悲智。
所以之前跟大家讲的,打开心窗,迎接灿烂的阳光,享受美丽的大自然!这个大自然里面,启发我们的仁心、仁性。有植物的仁,植物的生机。那动物呢?我们看到那些蜎飞蠕动、水里面游的鱼、天上飞的鸟、陆地上的这些各种动物,生机盎然、生意蓬勃,你在大自然里面看到这些,自自然然就是在充电,就去那边充电。
从山水里面去长养仁心智慧。为什么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乐就是好乐、喜欢。孔子有一章,《论语》有一章,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在河川旁边、河川上面,望水兴叹说:哎呀,逝者如斯。“逝者”是什么?消逝的东西,过去了,迁流不已,就像这个,这个是什么?流水。孔子看着河川上面的流水,“逝者”,你看他用两个字,逝,逝世那个逝,逝者。逝者用佛学名词、用佛家概念来讲就是什么?逝者如斯,就是万法无常,迁流不已,刹那变化,瞬息万变。所以禅宗说眼前水即非,眼前水。站在桥上往下看,眼前的水瞬息万变,一直往前面流,流流流流,眼前水即非眼前水。当然,当下那个水就算静止不动,也就是眼前水也非眼前水。白居易不是有“花非花,雾非雾”,当然这个涉及到空的问题,我们没办法去体会。总之这个水在历史上,它是启发,启发人的智慧很重要的一个缘,助缘。孔子刚刚讲的那句话。
老子呢?“上善若水”。上善,上等的善,就像水一样。还有,什么叫做百谷之王?山谷,水往下流,所以所有低洼的地方统统都是水的地盘,叫做百谷之王。山里面的大王不是狮子,是水。你看水很柔弱,对不对?道家最称赞水,很柔软、很柔软。可是我们现在科学,我们现在的工业,最坚硬的钻石却要用水刀去切割,对不对?水刀,听过吗?切割钻石。钻石既然号称全世界最坚固的东西,可是以佛法讲,哪有什么坚固?金刚是不是最坚固?最坚固的东西,竟然就是用最柔弱的东西去克服它。所以智者乐水,从山水里面长养智慧,还有仁心。有仁心、有智慧,就是悲智双运。
从大自然里面获得无限的生机,刚刚不是讲充电,然后产生与自然万物密不可分的亲切感。上一次讲那个内心安宁的征状,里头就有一条,记得吗?跟万物,跟自然万物产生密不可分的亲切感。回到大自然就好像回到温暖的家、甜蜜的家,很舒服,舒畅无比。你看一片翠绿的草原,这是南投埔里雾社那个清境农场,青青草原上,有绵羊在那个地方。我的小孩子小时候,我就常常带他们接近大自然。当老师有一个好处就是有寒暑假。在他们小时候就带着他们走进大自然,免得让他们以为出去玩就只有人工设施的云霄飞车,那些游乐场。游乐场那个跟大自然,它的功效、功能是完全不一样。我那个小孩就是在这个草原奔跑、奔跑,那时候才四、五岁,跑跑跑跑跑跑,跑过来然后跟我说:“好舒服喔!”,很天真的那个儿童自然的流露出来的。所以小孩子从小到大,你不要让他离开大自然,要让他接近大自然,大自然是一个最好的医生。现在不是什么音乐可以有疗效,美术,那个叫什么?艺术治疗。以前那个地震,九二一地震后,很多灾区的一些复原工作,其中有一些就是透过音乐去安抚人心,透过艺术、透过美术去疗愈。其实最好的疗愈方式就是走入大自然,走进大自然,晒太阳,吸收新鲜的空气。
这一颗充满能量的心,你才能散发无限的爱。你要让他去仁民爱物,他连自己都不爱自己了,怎么去爱别人?怎么说叫做连自己都不爱自己了?有的人都活不下去了,他心里面缺少那种生趣,我们刚刚不是讲生生不息的那个生气,了无生气。现在社会上有不少的这种精神障碍、心理障碍,忧郁,忧郁到最后,他觉得活在世界上一点乐趣都没有。
前几年不是网路上有一个故事,一个老师出了一个题目给小朋友作业,回去问你的父母亲,访问你的父母亲,你当记者,访问你的父母亲,访问你的父亲,问问他,他的愿望是什么。这个小朋友回去说:“爸爸,我当记者,我要访问你,请问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我要写作文。”他爸爸说:“吃得下饭。”那孩子说:“爸爸你不要跟我开玩笑,我这是认真的,我是要写作业的,老师要打分数的,要写作文。一天到晚都在吃饭,你还吃不下饭?”他说:“真的,这是我最大的愿望,第一个愿望,吃得下饭。”好,他就写下来,爸爸的第一个愿望,吃得下饭。“爸爸,你的第二个愿望是什么?”“睡得着觉。”这孩子说:“爸爸你不要再开玩笑了好不好?我拜托你不要再开玩笑了,睡得着觉。”“我没有开玩笑,我第二个愿望就是睡得着觉。”这时候他看着妈妈:“妈妈,爸爸怎么这样子?”“没关系,你既然是记者,记者就要尽忠职守,人家说什么你就要写什么。”“爸爸,你的第三个愿望是什么?”“笑得出来。”这时候他儿子笑不出来了,生气了,“爸爸你怎么这样?我是跟你讲正经的,我要写作文的。”妈妈又安慰他:“记者的工作就是要如实的记载,就这样写下去。”
然后他就心不甘情不愿,很不高兴的回去写作文。我爸爸是一个很那个的人,就把他的那个日常生活都给他爆料出来了。然后他竟然敷衍我,我访问他三个愿望,他竟然给我写这三个愿望,就这样写下来,很不高兴的写。交出去以后,没想到后来老师说,这次分数最高分的是王小明,九十八分,作文分数最高。还有叫他当场念,念他的作文给全班听。吃得下饭,睡得着觉,笑得出来。他老师说,我先生最近就失业了,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当然笑不出来,所以要满足这三个愿望还真不容易。所以有时候小孩子当然他不了解,在大人的世界里头,有一些连最基本的他都已经做不到了。小孩子轻而易举,一天到晚吃得很快乐、睡得很甜,一天笑嘻嘻,年纪愈大就离得愈远。怎么办?当然这些都是要用各种方法,其中一个最直接的、最省钱的,就是回去大自然充电。充满了能量,元气十足,然后自己的心就恢复,不再麻木了,不再麻木不仁了。我们的心如果到麻木不仁,哀莫大于心死,这是很严重了。
所以我们在座,包括我自己也一样,我们有时候就要反省:刚才不是讲到,前面那个九题,内心安宁指数,你有没有常常怀着感恩的心,自然涌现出来,心如潮涌一般,当然那个是很强烈的才有办法,还有时时面带微笑,还有跟大自然保持密不可分的亲切感。这些都是在检测我们是不是你逐渐跟大自然麻木不仁了,就是没感觉了。没有感觉你怎么会去感受?再来谈不上感动,那感悟就更不用说了。我们现在常讲无感,无感。经济,经济有没有回苏?无感。工作很忙,忙到什么都没感觉。我们看到那个树枝、树叶上面的一颗晶莹剔透的露珠,闪闪动人,晶莹剔透,闪闪动人,你有没有看了以后,有一股悸动的感觉?如果有的话,你的心还有电,还有四格、三格。你剩下两格、一格,没力了。我们手机到最后会发生哀号,然后就没电了,就挂了,就要再去充电。所以大自然就是让我们去充电,充满能量,你才能够散发无限的爱、无限的仁心。
所以刚才讲的那三个,亲近仁人、亲近典籍、亲近大自然,都是我们要提升我们的仁心仁性,很重要的三帖良药,叫亲仁三帖。好,心中充满能量,恢复生机了以后,生活周遭处处都是趣味,常常受感动!有的人很容易受感动,有的人怎么大家都在那边擦眼泪,我怎么没感觉?就麻木不仁了。
好,所以,经过刚才这样的一个提醒,相信大家对仁这个字,以后就会更细心的去感受,否则你在吃那些,今天早上我有吃到腰果,吃到那个杏仁果,吃吃吃吃,吃进去统统都不知道哪里去了。在日常生活里面,多多的去体会。《论语》上面讲:“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从浅近的地方,就近身边的细微的小事情去体会。然后有时候你就可以,你要说明一些事情,像我们写书法,我不是常常跟你说,这个就像一个人站着,两只脚站得稳稳的,你现在一脚高一脚低;现在坐得斜斜的,脊椎侧弯。书法本来就是在大自然里面,树木也好、石头也好,尤其是人体,有很多象形,要去抓到那个神采。我的师公,就是曹秋圃老师,书法老师,他说,这个字写起来、写出来,让人家看起来有喜感,喜悦,看起来有喜感,好像在微笑,这个字就是好字;如果你让人看起来有烦躁感,觉得很烦燥,这个字你就不要看了,看多了会污染。
好,接下来我们看下一段,“节义廉退,颠沛匪亏”。“节义”,刚才讲是仁慈,现在是节义。仁义仁义,仁义礼,道德仁义,这里头是有层次的,那是《老子》里面讲的,“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就是一层一层这样往后退。“节义”,品行操守,节,品行操守;“义”是合乎道德规范的行为举止。合乎道德规范,以前我们在国小,台湾那个小学里面都会有几句这个标语。正正当当的行为就叫做义,礼义廉耻,义就是正正当当的行为。
“廉”,廉洁不贪。“退”,退让、谦让。“颠沛”就是流离失所、生活困顿。“匪亏”这个匪,不要把它解释成盗匪,匪就是不要,不的意思。“夙夜匪懈”,白天晚上都不懈怠,就是讲精进。
“节义廉退,颠沛匪亏”,生活困顿,你再怎么样都不能亏损,这个就是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这个跟刚才讲那个仁都有关系,你要做到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也必须你心里面的能量,用一个比喻,你的手机那个电量还够,你怎么样的它都还可以应付。我们心中的能量够的话,外在环境再怎么样的困顿压迫,你都还撑得过来。就算撑不过来的话,嘴角上扬,勉强拉起来,都还可以再接收到宇宙最高的能量,再给你补一下、再充一下电,你就可以又充满勇气去面对这些困难了。
换这里,来,我们一起念一下,“性静情逸”。
学生:“性静情逸,心动神疲。守真志满,逐物意移。”
老师:“性静”,这个性当然大家都了解,就是心性。心如果静了,我们的情感、情绪就能够比较安稳自在,比较安详自在、悠闲自在。那心动就神疲,心一直在那个地方变动不定,所谓变动不定就是一直想事情,就是心思变动不定,精神就会疲惫不堪。念头,我们常常就是这样子一直想一直想,想想想想,白天想,晚上睡觉也在想,所以才会睡不着。日有所思,不只夜有所梦,你光要入睡就不容易了,就耗费精神。
透过这个医学方面的一些了解,我们看看为什么我们会伤脑筋、会伤神。我们的这个脑波它分成几种波,就按照它的频率那个赫兹,从十三次到三十次,这样的波长叫做β波,叫做外部意识。一般我们清醒的状态,说话等所有意识状态,像现在我在讲话,你们在听课,我们的脑波就差不多是这个范围,都是这个β波。日常生活当中,只要你一醒来,你在忙着工作、忙着做事,所有的一切都要动脑,要动脑思考,这些范围里面都是β波,十三以上的。如果再降低一点,降低到八赫兹到十二赫兹,那个叫α波,这个叫做内部意识,紧张感松懈,进入冥想状态。一般外面练瑜伽的,他们叫做冥想。我有时候,就刚刚讲的,对某一些词,你们现在正在上词汇学,慢慢你会对词汇比较敏感。以前就是整体概念,四个字,我就是这四个字的意思,我就把它消化吸收了;这两个字的意思,就整体的概念。可是慢慢你如果对文字要进一步仔细的去分析,要解说、要讲解的时候,你就必须要一个字一个字这样去了解它各别的意思。
虽然陶渊明读书叫不求甚解,我们现在做学问,有时候不求甚解是另外一回事,是另外一个境界。等到你都已经甚解之后,要深入要浅出的时候,你再把那个重点浓缩成简单几个字、几句话,讲解给对方听的时候,就不要太琐碎。像我给你们看的注解,有些就太琐碎了,那你们自己参考就好了,那是为了方便有些同学,他必须要这样子一个字一个字。所以要不要仔细的解,就你当老师的,要讲给人家听之前你必须做那个功夫。所以当我们看到一个词,以前是笼统的概念,现在我们有些地方就需要一个字一个字把它弄清楚。我看到冥想,什么叫“冥想”?什么叫冥?我就问他们做瑜伽的,有的人就答不出来,冥想就是冥想,就坐在那个地方不要想。各位学了佛以后你就知道,什么叫不要想?不要想就是没有念头。有那么容易吗?那么容易,大家统统都入定去了。入定谈何容易?定有很多,有正定,也有邪定,定还有有浅有深。所以这个冥想,你只能说远离一点。你到完全没有想,你看这个脑波你就知道了,脑波没有想就是零,我们看看最后面它是不是零?所以它只是把紧张感松懈,然后让你的念头稍微减轻一点,想得少一点而已,就远离一点,保持距离,可是还不是完全断除。
再降低,继续往下降,四到七赫兹叫做,这个怎么念?θ。因为我们中文那个θ很难发,我们讲three都在讲[sri],都变成s了。好了,随顺一下,就θ。
刚才由外而内,现在又进入更深层的冥想,内心意识,更深层的冥想,有进入睡眠状态了。通常睡眠还有分沉睡、熟睡跟浅眠。一般如果仔细研究睡眠,刚开始初期的,很容易就被吵醒了。等到睡到熟了,你怎么摇都摇不醒了,真的是很深度的睡眠了,这个时候的脑波就是四赫兹到七赫兹而已。
底下进入δ波,一到三,一到三赫兹。这个是一般外面的医学称它叫无意识,其实我们如果了解,用佛家的一个标准来讲,这个无意识,如果用严格的界定标准,还不是那么容易的,那叫无想定,那不容易的。它是说深层睡眠,它借用了一个我们佛学名词叫三昧境界,正定,就是入定的功夫。哪怕是入定,你看它是一到三,它有没有说零?没有,不可能降到零,降到零,脑死了。
透过这个,我们就会发觉、就可以知道,我们在伤脑筋,你看一看,你这些脑波频率愈高,所损耗的能量就愈多,所消耗的元气就愈重。所以你不要看说,坐在那个地方,又不像劳动界的朋友在那边劳力,劳心的人有时候也更累。你看人家工地的工人,做完工以后中午,他随便一个地板躺下去就可以呼呼大睡,回到家,累了,躺下去,一到三就睡着了;我们劳心的人回去还在想,想这个想那个,就睡不着。问题在哪里?就是脑波没有停止、没有休息。有经验的人,你会发觉有时候愈睡愈累、愈睡愈累,那就是你脑波都没有休息,会一直在那边动。
我们佛法里头讲三苦,也跟我们的脑波有关系的。第一个叫“苦苦”,对不对?苦苦就是这些项目、这些事情本质,本质、本身就让你感受到痛苦的、不舒服的,生、老、病、死,这几件事情本来就是很痛苦;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这个我就不解释了;还有五阴炽盛。五阴就是色受想行识,炽盛就是他的需求很旺盛,生理的、心理的,各种。生理的就是色,色蕴就是我们这个四大,地、水、火、风,色身这个部分,这个部分就有生理的需求,要吃、要喝,吃喝拉撒睡,等等;受想行识就是我们的心法,我们的心事,我们的心里有各种需求,需要人家关心、需要人家赞美、需要有一点成就感,等等等这些,总合起来叫五阴炽盛苦。
第二种苦叫做“坏苦”,坏苦就是万法无常。前面讲的苦苦,就是这几件事情本质就是苦。另外有一种,我们五种感受有苦、乐、忧、喜、舍,对不对?有喜有乐,世间也有一些喜,欢喜的事情、高兴的事情,也有一些快乐的事情,但是这些欢喜快乐都不长久,等到它消失了,又带来另外一种苦,这种苦就叫坏苦。喜乐不存在了就叫坏苦,因为万法无常。
第三种苦叫做“行苦”,也就是念头刹那生灭,就是刚才各位看到那个表,脑波几赫兹,那个就是我们的念头在那刹那生灭。起灭愈多,脑波次数就愈高;念头少的话、单纯的话,脑波会愈来愈低。脑波愈高,损耗能量就愈高,所以叫做心动神疲。心动神疲,心一动,精神就会疲惫不堪。性静,情就安稳、安逸。
所以我们怎么办?就要守真,志则能满。逐物,意就移。保持没有妄念,这叫守真。没有妄念谈何容易,就是无念,参禅要到无念,它也不容易。所以才会有念佛的法门,让你的念头专一,你先求专一。跟扫垃圾一样,满院子的垃圾,你要怎么扫?你看他们清洁工都是先扫成一小堆一小堆、一小堆一小堆,集小堆变成中堆,然后最后集中成一大袋。念佛功夫不是要先成片吗?一片一片,功夫成片。成片就很不容易了,就是让我们的念头专一在佛号上,这就是像这里所讲的守真。什么叫没有妄念?没有妄念不是无念,是还有正念,有正念没有妄念。正念就是什么?就是佛号。佛号就是以念遣念,以正念遣除妄念。
这是禅宗的方法,就是以念遣念,然后万念归一,禅宗讲的就是以念遣念,万念归一。禅宗到后来叫做参话头,原来是静默禅,后来改成参话头。参话头就是师父给你一个题目,给你一句话头,随便、随意,好,你就参毛巾吧,然后你就毛巾毛巾毛巾毛巾,你整个念头里头就只有毛巾,所有的万念都归一,就是毛巾。到最后时机成熟了,他就问你,一归何处?然后你如果因缘成熟,你就领悟,否则还是继续参。那我们念佛,你念毛巾,毛巾就不会理你,你干嘛不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有时候还会跟你回应,感应道交,毛巾就是不理你。所以我们念佛的正念就是佛号,以正念遣除妄念,到最后一心不乱了,就是万念归一,那个一就是佛号。所以能够接触到念佛法门,真的是很大的福报,因为你找到一切的源头,找到一个最简单的法门,就不用在这里伤神了。
所以守真,守真就是保持没有妄念,但是还有正念。这个时候,我们的心就能够德行自然圆满。德行,这个行就是包括行为,德就是内心的品德修养,行就是行为,就能够圆满。念佛当然要心口如一,不是光嘴巴念佛,而其他身口意三业就不理它、就随意了,还是要三业清净。
“逐物意移”,追逐外在的一些物质生活。当然,它这里面解释是物质,其实我们念头常常跟着外面的一些诱因在那边跑,不一定是物质生活,有时候常常想东想西,那些东西就是我们讲的法尘,落入我们第八识里面的,落入我们意识里面的那些种子,我看过的、听过的、闻过的,通通都变成法尘,然后回忆就在那里一直攀缘。所以《论语》上面才会讲:“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一些不好的不要看、不要听,看了听了就落种子,落种子以后,你就常常去那边想。所以我们在那边追逐的有时候不只是物质。所以就让你的意、你的心,让你的心就在那边动荡不安。移,移就是改变、动荡不安,就是刚刚讲的念头,像那个什么?水开了一样,煮火锅,咕噜咕噜咕噜咕噜,心猿意马。念头如果很多的时候真的很痛苦,你不想想它,它一直想,愈不要想,它愈一直想。你愈睡不着,你愈叫他睡,他更睡不着,那你就用佛号这样念念念,专注一下,说不定就睡着了,就睡得很安稳了,就夜梦吉祥了。
“坚持雅操,好爵自縻”,还没念吧?来,念一下。
学生:“坚持雅操,好爵自縻。”
老师:坚持好的操守。“雅”就是高雅的、高尚的、不俗的。好的操守。这个时候,“好爵”就是,好就是美好,爵就是爵位,以现在讲就是官位。“自縻”,这个縻,我们看一下,縻就是绳子绑起来,叫做縻。绑什么?古时候,拴马的绳子叫做羁,所以你看它这个字形就跟马有关;那拴牛的,它这是这么写,就叫做縻。马跟牛是被人类来豢养的。那也有野牛、野马,不受羁绊,不受羁绊就是像脱缰的野马一样。脱缰,那个缰绳叫做羁,绑马的、拴住马的;拴住牛的就叫做縻。所以“好爵自縻”,好官自然就降临你身上了。这个縻就是一个比喻,就好像绳子就跟你牵系、联系起来了。
“坚持雅操,好爵自縻”,你只要坚守你的良好的操守,自自然然这个官爵就会降临你身上。古时候有一种叫做举孝廉,对不对?推举孝顺的、廉洁的,自然就有人,朝廷就会这样子,就派人去明查暗访。现在不是有选举模范母亲、模范父亲吗?模范母亲、孝子楷模,那只是表扬一下而已。因为现在你真正做官,这些官吏要有一定的一个任用管道、任用资格,政务官那是另外一种管道;事务官、文官,那个都是要透过正式的考试,才能够进入做官的一个途径。那古代因为比较有弹性,所以它就有举孝廉,所以你就要坚持雅操,就有这个机会;当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就是你才有这个机会,否则的话就连机会也没有了。
好,那底下这个,我们时间到了,下一节我们再来说。


《千字文》- 第1集
《千字文》- 第2集
《千字文》- 第3集
《千字文》- 第4集
《千字文》- 第5集
《千字文》- 第6集
《千字文》- 第7集
《千字文》- 第8集
《千字文》- 第9集
《千字文》- 第10集

图文来源于慈光文化,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您看此文用   分  秒,转发只需1秒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