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视野|当代艺术focus:走进艺术家郑莉莉的“冥想餐厅”
引言
包子,膨化食品,西餐具等一个个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品赫然端坐在艺术家郑莉莉的一个叫做冥想餐厅的空间里。这些我们司空见惯的物品被她赋予了不同的象征意义。郑莉莉邀请我们进入冥想餐厅品尝三道艺术的珍馐—《全球化的包子》、《缺席的两小时》、《超级市场》,并与她一起探讨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本土文化的异变、人们对科技的依赖、个体性的丧失、以及对低质量文化产品的过量摄入等议题。
本期推文以访谈的形式回顾了Cynthia李与郑莉莉进行的线上采访,呈现了艺术家本人对《冥想餐厅》行为艺术系列的剖析。作者要特别感谢艺术家郑莉莉为保证把作品的意义不差分毫的传递给读者对本文内容提出的建议和指正。
艺术家介绍:
郑莉莉 Lily,艺术家,诗人。2017年本科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美术教育专业。目前生活、工作在河北燕郊。不做艺术创作的日常也写诗与短篇小说。
艺术创作涉及多种媒介,从绘画到行为均有涉猎,偶有综合材料的装置作品与摄影作品。作品形式简洁、单纯,意图去叙事化与修辞化,并不乏独特的审美趣味。内容上,绘画、装置的作品关心对象为世界(更加自然意义上的世界),将世界复杂的表象简化为抽象的概念图像;而在其他类型的作品中(行为、摄影、综合类项目),则着重探讨社会议题,也就是关心人。
郑莉莉 Lily
-游霓首位入驻艺术家-
采访人:
Cynthia李,就读于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专业艺术史,辅修法语。爱好小提琴和窝在家读书养花思考。喜欢交朋友。对一切未知具有好奇心。
回顾&访谈:
《全球化的包子》
霍米巴巴在他的“杂合”理论中提出了后殖民时代以西方文化范式为主导的全球化对地方文化所造成的影响。郑莉莉通过《全球化的包子》探索了中国文化在全球化进程中被异化的现象。
《全球化的包子》视频
Cynthia李:您觉得是什么导致了文化的交融呢?
Lily郑:
中国的发展非常快,而近代历史中的断代事件让迅猛的发展失去平衡,所以我们急于向外界寻求抓手。我们的社会出于现代化的发展需求引进了许多外来文化。
Cynthia李:您如何评价发生在中国社会上的文化引进呢?
Lily郑:
中国是处于被压缩了的现代化的进程的压力下的。我们大力发展科技、经济、军事等硬实力,文化作为软实力被无可奈何地忽视了。
在这个情况下,是没有“引进文化”这一说法的,只有基于商业需求而流入一些外来文化的情况,外来文化与本地文化的相遇因而也是自生自灭的状态,野蛮生长,具有其基于本地社会需求的发展趋势。
最终,我们无法做到有意识地去吸收外来文化,只是被动的受到影响。许多生搬硬套的文化借鉴产生的文化畸形结果就会产生了。
Cynthia李:您觉得拿刀叉吃包子象征了现实生活中怎样的现象呢?
Lily郑:
拿刀叉吃包子是个抽象又直接的象征。它可以代表各种荒谬可笑的文化杂交的产品。比如被人们经常诟病的 “城乡结合部”式的建筑。城镇中的身披瓦片、挂着大红灯笼的西式建筑让人看了只觉得满头雾水,可见它是失败的文化融合。
Cynthia李:您认为我们应该怎样避免畸形的文化融合的产物呢?
Lily郑:
文化融合产生的结果可能性结果脱离不了历史背景,历史背景就包含了多种变量因素,我们无法预先避免,只能在过程中应对。历史背景许可我们有条件去控制这个过程,才有可能去解决这个问题。
控制可以理解为管理者从宏观层面上,自上而下的调控文化引进。只有尊重 “下”的具体需求,文化融合才会更有机,文化才能有发展空间,从而激发出文化的创造力。
举例来说,我们的经济发展模式就做到了这一点,我们的硬实力发展已见成效。基于对管理者与大众的信心,我认为文化融合的问题也会在接下来的文化发展中得到一些解决。
《缺席的两小时》
两个小时:没有电子产品,没有时间。艺术家在一个十平米的屋子里和一个蛋糕相处。
《缺席的两小时》视频
Cynthia李:您在两小时中都想了些什么?开心的经历?悲伤的时刻?还是很随意的最近发生的事情?
Lily郑:
我当时的想法都很琐碎,它们没有指向性。不过我想分享的是我觉得脑海中的想法取决于当时的心理状态。我一共经历过两次《缺席的两小时》,这两次想到的事情完全不一样。我很盼望结束。不知道时间。
Cynthia李:电子产品是人和外界交往的主要途径。人们一般通过接收和输出信息从而判断自己处在世界这个浩渺的轴的哪一个点上。钟表告诉人们另外一个重要的坐标----时间。在被剥夺信息和时间的情况下人才可以说是处于真空中的。您觉得被剥夺信息和时间哪一个更加难熬?
Lily郑:
我认为是时间。两小时不和外界联系其实并不难,因为不能接受或输出信息不会对人的作为一个个体的完整性构成威胁。简单来讲一个人不和别人沟通时他可以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然而时间已经是一种完全内化了的度量衡。当一个人不知道时间的时候他会很焦虑,他会觉得自己的世界变得不完整了。
Cynthia李:后续您邀请了三位体验者参与《缺席的两小时》。这是一个绝妙的让观众参与到艺术中的方式。三名参与者中的两位都表示感到焦虑,唯独第三名参与者刘海洋给出了对这段经历较为正面的评价:“淡定,舒服”,“似乎我还想再多独处一会儿”。对他来说这两小时仿佛是一个疗养的过程,反而在之后需要重新适应外界带给他的压力。刘海洋的反应令您感到意外吗?
Lily郑:
我没觉得意外,每个人在同样的环境下都会做出不同的反应的。
参与者Coffey
参与者小刘
参与者刘海洋
Cynthia李:您如何看待您在这个项目中所扮演的角色?在邀请别人来参与、并且得到与自己的体验不同的反馈时,您觉得这个项目还是完全属于您的吗?
Lily郑:
我认为我的作品更像是一个艺术项目。我就像一个出题人,我只是给参与者提供一个环境。我希望我的作品是活的,他们可以带着自己的经历来感受这个作品。我也希望通过观众的参与打破艺术作品和观众的二元对立的状态。
《超级市场》
吃是本能。它的目的是驱除饥饿感,让身体感到舒适饱足。更有品质的吃是吃的健康,比如吃有机绿色食品。吃要顺从自然的规律,以身体的愉悦为最终目标。而商业把食品变成商品,吸引消费者购买超过他们消化能力的食品。久而久之,“吃”便成为了一种欲望得到满足的途径。这也是很多人饱受压力折磨的人选择暴食来发泄的原因。
《超级市场》视频
Cynthia李:我注意到您吃的都是膨化食品,也就是一般说的垃圾食品。能说说为什么只选择垃圾食品来吃呢?
Lily郑:
垃圾食品的另一个名字是流行食品,也是超市中最常见、最受欢迎的大众零食。它便宜大量,不需要人静下心来仔细品味,带来的快乐又很直接。流行食品跟流行文化,比如短视频、爽文,本质是上一样的。它们都能马上抓住人眼球,但没什么营养。
Cynthia李:您在《超级市场》中是如何运用行为艺术(比如您的表情,动作,布景)来塑造失控的“吃”的呢?
Lily郑:
我把自己作为一个试验品投放在了堆满膨化食品的环境下,想通过吃的行为来把一种“失控”的状态真实的呈现给观众,所以我并没有对自己的表情和场景进行设计。唯一可以称之为设计的就是在吃不下时抠喉咙催吐的动作。
我就像一个没有感情的机器一样一直吃,其实这恰恰就是人们在生活里体会到的麻木感。另外我不想像一个老师一样告诉观众你就是要从这个作品中吸取到某个道理。我要把更多的思考空间留给观众。
写在文末:
冥想餐厅内呈现的种种现象与我们的此时的生活关系紧密。公众参与的环节更是直接把观众推上艺术的舞台。冥想餐厅这个艺术空间所独具的开放性让公众参与到了艺术中。它打破了艺术作品与公众的二元对立,给予了观众话语权。由此,郑莉莉拉近了艺术和生活间的距离。
郑莉莉把自然松弛状态下的自己当作试验品投入到冥想餐厅中,向观众呈现了当前社会下一个普通人在面对文化融合和低级诱惑时的真实的模样。我们从她身上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艺术家给我们留下了诸多开放的议题。我们需要自省:我是否对新事物不求甚解?从暴食浮夸吵闹的文化产品中我得到了什么?我有与自己相处的能力吗?在纷繁复杂的时空里,最终的答案还是要由自己来找寻。
以下是郑莉莉的个人艺术平台,不定期更新绘画、诗歌、摄影、短篇小说等作品。欢迎大家关注哦~
策划/审阅:丸子
入驻艺术家:郑莉莉
采访/撰文:Cynthia李
排版编辑:小于
游霓往期回顾:
一种视野:
一种视野|希区柯克电影中女性角色塑造与女性主义:《后窗》《5至7时的克莱奥》·上
电台栏目:
游霓女性电台专栏 | 电影《朱诺》深度讨论,父系社会思维下的女性选择
Unicorn x"不妥"|电台栏目《爱在黎明破晓时》灵魂伴侣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Unicorn x"不妥"|电台节目:《婚姻故事》亲密关系、他人与自我,一幅关于“爱”画像
女性电影:
女性电影|《亚当》:摩洛哥妇女劳动与生活的画像——我在上影节看电影系列(一)
致敬大师:
向大师致敬|《浪荡儿》:沉默的人最终选择离开——上影节系列(三)
向大师致敬| 费里尼《朱丽叶与魔鬼》:害怕失去爱的人还未学会爱自己
分享&推广:
活动分享|《2046》,一种女性视角批判——女性主义影评交流活动 No.11
【合作推广】Unicorn x Big hand | 进军好莱坞,你只差一个专业后期!
Unicorn全球放映第二站 | 女性电影之夜:听听青年一代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