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诗意中国13|枝梢葱茏着的,是人生的新绿

作者:叶寒   主播:路一


“夏至一阴生,稍稍夕漏迟”,六月过半,夏至如期而至!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又称“夏节”、“夏至节”。早在公元前七世纪,古人就采用土圭测日影,确定了夏至。据《恪遵宪度抄本》记载:“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

在这一天,太阳运行至黄经90度,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夏至代表着真正暑天的到来,民间有“夏至未来莫道热,冬至未来莫道寒”的俗语。

从这一天开始,我们就能在树影明灭间,听蝉鸣声声;在荷香袅袅里,有静夜蛙鸣;在繁星点点中,看乱扑流萤……凉风阵阵,瓜果香甜,那枝梢葱茏着的,是岁时的蓬勃,亦是人生热烈的新绿!


 

1


树影明灭,蝉鸣声声


夏至有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鹿角朝前生,归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此时鹿角开始脱落;而雄性的知了,则因感阴气之生,鼓翼而鸣;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


夏至之时,阳气达到最盛;夏至之后,阳气便开始衰退,阴气上升,此时一些喜阴的生物便开始陆续出现。炎热午后,在树影明灭间叫声响亮而高亢的蝉便是其中之一。


蝉,又名知了,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昆虫,然而它们一生大部分的时光都是在黑暗的地底度过。蝉的幼虫在地下一般要生活2到3年,长的要生活5到6年。在美洲,甚至有一种蝉,每隔17年才孵化一次。


在长久沉寂的等待后,蝉的幼虫方从地下钻出来,艰难地爬上草丛或树梢间,脱掉浅黄色的蝉衣,有了飞翔的薄翼。


感知到夏至到来的消息时,雄蝉便要开始鼓翼而鸣了,这是雄蝉在向雌蝉求爱。声声鸣唱中,雄蝉和雌蝉完成了种族延续的重任后,就无声无息地死去了。


但蝉的死亡,却是另一种新生。2到8周后,卵中孵化出的幼虫就会离开树干,来到地面,打洞,钻进泥土深处,在十多年的蛰伏后,重新振翅于阳光下。生命便是如此的,年复一年,循环往复,不知疲倦。


这便是蝉的一生!阳光下短短一个月嘹亮的歌呼,却足以抚慰黑暗中十多年的隐忍等待。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在蝉这里,得到了最美好的诠释。


也因着此种缘由,蝉在古代象征复活和永生。自周朝后期到汉代的葬礼中,人们常会把一个玉蝉放入死者口中,以祈望转世再生。


蝉常常栖息在高枝之上,鸣声高亢嘹亮,加上它餐风饮露的习性,在文人墨客的眼中,蝉便成了高洁品格的象征。如《唐诗别裁》所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从骆宾王的《在狱咏蝉》“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到李商隐的《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再到王沂孙《齐天乐》中的“甚已绝余音,尚遗枯蜕”,诗人们以蝉自比身世,自喻清高品格。


而在众多咏蝉诗中,最著名的一首莫过于虞世南的《蝉》:

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在这首诗中,蝉被充分“人格化”,处处都含比兴象征。蝉以清冽的甘露为食,那高亢的鸣声从梧桐林中逸出。它的叫声传得那样远,并非是借助了秋风,而是因为栖于高树之上啊!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一句,正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诗人以蝉“居高”故“声自远”来阐明这样一个道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他们不需要借助外界的权势、帮助,而自能声名远播。


在这里,诗人对人的一种清高品格的热情赞美,便借着蝉淋漓尽致地呈现。


树影明灭,蝉鸣声声,寂静的午后变得热闹。那一声高过一声的嘹亮歌呼,是蝉们恣意活着的证明,也将我们因炎热而倦怠的心叫得飞扬起来。



 

2


荷香袅袅,静夜蛙鸣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这是宋朝诗人杨万里所做的一首诗,《小池》。


荷花是夏日的宠儿,更成为历代诗人作家笔下描摹、赞美的对象。


柳永《望海潮》里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王昌龄《采莲曲》里有“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里有“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在五代李璟《摊破浣溪沙》里,则有“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荷花的婉转妩媚,荷花的袅袅幽香,乃至荷花的香残叶凋,夏日因着荷花平添了多少风致。

荷花,又名莲花、水芙蓉,属睡莲科。


往期推荐:

诗意中国01 |“国学大师”王国维:最是人间留不住

诗意中国02 | 卅年一梦不曾醒,都作红楼戏里人

诗意中国03 | 芒种:一收一种,是岁月的恒常与宽厚

诗意中国04 | 粽香深处,是丝丝缕缕的人生滋味

诗意中国05 | 古人“高考”那些事儿:漫漫科举路

诗意中国”07 | 那些“高考”落榜的古人们

诗意中国08  | 六月,梦一场荼蘼花事

诗意中国09 | 曹植:命运馈赠了才华,却一生颠沛流离

诗意中国10|屠呦呦:青蒿一握,她让我们懂得何为中国脊梁

诗意中国11|1000年前,古人用这些方法预测地震!

诗意中国12 | 87版《红楼梦》:一梦三十余载,再回首芳华依旧

    请按二维码关注,并分享朋友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