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参资料|齐了!部编版历史7-9年级上册教材课后习题答案汇总,看这一篇就够了!

初中资料,关注☞ 初中教师园地 2022-06-06


“初中教师园地”公众号

全体初中教师的精神家园!各科资料陆续推送中

学科推荐

独家整理|真题押真题!2020年各地中考文综(道法/历史)试卷精选

名师微课|部编版历史7--9年级上册同步微课视频集

重磅!限时免费领!2020秋季初中全科全版本备课资料

名师梳理|部编版历史7-8年级上册基础知识填空汇编(含答案)

名师梳理|部编版历史7-8年级上册全部重要简答题汇编

名师梳理|齐了!初中历史7-9年级记忆口诀+万能答题模板精编

独家整理|初中历史选择题专练500道,三年重难点全在这里

官方发布!2020秋统编版7-9年级上全套名师备课资源包(历史)

名师梳理|最新!部编版历史7-9年级上下册知识复习精编

名师梳理|2020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资料精编,老师看了都说好!

名师梳理|齐了!初中历史3年六册重要考点汇总,看这一篇就够了!

名师梳理|初中历史大事年表+基础知识默写清单,全是宝藏啊!

名师梳理|部编版历史9年级上下册期末复习课件,速速转给学生看看!

名师微课|限时免费领!2020中考历史复习全套微课集(部编版)

名师梳理|部编版历史7-9年级上下册高清手绘版思维导图

名师微课|部编版历史7--9年级下册同步微课视频集

名师梳理|最新部编版历史7-9年级上册知识要点背诵手册

名师梳理|珍藏版!初中历史三年知识脉络+考点精编+重点问答题

名师梳理|最新部编版历史7-9年级上册知识要点背诵手册

最新教材|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高清电子课本

最新教材|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高清电子课本,供暑假预习

最新教材|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高清电子课本,供暑假预习

重磅福利|免费!2020春初中各科7-9年级下备课资源包(历史)

独家整理|限时免费领!2020中考历史冲刺复习第1辑:名师考点讲练

重磅资料|限时免费领!2020初中全科学霸笔记(含9个学科)

限时领取|免费!2020秋季初中7-9年级上册全科备课资料包

名师大礼包|2020秋季初中各科名师大礼包精选


七年级上册课后答案




第一课





第1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1.问题思考

化石是怎么形成的?对于我们研究早期人类有什么作用?

生物死亡以后,埋在泥沙里,伴随时间的推移,动、植物尸体就会随着泥沙的沉积慢慢被埋在地层深处。在极少数特殊的环境下,那里压力相当大,温度十分高,沉积的泥沙慢慢变成了一层岩石,地质学上叫地层。而生物的坚硬部分如骨骼以及贝壳等,也伴随泥沙慢慢变为地层且像岩石一样坚硬;生物的那些柔软部分,如叶子等,也会在地层中留下印迹。这种伴随地层而形成的留有原生物印迹的石头,就叫作化石。化石形成后,无论地球上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它都几乎不会改变。所以,化石成了记录地球历史的特别文字。依据这些特别的文字,人们能了解地层的年龄及当时的一些情况。

2.课后活动

(1)下面是大猩猩、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骨,看看它们的区别在哪里?

可以从脑的容量、血管的粗细、血管分布的疏密等角度进行分析。

(2)想一想,下列北京人制作的石器有什么用途?

A是砍砸器,用来砍伐木柴和狩猎用的木棒。B是刮削器,用于刮削木棒。C是尖状用于割剥兽皮,也可以用来挖取树木中的昆虫。





第二课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1.问题思考

河姆渡人与半坡人在生活上有什么不同?

河姆渡人与半坡人的不同之处在于:处于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一个在长江流域,个在黄河流域;两者的房屋建筑样式不同,河姆渡人是干栏式房屋,半坡居民是半地穴式房屋;种植的主要作物不同,一个是水稻,一个是粟;河姆渡人会挖井,半坡人会使用弓箭;他们制造的陶器艺术风格也不同。

2.课后练习

(1)下列哪些现象是原始农业出现的重要标志?请在口内划√。

农作物的出现;√家畜饲养;√聚落;√磨制工具;口城市的出现。

(2)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是用于什么劳动?如果让你来使用骨耜,应在上面添加什么?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主要用于挖土。如果我们使用骨耜,要在骨耜上加一把木柄。使用时,手持骨耜上的木柄,用脚踏插入横孔的木棍,推耜入土,然后手腕一翻,就能掀起土来。





第三课





第3课远古的传说

问题思考

1.传说中炎帝和黄帝有很多发明创造,你认为这些发明创造反映出当时人们生活的哪些变化?你认为有关先民的传说是否有科学根据?

炎帝和黄帝的发明,虽说都是古人的传说,有些内容还近乎神化,但无一不有社会历史的近似事实作为根据。近年来大量的考古材料,证实了我国古代传说并非完全虚有。这些发明创造主要反映了人民生活衣、食、住、行、医的变化。总之,先民的传说是有科学根据的。比如传说黄帝开始挖掘水井,就有考古资料作为证明。考古材料↓证实,我国发现的古代第一口井是距今约7000年前河姆渡遗址的水井。还有距今约4000年前,河南汤阴白营遗址的水井,以及洛阳矬李遗址的一口圆形水井。水井的出现,说明人们定居生活已经较稳定,具有了利用水源的能力。又如炎帝发明砭石疗法。砭石疗法又名热熨法,顾名思义就是把石头或砂土加热,用植物茎叶、织物、毛皮包裹后,敷于身体疼痛处,可消除或减轻疼痛。经过反复实践和改进,将焚烧的植物、药物进行局部适宜温热刺激,医治效果更臻完善,这就是针灸法的开端。热熨时所用的石子,古代医家称之为“砭石”。砭石在湖南长沙下麻战国墓地曾被发现。砭石的发现,证明了中医学在炎帝时期已开始有了萌芽。

2.从大禹治水的事迹可以看到什么样的精神?

创新精神,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斗争精神,无私奉献精神,敬业精神,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等等。

课后活动

1:在探究远古传说与真实历史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时,可设计这样一个游戏活动。教师用纸写好一个小故事,传给第一位学生,第一位学生看过之后小声讲给第二位学生,第二位学生以同样的方式告诉第三位学生,以此类推,最后一位学生讲出他所听到的故事,由此来体会传说与史实的差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后活动

2:讲述炎黄二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时,可举行《我自豪,我是炎黄子孙》的短时即兴演讲,培养学生的祖国自豪感和民族认同感。






第四课





 第4课早期国冢的产生和发展

1.材料研读

材料中“天下为家”的“家”,指的是什么?

这里的“家”是指帝王把国家政权据为世代己有,把国家当作一家的私产。

2.问题思考

分封制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西周分封制的作用是什么?

课后活动

(1)下图显示的是西周实行的什么制度?在对应的横线上填写图中人物相应的身份。

西周实行的分封制。自上而下分别是国王、诸侯、卿大夫、士。

(2)总结一下,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夏、商、西周的灭亡都是因为出现了暴君,他们的残暴统治激起了人民的反抗。





第五课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课后活动

1.仔细观察下面的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议一议,它们的用途可能是什么?酒器、炊具、礼器

2.你能辨认出下列的甲骨文是什么字吗?试试看。

A.人 B.水C.猪





第六课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1.材料研读

想一想,春秋时期诸侯取代周室操纵了国家政治,使得整个国家处于什么样的状态?

处于诸侯各自为政、相互攻伐、国家分裂割据状态。

2.问题思考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有何利弊?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给社会带来了种种灾难。但在争霸过程中,一些诸侯国被消灭国家出现了走向统一的趋势。

3.课后活动

(1)按照西周时的规定,周天子可以享用九鼎,诸侯只可用七鼎。但春秋时,郑庄公却享用九鼎,以后一些诸侯随之仿效。想一想,这种情况反映出什么问题?

这反映了王室的衰微、诸侯势力的崛起。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瓦解,这里主要反映西周礼乐制度的破坏。

(2)搜集有关材料,每人编写一则春秋霸主的小故事,然后在全班举办一次故事会。





第七课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1.问题思考:设想一下,当时的人民对连绵不断的战争会有什么样的想法,他们最渴望的是什么?

反对战争,希望结束战争;渴望国家统一,和平、安定地生活。

2.材料研读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商鞅是怎样推行改革的?

不畏强权,敢于同守旧势力斗争;公平无私,严格执法。胆;出自战国时期的有:百发百中、朝秦暮楚、完璧归赵、纸上说

3.课后活动

(1)查一查下列成语的典故,哪些出自春秋时期,哪些出自战国时期?

出自春秋时期的有:老马识途、退避三舍、唇亡齿寒、一鼓作气、令五申、卧薪尝

(2)支持商鞅的秦孝公死后,商鞅被害,然而新法并没有被废止,你认为这说明了什么?

变法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强烈反对,要付出代价;但只要顺应了历史潮流,改革终会推行下去,并取得成功,得到后世肯定。





第八课





1.材料研读

(1)你认为孔子提倡“为政以德,”4道之以德”有什么积极的意义?

“为政以德”即是反对苛政,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同时以道德教化天下。这体现了民本思想,有利于减轻压迫,改善民生;其道德教化思想,有利于社会风化,弘扬正气。这些对于我们今天提倡以德治国、建设和谐社会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你认为孟子的这段话体现了什么精神?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的才算真正的大丈夫。这是在强调做人不卑不亢,应具有坚定的立场、坚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2.问题思考

为什么说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

春秋战国时期,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探讨自然、社会和人性,提出各种治国方略和政治思想,直接促成了思想的空前繁荣。再者,百家坐购中形成的大胆思考、自由讨论的学术风气,也有力地促进了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的发展总之,百家争鸣形成了我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

课后活动

(1)请说出下列孔子的语录对于我们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指导意义。

指导意义:孔子在学习上强调,要抱诚实求学和虚心请教的态度,向能者学习,甚至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要把经常复习和探求新知相结合,要把学习和思考相结合。这对我们今天的学习仍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2)谈谈你对下列孟子言论的感想。

在面对生死义利的时候,要学会取舍,善于抉择,但一定要权衡价值,守住道德底线。(答案不是唯一的。要鼓励同学大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感想。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第九课





第9课秦统一中国

1.问题思考

想一想,国家统一对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什么好处?

在统一环境下,国家能够制定并实施统一的政策与措施,减少阻隔,促进国内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2.材料研读

想一想,材料中包含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哪些措施?这些措施对国家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文字材料和图片材料介绍的是秦始皇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和车轨的措。文字的统一,便利国家政令的发布和民间文化的交流,并直接影响汉字的演进和发展,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文化的发展。货币的统一,解决了赋税征收和流通的困难,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便利了商品的交换和物质的交流,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发展。度量衡的统一,解决了各地换算之间的困难。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修通全国的道路,有利于全国各地交通的顺畅。秦始皇实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有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其进步作用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3.课后活动

(1)试比较周朝和秦朝的有关制度,填写下表的空白处。

最高统治者的称呼

秦朝:皇帝

周朝:王                                         

最高统治者的权力   

秦朝: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

周朝:周天子在名义上是天下共主           

统治地方的方式

秦朝:建立郡县制                             

周朝:分封制

(2)我国幅员辽阔,各地都有自己的方言。那么,文字上的统一对政治、经济和文化 发展有什么重要的作用呢?请谈谈你的看法。

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文字的统一,便于国家政令的发布和贯彻执行,有利于政治上巩固统一;文字的统一,有利于各地经济的交流与发展;文字的统一,便于各地化的交流,并直接影响到汉字的演进与发展,有利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发展。总之,字的统一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具有深远的积极影响。





第十课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1.材料研读

(1)这一记栽说明秦代的刑法有什么特点?

说明秦朝的法律非常残酷。

(2)依据材料,归纳刘邦战胜项羽的重要原因。

刘邦重视人才,善于用人,得到萧何、韩信、张良的辅佐。项羽刚愎自用,不重视人不采纳范增的意见

2.问题思考

陈胜、吴广起义与秦朝的施政有怎样的关系?

秦的暴政导致了陈胜、吴广农民起义,陈胜、吴广农民起义是对秦朝施政的反抗。

3.课后活动

(1)你认为下列秦朝的措施与秦朝速亡有关联的有哪些?试在右侧的口中画√

秦朝的措施与秦朝速亡的关系

行郡县制

统一文字

焚书坑儒√

统一货币

修建长城√

强征赋税√

严刑苛法√

开拓交通√

修骊山陵√

(2)想一想,陈胜、吴广领导的起义虽然失败了,但这一起义有什么历史意义?

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沉重地打击了秦王朝,虽然失败了,但他们的首创精神在我国历史上闪耀着水不磨灭的光辉,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第十一课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1.材料研读

根据材料,说一说,当时的社会处于什么样的境况?

由于秦朝暴政以及多年战乱,西汉刚建立时,人民流离失所,大片土地荒芫,荒、 乱使人口锐减,社会不稳定。

2.课后活动

(1)想一想,为什么要实行以农为本的政策?

一方面,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为当时社会之根本,农业收入是国家主要财源。另一方面,大量土地荒芜,人民处于饥荒,国库亏空。为保障人民基本生存,社会安定,必须实行以农为本的政策。     

(2)议一议,与秦朝的统治政策相比,汉初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对社会的安定和发展有怎样的好处?

能与民休息,安居乐业,提高生产积极性,使农业生产逐步恢复起来,粮价大大路低,农民能够稳定地提供赋税徭役,也促进了其他行业的发展。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汉朝统治进一步巩固起来。





第十二课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1.问题思考

汉武帝在位时,西汉王朝国力强盛,版图拓展。想一想,这与汉武帝强化中央权力有什么关系?

汉武帝即位以后,在思想文化、行政权力和经济等方面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消除了诸侯国对抗中央的能力,完全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形成了以儒家学说为核心的正统思想,巩固加强了中央集权。在国力强盛的基础上,汉王朝的影响力远达边地少数民族地区,以中原汉文化为核心的汉王朝版图得以拓展。

2.材料研读

想一想,这种状况对国家的经济发展会造成什么影响?

经历了长期战乱后的国家,首要任务就是发展粮食生产。如果农民纷纷弃农经商,就会导致粮食缺乏,进而影响社会稳定。但是长期过度强调重农抑商,也会抑制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不良后果。

3.课后活动

(1)材料分析

①材料反映出西汉初期中央面临什么问题?

材料一反映出在西汉初期分封制度下,诸侯王控制的人口和土地超过了中央政府,威胁到西汉王朝。②汉武帝采取什么措施解决这一问题?

是汉武帝采纳主父偃“推恩”的建议,让诸侯王推及皇家恩德,把土地再分封给自己的子弟。这样,王国的数量大大增加,而管辖的土地和人口越来越少;汉武帝还采取措施取消了许多诸侯王的封国和土地,剥夺他们的爵位,从政治上消除了诸侯国对中央政府的威胁。

(2)请根据以下两幅图说说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家的不同态度。《汉代讲经图》中的“经”主要是什么内容?

秦始皇:对敢于评议朝政的儒生以暴力手段坑杀,没有达到统一思想的目的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汉武帝:把儒学立为正统,在京师设立太学培养儒学人才,让他们能够进入仕途成为王朝的维护者。《汉代讲经图》中的“经”主要是指儒学中的忠君守礼思想,这在以后成为封建正统思想的核心。





第十三课





第13课东汉的兴亡

1.材料研读

这首童谣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政治状况?

童谣鲜明地勾勒出跋扈将军梁冀骄横统治下的社会不平:刚正不阿者,冤死于道旁;不正者,反而升官封侯,享尽荣华富贵。这是沉痛的呼声,也是愤怒的呼声。

2.课后活动

(1)算一算,这些东汉皇帝即位时的年龄平均是多少?他们的平均寿命是多少?

东汉后期10个皇帝即位时的年龄平均为9.5岁,平均寿命24岁。

(2)想一想,为什么黄巾起义会得到天下响应?

 外戚和宦官争权夺利,肆意搜刮,天灾人祸不断,人民已被逼向死亡的边缘。





第十四课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1.材料研读

想一想,为什么说张骞出使西域的举动是“凿空”呢?

古代称对未知领域的探险为“凿空”,张骞第一次开辟出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中原王朝和西域各国有了第一次友好往来,所以称为“凿空”。

2.问题思考

张骞曾两次被匈奴抓住,被扣留了十多年,但他仍坚持完成使命。他的这种精神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我们应当学习张骞不屈不挠、勇于探索和开拓的精神,在学习和工作中不畏险阻,勇于开拓进取,报效祖国。

3.课后活动

(1)想一想,张骞通西域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

一方面促进了汉与西域各民族的友好往来,密切了汉与西域的联系,汉朝设立了西域都护,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管辖。另一方面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2)下列图片中的食物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原的,它们为什么都以“胡”字命名呢?你知道它们现在的名字吗?

胡豆,今名蚕豆。胡麻,今名艺麻_。胡桃,今名核桃。你还能想出一些以“胡”字命名,而且是从西域传入内地的东西吗?

“胡”在中国古代泛指北方或西方的少数民族或外国人。这些食物以“胡”字命名,正说明它们最初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原地区的。以“胡”字命名,从西域传入内地的东西还有胡椒、胡萝卜等。





第十五课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1.材料研读

(1)查查看,元兴元年是公元哪一年?

中国历史上有好几个年号为元兴的。105-105年,东汉汉和帝刘肇,第二个年号元兴,用了9个月;264-265年,三国东吴末帝孙皓,年号元兴;404-406年,东晋,晋安帝司马德宗,年号元兴。显然,这里的元兴元年,指的是105年。

(2)想一想,司马迁这句名言的含义是什么?

固:本来。或:有的人。重于:重量相比。泰山:山东泰安的泰山 (五岳之一),比喻伟大。鸿毛:鸟的羽毛,比喻渺小。司马迁这句名言的含义是:人总会死,有人的死比泰山还重,死得其所,有价值,有人的死比羽毛还轻,无足重轻,没有意义。

2.问题思考

司马迁的这种精神对我们有什么教育意义?

面对艰难挫折、身心摧残,毫不畏惧的精神;为了理想和正义,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

3.课后活动

(1)右图是根据华佗五禽戏绘制的。你能说出图中人物各模仿的是哪种动物的动作吗?

虎、鹿、熊、猿、鸟。

(2)想一想,纸的发明给社会文化和人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好处?

第一,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也是人类文明史上一项最杰出的成就。文字发明后,需要一个好的载体来记载,显然过去的甲骨、金石、简帛都有很大的缺陷。纸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基础,它作为一种新的信息载体在中国率先出现,使中国汉代的文明勃兴超过了其他的文明。晋代盛行的读书、抄书和藏书之风都得益于纸的普及和推广。抄经热、藏书热和因传抄左思《三都赋》而出现的洛阳纸贵,都是纸普及后出现的前所未有的景观。纸的发明及应用,对社会历史的记载与保存,对文化思想的交流与传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方便人类记录信息,使人类以更方便、更经济的方式传播知识。纸的发明,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科技文化乃至经济社会的发展。

第二,有利于解决了人类清洁卫生问题和文明习惯的养成。

(3)东汉班固写的《汉书·司马迁传》中,称赞《史记》是“其文直,其事核,不庙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请解释一下这段话的意思。

其文直—文章直白。其事核——所记载事情都准确无误。不虚美—不凭空加以赞美。不隐恶——不掩饰坏的事情。故谓之实录——因此称它为符合实际的记载。





第十六课





第16课三国鼎立

1.问题思考

明朝人罗贯中写的小说《三国演义》,在描写赤壁之战时有“蒋干盗书”“孔明草船借“周瑜打黄盖”“诸葛亮借东风”等情节。但这些脍人口的故事却不见于史书记载。你如何来着待这种不同?说说你的想法。

《三国义》是一一部历史题材的小说,其中作者为了增加小说的趣味性,会适当地进行一些文学创作,这些内容当然不会见于史书记载。但是,这些内容在另一方面让我们对这段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有助我们理解某些史实。我们既要将三国历史和《三国润义》有机结合,又应还历史的真实性。例如对曹操的评价,历史上的曹操统军30余年;但于木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生活节俭,不好华服。但是《三国演义》中曹操却被描写成为反面人物的代表。

2,课后活动

(1)结合《蒿里行》,思考诗中描绘的是怎样的景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结合《步山夏门行》,分析诗中的“壮心”指的是什么?作者实现了吗?原因又是什么?

《蒿里行》描绘了东汉末年经济凋做、人口减少和百处生活困苦的社会现实。原因在于东汉木年州收郡守即兵割据、战乱不断。

《步出夏门行》诗中“壮心”指的是曹操想要统一全国的愿望。最终曹操并没有实现这一愿望。因为随着刘备、孙权势力的上升和壁之战中曹操的失败,最终形成的是三分天下的局面。

(2)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中国占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议一议,这两个战役胜败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这两个战没的理败主要原因在于交战双方的战略战术、指挥者心态等方面。





第十七课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1,材料研读

这则材料说明了当时什么样的社会风气?

这则材料说明,在大地主、大贵族当权的背景下,社会上下道德沦丧,唯利是图,享乐之风盛行。

2.问题思考

想一想,西晋政权的短命与实行分封诸王有什么关系?

八王之乱的发生与西晋实行于分封制是有关系的。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理解,一方 ,从制度层面上讲,西晋大封同姓诸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拱卫了西晋王室,但是同时么埋下了诸侯王实力过大,威胁中央统治的隐患,另一方面,从具体实施过程来看,晋武时期陆续派遣诸侯王据守州郡重镇,即“移主封于就镇”,诸侯王手中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权力都得到了大大的提升,势力也日益壮大,为其叛乱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当然,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也要认识到西晋糟糕的社会状况和迟钝昏庸的晋惠帝,也是八王之乱发生的原因

3.课后活动

(1)在西晋以前,还有哪些朝代实行过分封于诸王?想一想,分封诸王对中央政权的统治会造成什么危害?

西周、东周、汉朝,都曾经实行过分封制。分封制之下,受封诸王获得土地和人口,作为交换,他们也有保卫王畿、保护国君、交纳贡赋等义务。但是,由于各诸侯王在封地内拥有绝对的统治权而成了大大小小的独立王国。在一定条件下,这些王国势力逐步壮大,直接或间接威胁国君的安全,酿成诸王争霸,征战不断。国君势力衰微,甚至大权旁落,最终导致国家分裂,人民也陷于混战之中,阻碍礻社会经济发展。因此,分封制也是会威胁中央集权统治的。

(2)据西晋的一些史料记载,内迁的少数民族主动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如鲜卑说自己是黄帝之子的后裔,匈奴的铁弗部自称是大禹的后代。议一议,这些少数民族认 自己于汉族同祖同宗说明了什么?

为了证明统治地位的正统性与合法性,便于加强对中原地区进行有效的统治。





第十八课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1.材料研读

想一想,当时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三点。首先,由于北方战乱,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下,为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同时也带去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其次,当时江南地区较安定,统治者也重视发展经济。最后,江南优越的自然条件,为其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2.课后活动

对比一下,《史记》与《宋书》中对江南地区的描述有什么不同?

《史记》中的江南尚未开发,地广人稀,生产水平落后,商业不发达。《宋书》中描述南开发后的景象,物产丰富,粮食产量高,手工业发达。





第十九课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1.问题思考

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什么会出现民族大交融的高潮?

各民族错居杂处,加强了相互交流;生产生活上各民族相互学习;政治制度上少数民族学习汉族君主专制;思想文化上少数民族学习汉族文化;社会习俗上各民族相互借鉴吸收。民族心理上民族隔阂与民族偏见逐渐减少。

2.课后活动

(1)右面三幅图画摹绘自敦煌莫高窟壁画。这些原是北方少数民族的坐具,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引入内地。根据图画说一说,民族交往、交流和交融对汉族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丰富了汉族生活,改变了汉族席地而坐的生活习俗。

(2)孝文帝改鲜卑姓为汉姓的目的是什么?

减少胡汉观念,促进鲜卑人对汉族文化的认同,促进民族交融。





第二十课





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1.材料研读

想一想,为什么贾思勰强调农业生产要顺应天时地利?

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教导人民要掌握天时和土壤的条件来进行生产。他很注意天时、地利与农作物的关系,提到顺(应)天时(时令),量(估量)地利(土地情况),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凭主观)反道(违支客观规律),劳而无获。意思是,种作物要充分利用“上时!”(最好的时机),根据不同的土质条件,才能获得好收成。这就是我们现在经常说的“不失农时于”和“因地制宜”的道理。他认为只有掌握天时和土壤条件来进行生产,才能获得好收成。(可自由发挥)

2.课后活动

(1)想一想,北方的农林品种为什么会出现在南方?这反映出了什么?

西晋灭亡,北方陷入战乱,317年,东晋建立后偏安于江南,人们纷纷南迁,给贫瘠的江南地区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经验和技术,很多北方的农林品种就出现在了南方。这反映出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民族交融的时代特征。

(2)中国在1986年发行了祖冲之纪念银币。请你试着为这枚纪念币中的人物写一个简要的介绍。

祖冲之是南朝著名的科学家,在数学、天文学、机械制造方面均有过重要贡献。他学识渊博,主要著作是《缀术》,制定出当时于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最突出的成就是把周率精确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他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反复实践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青少年学习。



八年级上册课后答案


第一单元

第1课  鸦片战争


P4材料研读:结合上述材料,谈谈鸦片走私带来的严重杀害。

白银大量外流,危及国家统治;摧残国人的身体和精神。


P6问题思考:鸦片战争中,中国为什么会失败?

英国综合国力强大。鸦片战争时,英国已完成工业革命,处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生产力发达,政治制度先进,军备优良,战争准备充分。

清政府度腐朽落后。鸦片战争时,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备废驰,战争领导者清朝统治集团战和不定,作战组织指挥不力。


P7课后活动

1.结合《南京条约》的相关内容,对比1840年前的中国,你认为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

鸦片战争前,中国政治上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清政府行使全部主权,经济上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鸦片战争后,香港岛的割让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五口通商和协定关税有利于西方列强疯狂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使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P9如果没有“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第二次鸦片战争会不会发生?

会发生。“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只是英法两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战争的根本原因是随着工业革命的陆续完成,世界资本主义在19世纪50年代迅速发展。扩大国内市场,掠夺殖民地,已经成为资本主义列强共同的强烈愿望。侵略中国,就是要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P10材料研读: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感受。

英法侵略者烧毁圆明园是野蛮的行为,是对全人类的犯罪。圆明园被烧毁使中国的文化遗产遭到严重损失,是中华民族的耻辱;同时,它也让清政府的软弱无能暴露无遗,侵略者的侵略气焰更加嚣张。它永远警示着中国人民,落后就要挨打,也激励我们勿忘国耻,努力学习,振兴中华。


P12课后活动

1.根据《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叙述沙俄侵占我国北方领土的情况。

提示:学生指图说明即可。重点在强调侵占领土之多,手段之令人不齿。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P14材料研读:这段话说明了什么?

说明清军畏敌如虎、官兵丧失斗志,而太平军则士气高昂、所向披靡。


P15材料研读:《天朝田亩制度》不能实现的原因是什么?

《天朝田亩制度》对未来社会作出了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的设想,由于这一设想是建立在小生产的基础上的,因此不可能实现。


P18课后活动:在《太平天国运动形势示意图》中,找出桂林、长沙、武昌、安庆的位置,思考太平军为什么进展那么顺利。

攻占桂林、长沙、武昌、安庆等地在定都天京之前。由于当时的社会矛盾激化,广大农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洪秀全利用“拜上帝会”将贫苦农民组织在一起,农民有斗争的积极性,太平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加之清军的腐朽衰败,所以太平军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


第二单元

第4课  洋务运动

P23这段话反映的观点是什么?你怎样看待他的说法?

中国落后的根源在于社会政治制度的腐朽,“练兵”和“海军”都只是治标不治本,只学习西方技术不改变落后的政治制度,不能使中国实现富强。


课后活动

1.A

2.洋务运动给中国近代化探索留下哪些有益的启示?

洋务运动在中国已经落后于世界潮流的背景下,大胆迈出了图强求富的第一步,这是中国在近代化道路上的第一步,也是长期封闭的中国主动走向近代世界的第一步。洋务派注意世界形势的变化,努力推动中国社会的缓慢进步,改变了一个民族故步自封、盲目自大等落后的思想认识。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P26材料研读:试结合旅顺屠城的史实,分析这段话的含义。

旅顺屠城是在日军高层将领的直接命令和间接煽动下对无辜的普通中国民众的野蛮屠杀。日军占领旅顺后,连续进行了四天大屠杀,家家遭殃,血肉遍地,条条街巷血流成河。日军杀害了两万多中国人,犯下令人发指的罪行。材料说明这一罪行充分暴露了日本侵略者的野蛮残暴本质,是对人类文明的严重践踏。


P26问题思考:结合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海战的历史,说说加强海洋防卫的重要性。

从两次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列强都是从海上开始入侵中国的。中国放弃和丧失了制海权,是导致战争失败的重要战略原因。甲午战争交了学费,为后来的人们提供了前车之鉴。海洋防卫是国家海洋战略和国防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和海洋权益,抵御来自海上的侵略,保障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维护世界和平,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P27课后活动

通过《马关条约》,清政府被迫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办厂,而今天中国同样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办厂,这二者之间有什么不同?

清政府是在丧失主权的情况下,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投资办厂,便利了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今天的招商引资则是在中国政府充分行使主权的情况下,主动利用外资来加快中国的经济发展,是双赢互惠的。


第6课 戊戌变法

P29问题思考:上述学会和报刊主要宣传了什么观点?产生了什么影响?

主要宣传了变法图强的观点。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P31课后活动

1.制作表格,整理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



2.你同意哪一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同意观点A。因为在帝国主义侵略日益加深、瓜分危机迫在眉睫的紧要关头,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而奔走呼号,并指出变法的首要目的是救亡图存。这对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起了重要作用。所以这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同意观点B。因为洋务运动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即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而戊戌变法则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即实行君主立宪制度。所以说,戊戌变法和洋务运动一样,都主张向西方学习。

不同意观点C。因为戊戌变法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科学技术的传播,有利于具有新思想的知识分子参与政权,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民族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因此观点C是错误的。


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

P32这个揭帖宣传了哪些主张?你怎样看待这些主张?

揭帖反映了义和团的原因、方式及目的。义和团认为当时的民族危机是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主张通过武力反抗将列强赶出中国;主张保清、扶清。

义和团主张正面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但从揭帖中可以看出,他们没有判别帝国主义侵略与清政府反动统治之间的关系,并对清政府存有幻想,最终被清政府利用并出卖;他们没有把帝国主义侵略与西方先进文明成果区别开来,“拆铁道”“拔线杆”“毁坏火轮船”等极端排外行为表现了他们对现代文明的盲目排斥;“神助拳”“天无雨,地焦旱,全是教堂止住天”等内容则表明义和团带有深厚的封建迷信色彩。


P35问题思考:想一想,各国在北京东交民巷使馆界驻军,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各国在北京东交巷使馆界驻军,使它成为名副其实的“国中之国”。清政府由此完全处于各国军队的影响的控制之下。各国可以更方便地直接派兵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P36课后活动

1、填充。

战争           

条约                

影响

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      

《北京条约》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辛丑条约》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为什么说《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

主要内容略

清政府的主要财政收入海关税、盐税等被作为赔款担保,使清政府在经济上受制于列强;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列强的监控之下;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表示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所以说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

第三单元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P40为什么孙中山能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

孙中山早年从“医人”转向“医国”,从要求改革到投身革命推翻清朝统治,成为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在领导民族民主革命的伟大历程中,创建革命团体,建立政党,确立三民主义,发动武装起义。这一系列活动,让他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


P41课后活动

1.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是中国近代史上三位重要历史人物,他们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都作出了重要贡献。请你查阅相关资料,谈谈对他们的看法。

结合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的具体活动展开分析。在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他们虽然最后都失败了,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但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永远闪耀着光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废除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巨变。


2.三民主义与同盟会政治纲领的关系是什么?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对同盟会政治纲领的阐述和概括。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是孙中山领导民族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


第9课 辛亥革命

P43通过上面这段话,分析黄花岗起义的历史意义。

虽然黄花岗起义失败了,但革命党人为革命献身的伟大精神震动了全国,也震动了世界。起义促进了民主革命浪潮的进一步高涨,也推动了全国革命高潮的更快到来。起义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清朝统治,为后来武昌起义一举成功准备了条件。


P45课后活动

1.B

自己动手收集并阅读革命党人的事迹材料,课堂中适时讲述,也可以举办历史故事会。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P47材料研读 你怎样看待南京临时政府的外交政策?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之初,内外交困。由于特殊的国情,革命党人把“排满看得高于一切,认为革命之目的只在于消灭专制,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南京临时政府对外推行与友邦“益求辑睦”的外交政策,想通过承认外国在华的一切特权,保证帝国主义在华利益,来寻求帝国主义的支持和承认,这暴露出其软弱和妥协的一面。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争取各国外交上的承认,创造和平的外部环境是新生政权要面临的重要问题。南京临时政府的“和平主义”外交是在险恶的国际环境和纷乱的国内政治条件下的无奈之举。


P49问题思考 为什么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国家性质、人民权利和政治体制等方面做了细致规定。它确认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在政治上一律平等。它用法律形式否定了独裁专制的君权,赋予国民自由权利。它的基本精神是按照西方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原则,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自由的精神。约法还明确规定:“中华民国之宪法,由国会制定。宪法未施行以前,本约法之效力与宪法等。”这表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国家根本大法的性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


P49课后活动

1、你认为下列哪些措施是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临时政府设在南京、临时大总统到南京就职、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阅读鲁迅的《故乡》《风波》《药》《阿Q正传》等小说,体会辛亥革命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这几部作品向我们展现的是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社会的真实面貌和一群麻木、愚昧、冷漠的中国国民形象。这些小说反映出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帝制,赶走了皇帝,剪掉了辫子,但帝制作孽并未彻底消失,还在社会上肆虐;揭示了辛亥革命脱离群众,没有彻底打击和镇压封建势力,使一些封建军阀、土豪劣绅摇身一变,投机到革命阵营中,从内部破坏革命。辛亥革命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没有完成,中国民众还处于封建势力和思想的统治之下。


3、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有什么历史意义?还有什么遗憾?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赶跑了皇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辛亥革命解放了人民的思想,使人们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民主共和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反帝反封建这一根本任务尚未完成。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P53材料研读

试通过以上材料分析孙中山对袁世凯称帝的态度。

孙中山反对袁世凯称帝,认为其行为破坏民主共和制度,不得民心。他誓死讨伐袁世凯,以达到救国救民的目的。


根据材料想一想,北洋政府的割据局面对中国社会造成了哪些不利影响?

材料中农户和耕地的大量减少、荒地的大量增加,说明军阀割据局面对经济造成严重破坏;材料中陆军人数和军费的大量增加,说明军阀割据时期战事不断,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产、生活,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P54课后活动

1、B

2、“二十一条”的主要内容有哪些?这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二十一条”主要内容有: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进一步扩大日本在南满和蒙古的权益,规定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他国,聘用日本人为顾问等。“二十一条”的影响有:极大地损害了中国的主权;激发了中国人民的反日爱国斗争;加速了袁世凯政府的倒台;中国与帝国主义的主要矛盾中,与日本的矛盾日渐加剧;助长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气焰;等等。


单元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P58课后活动  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不同阶级、阶层的代表人物先后提出了自强求富、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等口号和主张,体现了时代的变化和发展。结合本课内容,请你谈谈民主与科学口号的进步意义。

提示:通过对近代历史发展进程的回顾,理解中国人对于近代化的探索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的(近代化探索的特点)。再从民主与科学口号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及在当时条件下的先进性来理解和把握。


第13课 五四运动

P60材料研读 上面这段话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怎样的性质?为什么?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外争主权”,把矛头直接指向帝国主义国家;“内除国贼”,把矛头直接指向北洋军阀政府。“全国工商各界”“开国民大会”,说明五四运动是一场社会各阶层普遍参与的运动。


P62课后活动

1.C

2.假如你是五四运动中的一名学生,为抗议北洋军阀的卖国政策和日本的侵略行径,请你拟写一张进行爱国宣传的传单。 

告全国同胞书

亲爱的同胞们:

中国代表在法国巴黎委员会上的正义要求,遭到了英、法、美等列强的拒绝。帝国主义列强竟然还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了日本!

同胞们:青岛危急!山东危急!中国危急!中华民族,危难当头。希望全国各界团结一致,坚决抵制日货。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同胞们:快觉醒吧!为了我们的明天,为了我们的家园,请加入我们的行列吧!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北京爱国学生


第14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

P65材料研读 上面的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以往的革命者只注重社会上层,中国共产党则真正开始注重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人民群众力量强大,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真正主宰者。


P67课后活动

1.填充表格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中国共产党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在中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


第五单元

第15课 北伐战争

P73问题思考:结合本课内容,分析北伐战争节节胜利的原因。

(1)国共两党合作,共同推进,各革命阶级的力量空前团结;

(2)北伐师出有名,属正义战争,得到广大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

(3)北伐作战目的明确,作战方针正确;

(4)广大官兵英勇作战,中共党员、共青团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5)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大力支持;

(6)北洋军阀失道寡助,且各自为战,力量分散。


第16课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P76问题思考:左图中正在讲话的人是周恩来,他可能会说些什么?试展开你的想象,将周恩来要讲的话表述出来。

提示:从大革命失败的原因、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等角度去考虑。例如:“大革命失败告诉我们,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用自己的武装打倒反革命!”“敌人的血腥屠杀,不会把我们吓倒,我们要从这里开始武装反抗!”等。


P78材料研读:你认为怎样才能创造“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一是需要革命阵地,即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二是需要人民群众支持,即在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三是需要进行武装斗争,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军队进行游击战争。


P79课后活动 将下列事件与其对应的内容或意义用直线连接起来。

事件名称              内容或意义

南昌起义           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

八七会议           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三湾改编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秋收起义           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古田会议           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P84材料研读 结合材料,谈谈你对红军长征的认识。

长征是世界军事史上的伟大壮举。长征的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课后活动:

1.班级即将举行长征故事会

(1)如果你是演讲者,你将搜集哪些相关资料?

搜集与长征有关的书籍、图片、视频资料等。

(2)在你搜集的有关长征的资料中,你会突出哪些重大事件?说明理由。

举例:遵义会议,因为它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因为它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2.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长征的胜利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宝贵的精神遗产?

红军在漫漫长征路上,经历了湍急的河流、高耸的雪山、危机四伏的草地和各种难以预料的恶劣天气,以及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但是,这些困难都没有阻止红军战士前进的脚步。在长征过程中,红军战士展现了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永不言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些宝贵的精神遗产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第六单元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P90课后活动

1.根据材料,分析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

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沦陷,日本把侵略魔爪伸向华北,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蒋介石一直坚持妥协政策,引起包括国民党爱国将领在内的社会各方面的不满;西安学生举行爱国游行请愿,呼吁抗日。


2.中共对西安事变的态度如何?

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联蒋抗日,并派周恩来到西安参加谈判,与各方面进行协商。


3.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何历史意义?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P92材料研读 试分析上述材料的意义。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决抗战的决心以及付出的努力,加快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步伐。


P93材料研读 读上述材料,用史实说明中国军民是如何进行抗战的。这对抗战初期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

史实:淞沪会战中,中国军队先后出动了70余万兵力,多次打退日军的进攻。姚子青营守卫宝山,与日军苦战3天,全营官兵壮烈牺牲。谢晋元率部坚守四行仓库,消灭日军200多人,完成任务后撤出。中国空军首次参战,击落3架日机,初战告捷。

影响: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打死打伤日军4万多人,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P95课后活动

1、D

2、列举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和全民族抗战爆发的标志。

局部抗战爆发的标志是九一八事变,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七七事变。


3、假如你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一名义务讲解员,请你写一篇有关南京大屠杀的解说词。

提示:要求全文语言流畅,史实准确,结论合理,要充分体现“论从史出”。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P98从以上材料中,你能感受到中国军民在抗战中体现了哪些精神?

体现了不畏强暴、不甘被凌辱的自强团结精神,为民族利益献身的自我牺牲精神,以及不屈不挠、英勇抗争、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P99课后活动

1.你怎样评价正面战场的抗战?

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多次战役,给予敌人重大杀伤。中国军人为国家民族付出了重大牺牲,在抗战中立下了不朽功勋。国民党军队中的爱国官兵发扬了不怕牺牲、勇敢战斗的大无畏精神,振奋了民族精神,促进了全国的团结和进步,坚定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念。但在抗日战争后期,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导致了豫湘桂战役的溃败。总体来说,正面战场的抗战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巨大作用。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P103问题思考:1940年下半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在敌后战场发动了哪次大规模战役?有何意义?


发动了百团大战。百团大战历时数月,战果辉煌,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P103课后活动  

1.C

2.利用地图册,说一说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建立、巩固和发展抗日根据地的。

建立: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将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山东、苏南等抗日根据地先后建立起来。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背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巩固和发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主力部队和地方基干民兵为骨干,以广大群众为基础,组织各方力量,展开群众性的人民游击战争。根据各地不同的地形特点,采取地道战、地雷战、夜袭战、麻雀战等战法打击日军,使日军攻防无措,疲于奔命,不得安宁。为巩固根据地,争取抗战胜利,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各项政策和措施。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发展生产,使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长期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


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P105问题思考:用史实说明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

从抗战地域的广阔性与抗战人员的广泛性进行分析,分别用史实加以说明。

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全民族反侵略战争。因为:

(1)它是真正的全国战争。在前线,军民坚决抵抗日军进攻;在后方,掀起了全国性的抗日救亡运动。

(2)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全国各个阶段、阶层、党派都投入了抗战。不仅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还有部分地主买办、海外华侨和宗教界人士,都参加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反对日本侵略者。

(4)全国军队,包括国民党军队和共产党军队,主力军和游击队,都一致抗日;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互相配合,共同对敌。

(5)共产党努力发动和组织了广大民众,使抗日战争有了极大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P106材料研读: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共产党在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斗争中的作用。

主要从中国共产党在取得抗战胜利中的作用这一角度展开分析。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国共产党最早举起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大旗;中国共产党倡导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制定了全面抗战的路线;中国共产党开辟了敌后战场,坚持了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中国共产党为中国抗战制定了正确的政治路线和军事战略;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了准备。


P108课后活动

1.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历史意义是什么?

原因: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一场正义的、反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这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前提条件;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中国各族人民和海外华侨浴血奋战,实行全民族的持久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国际社会的援助与支持,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外部因素。

意义: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巨大贡献。


2.请你搜集资料,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冈村宁次在投降书上签字,是否意味着日本政府能够正确看待侵略历史?

日本签署投降书只是日本军事失败的一个标志。面对过去犯下的侵略罪行,日本首相多次参拜靖国神社,日本右翼势力试图通过修改历史教科书掩盖侵略战争的罪行。然而真实的历史不容否定和掩盖,日本政府应该正视历史,珍爱和平。


(2)请你为右图拟一段文字说明,反映图片的基本内容。

1945年8月15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战区受降仪式于1945年9月9日上午在南京举行。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冈村宁次在投降书上签字,并交出了他的佩刀,以表示侵华日军正式向中国缴械投降。中国政府代表何应钦说: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意义的一个日子,这是中国抗战艰苦奋斗的结果。东亚及全世界人类和平与繁荣,亦从此开启新的纪元。


第七单元 解放战争

第23课 内战爆发

P111材料研读:说说大家为什么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

中国人民饱经西方列强侵略、军阀割据混战、日本法西斯侵略。他们厌倦战争,要求和平民主。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使人民看到了国内和平、民主和国家统一、富强的希望。


P112课后活动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毛泽东认为“目前”最迫切的问题是什么?应如何解决?

最迫切的问题是保证国内和平,实施民主政治,巩固国内团结。应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合理解决。


(2)经过重庆谈判,国共双方代表最后签订了什么文件?

《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2.运用具体史实,说说解放区军民是如何进行自卫反击的。

解放区的军队,遵照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的战略部署与作战方针,在广大人民的支持下,与国民党军队展开大规模运动战。经过半年多的自卫反击战,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彭德怀率领西北野战军先后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陕北的重点进攻。华东野战军在山东孟良崮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打退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P115材料研读

1.如何看待当时中国的土地占有情况?

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土地占有情况不均衡。


P115问题思考:解放区是如何进行土地改革的?它对解放战争起到了什么作用?

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随后又制定了土地改革总线。根据土地改革总线和《中国土地法大纲》,各个解放区先后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P117材料研读

毛泽东为什么强调“宜将剩勇追穷寇”?结合历史谈谈你的看法。

1949年国共决战胜负已定,南京政府精锐丧尽。此时此势,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面对的情况,是“宜将剩勇追穷寇”,解放全中国?还是“沽名学霸王”,满足于“划江治”?毛泽东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雄才大略,提出要将革命进行到底。


P118课后活动

1.A

2.有一位海外学者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当时南京南京国民政府库存的黄金、白银、美钞的价值空前未有,并且拥有400多万美式装备的军队,配有飞机千架,舰艇如云,但为时不过3年就被“小米加步枪”的中国共产党打得落花流水。为什么会这样奇怪呢?

你认为奇怪吗?为什么?

不奇怪。中国共产党能够打败国民党有以下几个主要因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人民解放军英勇作战,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等。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P121问题思考 你能以荣氏企业为例,说说近代民族工业兴衰的社会原因吗?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再度受挫。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工业陷入困境。抗战胜利后,民族工业有所恢复,但由于国民党发动内战,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使中国民族工业又走向了衰落。


P124课后活动

1.毛泽东说: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你知道哪些张之洞、张謇创办近代民族工业的故事?

张之洞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创办了一系列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企业。如汉阳铁厂和湖北枪炮三,都是他主持创办的著名企业,在当时影响极大。

张謇为晚清状元。他主动放弃高官厚禄,走上“实业救国”之路。他最先创办了著名的大生纱厂,后又建成了广生油厂、资生铁厂、通海垦牧公司、大达外江轮船公司等许多企业,形成一个初具规模的大生资本集团。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该集团发展遇到困难,逐渐走上衰败破产的道路。


2.列举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三项内容,想一想这些内容在你现在的生活中有什么表现。

提示:可从衣食住行等各方面举例,要贴近生活。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P127材料研读  请谈谈你对这段话含义的理解。

鲁迅的《狂人日记》主要表达了对封建礼教的深刻揭露和反思,对麻木愚昧的国民性的批判,以及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和热烈希望。作者写的是这段话揭示了封建礼教就是“吃人”,“仁义道德”是虚伪的面具。


P129课后活动

1.连线。

《申报》   一篇讨伐封建主义的檄文

《狂人日记》  中国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

《定军山》   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九年级上册课后答案


第1课


P3问题思考:尼罗河与古埃及科学文化的发展有什么关系?


 尼罗河是古埃及的文明,也是古埃及思想文化发展的源泉。


P5课后活动:
1、判断下列表述,在正确选项后面的括号里画V,错误的画×。
古埃及文明延续发展至今,文明进程历经曲折但未间断(×)
古埃及在科学、文化领域取得很高的成就(V)
古埃及国王给自己的陵墓取名“金字塔”,象征着无限的权力(×)

第2课
P7问题思考:想想看,当今世界上普遍采用什么进位制?
当今世界上普遍采用的是十进位制。

P9课后活动:读材料,想问题。
《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倘奴隶告其主人云:“你非吾之主人”,则此主人应证实其为自己的奴隶,而后其主人得割其耳。
倘理发师未告知奴隶之主人而剃去非其奴隶的奴隶标识者,则此理发师应断指。
倘自由民购买奴婢,未满月而该奴即患癫痫,则买者得将其退还卖者而收回其所付之银。

问题:①奴隶处于什么样的社会地位?
被压迫的地位,没有任何自由。

②你认为《汉谟拉比法典》维护的是哪个阶级的利益?
答:奴隶主阶级。

第3课
P12问题思考
你能说出深受印度佛像艺术影响的中国古代石窟吗?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等



P14活动与探究2
①按从左至右的顺序写出古代文明的名称,并写出它们产生的大致时间。
答:古埃及文明,约公元前3500年;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约公元前3500年;
古印度文明,约公元前2300年;中国文明,  约公元前3000年。

②这些古代文明是在什么样的地理环境中发生和发展的,为什么?
答:大河流域。 
原因大致有:①大河流域气候温和,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②有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第4课
 1、课后活动:查找资料,分析雅典民主政治的利弊 。
答:利:雅典民主政治能激发公民群体的积极性,有利于雅典城邦的发展;除十将军外的各级公职向所有公民开放,并以抽签的方式产生;国家为担任公职的公民提供津贴,保证贫穷公民也能参与国家政治事务。


弊:只是城邦公民内部的民主,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才真正享有民主权利;妇女、外邦人和奴隶排除在外;它是一种直接的民主,容易造成民主决策的失误,产生多数人的暴政。



第5课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P25课后活动
想一想:这会对罗马帝国造成什么后果?
罗马帝国社会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居于统治地位的奴隶主阶级生活日益腐化,挥霍大量钱财,举办各种庆典娱乐活动,寻欢作乐。造成罗马帝国社会矛盾尖锐,农业萎缩,商业萧条,城市衰落,财政枯竭,政治混乱,奴隶贫民不断起义和大批蛮族乘机入境,帝国政权陷于风雨飘摇、岌岌可危的境地。

第6课
P28问题思考
你知道中国这一时期的思想家是如何认识世界的吗?
老子:字宙万物来自虚无,也走向虚无。
孟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是天,孟子把天想象成为具有道德属性的精神实体。认为天是人性固有的道德观念的本原。
荀子:天为自然,没有理性、意志、善恶好坏之心。他把阴阳风雨等潜移默化的机能叫做神,把由此机能所组成的自然界叫做天。宇宙的生成不是神造,而是万物自身运动的结果。认为自然界和人类各有自己的规律。

P29材料研读:“真正的法律应该对一切人有效,应该永远有效。”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答:这句话体现了所有人都享有基本权利的观点,莫定了罗马法的基本原则。

P30课后活动


1、读材料,想问题。

想一想,他说的话有道理吗?你怎样理解?


有道理。  罗马法是现今许多国家法律体系的基础,直接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中国的法律制订也受到很大的影响,特别是罗马法所体现的人人平等,公平至上的法律理念具有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永恒价值。

第7课
P36课后活动:判断下列表述,在正确选项后面的括号里画V,错误的画×。
从国王那里得到土地的人,将土地再赏赐给他的属下,他也是其属下的封君(V)
罗马教会的地位在查理曼帝国时期得到提高(V)
封臣要直接承担国家的赋税、兵役义务(×)
西欧国王与属下的关系类似古代中国皇帝与臣僚的关系(X)。          

2、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是说每个封主只可以管辖自己的附庸,但无权管辖自己的附庸的附庸。说明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是封建主和附庸之间逐级保护和服从,不能越级从属。



第8课
P41课后活动:
1.判断下列表述,在正确选项后面的括号里画V,错误的画×。
西欧庄国中的农民和农奴要向国王纳租税(V)
西欧庄国中的农民可以通过庄国法庭维护自己的一些权益(V)
领主不能随意没收佃户的份地,说明领主与户之间具有一定的契约关系(V)

2、讨论:中世纪西欧庄园有什么特点?


经济上:自给自足,生产所需的产品,基本不需要同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组织上:各自为政,庄园主管理该庄园事务,很少受上级政府的统辖和约束。 
军事上:有自己的奴仆、有自己的私人武装。 
人员上:庄园内的农民、奴仆等人对庄园主有人身依附关系,听命于庄园主




第9课
P46课后活动:
1、下列各项中,与西欧中世纪大学的产生有关的是
国王与教皇的支持(V)城市的自由和自治(V)
选拔官吏的需要()教师和学生行会的出现(V)

2、讨论: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原因有哪些?
①西欧中世纪城市兴起前的社会生产力飞速进步,是从10世纪全民的、大规模的开垦荒地和围海造田开始的,即中世纪有名的垦殖运动。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为城市的兴起提供了经济条件。

②西欧封建制度的脆弱和不完善乃是西欧中世纪城市兴起的重要政治因素。
③西欧中世纪城市的兴起也是中世纪社会中多阶级、多阶层综合作用下的结果。
④中世纪从古代原始社会、古典社会乃至基督教义中承继下来的平等自主理性等观念,为西欧中世纪城市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第10课
P50课后活动:
 1、判断下列表述,在正确选项后面的括号里画V,错误的画X。
《查士丁尼法典》是《罗马民法大全》中的一部分,但不是查士丁尼执政时期的法令汇编。(V)
《罗马民法大全》集中了古罗马帝国的全部法律条文。(×)

第11课
P54课后活动
1、查阅资料,了解日文是怎样产生、成熟的。从中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日本文字是根据汉字草书和楷书的偏旁创造的,日本文化受中国文化影响深刻。

2、想一想,在长达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日本的天皇处于什么地位?
天皇名存实亡、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国家大权基本掌握在武士阶层手中。

第12课 阿拉伯帝国
P56问题思考
阿拉伯帝国的建立有何影响?
提示:伴随着帝国的扩张,伊斯兰教向阿拉伯半岛以外的地区广泛传播。

P58课后活动
1、想一想:如果没有阿拉伯数字,你会用什么方法表示从0到9这些数字?
可以从古代人结绳记事,中国人发明了十六进位制,其他民族也都有自己的计数方法,只是没有十进制简单方便。如果没有阿拉伯数字,中国人可以用汉字“一、二、三……十”来表示1~10;英国人可以用“one two three……ten”表示1~10;罗马数字“Ⅰ、Ⅱ、Ⅲ、Ⅳ、Ⅴ、Ⅵ、Ⅶ、Ⅷ、Ⅸ、Ⅹ、Ⅺ、Ⅻ”……

2、《医典》的作者伊本.西那被后人誉为“医学之王”,为什么?
《医典》是十七世纪以前亚欧广大地区的主要医学教科书和参考书。这部著作是医学界重要的参考资料,被译成几十种文字,公元十五世纪它的拉丁语译本被重印十六次,十六世纪又被重印二十次,直至十五世纪末期它仍是欧洲各大学的教科书。是第一个在外科手术中使用麻醉剂的医生;是第一个发现人体中有寄生虫存在的医生。他在关于胃溃疡、癌症、糖尿病、母体的血液流向胎儿等方面都有许多论文。他还在药剂、草药、解剖、营养等方面留有著述,主要着作还有《治疗论》、《知识论》等。

第五单元  步入近代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P61材料研读: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在租地农场里,租农场主、土地所有者掌握土地等生产资料,他们把土地出租给农民,甚至向承租人提供生产必需的生产资料。承租人须向农场主支付地租。双方订立契约,农场主与承租人形成了雇佣关系,这种生产经营方式具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

P64课后活动
想一想:租地农场有什么特点?新手工业经营方式有什么特点?
租地农场的特点:领主或富裕农民把土地逐渐集中。生产组织方式具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农副产品推向市场。
新的手工业经营方式的特点:手工工场由分散转向集中。从事手工工场的阶层多,如农民、手工业者、商人等。适应市场的需求。生产组织形式具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生产效率高。

第14课 文艺复兴运动
P66材料研读:
想一想: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生活态度?
这首诗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快乐的人生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以及享受人生、寻求愉悦和幸福的乐观主义精神。

P66问题思考:你如何理解文艺复兴并非简单的“复兴”?
“文艺复兴”从表面上看是欧洲先进知识分子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运动,但它不是单纯地复兴古典,而是反封建的新文化的创造,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文艺复兴是对古希腊罗马文化中人文主义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是反映欧洲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解放运动。

P68课后活动
1.连线。
达·芬奇          《神曲》
但丁               《最后的晚餐》
莎士比亚        《罗密欧与朱丽叶》

2.有人对《蒙娜丽莎》推崇备至,认为蒙娜丽莎很美,微笑很神秘;也有人认为蒙娜丽莎并不好看,表情古板。你怎么看这幅画》从历史的角度和审美的角度看,这幅画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蒙娜丽莎》表达了达·芬奇对人和人性生动的刻画,展示了对人性的歌颂和赞美,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思想情怀,表达了新兴资产阶级对现世生活的追求和审美情趣。
达·芬奇以柔和细腻的笔调,描绘了蒙娜丽莎迷人的微笑,同时将光影与空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画面和谐、统一,艺术境界高超。画作歌颂了女性的自然美及生命的活力,体现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人们的审美理想和艺术成就。

第15课  探寻新航路
P74课后活动
1.查阅资料,思考:15世纪,欧洲能够承载300人左右的船只是什么样子的?动力靠什么?
以哥伦布的船“圣玛丽亚号”为例,虽然它的构造图已经失传,但是根据类似船舶的相关记录,学者们对它的样子有所了解。“圣玛丽亚号”长21--24米,宽6--9米,它的动力主要来自主帆和前桅杆,能装载约100吨的货物。它可能是一艘船底圆、船首高的武装商船,上有三根或四根桅杆,还有一根从船首楼或上层建筑物倾斜伸出的船首斜桅。这种船一般有长方形和三角形帆,后桅则有一块大角帆。哥伦布航行时还有两艘船同行,一艘是“尼娜号”,另一艘则是“平塔号”。它们是轻快多桅小帆船,长15--24米,动力是靠风帆。

2.下面是对哥伦布开辟到达美洲新航路的不同看法,他们的看法为什么如此矛盾?请分析原因。
他们看法矛盾的原因是他们站在各自的立场看问题。“印第安人”认为哥伦布是一个恶魔,应该全盘否定,理由是他把欧洲强盗带来了美洲,给当地的印第安人带来了破坏和掠夺。“欧洲人”认为哥伦布是一个功臣,应该充分肯定,理由是他发现了美洲新大陆,把落后的美洲带入了文明时代。这两种看法各有其片面性。评价历史事件应该本着全面、客观、公正的原则。哥伦布远航美洲确定给印第安人带来了巨大灾难,加剧了他们的贫穷和落后,但同时也应看到,新航路的开辟密切了世界之间的联系,使世界开始成为一个整体,使掠夺的财富成为原始资本,在客观上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其进步意义是主要的。

第16课  早期殖民掠夺
P78课后活动
查找资料,分析“三角贸易”对非洲造成的影响。
“三角贸易”给非洲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空难,非洲丧失了近1亿的精壮人口,造成了非洲的贫穷和落后。

第六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第17课  君主立宪制的英国
P83课后活动
阅读上述《权利法案》条款,思考《权利法案》是如何限制王权的。
《权利法案》用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了国王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同时,它又将议会所拥有的“自由”和权力用法律的形式加以肯定。国王的权力由法律赋予,王权置于议会的法权之下。

第18课  美国的独立
P86材料研读
《独立宣言》体现了北美民众的哪些诉求?
“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天赋人权);“人民就有权利建立、改变它或废除它;以建立新的政府”(主权在民)等。

P87课后活动
查找资料,了解北美殖民地的教育情况,分析北美殖民地民众的受教育情况与美国独立及其1787年宪法的产生和执行有何关系。
北美殖民地教育普及程度较高。首先,这有利于启蒙思想在北美的传播,激发北美人民的民族独立意识;其次,这有利于将资产阶级的民主原则贯彻于1787年宪法中,推动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19课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P90材料研读  结合材料,谈谈《人权宣言》的历史进步。
《人权宣言》阐明了人权、民主、平等和法治的观念,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体现了摧毁封建君主专制的要求,具有明显的反封建色彩。《人权宣言》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一些根本原则,对于动员法国人民参加反封建斗争起了重要作用。

P92课后活动
1.制作法国大革命大事年表




2.讨论:为什么欧洲的国王们害怕法国大革命?
随着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不断深入,拿破仑多次打垮反法联盟的进攻,传播了民主自由的思想,使封建的专制王权受到严重威胁。

第七单元  工业革命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P95材料研读 
上述材料说明当时工厂的环境是怎样的?
工厂环境恶劣,工人集中在一起生产容易导致疾病的传播;工厂使用机器生产,工人受机器的支配,成为机器的附属品。

P97课后活动  
查找资料,从衣食住行等方面探讨工业革命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从纺织技术、动力技术、交通运输技术革新对社会生活影响的角度进行分析。这些技术的革新丰富了人们衣食的品种和文化生活,便利了人们的交往,促进了城市化进程,有利于改进人们的居住环境和卫生状况等,但工业化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等问题。

第2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
P100问题思考
《共产党宣言》有何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理论意义:《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全世界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精神武器。
现实意义:《共产党宣言》出版后,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列宁领导了俄国的十月革命,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启了世界社会主义革命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觉得本文不错话,请在文末右下角【点赞】支持,并点亮【在看】,转发【分享】哟,教育路上,我们与您并肩同行。


假期福利来了↓↓↓

重磅!限时免费领!2020秋季初中全科全版本备课资料,初中教师福利!

齐了!人教版英语7--9年级上学期电子教材/课文单词听力/知识梳理合集

2020年教师取消事业编?少些杂事,让老师安心教书比取消编制更重要!

开学后,老师到底涨不涨工资?这篇文章说透了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初中教师园地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