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真的认识自己的家乡吗?技术控来帮你 | 数字课堂

董冲 王超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 2019-11-23
点击[中小学数字化教学],关注我们!


地理信息技术从20世纪60年代发展至今已有50多年的历程,欧美一些发达国家最先将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于地理教学领域,实践案例与应用研究不断涌现,他们在构建地理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及教育体系方面的做法相对比较完善且具有借鉴意义。


我国中学地理教学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相比于国外,具有起步晚、应用范围小、层面浅等特点。直到2003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这一基本理念,第一次将地理信息技术正式纳入中学地理课程之中。近期新颁布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 版)》倡导“充分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营造直观、实时、生动的地理教学环境”,进一步促进了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中学地理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实现信息技术与中学地理教学的整合,即运用地理课程学习平台使信息技术、地理学科二者有机结合、融为一体。


本文以乡土地理教学“我的家乡——山东潍坊”为例,运用MapInfo和Google Earth软件,分析地理信息技术在中学乡土地理课堂上的实践应用,以满足学生兴趣和个体发展的需要,推动地方课程资源建设。


一、基于地理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设计以“我的家乡——山东潍坊”为例,从身边的地理出发,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学会更好地将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于中学乡土地理课堂,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操作动机。学生在掌握Google Earth和MapInfo两大软件概念和特点的基础上,学会进一步应用它们来处理研究区域所包含的地理要素。


首先小组合作收集相关地理数据,例如地形、气候、河流、自然灾害等自然地理信息,以及人口、交通等人文地理信息;然后利用这两个软件分析、处理这些数据;最后制作基本的专题地图,并展示探究成果。以上三个步骤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学以致用的能力,而且在学习过程中还能够增强学生热爱家乡、关心家乡建设的人文情怀。总之,本案例教学取材于身边的地理,新颖有趣,能让学生主动学习新的知识,同时又能培养学生应用新技术的能力。


地理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对于中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本节设计从学生最熟悉的内容入手,选择乡土地理“我的家乡——山东潍坊”作为案例,通过教师示范讲解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收集、处理数据并根据制作的专题地图分析得出结论,从而让学生在生活的大课堂中学习对其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



NO.1

重点与难点分析


在掌握Google Earth的基础上,学会使用难度稍大的MapInfo进一步提取相关的地理要素,绘制专题地图。例如,制作家乡铁路与河流分布图,家乡年平均气温和降雨量曲线图、家乡人口分布柱状图等,从自然及人文地理要素层面来探究山东潍坊,此探究方法也可用来学习其他区域。


通过以上操作,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地理课程学习和研究的对象来源于我们周边的生活环境,各种各样的地图就是地表环境的真实取材。这种学习探究方式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NO.2

课堂学习过程


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向学生展示通过Google Earth和MapInfo制作的家乡地理要素景观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机。


地理课堂教学导入具有酝酿情绪,带入情境,集中注意和渗透主体的作用,巧妙地导入能扣住学生的心弦,并为学生学习新的地理知识做好铺垫,有助于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利用Google Earth初步定位家乡


(1)连接互联网,让学生在Google Earth上找出自己家乡所在的省、市(县)或区,并做好点标注或线标注。


(2)利用Google Earth为自己家乡定位。指导学生拨动鼠标把观测海拔拉高,从而确定家乡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以及与其他地物的相对位置。例如,家乡在中国的方位,其邻近的海域和国家是什么,所在省份和哪些省接壤等。描述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是区域地理学习的基础,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我操作和观察来描述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可以加深学生对所描述区域的认识,最终在脑海中形成相应的地图框架,学会运用地图这一地理学语言来解决地理问题。


(3)教师通过多媒体平台演示操作,学生在Google Earth中,根据教师的指导添加家乡所在地南北和东西方向的直线路径,然后点击鼠标右键,选择“显示高度配置文件”选项,即可制作出家乡南北和东西方向的地势剖面图。


本课既是一节认识家乡的地理课程,也是一节指导学生掌握基本地理信息技术软件来处理地理问题的实践操作课程,既授之以“鱼”,同时也授之以“渔”。


3. 运用MapInfo深入探究家乡地理特征


(1)家乡的铁路、河流分布


教师利用多媒体平台首先指导学生给Google Earth上放大的山东省地图添加经纬网。首先在MapInfo中依次打开山东省铁路和河流的栅格图像,然后打开山东省行政区划图,通过图层控制并利用“绘图”中的“折线”描出家乡所在市的铁路与河流分布曲线,最后在装饰图层中使山东省行政区划图“向上”,就可以提取出家乡的铁路与河流分布图(如图 1)。



(2)家乡年平均气温和降雨量


教师按照学号把学生分组,每个小组合作探究,根据以上制作家乡铁路、河流分布图的方法,用MapInfo自行绘制并提取家乡的气温和降雨量曲线图(如图 2)。



(3)家乡的自然灾害


让学生在互联网上搜索中国主要自然灾害分布图,结合家乡的位置,分析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


由学生探究分析可知,我的家乡——山东潍坊可能发生的主要自然自害是洪涝、旱灾、病虫害。此外,家乡位于华北地区的郯庐断裂带上,因此也可能会发生地震灾害。以地震灾害为例,引导学生分析如果发生地震灾害,家乡哪些地方比较安全,并讨论震灾救治的方法,最后由学生和教师共同得出结论。比如,立即切断电源、火源;住平房者迅速跳出窗到比较宽广的地方,住楼房者可躲在桌子下面或有坚固支撑和管道多的室内,等等。


(4)家乡的人口分布


首先引导学生把山东省17地市的人口数据链接到MapInfo中,对应一个属性表,通过主菜单—表—维护,改变表的属性数据,实现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链接。同时,可以用Access或者Excel建好数据库,通过修改表结构、添加行、更新列等操作导入到 MapInfo 中。然后在山东省行政区划图上做出直观的 17地市人口分布柱状图,找出家乡所在市的人口数量,并把自己家乡所在市的人口总数、增长率与其他县市做比较分析。


(5)家乡的地方特色


为体现地理学的区域性特点,让学生用 PPT、挂图、文字、网络视频等形式展现自己家乡所在地区的自然、人文特色,让大家了解不同的地域文化。


NO.3

课程评价


对本案例教学进行归纳梳理,有助于学生系统地 掌 握 知 识。 同 时,Google Earth和MapInfo融入中学乡土地理课堂,效果非常明显。学生学会了收集地理数据,例如,地形、气候、河流、自然灾害等自然地理信息,以及人口、交通、文化、旅游等人文地理信息;学会分析、处理这些数据;学会制作相关的专题地图,并用地理信息技术软件展示研究成果等。


总之,Google Earth和MapInfo软件对于中学生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意义重大。此外,教师也要积极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转变观念,主动学习,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和途径,推动地理信息技术与中学地理教学的有效融合。



二、基于地理信息技术的学生发展意蕴


NO.1

增强地理信息素养的培养意识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中把“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作为一门选修课程单独设置,并且明确鼓励各地学校开设与国家设置的选修课程相衔接的地方和校本课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充分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加强课程资源与地理信息技术的融合,以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素养。新课标基本理念中要求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核心素养,使学生具备家国情怀和世界眼光,形成关注地方、国家和全球地理问题及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意识。


乡土地理知识为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素养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素材,本案例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乡土地理情境,激发学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分析家乡地理要素的兴趣和热情,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地理信息素养。


地理教师应该把信息技术作为培养学生地理信息素养的工具 , 在课堂教学中 , 能够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内容的整体构成进行操作和运用;学生也应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得地理信息素养的工具,例如,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收集地理信息,对获取的地理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 利用信息技术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等。


NO.2

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新课标要求创新培育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充分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营造直观、实时、生动的地理教学环境。地理信息技术以其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和直观性、情境性等特点,成为帮助学生增强学习能力,培养核心素养的新型工具。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可以培养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特别是读图能力。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地理教学不仅要经常利用地图、图表等形式表达资料,还要运用地理信息技术生成数据和图表。


乡土地理除实地教学外,也非常适合通过运用地理信息技术整合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利用Google Earth描述家乡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等,既拓宽了学生的空间概念,增强了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又可以通过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等方式降低教师讲述的难度,节省教学时间,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同时,地理信息技术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使地理信息直观地呈现,化抽象为具体、化静止图为动态图,把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生所熟悉的乡土地理中,帮助学生实现由平时对家乡的感性认识到理性知识的学习,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地理思维能力。


NO.3

注重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人地协调观”是地理核心素养之一,其培养过程依存于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其他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也就是说,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是人地观念的培养平台。


区域认知指运用空间——区域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和能力,在本乡土地理教学中,学生小组合作收集山东潍坊的自然和人文地理信息,通过梳理区域认知要素,完善区域知识结构。地理学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综合性,学生借助地理信息技术,实现单个地理要素图层的叠加,综合认识“我的家乡”,不断寻求人地协调之道。地理学的许多研究数据和第一手资料都是借助地理信息技术来获得。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制作的“我的家乡”专题地图,为学生提供了较好的地理实践素材及情景,在此基础上,学生根据对家乡的实践认知,初步发现家乡建设的优势和不足,从而进一步强化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总之,地理信息技术在中学地理教育中的应用呈不可阻挡之势,它有着传统教学工具无法企及的特点和优势,成为培养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有效载体。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我国近半数的学校仍没有配备相应的地理专用教室,而且没有安装地理信息技术相关软件的计算机机房供师生使用;国培、省培等专题培训缺少地理信息技术专业方面的内容,一线教师地理信息技术专业水平不足,许多地理教师单纯地利用大量地理信息技术软件进行单一枯燥的宣讲,形成了新形式下的“满堂灌”;甚至许多学校直接取消乡土地理课程的教学,更不用说将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于乡土地理课堂教学中了。这些问题说明地理信息技术在中学地理教学,尤其是乡土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尚不成熟,需要我们积极探索实践,找寻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及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现代新课堂。


(作者董冲系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王超系江苏师范大学地理测绘与城乡规划学院硕士研究生)



文章来源:《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8年第7期,原标题为“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创建以学习为中心的新课堂——以“我的家乡——山东潍坊”的教学为例”

责任编辑:付惠云

微信编辑:李中华

监       制:朱哲



往期荐读

据说,这是老师们最想先看到的课堂《昌乐一中“二段四步十环节”翻转课堂》

项目式学习,让物理实验更有料!(内附课堂教学视频)

中山大学副教授王竹立:智能时代的学校会是什么样子?

孙梦岚:教《四季歌》时,我让学生进行节奏创编··· | 数字课堂

倪闽景:无论教与学,最激动人心的时代已经到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