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南非,南非
南非共和国,国土面积为1219090平方公里,位于非洲大陆的最南端,东、南、西三面为印度洋和大西洋所环抱,有“彩虹之国”之美誉。南非拥有三个首都:行政首都(中央政府所在地)为茨瓦内,立法首都(议会所在地)为开普敦,司法首都(最高法院所在地)为布隆方丹。人口5962万人(2020年),全国80%的居民信奉基督教或天主教。
人类是从非洲走向世界的,现代人在南非生活的历史超过了10万年。这里的原住民是以牧羊为生的科伊人和牧牛为生的桑人(早期欧洲殖民者称为霍都督人和布什人,后被通称为科伊桑人),游牧民族随草而居,活动范围主要在今东开普省到纳米比亚之间的沿海地带。
公元3~7世纪,从事农牧业的班图语系人从北部迁移而来,为当地带来了铁器文化,并开始种植庄稼。他们在南非东海岸水源丰富的地方落脚生根,并到草原地带饲养牛群。部落实行一夫多妻制,男子根据自己掌握的牛头数决定妻子的数量。根据所控制的牲畜的数量来推选部落的首领。部落逐渐学会采矿,冶炼并开采出铁、铜、锡和黄金,促进了贸易和工艺的发展。
欧洲人来了
由于地中海的商路不通,欧洲人不得不另辟蹊径。1498年,达伽马开辟新航路后,绕过好望角通向亚洲印度的航线开始变得热闹起来。好望角,地处来自印度洋的温暖的莫桑比克厄加勒斯洋流和来自南极洲水域的寒冷的本格拉洋流的汇合处。强劲的西风急流掀起15-20米的惊涛骇浪,这里还有一很强的沿岸流,当浪与流相遇时,整个海面如同开锅似的翻滚。
1647年,一艘荷兰商船因意外沉没在好望角附近,船员只好登陆在海岸附近搭建临时定居点求生,并在一年后被荷兰商船接走,这就是白人殖民南非的开端。165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开普敦桌山海湾设立供应站,为过往船只提供后勤补给。一开始当地的土著科伊人对这些客人十分友好,荷兰人用一些新奇的礼品交换科伊人的牛羊肉和食品。但当科伊人看到荷兰人开始定居下来后,就拉走牛羊作为报复,荷兰人和科伊人的冲突逐渐激化。
这批赖在南非不走的荷兰移民(布尔人),荷兰语即农民的意思,大多来自荷兰社会底层的破产农民。家徒四壁的简陋房舍中,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具,只在简易木架上摆放着唯一的书籍——《圣经》。从1657年开始,欧洲殖民者当局将开普敦附近可耕种的土地分配给欧洲人作农场,酒和小麦成为主要产品。由于缺乏劳力,东印度公司从东非、马达加斯加以及印度运来劳工。
布尔人的牧业水平与当地班图(黑)人难分伯仲,平均一英亩牧场只能养一只羊,五英亩养一头牛。掌握不了先进生产力的布尔人,只能依靠简单暴力占有土地面积来积累财富(通常一个布尔农场占地至少在六千英亩以上)。开荒一匹马、两辆牛车、一支步枪足矣——马匹使布尔人在速度上超过善于奔跑的非洲人;牛车使他们能够运载全部辎重翻过峭壁陡坡进入内陆,并迅速由迁徙转入定居;步枪使布尔人拥有压倒性的火力优势,帮助他们以较小的代价强夺了南非的大部分富庶土地。
随着19世纪,英国国力蒸蒸日上,“海上马车夫”荷兰的海上势力丧失。1795年和1806年,英国两度占领开普殖民地,1814年英国的占领并得到了维也纳会议的确认。初期英国把开普作为海军基地,1820年开始移民。英国同当地的布尔人展开了对南非统治权的争夺。荷兰统治时代所建立起来的封闭控制式经济体系,被英国的工业化和国际贸易所取代。
与此同时,英国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奴隶制度运动,促使政府于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在殖民地采取了一系列的改良措施。1834年英国政府通过了解放奴隶宣言。但这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解放,宣言称奴隶需继续给原主人当四年的“徒弟”,才能在1838年12月1日获得自由。英国政府为了安抚这些奴隶主,从国库拨款大笔资金作为补偿。南非的银行和保险业发展起来,很多资本家在较干旱地区投资开办农牧场,羊毛成为稳定的出口产品,并带动了开普殖民地经济的发展。
18、19世纪之交,班图人的后裔,纳塔尔北部的祖鲁人在恰卡领导下,兼并了周围许多氏族部落,建立祖鲁王国。在奥兰治河以北地区产生了索托人、斯威士人和茨瓦纳人建立的诸王国。
英国侵占开普殖民地后,原来的殖民者布尔人为摆脱英国的统治,决定向北迁徙,这就是著名的布尔人大迁徙。 从1835年到1845年,成千上万的布尔人分批从不同路线越过开普,拖家带口套上牛车,赶着牛羊,浩浩荡荡地向北进发。布尔人带上他们的科伊桑奴仆,一路披荆斩棘,不仅占领了大量祖鲁人的土地,而且把南部非洲的大型哺乳动物扑杀殆尽。这就是今天在南非见不到太多野生大型动物的原因。为了自身的利益和安全,布尔人不得不和一些部落建立合作联盟关系,依赖黑人劳工创造财富,但是黑人没有任何权利,只有白人才享有公民权。
1853年,姆巴谢河、大凯河以西的土地全被英军占领。英国在新占领地区最大限度剥夺非洲人土地,迫使失去土地的非洲人去充当欧洲人农场的雇工。英国在南非首创土著保留地制度。白人殖民者占有90%土地,非洲人只保有10%土地。保留地里土壤贫瘠缺水,地少人多,大半非洲人被迫外出替白人工作。
大金矿也救不了南非
19世纪60和80年代,在奥兰治和德兰士瓦境内分别发现蕴藏量极丰的金刚石矿和金矿,矿业的大爆发使得淘金者蜂拥而至,也扩大了农产品需求。以矿业为中心的近代工业兴起,城市建立起来工。
英国为了控制整个南非领土,1877年兼并德兰士瓦共和国,1879年征服祖鲁王国。德兰士瓦的布尔人对英国的统治极为不满,于1880年12月向英军开战。1896年起英国开始陆续向南非集结大军,企图以武力推翻布尔人的德兰士瓦共和国。1899~1902年爆发了英布战争,英国人战胜,并吞了奥兰治自由邦和德兰士瓦共和国。
残酷的布尔战争,迫使布尔人丧失了政治独立,财产被毁,妻离子散,战后虽然英国人慷慨地将新成立的南非联邦(1910年)政权交托给他们,但失去土地、无家可归的贫穷布尔人比比皆是,这些被迫到城市谋生的白人。“目光短浅、不负责任、无信用、自卑、不自重、无知、轻信以及缺乏进取心……即使这样,绝大多数穷白人仍确信自己比非欧洲人身份更优越”。
从1860年开始,甘蔗园主从印度输入大批合同工,这些工人在印度也大都是,迫于家乡贫苦才来到南非的穷人,所以很多人在合同期满后继续留在了南非。这些印度人从一开始就遭受歧视和压迫,逐渐成为南非劳苦大众中的一部分,也是后来反对种族歧视的一支重要力量。圣雄甘地在南非生活了21年(1893-1914),他的消极抵抗运动就是从南非开始的。布尔战争也教会了黑人很多,使他们意识到一旦时机成熟,武装斗争可以夺回失去的东西,包括土地。战后,很多黑人觉醒,不愿再给白人做工,不愿再接受奴役。
由于本国的黑人不愿再回到矿上做工,南非英国殖民当局从莫桑比克、博茨瓦纳、莱索托都先后招募了大批工人,仍不能满足需要,于是将战后恢复生产的希望寄托于从中国输送劳工。1904年5月,第一批华人劳工抵达南非,此后3年,华人劳工远涉重洋,源源不断地被输送到南非,到1907年初,在南非的华人劳工总计共约6万3千多人。在约堡市中心的南非矿业协会的会议室里至今悬挂着一面用毛笔书写的中文告示,这份告示的落款时间是使用的还是文言文体,旁边另有一份英文原文。告示的内容是警告那些想回家的华工,你们是签署了合同来做工的,我们为你们垫付了路费,你们必须老老实实勤勤恳恳地工作,想回家也得要还清路费方能考虑是否恩准。
南非共和国
1909年英国议会颁布南非联邦法案。确定了英国人和布尔人联合统治非洲人的合作关系,规定了对白人和黑人的区别待遇,虽然遭到黑人的强烈反对,但是得到了英国国会的批准。1910年英国将开普、纳塔尔、德兰士瓦、奥兰治4个自治州组成南非联邦。
在四个省份中,只有开普殖民地长期属于英国的统治,从19世纪起,少数拥有财产的黑人就拥有一些政治权利,因此他们继续拥有投票权但没有选举权,但投票也只能投给白人,而在其他省所有的权利都完全归于白人。在当时将近六百万的总人口中,欧洲人只占21%,“南非联邦实质上是两派欧洲人为了更加牢靠地剥削非洲人民而成立的联盟”。
南非当局一贯推行种族歧视政策。南非党的博塔-史末资政府在执政期间(1910~1923) 制订了许多压迫非洲人的种族歧视法律,1913年的《土著土地法》,严格限制非洲人取得保留地以外的土地。1923年颁布《市区法》,规定黑人只许住在离城十到十五公里的特定郊区,由政府官员管辖。此后黑人不得居住于隔离区之外(除受白人雇佣的黑人佣工以外)。1924年通过《工业调停法》,黑人工人在法律上不被视为“从业者”,事实上剥夺了黑人罢工的权利。把待遇好的“文明劳动”保留给白人,而把待遇不好的“非文明劳动”扔给黑人。
实行种族隔离的南非一度出现了令人刮目相看的“经济奇迹”——在从1932年到1972年的四十年时间里,平均每七点四年国内生产总值就翻一番。一时间,在约翰内斯堡、开普敦、比勒陀利亚、德班等南非大城市都可以见到绝不逊色于同时期的西欧、北美大城市的市容:高耸豪华的写字楼大厦、四通八达的整洁的街道、五光十色琳琅满目的广告牌、美丽的街心公园、新式的双层电车;大多数南非白人拥有自己的独栋住宅,有的还带有游泳池;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南非白人的汽车拥有量为每千人三百八十六辆,美国这个“车轮上的国家”是每千人拥有五百零七辆汽车)。
这口锅,曼德拉不背
在劳动力市场的种族隔离制度下,南非全国99%的工程师、78%的自然科学家、91%的技术人员、72%的技工都由白人充任;其结果是,要是按非洲居民人口来计算的话,南非的国民收入水平惨不忍睹。1983年,亚裔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南非白人的37%,有色人种是26%,居住在城镇内的黑人是22%,居住在乡村的黑人更是令人难以置信的只有6%!生活在南非当局圈定的“黑人家园”中三分之二的人口,是生活在赤贫中。
不管白人统治者愿不愿意,从南非联邦建立的1910年到结束种族隔离后的1996年,南非人口总数增加了六倍,从不到六百万增加到三千八百万。南非虽然堪称非洲大陆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从根本上说,经济基础仍然是靠天吃饭的矿业。其国内著名的矿床有黄金和金刚石矿、铀矿、石棉矿和锑矿、铬铁矿和锰矿,尤其是南非的黄金储量雄踞世界第一。
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的巅峰时期,是1958年《班图斯坦法案》颁布以后,这部法案实质上就是种族隔离法案,它将1000万黑人限制在了12%的南非领土里。由于曼德拉积极投身于反种族隔离的运动中,曾任非国大青年联盟全国书记、主席,但也因此被南非法院以密谋推翻政府等罪名关进了监狱。曼德拉在狱中服刑了27年,直到1990年南非解除隔离措施、实现民族和解后才出狱。
种族隔离制度走到尽头,从南非的经济局势一目了然。1981年后,南非经济陷入长期衰退:1982年为-0. 8%,1983年为-1.8%,1985年为-1.2%;尤其是南非的制造业,在1980-1985年间的年均增长率是-1.2%,这在南非历史上前所未见。
南非的工业化建立在引进外国技术及外国直接投资的基础之上,这就需要南非有充足的外汇。随着时间的推移,南非矿产资源开始枯竭,就像金矿的开采越来越深,出产越来越少,国际市场金价下跌(从1980年的每盎司八百五十美元降至1985年的三百一十七美元),资源型国家经济就在衰退的边缘(这和沙特、伊拉克、委内瑞拉、俄罗斯其实没有本质的区别)。
更严重的问题在于,种族隔离制度(长期被压制)使黑人成为廉价劳动力的源泉。工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时,这一制度却无法提供所需的受过良好教育的技术工人。1981年,南非白人政府委员会的报告坦率指出,为保持南非经济每年4.5%的增长率,每年必须培训两万三千名技术工人和九千五百名技术人员,而实际只能能提供的一万名技术工人和两千名技术人员(真的是黑人笨和懒吗,还是不给他们教育和就业的机会?)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联合国开始对南非实施武器禁运。1973年欧佩克组织对南非进行石油禁运。70年代中期以后,反对白人种族主义统治的斗争出现了新高潮。1976年1万名黑人学生在索韦托举行示威游行,B.J.沃斯特政府下令开枪,打死600多人。这场大屠杀激起非洲人的激烈反抗。开普敦发生巷战,10多万非洲工人举行罢工。
由于欧美国家与南非的特殊的利益关系,西方国家并不支持对南非的经济制裁。直到 1986年之后,美国、欧共体等改弦更张,开始实质性制裁南非,南非白人政权才真正沦为“国际弃儿”。重获自由的曼德拉被非国大全国执委任命为副主席、代行主席职务。随后在1994年的大选中,非国大在南非首次不分种族的大选中获胜,曼德拉也成为了南非历史上首位黑人总统。
1994年结束种族隔离后的新政府接手的远不是一个欣欣向荣的发达国家,而是一个经济发展模式走到尽头的烂摊子。只讲结果不讲过程是不合理的,也不能都甩锅给曼德拉政府,就像睡王接懂王的班一样搞不好。
南非新政府《黑人经济赋权法案》、《就业平等法案》、《技能发展法》、《优先采购框架法案》等一系列配套法律实施,不乏有诟病和矫枉过正之处,但这恐怕不是将过去种族隔离时代的南非美化成天堂的理由——南非或许是镶在英国国王权仗上的“非洲之星”,但对绝大多数南非国民而言,那时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地狱。
曾6次破产,仍当上美国总统,聊一聊川普的创业史
龙王庙“美联储”的前世今生
克里米亚战争,被遗忘的帝国博弈
日本总想收回“北方四岛”?俄罗斯:寸土不让!
要黄油还是大炮,这是一道送命题
倒爷的江湖,是传说,更像是一个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