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周燕珉:新冠疫情下,如何设计能够地保证老年人的生活品质(2) ——建筑室内空间篇

养老门户 2023-03-08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周燕珉工作室 Author 周燕珉教授工作室

注:本文整理自周燕珉教授的线上讲座“新冠疫情下,如何设计能够保证老年人的生活品质”。讲座内容较长,因此拆分为上下两篇推送,本文为其中的第二部分。

上一部分和大家分享了规划和景观设计上的一些心得体会(链接见文末),在第二部分中,我们想讨论一些建筑室内空间设计的问题。结合调研中一线工作人员反映的问题,我们挑选了建筑主入口、社区共享空间、室内活动空间、老年人居室以及员工宿舍这五个有代表性的空间,从建筑设计的角度思考怎样设计才能既保证日常运营的便利,又不影响隔离状态下的使用。


一、建筑主入口


首先,我们来分析建筑主入口常见的问题。建筑主入口是养老设施人流最密集的地方之一,也是防疫的第一道关口,疫情期间需要对门把手、挡帘等人员密集接触的部位进行严格的消毒。很多院长表示,其实不止是疫情期间,平时对建筑主入口的管理也是一个难题,参观者、来访者的接待、换鞋套、洗手等等都集中在主入口附近,稍微处理不当,就会对门厅活动的老年人造成影响。所以,在建筑主入口这里,我们结合疫情分享这样几个观点。第一,在有条件时建筑主入口宜选用自动门。选用自动门能够减少老年人接触门把手的次数,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这是显而易见的好处。结合我们调研的经验,选用自动门的好处还不止于此。部分养老设施主入口没有采用门斗,也就是双重门的设计,遇到冬天比较冷的时候,为了降低室外冷空气的影响,往往会在门口挂上厚厚的棉帘。这种棉帘比较重,使用起来比较费劲,经过一个冬天的使用,往往也不太干净,消毒也特别费劲。

图1 建筑主入口设置的棉帘

更重要的是,养老设施中有许多乘坐轮椅的老年人,轮椅进出主入口的时候,这样的棉帘以及平开门往往会造成一定的限制,一个人推轮椅,还需要另外一个人来开门,对人力也是一种浪费。图2 轮椅进出平开门时需要额外的协助所以,即使自动门成本比较高,我们也建议养老设施尽量配置。此外,调研时发现有的机构虽然设置了门斗,也都采用了自动门,但是两扇门靠的比较近,人一靠近两扇门全打开了,这样也起不到防风和隔绝空气的作用。因此在设置门斗时需注意两扇门的间距,尽量让一扇门关闭后另一扇门再自动打开,真正起到防风的作用,避免对门厅活动的老年人造成影响。图3 自动门有利于轮椅通行,也可避免接触门把手当然,除了自动门之外,我们在国外调研时也发现了其它不用接触门把手的案例,比如利用智能手环来开门的案例,这也能起到避免接触的作用。图4 采用智能手环控制门的开启(图片来自荷兰知名照护机构TanteLouise公司官方网站)第二,建筑主入口宜采用适当的分流措施。前面提到,养老设施经常需要接待各种各样的来访和参观,所以在空间充裕时,主入口适当地进行分流很有必要。下面举两个例子来说明。第一个案例是台湾长庚文化村的主入口,我们在参观时发现它的主入口处理比较不错。从图5的示意中可以看到,建筑主入口旁边设置了一个专门的访客入口,老年人从正门刷卡进出,而来访人员则通过这个侧门进出。接待办公室紧邻这个访客入口,且设置有对外的办公窗口。在有人来访或者参观时,办公人员可以提前与其沟通,或者填表登记。从图中还可以看到,办公室在建筑内侧临近访客入口的位置也开有一个窗口,访客离开时打招呼也比较方便。图5 主入口平面布局示意图6 访客入口内侧同样设置有接待窗口这种分流设计,既可以避免老年人与参观人员混行带来的干扰,其紧凑的空间设计也有利于节约人力。不论是平时使用还是在疫情下进行管控,都非常的便利。第二个案例是荷兰Akropolis 生命公寓的建筑入口,这个入口的处理与长庚文化村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个门斗与服务台结合设置在一起,门斗内部空间比较大,设置有休憩座椅,服务台内部有直通到门斗的门。在有来访者时,他们可以进入第一道门,在座椅上稍做休息,服务人员可以在此与其交谈,然后决定让其进入设施或者不让进入。图7 Akropolis 生命公寓建筑入口平面及空间示意这种做法在日本也很常见。日本人比较讲究主入口的设计,如图8所示,在临时落客区域里面有一个缓冲区,然后门斗采用双重门的设计,第一道门自动开门,但是第二道门就不能随便进了,比如邮递员就可以不用进入设施,在这里完成投递。日本这种门斗的设计仔细想特别有学问,比如门斗的门上一般设置有圆形的窗孔,有人来访者时,前台的服务人员可以透过窗孔看到,及时出来迎接,双重门的设计也能够让客人进入门斗安定地交谈,以显示对客人的礼貌和尊重。图8 日本某设施建筑主入口平面示意在国内调研时,有很多设施都反映过这个问题。在有参观团来的时候,还没有来得及接待,人群一下子就涌到门厅,尽管不希望他们参观,但是有些人已经在设施里到处乱跑了,又是照相又是喧闹的,很难控制。所以,我们认为,建筑主入口的流线需要仔细考虑,不应该吝啬门斗这一点空间。第三,有条件时,入口附近可设置水池。调研时了解到,疫情下进门消毒的问题得到重视,但是设计之初考虑不足,很多院长就头疼免水洗手液应该放置在哪里。还是图9日本这个案例,它就在主入口玄关的位置设置了一个洗手池,进门换鞋之后,这个水池就会暗示需要洗手消毒,来访者很便利的就能够完成这一套动作。当然,我们不一定需要将水池放在这么显眼的位置,但是至少是应该有这种意识,在主入口附近,就完成换鞋或者穿鞋套、洗手消毒等动作,实现设施内外的洁污区分图9 日本某设施临近玄关设置水池

二、社区共享空间


在以往的分享中,我们特别强调过养老设施需要融入当地社区,最好在建筑首层设置一些社区共享空间,比如面向社区的小超市、社区餐厅等等,既能够服务社区,实现资源共享,让社区居民认可养老设施,也能够为设施内的老年人创造社交的机会,同时增加养老设施的盈利途径。图10 国外养老设施利用首层空间创造社交机会这次疫情发生后,很多养老设施都要求封闭管理,这样一来养老设施到底是封闭还是开放,又变成了一个犹豫不决的问题。但是我们通过调研发现,这个问题并不矛盾。有多名院长表示,养老设施中设置的小超市,在疫情下发挥了很多的作用,是重要的补给站也是中继站。老年人不用出门,日常所需物品都可以在超市解决,不能出门的时候,逛超市本身也可以成为一项娱乐活动;网购的快递、家属送来的药物等,也可以放在超市转交,不需要进入设施里,减少接触的机会。那么我们建筑设计应该怎么设计,才能既保证超市可以对内外均可以营业,在突发事件下还可以封闭管理呢?在以前的设计中,我们也曾经遇到过这种问题,这些拿出来和大家分享。如图11所示,我们在项目首层沿街位置设置了很多的商业配套用房,在内外两个方向开门,沿着城市就变成了外街,而设施内部则与老年人活动用房形成了内部的生活街。这条内街不仅有助于补充养老设施的商业服务功能,营造生活氛围,也有助于充分发挥首层沿街用房价值,为养老机构带来稳定租金收入,补贴运营。疫情期间需要封闭管理时,可以考虑关闭对外的界面,也不太影响内部的使用。图11 某设施首层功能布局示意在荷兰调研时,我们也看到过类似的设计手法。比如Holf van Nassau这个认知症照料机构,为了给认知症老人营造其熟悉的社区氛围,选择将商店、理疗室、美发室、洗衣房、维修、办公等空间分散布置在建筑内庭院周边,营造出商业内街的氛围。(图12)图12 Holf van Nassau设施首层功能布局平时这个设施也非常欢迎周边社区的居民进来活动,比如经常有小孩进来轮滑,遇到某些活动日,设施内的员工还会沿着内街摆摊,售卖老年人做的一些小手工,这样社区氛围就营造出来了,认知症老人生活在其中也会觉得和以前生活的社区氛围差不多,很容易适应。

图13  Holf van Nassau设施内的老年人在内街逛街

三、室内活动空间



在室内活动空间这一块,我们想针对疫情下老年人和照护人员面临的一些活动相关的困难,分享设计中的几点心得和体会。第一点,是公共走廊的回游流线设计。老年人需要适当的走动来保持身心健康,不管是平时还是在疫情下,如果一直闷在房间里不活动,老年人的各项身体机能就会下降很快。在隔离状态下,如果楼栋附近没有合适的室外活动场地,设施内的公共走廊就是最好的选择,老年人至少可以围绕着走廊转圈。为了避免走路过程中的单调和重复,条件允许时,室内走廊最好能够实现流线的回游。回游流线还有很多好处,既有利于提供服务,缩短护理动线,也有利于认知症老人的徘徊,避免走廊端头带来的焦躁情绪。图14 设施内的回游流线示意在荷兰调研时,我们看到这样一个案例非常有趣。TanteLouise 老年康复护理中心围绕着回形走廊设置了很多康复“站点”,老年人走到这些标识点可以按照照片上的指示,玩一些康复小游戏,既增加了散步路上的趣味,也增强了康复效果,把本来消极的走廊空间变得活跃起来。

图15 在走廊中设置康复“站点”,增加老人散步的乐趣

第二点,是公共走廊的空间设计。在德国调研的时候,我们看到这样一个做法非常受启发。德国 St. Anna综合型养老设施的标准层平面中,将折线形的走廊局部放大,使交通空间、活动空间自然、高效地融合在一起。这些放大的活动空间里放置有桌椅等家具,老年人可以到此空间休息或者进行小组活动,空间氛围特别好。图16 德国 St.Anna综合型养老设施走廊放大成为活动空间上次讲隔离和分区的时候,我们讲到同一楼层最好划分为几个不同的照料单元,有利于疫情下的隔离。刚刚我们又讲到回游流线的问题,可能大家会觉得有点疑惑,到底是应该回游还是应该划分为不同组团呢?德国这个设施其实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图17 德国 St.Anna综合型养老设施组团划分示意从图17可以看到,每个标准层设置有4道常开式的防火门,可以将楼层划分为3个更小的护理组团,每个楼层还设有共享的餐厅和公共活动空间。平时这个防火门是打开的,老年人可以围绕着回形走廊转圈,遇到疫情、火灾等紧急情况需要隔离时,原来的平面可以进行灵活的划分,竖向交通核也能够满足不同分隔下的交通组织。此外,每个走廊的端头也都是放开的,设置有小型活动角,几个人在这里聊天很有家庭的氛围,也有助于楼层的采光和通风第三点,是公共活动空间的灵活性设计上次分享时也说到,隔离状态下,我们调研发现很多设施的后勤服务人员都是在公共活动用房里打地铺,这个事情就让我们想到,公共活动空间一定要注意其灵活性实地考察时,我们经常会发现有的设施按照规范上举出的空间名称比如棋牌室、音乐室、舞蹈室,将活动区域分隔成一个个的小单间,这种做法灵活性就比较差,因为我们预料不到这个空间以后会用作什么用途,这种封闭的设计反而会影响其空间的使用可能性。图18 调研发现某些设施活动空间较为封闭,灵活性差我们现在比较常见的做法是,在这些公共活动空间里都提前设置好上下水,布置水池。为什么呢?水池能够满足活动过程中的不同需求,比如书画课程清洗笔墨,包饺子时及时洗手等等,即使是临时用作宿舍,有一个水池对于住宿也非常方便。所以在前期建设时,如果能够预留就尽可能提前预留,不然后期改造再想添加就比较麻烦。图19 公共活动空间设置水池的示例

四、老年人居室


老年人居室这一块,我们主要分享几个细节。首先是居室卫生间调研了解到,由于病毒存在“粪口传播”这样一个途径,很多老年人觉得共用马桶、水池、洗衣机等不卫生。其中这种问题在平时也是存在的,养老设施不同于医院,老年人的衣物等不是公用的,很多老年人不希望自己贴身的衣物跟大家混在一起洗。所以,在有条件时,老年人居室卫生间中最好设置单独的洗衣机,如果觉得配置洗衣机比较贵,也可以提前预留好上下水,让老年人根据需要自己来配置。有一些护理型的居室,需要为老人涮涮尿壶,或者处理一下污物,直接在水盆里洗感觉不卫生,拿到楼层公共的清洁间又容易将味道散到走廊上,所以卫生间中配置污物池也很有必要,污物池也可以带个盖,防止味道散发出来。图20 居室卫生间宜配置洗衣机及污物池再者是老年人居室内的窗户以前我们有一些误区,可能担心老年人刚进入设施时有很多不适宜,总想着回家、逃跑,尤其是认知症老人,所以老年人居室、走廊的窗户不敢开大,会限制开启角度,或者是采用上悬或者下悬的形式。比如图21就是我们在广州调研的时候看到的,走廊为了防止老人出事,使用了很多的铁栅栏,出于消防救援的考虑,在栅栏上又开了一个窗口,看上去特别像监狱,这种氛围就比较机构化。图21 广州某设施走廊里的栅栏民政部发布的《养老机构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疫情防控指南(第二版)》提到,每半日老年人居室通风不宜小于30分钟,不宜开窗通风的应配备机械换气通风设备。在这个要求下,窗户的开启程度以及换气量就特别重要,所以不能因为安全问题就因噎废食,限制窗户的开启在确实有安全隐患的机构中,可以采用临时限位器等装置其实日本的法规中对于住宅、养老设施中的机械通风也有强制要求,所以在日本参观时,我们随处都可以看到墙上的这个通风孔,它可以调节进风量的大小。在冬天室外较冷不宜开窗时,这个就特别好用,既可以不用开窗,也能够实现换气的需求。图22 日本机械式通风系统示意此外,调研中我们还了解到应用于养老设施的一些隔离设备。图23是江苏澳洋优居壹佰的季六一季总发给我的负压隔离床的照片,在隔离中也能够发挥很多的作用。这个床上方有一个负压装置,可以把床周边的空气吸走并处理干净。图23 负压隔离床(图片由季六一提供)有的养老设施不具备隔离条件,设置单独的隔离区也需要比较多的照护人员,所以可以考虑采用这种隔离床,不占什么地方,平时老年人从医院回来短暂隔离也能用得上。对于建筑设计而言,我们也需要注意为这些设备的通行和使用留出足够的空间及灵活性

五、员工空间


最后一块,我想简单分享一下员工宿舍的设计。经过这次疫情,很多员工没法离开养老设施,员工宿舍的重要性得到凸显。其实在很多一线城市,面对高昂的房屋租赁费用和交通成本,外来员工的住宿问题一直是个难题,如果能够包吃包住,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护理人员“请不来、留不住”的问题。但是一线城市土地又特别紧张,在建筑里拿一层出来做宿舍,成本就会比较高,也不太容易实现。调研的时候,我们发现部分设施将员工宿舍设置在底下或者半地下空间。虽然在法规上,地下空间能否住人比较模糊,但是综合各种经济要素考虑,这也是一个解决方案。对于我们建筑师而言,就是应该通过设计,尽量为员工创造出有通风、有采光,能够满足各项生活所需的空间。比如有男女分区,各自设置独立的卫浴,有独立的出入口等等。图24 某设施地下空间的员工宿舍平面布局下面这两张图是我们调研的北京某设施的实景照片。图上可以看到,窗井不仅给设施带来采光,也提供了一个晾晒衣服的地方,宿舍里面也有采光。虽然条件谈不上多舒适,但是至少给护理人员提供了一个住宿的地方,能够让员工留下。图25 某设施设置与地下一层的员工宿舍

小结


我们已经围绕疫情做了两次分享,最后小结一下。这次疫情确实给养老设施的使用者带来了比较多的困难,也给养老建筑的设计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但是我们不能将这些限制简单地就转化为更严格的规范要求,对养老建筑的设计提出更多限制。尤其是在当下,改造项目所占比例越来越大,法规从严也不利于养老事业的发展。通过上面的分享也可以看到,疫情中遇到的很多困难,通过灵活的空间设计策略,都能够得到妥善解决。日常运营和突发事件本质上并不矛盾,都是养老设施可能面对的各种情景。所以,经过这次疫情,我们建筑师应更细致地观察老年人的生活状态、护理人员的工作状态,综合地理解各类诉求,借助灵活地空间为其提供更多维度的支持

文字整理:郑远伟 ,微信编辑:丁剑书

来源:周燕珉工作室( ZYMStudio),作者:周燕珉教授工作室

END


新冠疫情下对住宅设计的再思考周燕珉:新冠疫情下,如何设计能够保证老年人的生活品质(1)——规划及景观设计篇疫情之下,养老建筑设计如何保障“长者安居”老年公寓居室基本功能尺寸王祎然|养老机构设置隔离区的思考周燕珉:新冠疫情下,对养老建筑设计的反思(1)——疫情下养老设施面临的困难分析周燕珉:新冠疫情下,对养老建筑设计的反思(2) ——老年人照料设施照料单元划分的思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