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统编版中学语文编辑室主任王本华:要准确把握统编语文教材的设计理念,加强与信息技术的融合

孙建辉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 2020-09-01

点击箭头处“蓝色字”,关注我们哦!!


随着“互联网+教育”的不断推进,新的技术和设备持续涌现,教育的内涵与外延、教与学的方式方法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2017年秋季,初中语文统编教材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的起始年级使用,今年秋季实现义务教育所有年级的全覆盖。高中语文统编教材也于今年秋季开始在北京、天津、上海、辽宁、山东、海南六省市使用。


为了帮助广大语文教师较为全面、准确地理解初中语文统编教材的设计理念和内容安排,在具体教学中科学且适切地运用信息技术,本刊特邀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室主任、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统编中学语文教材执行主编王本华就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以及信息技术如何助推初中语文统编教材教学进行深度访谈。


让信息技术成为语文教学和教材编写的内生力量——专访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室王本华主任

本刊记者  |  孙建辉


语文学科的独特性决定了它与信息技术的融合程度


记  者:王主任,您好!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趋势逐渐显现。实践中发现,语文学科在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方面还比较薄弱,这是语文教师教学存在的问题,还是学科本身性质决定的?您能否谈谈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呢?


王本华:到2019年,我从事语文教材编写已有30年了,对语文课程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不过,在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方面虽有过思考,但考虑得还很肤浅,应该说没有太多的发言权。


目前,信息技术已经以它不可阻挡的趋势,让各行各业的人都不得不面对它的冲击,思考怎样借助它让我们的一切——从生活到工作变得越来越美好。语文教学也是这样。


记得是2004年暑期,当时刚刚进入第八次课程改革,新教材也刚刚使用,我去参加一个新课程推进会议。那次会议除了有高端专家讲座,还有一些现场课,每节现场课都有专家点评。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多数点评专家的第一句话都是“这不像一节语文课”


我很诧异,语文课到底怎么了?为什么语文现场示范课被大多数专家评为不像语文课?症结到底在哪里?


回来后,我写了一篇小文——《什么是真正的语文课》。一些课因倡导语文的人文性而深挖文本的人文内涵,上得有些像思想政治课;因强调学科融合而深入解析文本中涉及的一些科学道理、自然奥秘,甚至在语文课上动手做教学中涉及的一些实验等,上得好像是科学课、生物课、物理课;更有相当一部分课因为关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朗读必配音乐,解读文本必放五花八门的课件,就不知道该叫它什么课了,上课者却因运用了信息技术而欣欣然。


语文学科最早与多媒体技术融合,大概就处于这样的尴尬境地:一方面,信息技术不断冲击着教育、教学,为教育信息化提供很多有利的条件和手段;另一方面,在某些学科中又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不适应性,语文学科最为明显。


我想,这与语文学科自身的独特性密切相关。语文是母语学科,孩子获得母语的过程是无意识、自然而然的“习得”过程,是在自然交际中不自觉地学会了运用,所以“习得”的初始阶段并不特别地需要新技术手段,只要跟着大人模仿就够了。



进入“学得”阶段,也就是开始进入学校教育,学生开始有意识地识记汉字、积累词语、学写书面语句或开始书面阅读,这时信息技术可能会有较多的用武之地。


到了初中,学生基本上已经过了字关、词关、句子关(参照张志公先生“语文学习要‘过三关’”的说法),语文教学特别是文本阅读,可能更多地需要学生沉浸在文本中反复诵读,用心品味,获得自己的独特体验。


这个时候,如果配些背景音乐,与文本情境高度吻合还好,否则就会败坏朗读、诵读的胃口;如果配些场景图片,即便能够细腻表现文本情境、氛围,但也会将场景固定化、单一化,某种程度上代替或限制了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更不用说,有时候教师上一节文本解读课,经常是在连篇累牍地放一张张PPT,从教学目标到作者简介、背景介绍,从重点字词到大大小小的思考问题,从文本内容到结构、写法、语言特点,不一而足,最后问学生学到了什么,一摇头,“不知道”。


所以,曾经一度有不少语文专家高呼语文教学要有“语文味”。我想,“语文味”的提出,某种程度上就是对乱用、滥用信息技术的批判。当然,这是我说的比较极端的情况。


现在,教育信息化已经进入2.0时代,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数字资源越来越丰富,很多学校也在进行智慧校园建设。语文作为主学科,理应顺应这样的趋势,努力走在数字化建设的前沿。


就阅读来说,当前是一个倡导阅读的时代,世界有“世界读书日”,我国有“全民阅读活动”。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我经常能做到的是读书,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


将读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我觉得这是非常高的境界。学校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达到这样的境界,在引导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上下功夫。课程要引导,教材要引导,课堂教学要引导,更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进行引导。


例如,通过信息技术推送阅读资源和欣赏评价类辅助理解资源,推送专家课程资源或在线互动讲解,或设立平台分享阅读成果,进行在线研讨,推荐个性化的阅读资源,等等。


这里,我要特别提到大数据的运用。据说已经出现了许多可以网评作文试卷的软件,不知是否真的有学校在用,也不知作文试卷网评效度到底有多高,但我认为大数据确实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语文问题。


以作文为例,作文评价软件能够进行词频统计,分析学生的词汇量,有的还能辅助教师批改学生作文,提高批改效率和针对性。如果一个学生输入若干篇作文,通过大数据,大致检测出他的语言表达水平,发现他在哪些地方还有差距,未来可以朝哪个方向努力,然后为他制订个性化的解决方案,这恐怕真的可以达到理想的境界了。


针对不同教材内容,信息技术如何助力语文教学


记  者:为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应深刻理解教材的单元安排和选文内容,根据不同内容要求选择适宜的数字化教学方式。您能结合初中语文统编教材的具体内容设计,谈谈信息技术如何助力语文教学吗?能否举例说明一下呢?


王本华:我觉得这个问题比较好,是否使用数字化教学方式,教师用得是否好,绝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区别对待。


比如,初中语文教材包括阅读、写作、活动探究、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名著导读等不同板块。如果说阅读板块(特别是文学作品阅读)可以给学生留有更多的实践空间,让他们自主阅读欣赏、涵泳品味、在反复诵读中获得语感的话,其他板块都有很大的让信息技术助力教学的空间。



例如,写作教学中,人们总结出语文教学有“三怕”,其中之一就是怕写作文。一个是不知道写什么,没有米下锅,所以就出现很多伪作文;另一个是不知道怎么写,就是没有方法,不知如何谋篇布局,使用什么表达方式,如何表达才能更准确、更巧妙等。


第一个“不知道”主要是因为学生生活经历有限,生活范围狭窄,很多时候又不善于观察生活、积累素材,这方面的短板其实很大程度上可以依靠信息技术手段来弥补。


比如,要求写四季生活,生活在不同地域的学生对四季的感知不同,写起来可能就只单纯地写自己感知到的。借助信息技术,学生可以感知不同地域、不同气候条件下典型的四季场景,发挥想象,获得更加丰富的认识和思考。


可能有人会说,写作教学不是要强调贴近学生的生活体验,让他们有感而发吗?我想,虽然信息技术手段是让学生“看见”而不是“真实体验”生活,但借此来丰富学生对生活的认知和理解,仍然不失为一个很好的路径。


又如综合性学习,因其强调“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尤其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总体来说,借助信息技术开展学习活动的范围更加广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关于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建议中特别提出:“积极构建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平台,拓展学生学习和创造的空间,支持和丰富语文综合性学习。”怎么来实现呢?以七年级上册“文学部落”活动为例,我们可以做些探讨。所谓“文学部落”,就是组成不同的文学兴趣小组,开展校园文学活动。


教材设计的第一个活动是“读书写作交流会”,希望学生根据不同的兴趣小组组织有特色的交流活动。完成这个活动,可以比较多地依靠网络技术,如建立一个平台,互相推荐自己喜爱的作品,就共同感兴趣的作品进行探讨,发表自己的读后感想、阅读札记等;从网上查找一些音视频资料,为活动分享做准备,或制作精美的PPT与同学交流;等等。其实,大部分活动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分享,互相启发。


第二个活动是“布置文学角”,教材提示可以“设立一个文学小书架和一块文学展示墙”,有形的空间很直观,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如果同时在网络上开辟一方天地,内容一定会更加丰富,交流起来也会更加方便、及时。


第三个活动是“创立班刊”,教材建议的主要是纸质版,但学生制作时定会查阅很多资料,力求将班刊设计得美观、实用。如果同时制作一个电子版的班刊,借助网上的很多可用资源,从设计到展示应该都会呈现出更多的亮点。


记  者:在您所接触的课堂或教学活动中,您认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哪些地方与信息技术结合得比较好,还存在哪些不足?有哪些改进建议呢?


王本华:最近几年,我主要忙于教材,先是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的编写、审查、使用,还没完全结束,接着又是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审查,真正深入一线课堂的机会和时间并不太多。


如果说印象比较深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比较好的,当是教学一些跨学科内容时,比如科普作品的教学,通过多媒体资源,展示科学现象,或是展示一些学生在生活中很少见到的场景,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内容。



又如,有的教师教学活动探究课的新闻单元,在讲毛泽东的两则横渡长江的新闻时,通过一张过江的图片和一幅当时的地形图演示,就把当时波澜壮阔的场景显示出来,也把毛泽东所说的摧枯拉朽之势表现了出来。在新闻采写环节,教师提供了不少注意事项、名记者现场采访的影像和模拟场景,可以说比较好地运用了数字资源。


至于存在的不足,我想还是上一问题中提到的,纯语文学科的信息化进程很难推进,这确实与学科特点有关。在文本拓展方面,其实我们做得还不够好,想要基本满足教师需求,需要一个庞大的数据库给予支撑。此外,在线实时指导、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也有很大的开发空间。今后,可以在这些方面做些深入探索。


信息时代,教材编写中如何融合技术


记  者:随着教材与教学资源的立体化、数字化,教材内容与信息技术的融合程度会更大。您认为今后在语文教材编写中,可以怎样实现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呢?高中语文课程现在有不少新的理念,您能不能以统编高中教材为例做些简要说明呢?


王本华: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资源的广泛开发,未来语文教学一定会与信息技术走向更深度的融合,教材编写也会更多地考虑这方面的引导和提示。实际上,课程建设一直在提出新的要求,教材编写也一直在探索中。


从课程建设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目标与内容”中就已经提出“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和多种媒体学习语文”,指出教材编写“要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课程中的运用”,并建议教师“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方式”。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更是在“教学建议”中专门阐述“探索信息化背景下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提出创设互动学习环境、借助信息技术优化整合课堂教学、积极探索基于网络的教学改革等,同时建议教材编写“要有利于师生运用多种媒介和信息技术呈现学习内容”,建议“鼓励专业机构建设丰富的数字化资源库”。


基于课程要求,教材在这方面的探索越来越呈现出更广阔的空间。以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为例,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凝练了四大学科核心素养,提出18个学习任务群,倡导大任务、大情境、综合实践等新的理念,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网络条件促进教学等提出的新要求,都促使编者思考语文学科如何有效利用数字资源助力教学的问题。我想,以下几个方面可以看出教材探索的脚步。


首先,我们直接看到的是“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这一单元的安排,这是应高中课程标准“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要求而设计的专题活动单元,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多媒介,善用多媒介,并在信息纷杂的社会中学会辨识媒介信息。教材通过提供一系列支架材料,设计了诸如了解不同传播媒介特点、探讨不同媒介的语言特征、根据不同媒介特点制订不同的宣传推广方案、在大量信息中分辨真伪等相关活动,帮助学生从理性的自觉上对新媒体、新技术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思考,并能够有效运用。


其次,新的课程理念强调通过大任务、大情境、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帮助学生获得实际生活所需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建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其中,所说的大情境,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数字资源来解决。在课程标准的阐述中,情境包括个人体验情境、社会生活情境和学科认知情境,其中社会生活情境大致相当于过去所理解的真实生活情境。


因为我们不可能让学生全部直接走出课堂走到生活中去,所以这样的情境多数是虚拟的,是通过音乐、图片、影像、文字等资源所创设的环境、背景、氛围,是帮助学生创设的无限接近真实的生活情境。由于网络、信息技术可以为我们提供丰富的、接近真实的生活情境,所以学生在学习一组学习资源时,可以在虚拟的情境中获得相对真实的个体生活体验。



最后,为了落实课程标准的学习任务群要求,新教材除了有与以往比较接近的以读写为主的单元,还有一些全新的以活动为主的单元,它就可以更多地借助数字资源来完成。这类活动单元或者要学生真实地走进生活,或者进行大量的材料积累,或者可能需要较多的支撑性资源,更重要的是,很多时候需要学生间的合作、交流和分享。这一方面可以通过数字资源来解决,另一方面更可以利用具有交互功能的网络学习空间,创设线上线下的混合式学习生态,为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服务。


总体来说,由于新教材吸收了很多新的课程理念,其学习内容已经远远超过以往的教材,所以,如何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借助信息技术优化整合课堂教学,满足学生学习需要,有效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还需要我们不断思考,大力推进。


小编需要您的转发和阅读哦


文章来源:《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9年第9期

责任编辑:牟艳娜

微信编辑:李中华

监    制:朱哲

开拓眼界,深度思考:有所谓“正确的”教育吗
记录学生信息很难?一个二维码就够啦,十分钟学会 | 视频教程
王殿军:不全面客观地评价孩子,未来基础教育还会在原地徘徊
以一道中考化学题说开去,项目式教学应该怎么开展
是什么让顽劣的孩子开出意想不到的花
开学头几周,美国老师强调学生必须做好这件事,您要求了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