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之子”卢拉的征途
1889年,巴西的丰塞卡将军发动政变,推翻帝制,建立了巴西合众国。其后1930年和1964年,巴西又发生过两次政变。在1889年军政府之前,巴西是奴隶制大种植园经济。军政府上台后,“巨富+赤贫”的社会结构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1930年,军政府上台,提出过旨在建立民族工业的“进口替代战略”,以吸引外资的方式建立工厂,补贴中产阶层去购买国产工业制成品的方式,推动国家产业转型和经济增长。二战中,巴西抓住其他国家忙于战争的机遇,发展了民族工业和国家企业。1964年,新建立的军政府又提出“进口替代”的概念。从1968年到1973年,巴西经济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1.2%,在1973年更是达到创纪录的14%,被媒体誉为“巴西奇迹”。
巴西经济发展的瓶颈在于中产阶层人数极其有限,即便是政府舍得去补贴民众消费,这个体量也不足以支撑整个巴西工业高速发展。特别是在1979年第二次石油危机时,支撑工业的外部资金突然大举撤离巴西。巴西之前欠下的各种债务,都面临着巨大的偿还压力。资金和消费者双减,通货膨胀率在军政府的经济刺激政策下,飙升到不可思议的程度。民怨沸腾,军政府只好选择还政于民。
1989年11月15日,巴举进行了近30年来的首次全民直接选举,费尔南多·科洛尔当选总统(后因涉嫌受贿被迫宣布辞职)。卡多佐于1994年和1998年两次当选巴西总统,在任期内,他推行了“雷亚尔计划”。该政策就是缩减政府开支,严格控制贷款规模,尽可能多增加政府的收入,将政府投资调整到农业、民用建筑、道路修建、能源等能广泛吸引就业的领域中。总结一句就是,军政府时期的政策是不惜一切刺激增长,卡多佐政府政策则是不惜一切代价降通胀。
“雷亚尔计划”还是有效果的,政策出台仅一年多,通货膨胀就降到了个位数,不过这也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后果,那就是新兴产业很难贷到款,导致经济低迷和失业率高企。数据显示,从1998年开始,巴西的失业率保持在两位数以上。到1999年,巴西全国贫困人口总数达到了5410万人,占人口总数的34.9%,其中赤贫人口1360万人,占总人口的8.7%。这时民众对于雷亚尔计划的认同感已经当然无存,他们仅需要一个能够促进就业、摆脱贫困的增长计划。
巴西之子卢拉
路易斯·伊纳西奥·卢拉·达席尔瓦,1945年10月27日,出生于巴西东北部南布哥州一户贫穷农民的家里,他是这个家庭的第七个孩子。
孩子的出生并未给这个贫困家庭带来多少惊喜。多一个人,就多一张嘴,家庭生活让卢拉捉襟见肘。小卢拉4岁就到大街上贩卖花生,6岁读小时学,并在课余时间帮别人擦过皮鞋。
一次,洗染铺的老板来街上擦鞋,卢拉和另外两个孩子围了上来,争先恐后地要为他擦鞋。老板有些为难,看着三个孩子,灵机一动,掏出两枚硬币说:“你们谁最穷困,我就让他擦,并支付2元钱!”那时候擦一双皮鞋顶多付20分就够了,2元钱可是平时擦鞋的10倍。三个孩子都不愿放弃这次机会,都想赚这笔钱。
“我从早上出来到现在还没吃东西,如果再赚不到钱,我可能会饿死。”一个孩子哀求到。“我家里已经三天没有粮食了,妈妈又病倒了,如果还没赚到钱,全家都要饿死了。”另外一个孩子哭到。
卢拉看了看他俩,说到:“我中午吃了一点花生,还有力气擦鞋。这活您让我干,我会把钱分给他们俩。”老板深为感动,同意了卢拉的办法。果然,擦完鞋后,卢拉把钱分给了两个小伙伴。
极端的贫困让卢拉的父亲绝望,他离开故土,抛妻弃子、远走他乡,杳无音讯。卢拉不得不终止了小学学业,全职打工。14岁时,卢拉来到了圣保罗州下的港口城市桑托斯打工。卢拉很快找到了一个仓库管理的工作。几年后,卢拉进入了一家钢铁厂担任车床工人。
18岁时,一次机器故障事故让卢拉失去了左手小指,卢拉不得不停工治疗。当卢拉向工厂要求赔偿金的时候,厂长不仅拒绝支付医药费和补偿金,还以身体残疾为由将卢拉开除了。工厂的行为激发了他为工人维护合法权益的意识,也为他后来参加工人活动打下了基础。
21岁时,卢拉在党员哥哥的带领下,积极投身工人罢工运动,获得了巨大的声望,并逐渐成为左翼领袖。频繁的参加工人运动让卢拉的工作朝不保夕,收入大大下降,生活更加拮据。25岁时,因无力支付医疗费用,卢拉眼睁睁地看着怀孕八个月的妻子撒手人寰。1980年,羽翼渐丰的卢拉(35岁)与一些工会领袖和知识分子成立了“劳工党”,并以推翻军政府为政治目标。41岁时,卢拉当选当选全国立宪议会联邦众议员,不久担任劳工党主席。1985年,军政府倒台了。1988年,卢拉(44岁)参加了总统竞选。
卢拉最初是个极端左翼人士,崇拜卡斯特罗,反对全球化,拒不承认部分外国债务,甚至主张将已经私有化的部分企业再国有化。三次连续竞选失败让卢拉反思自己的经济主张,他剪掉了自己心爱的大胡子,脱掉了牛仔裤和衬衫,换上了西装,开始朝务实和温和的方向转变。不再反对市场经济和全球化,改而效法英国工党,利用现存的经济制度为中下阶层谋求福利。
2002年,卢拉终于如愿以偿,以绝对优势击败若泽赛拉,成为巴西第40任总统。2006年,卢拉又成功获得连任,从2003年到2010年,卢拉在这8年间,推行了一套有别于军政府以及卡多佐时期摸索的经济政策。
巴西的“天赋”
“上帝花了六天时间创造世界,第七天创造了里约热内卢。”富饶的巴西,自1500年被葡萄牙航海家佩德罗·卡布拉尔发现后,这个国家的资源价值被逐渐发掘成为其经济发展的驱动力:甘蔗、黄金、咖啡、石油、铁矿石、大豆、牛肉等大宗商品轮番驱动巴西经济发展。
截止到2019年,巴西境内已探明各类资源,铁矿储量达650亿吨,石油探明储量129亿桶,铀矿储量达24万吨,铝矾储量达44亿吨,锰矿储量达2亿吨,皆处于世界前列,其余铝,锡,铬,镍等矿物的储量亦十分庞大。
巴西拥有大量矿场和农业资源,但亚马逊平原的热带雨林蕴资源其上,巴西需要花费大量金钱去开发成本;巴西的海岸线绵长,却无法用来发展旅游业和港口优势(拉普拉塔河流域出海口,实际上被阿根廷所掌管);巴西高原较为平坦,但大部分农耕土地掌握在资本家手中,工业体系根本无法在巴西获得足够的人力资源和物流资源,这些都不利于巴西工业化。
如此富饶的巴西,不该让人民如此贫穷。卢拉为解决巴西经济增长,任期内推动基准利率由24.9%下降到了10.67%。企业扩大生产,产品和服务卖给谁呢?卢拉政府为赤贫阶层提供了消费补贴。
一、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增强穷人的基础购买能力;
二、推行“家庭救助金计划”,直接向贫困家庭发放低保;
三、推行“支持青年计划”,资助贫寒子弟接受教育培训;
四、普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础教育,让穷人看得起病和上得起学。
其中“家庭补助金”计划最为知名,资助的对象在2003年~2009年从360万增加至1240万,覆盖巴西所有州,贫困地区人民。可补贴的资金从何而来呢?起初,部分资金来自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境外金融机构,主要是国债形式。后来巴西政府有了新财源。
1974年,巴西在坎普斯海域发现石油,到1982年,该海域日产原油已经达到50万桶。1997年,巴西政府推行垄断石油经营的政策,卢拉上任正赶上一波石油上涨周期,国际原油价格从2003年年初的30美元/每桶一路飙涨,到2008年7月份创下了147.27美元/桶的历史高点。
除此之外,与石油一同看涨的还有大宗商品。淡水河谷公司是全球第二大金属和矿业公司,也是拉丁美洲最大的私营企业。产品主要为铁矿石、球团和镍等金属矿物,因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巨大需求而快速崛起。巴西政府在淡水河谷公司拥有“黄金股”,享有一定否决权。
在消费补贴计划之外,巴西政府还维持了一个相当奢侈的养老金计划。只需缴费15年,女性到60岁,男性到65岁就可领取全额养老金。如果缴费30年,男性53岁就可退休。卢拉甚至宣布了他将实现医疗与教育的免费。5200万赤贫人口在短短几年内摆脱了绝对贫困,甚至还有不少家庭迈入中产阶层。收入再分配,本没什么不对,但超出了国家经济承受的能力,就会变成经济发展的包袱。
萧条来袭
受宪法限制,卢拉无法连任三届总统。2010年大选,迪尔玛·罗塞夫带领劳工党,以56%的得票率赢得了胜利。选民之所以愿意接受女总统,只是因为罗塞夫她是卢拉指定的接班人(罗塞夫是卢拉任内的矿业及能源部长、和总统府办公室主任,并且在竞选时承诺不改变卢拉时期的经济及福利政策)。
罗塞夫上台还来不及兑现自己的政治承诺,严重的经济衰退就扑面而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暴跌,数据显示,国际原油价格从2008年7月的147.27美元/桶的高点,暴跌至目前的46.58美元/桶;而国际铁矿石价格则从2011年的180美元/吨,暴跌至不足40美元/吨。
钱赚不到,巴西再维持庞大的消费补贴以及养老金计划就吃力了。卢拉当政时期,巴西工业化水平较比军政府时期的还低。“去工业化”之前,不管是诸如飞机轮船之类的重工业,亦或是衬衫电器之类的轻工业,巴西在国际社会上绝对都占有一席之地。
选择去工业化后,巴西将生产线拆除,仅存的工业也只存在于对资源的开采上,一下子失去制造大部分商品的能力。巴西就业人口,从制造业大量转移至服务业。没有发达的制造业作支撑,也就没有新税源,政府更加依赖大宗商品收入。当大宗货物价格大幅波动,巴西经济就不由自主地跟着过山车。
为防止重蹈军政府后期的覆辙,罗塞夫采取不断加息的政策,希望抑制通货膨胀。加息导致了巴西的个人和小企业贷款更加困难,从而加剧了衰退。这种衰退情况直接导致巴西国内爆发大规模的游行,反对的不光是总统罗塞夫总统,前任总统卢拉也被揪了出来。卸任后的卢拉失去总统刑事调查的豁免权,卷入法官塞尔吉奥·莫罗发起的“洗车行动”,被指控某建筑企业接受了一栋高档住宅,以此为该企业换取巴西国家石油公司的工程合同。
2017年7月,巴西联邦地区法院裁定,卢拉贪腐与洗钱罪名成立。卢拉被判处九年六个月的监禁,并失去2018年大选资格。经过多次审理与减刑,卢拉于2019年11月8日被释放出狱。2021年3月8日,巴西联邦最高法院的法官推翻了对前总统卢拉的全部腐败指控,判定此前认定卢拉有罪的巴西东南部城市库里蒂巴的法庭“缺乏司法管辖权”。2022年5月7日,卢拉发起了新总统任期的竞选活动。他向支持者表示,自己将从极右翼总统博索纳罗“不负责任的犯罪政府”手里夺回权力,“重建巴西”。
拉美国家左右摇摆的政权更替,是正常现象。放到整个拉美大陆来看,政治力量左右互搏,一直处于动态的平衡中。不管是左翼还是右翼,他们都没能解决最根本的经济问题。老百姓是最朴实的,“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他们并不关心什么党争,只要能吃饱穿暖就行。如果经济发展好,基本诉求得到满足,谁还会天天没事去推翻政府?
如今的拉美国家,贫富差距悬殊,穷人走投无路,只能铤而走险,走上犯罪的道路。世卫组织列出的全球18个犯罪率最高的国家,拉美地区占了11个,洪都拉斯更是荣登榜首。巴西好在还有点任性的“资本”,可以东山再起,只是政治家普遍缺少解决国家经济结构矛盾的担当。发展才是硬道理,其他的都是在空谈。
往期文章:
越南、印度订单拿到手抽筋,中国世界工厂的名号是不是要易主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