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夏杂谈|被烧过两次的晚清圆明园和被正法的晚清外交官许景澄
关注请点击右上方蓝色字。谢谢!
谢谢关注和转发!
被烧过两次的晚清圆明园和被正法的晚清外交官许景澄
文|郁夏
你没看错。是的,圆明园被烧过两次。
这本来算是个常识,但大多数人并不知道。鸦片战争发生过两次,很多人知道,但不知道圆明园被烧过两次。他们只知道八国联军那次,并不知道英法联军烧的那次。两次火烧圆明园事件,中间隔了40年。
其实很多人是看到过雨果说的这段话的:“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洗劫,另一个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着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
如果仔细想想,就知道雨果说的不是指1900年的那次。如果再了解一下雨果就这段话的年代,就更能了解了。雨果是在1861年说出这段话的。圆明园第一次被烧,则是发生在1860年10月,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之际。
晚清统治者是不长记性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是晚清正腐不讲信用。第一次鸦片战争打败了,被迫签了协议条约,但认为自己的失败只是一时的,没准备好,所以输了,自己还是天朝上国。签条约只是权宜之计。签了后不久就试图赖账。解决和外国的纠纷企图使用贿赂、拉关系、自己是天朝上国民心所向来解决。那些官员们都认为自己是民心所向,所以违约也理所当然。
但是英法两国却认死理。你不按签定的条约办事,公然撕毁,便认定是在挑战示威。既然如此,不如再干一仗,揍一顿再说。于是晚清正腐再一次被揍,顺带搭上了圆明园被烧。
那么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又是什么呢?你肯定认为是1939年清廷发起的禁烟。但事实上,并不那么简单。林则徐禁烟的决心值得称赞,但他低估了事情的复杂性,并且毫无契约观念,自认为自己既占到了理的这边,就会打起来自己也不怕,所以也根本不顾国际规则。
事实上,当时外国人到中国这边来做生意,并不能自己随便开船到岸就把东西放到街上来卖,而是服从获得特许证后的公行,而公行服从清朝的海关官员。没有他们的允许,英国商人根本卖不了东西。而在这之前,英国人是卖得少,买得多,每年得付中国不少银子的。直到把鸦片卖到中国。
禁鸦片本身也没多大问题。据说英国女王也表示,尊重中国的法律,如果禁止卖鸦片,也表示支持,如果禁烟后,还有英国商人敢胆卖鸦片,责任由英国商人自己担当。
但因为制度的不完善,各方利益的纠葛,导致一开始的禁烟行动不怎么顺便。甚至出现错捕和公报私仇的现象。林则徐自以为站了道德上的制高点,便可以对规则满不在乎。先是利用中国行商以强迫英国商人交出鸦片,最后竟直接将英方代表义律及其他三百多名英国商人扣押在广州旅馆长达47天,迫使他们交出规定数量的鸦片。
义律本人比较正派,年轻时当兵,曾被派往圭亚那保护当地的黑奴,在当地的经历使他成为一名废除奴隶制度的支持者。而且他也不赞成鸦片贸易,曾指出以鸦片贸易赚取利润是英国的耻辱。但他却同时认为中英两国之间应该存在对等和公平的贸易。因此,义律在出任英国驻华商务总监后,一反前任强硬的作风,没有理会伦敦的反对,便着手改善英国与清廷的关系,以恳切的语气致函时任两广总督邓廷桢,表示希望两人能够在广州见面。然而,义律经过多翻交涉仍无济于事,清方始终拒绝接见他。
林则徐禁烟运动扩大化和无视对方法律和规则的强硬做法激怒了本来也反对鸦片贸易的义律。他认为禁烟可以接受,以后不准卖、再卖就没收也没有意见,但不能把禁烟之前已经有了的鸦片全部没收啊。更何况为了达到收缴的目的强行限制他人的自由。这是义律所不能接受。他虽然屈于徐的权势让手下英商全部交出了鸦片,却留了一手,答应这些商人,英国女王会补偿他们的损失。
而义律所率英国商队在退出广州到九龙尖沙咀附近海面之后,发生醉酒水手和村民之间的打斗事件。一名叫林维喜的村民在打斗中伤重不治。事发后,义律同意赔偿死者家属,但拒绝按《大清法律》交出一名水手以命抵命,并以拥有领事裁判权为理由,表示会自行审讯凶手。义律于8月12日在英国船只上开庭案,对五名凶手轻判罚金和监禁后,便送回英国的监狱服刑,并在事后才知会中国官方。然而,林则徐在查证《万国公法》后,发现义律根本不具备领事裁判权。得知义律私自审讯水手后,在1839年8月15日宣布中断与各国的对外贸易。
9月5日,义律派英商郭士立与林则除谈判,要求解除禁令和恢复水粮,恢复正常贸易关系,不过通通遭到拒绝。在当日下午二时,义律发出最后通牒并要求提供水粮,林则徐仍不予理会。结果一小时后,英国军舰企图突围,正式向中国船舰开火,这次零星冲突遂揭开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序幕。
另一方面,此事消息传至英国后,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英国国会更以此二事件宣战与否展开激烈的辩论,结果国会以271票对262票,通过出兵中国。英国政府于是在10月1日以“受到侮辱”、“生命安全受威胁”和“财产受损”为名对清廷宣战。宣战以后,中英双方曾发生六次小规模的武装冲突,加上9月5日所发生的冲突,林则徐向朝廷奏报自己已经“七战七胜”。其间,义律仍多次向林则徐作出交涉,意图进行妥协以避免战争,但林依旧坚决拒绝让步。
是的,你没看错,在这整个过程中,义律多次发出求和的信号,试图避免战争。但林则徐认为自己是天朝上国,又站在天理这边,肯定能赢,为什么要理会一个外国鬼子的求和而不痛打落水狗呢!他居然认为:“夷兵除枪炮之外,击刺步伐俱非所娴,而腿足裹缠,结束严密,屈伸皆所不便,若至岸上更无能为,是其强非不可制也。”嗯,他说的是洋人腿不能弯曲,一上岸打仗就不行!更荒谬的是,他认为洋人嗜吃牛羊肉,若无从我国进口的大黄、茶叶以辅食,将会消化不良而死。所以坚决不和洋人做生意的话,洋人一定会消化不良而死。也不知道和天朝打交道前洋人是怎么活的。
然后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了。结果,并没有像林则徐想像的那样,上天没有站在他那边。英国人几千个士兵,几十条船,就打得清正腐无还手之力,道光皇帝只好允许通商,查办林则徐。林则徐被发配新疆。而第二次发动鸦片战争时,英法联军也只有几千人……
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使清朝正腐看到了自己和欧洲国家的实力差距,但却不能从根本上去找原因。或者说是不愿意从自己的体制上去找原因。开始学习西方的技术,强大军事和国防,然而腐败和自大,却一如昨日。最后发生义和团事件,而清正腐在义和团的催化下膨胀到围攻外国使馆,四处杀害洋人,而无数国人也被安上通洋的罪名被杀害,导致八国联军共一万多人杀入北京,圆明园第二次被烧……
网传说龚半伦给八国联军带路烧毁圆明园,那自是不可能。因为那时龚半伦早已经不在了。至于说是给英法联军带路,也全无证据,只是民间讹传而已。
最后说一下晚清外交官许景澄。
许景澄是浙江嘉兴人,生于1845年,同治年间进士。他在30多岁的时候,就开始了外交官生涯,曾先后出任驻外国公使,是个知名的外交家。
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义和团运动爆发,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春向京畿地区集中。这时慈禧决定废除光绪,独揽朝纲,但遭到各国公使反对。在6月16日慈禧主持的一次御前会议上,端王载漪正式提出“请攻使馆”的动议。许景澄站出来反对,他认为“攻杀使臣,中外皆无成案。”(其实这种事中国古代是有人干过的,不过下场是最终国灭,比如晚期的南宋)认为解救危局的唯一办法是“似宜保全公使,令其下旗生还。”他以后在与袁昶联名上《请速谋保护使馆,维护大局疏》,明确无误地表明进攻使馆的严重性,认为春秋大义,不斩来使,围攻使馆,杀害公使,不合国际公法,绝不可行。
6月17日慈禧太后在第二次御前会议上,强行决定对外宣战。这时光绪皇帝心急如焚,走下御座,上前拉着许景澄的手说道:“许景澄,你是出过洋的,在总理衙门办事多年,外间情势,你当知道,这能战与否,你须明白告我。”许含泪陈奏:“闹教堂伤害教士的交涉,过去办过。至于杀使臣,烧使馆,即使国际上亦罕见此种成案,不得不格外审慎。”
他知道自己必死无疑,对身边的人留言道:“各国联军行将入都,事不堪问矣,日后和约之苛不待言,君等当预筹之。” 7月28日,被以“勾结洋人,莠言乱政,语多离间”等罪名,被杀于北京,同时被杀的还有袁昶,之后被杀有立山、联元、徐用仪,他们后来被称作“庚子被祸五大臣”。
次年2月13日,光绪为许景澄等五人平反,官复原职。同年,许景澄灵柩护送南下,沿途出现万众瞻仰的动人局面。到江苏上海时,“江督以下官吏,及士大夫识与不识,皆往助执绋,祭奠成市,哀(车免)盈途,所谓万代瞻仰,在此一举者。”但这些对死去的许景澄又有什么用呢!
又过了几年,到了1909年,监国载沣因在用人问题上和年迈病重的张之洞意见不一。张之洞认为要尊重老百姓的意见。要是老百姓不同意,恐怕会激起民变。载沣说,不怕,有兵在。张之洞叹道:“不意闻此亡国之言。”三个月后,张之洞去世。三年后,清朝被迫退出历史舞台。此时距许景澄被杀害、圆明园第二次被烧过去十二年……
则圆明园两次被烧,是中国百姓的耻辱吗?不是的,那只是晚清正腐的耻辱。在那个年代,就算不被烧,老百姓也进不去的。那纯属皇族私产,皇亲国戚没事玩儿的地盘……
前期回顾:
郁夏杂谈|看个《义盖云天》还看哭:我为什么越来越容易泪流满面
郁夏杂谈|清朝没了好几年还去净身做太监的“中国最后一个太监”孙耀庭
郁夏杂谈|那些无处可逃的绝望的孩子们——写给所有为人父母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