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以一道中考化学题说开去,项目式教学应该怎么开展?

魏明贵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 2020-09-01

点击箭头处“蓝色字”,关注我们哦!!

手持技术进入化学课堂,会产生怎样的变化?化学老师如何引导学生使用手持技术进行探究式学习?安徽省宣城市第六中学的魏明贵老师以“神奇的除湿剂”项目教学设计为例,详细阐述了手持技术在项目式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手持技术在项目式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以“神奇的除湿剂”项目教学设计为例


文  |   魏明贵


项目式教学是20世纪中后期逐渐完善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它是将教学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围绕项目组织并开展教学,为便于师生共同完成一项完整的项目任务而实施的教学活动。教师应用这种方法教学,可使学生体会化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及学科价值。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手持技术进入化学课堂。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手持技术带领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不仅可以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而且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能提升他们的学科核心素养和思维品质。


笔者选取学生较熟悉的除湿剂为研究对象,以市场上常见的变色硅胶、氯化钙和蒙脱石等除湿剂为研究载体,利用手持技术开展相关研究,引导学生分析、推理,获得知识和技能,发展个人能力;通过开展探究活动,实现对微粒的性质、浓硫酸等干燥剂知识的融合应用。这样既整合了课堂教学内容,又能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项目背景


2018年安徽中考第15题部分内容:


某兴趣小组在相同条件下,将10.00g下列物质分别置于相同规格的烧杯,并敞口存放(烧杯中物质的质量随时间变化见表1),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能反映水在空气中放置时发生变化的微观示意图是____(填字母序号)。(图中__表示氧原子,__表示氢原子)



(2)石灰水在空气中久置后出现浑浊现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


(3)为研制一种安全、环保的除湿剂,可选择表1中的____ (填溶质的化学式)。


试题的情境、知识、问题等都充分体现了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测试宗旨。试题的定量研究需要一两天时间,教师在课堂上无法让这一情境重现。


试题(3)要求选出“一种安全、环保的除湿剂”,人教版教材中提到“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在实验室中常用它做干燥剂”,但是危化品管理严格,且其具有强烈的腐蚀性,考虑实验安全性及环保等问题,学生也很少选择“浓硫酸”。


那么,有没有可能用对环境友好试剂来替代呢?针对教学中的问题,笔者选择生活中常用的除湿剂作为项目式教学的研究对象,利用手持技术,开展了一系列探究活动并得出了相关结论。


课程设计与实验操作


验证除湿功能(学生活动1)


【思考问题】利用除湿剂真的可以除湿吗?


【学生操作】设计实验:用25mL烧杯盛放等体积、等温度的两杯水,并分别置于生化密闭实验器中,其中一个实验器中加有硅胶20.0g。学生连接数据采集器和电脑,打开数字实验软件,将两个湿度传感器同时插入密闭实验器中,持续5分钟采集数据(如图2)。



课堂教学中,在采集实验数据前,各小组各自画出实验可能出现的曲线图。


【课堂展示】大屏幕展示用采集到数据生成的曲线图,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密闭容器中的湿度(如图3)。



【观察讨论】学生1:根据曲线及实验数据可知两个容器中的湿度开始有段上升,这说明水分子开始向容器中扩散,使湿度增大,而在扩散的同时有的水分子又回到烧杯中,一段时间后没有除湿剂的容器中湿度维持一个相对定值,此时气态水的密度不再增大,液态水也不再增加,达到一种动态气液相平衡状态。


学生2:被置入除湿剂的容器中虽然也出现了短暂湿度上升,但因为有除湿剂(硅胶)的存在,湿度一直下降。在除湿剂持续发挥作用后,湿度也逐渐维持一个定值,达到相对平衡状态。这说明除湿剂发挥功效了。


【课堂任务】教师要求学生画出密闭容器中水分子运动的微观图,并板书。


比较除湿效果(学生活动2)


【思考问题】哪种除湿剂除湿效果更好?


【学生操作】设计实验:称取硅胶、蒙脱石和氯化钙三种除湿剂各20.0g,放入3个相同的生化密闭实验器。学生连接数据采集器和电脑,打开数字实验软件,将3个湿度传感器插入密闭实验器,持续20分钟采集数据。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密闭容器中的湿度。(课堂教学中,在采集实验数据前,各小组画出实验可能出现的曲线图。)


【课堂展示】大屏幕展示用采集到数据生成的曲线图(如图4)。



【观察讨论】学生1:根据曲线变化情况可知在同样条件下硅胶和蒙脱石除湿效果比较好,其次是氯化钙。


学生2:本组在实验过程中发现,氯化钙颗粒大小均匀,但是吸湿后易黏结在一起,使水汽和氯化钙融合成胶状;蒙脱石呈细小片状,易堆积在一起;硅胶除湿剂的颗粒大小也很均匀,除湿过程中变色现象明显,除湿效果优良。


学生3:本组结合前期查阅资料,从吸湿性和环保角度评价三种除湿剂,认为硅胶吸附性能高,热稳定性较好,在吸湿后加热到300℃左右可再生利用,它也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和电子工业等行业中。


论证替代方案(学生活动3)


【思考问题】实验室常用浓硫酸等做干燥剂,是否可以用生活中除湿剂替代这些干燥剂呢?


【课堂讨论】

学生1:本组讨论认为可以,因为浓硫酸属于危化品,使用不安全、不环保。

学生2:用硅胶替代,挺好。

学生3:本组查阅资料后认为,浓硫酸适合干燥流动气体。

学生4:还是用手持技术来分析看看。


【思考问题】浓硫酸干燥流动的气体效果到底如何?(用双氧水制取氧气)


【学生操作】设计实验:用锥形瓶作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将产生的氧气同时通过浓硫酸两次干燥;将湿度传感器分别放入收集氧气的密封保鲜袋内,连接数据采集器和电脑,打开数字化实验软件,持续5分钟采集数据。说明: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塑料袋内的湿度。


【课堂展示】大屏幕展示用采集到的数据生成的曲线图。


教学总计


开展项目式的教学活动,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得以提升


学生在分组讨论中提出了“除湿剂是否真的可以除湿”这个话题。对于这个问题,从前期查阅资料的结果来看答案是肯定的,在课堂上通过设计实验让学生亲眼见证更有说服力。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取POE[predict(预测),observe(观察),explain(解释)]策略,让学生体验探究的喜悦和成就感。通过曲线的表征,学生从建模的角度描绘微观变化过程,提升了证据推理、模型认知的学科素养。通过对化学反应宏微变化的立体探究,学生提升了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的学科素养,逐步形成变化观念和平衡思想学科素养。


在学习活动中,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认知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生在团队中相互合作,学会了交流与表达。


手持技术在活动中使用,学生研究问题能力得以加强


通过手持技术在项目活动中的应用,使研究结论变得精准,不仅使研究的结果可视化,而且形成了很多生成性问题,如通过曲线表征发现生活中除湿剂除湿效果好,提出教材中提及的干燥剂是否“名副其实”等问题。这样的定量研究,使学生的研究问题能力得以加强。参与活动的学生都有存在感、价值感,团队意识明显增强。


项目式学习是学生在教师引领下,基于真实情境自主参与学习和研究的过程。开展探究活动是学习的重要环节,手持技术在活动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科学、严谨地学习,最终在探究和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获取学科相关知识,实现关键能力、必备品格的发展。


(作者系安徽省宣城市第六中学教师,宣城市学科带头人)



文章来源:《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9年第8期

责任编辑:祝元志

微信编辑:李中华

监    制:朱哲

是什么让顽劣的孩子开出意想不到的花?
开学头几周,美国老师强调学生必须做好这件事,您要求了吗?
雷朝滋:智能教育的时代,我们是见证者,也是探索者 | 献礼国庆学习工具系列(全学科) | 积分策略学生讨论不积极,怎么办?钟秉林:面对当下的教育新科技,教育工作者要有一个清醒的态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