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红楼梦》中用来比喻贾府这样的豪门巨族虽已衰败,但财厚势大,犹可支撑一时,不至于立马垮台。百足虫并非曹雪芹杜撰,更早出自三国时期曹冏(曹操的重孙)的《六代论》中“百足之虫,至死不僵”之语,而且有实物对应。不过,百足虫是古人习称,“百”足并非实指100只脚或100对脚,只是言其脚多而已,也有些地方叫千足虫的,更为夸张。百足虫或千足虫,具体指什么动物,并无定论,因地而异。这儿介绍几种,都归于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多足总纲(Myriapoda)下。
1.少棘蜈蚣 Scolopendra subspinipes mutilans 唇足纲\蜈蚣目\蜈蚣科,体长约11~13厘米,头节和第一体节红色,其后体节20,黑色,每一体节具1对步足,喜居于腐木、石隙和草地等阴暗潮湿处,昼伏夜出,以蟋蟀、蟑螂、甲虫、蛾类等昆虫为主食,偶尔也会捕食蛙类、蜥蜴等其他动物。摄于浙江杭州。
2.红龙蜈蚣 Scolopendra subspinipes dehaani 唇足纲\蜈蚣目\蜈蚣科,个头大于少棘蜈蚣,全身红棕色,性情较凶猛,习性及栖息环境和少棘蜈蚣相似。摄于广东深圳。
3.大蚰蜒 Thereuopoda clunifera 唇足纲\蚰蜒目\蚰蜒科,体长3~5厘米,体节15,每一体节具1对较长步足,近尾端的足最长,行动敏捷,遇险时步足可脱落以逃生,栖息环境也是腐木、石隙和草地等阴暗潮湿处,昼伏夜出,猎食各类昆虫及蜘蛛等小动物。摄于浙江杭州。
4.浙山蛩 Spirobolus walkeri 倍足纲\山蛩目\山蛩科,体长可超过10厘米,黑亮的身体上布满橙红或黄色的环纹,每一体节有2对脚(“倍足纲”之名由此而来),脚数目并不固定,每次蜕皮后体节和脚的数目会增多。浙山蛩主要栖息于潮湿的树洞、石缝间,以腐烂/半腐烂的枯枝落叶为食,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扮演的是清道夫的角色。蜈蚣和蚰蜒都是肉食性动物,受惊时有可能咬人,故观察时应谨慎,避免以手触碰;而浙山蛩是腐食性动物,受惊时只是卷曲并分泌有毒臭液以自卫,不会伤人。又,倍足纲动物,民间习惯泛称马陆,浙山蛩因其体形较大,常被叫作大马陆。摄于浙江杭州。
5.粗直形马陆 Orthomorpha coarctata 或叫黑色奇马陆,归于倍足纲\带马陆目\条马陆科,体长30~35毫米,背板黑色,每一体节两边各有一鲜黄色的斑块,主要栖息于潮湿的树洞、石缝、下水道、鸡舍附近,腐食性,和大个儿的浙山蛩相比,它们的栖息地更接近人居环境,常常可以在老房子的阴面墙脚下发现它。因其体形较小,常被叫作小马陆。摄于浙江杭州。
6.斯氏陇马陆 Kronopolites swinhoei 倍足纲\带马陆目\条马陆科,大小和上种相似,背板前部黑色,后部红色,触角和足均为黑色,也栖息于潮湿的树洞、石缝等处,腐食性。摄于浙江杭州。
7.爱国者腹马陆 Nedyopus patrioticus 倍足纲\带马陆目\条马陆科,大小和上两种相似,背板前部黑色,后部及背侧板橘黄色,触角黑褐色,足淡黄色,腐食性。摄于浙江杭州。
8. 硬肢马陆属未知种 Skleroprotopus sp. 倍足纲\姬马陆目\蒙古姬马陆科,体长30~40毫米,栖息于洞穴中,终年不见天日。摄于浙江衢州。
点击可阅相关的
1.关于博物学的在地化
2.浙江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森林公园,看看你去过几个?
3.入侵大螺
4.大肆入侵的克氏原螯虾
5.天目山蛭
6.蜗牛和蛞蝓
---------------------------
《老蒋博物》主要用作自然观察记录,兼供同好分享。新浪上的老蒋博客,写了十几年,只要新浪不关闭,我会继续写下去。那儿的材料我会精选后逐步迁移过来,但十几年的内容都搬过来没那么快,若需要更多资料,暂时请大家移步老蒋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zjh1763。
我用镜头探索生命的奥秘
展示生命的美丽
努力保护生物多样性
和我们共同的家园
长按上面二维码,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