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泰」版首富「正大」家族, 第四代一下赚得过百亿 | IIR

Dear IIR 机构投资者评论 2023-04-14

机构投资者评论Institutional Investor Review:记录最杰出的投资人物与事件



出品 | 机构投资者评论 IIR

请尊重原创,抵制洗稿,违者必究

转载授权、商务合作等请联系后台



有一个潮汕家族,战乱时期扎根泰国,如今,他们的家族传承四代,4月5日福布斯发布的“2022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上,灵魂人物谢国民(二代掌门人,目前已退出要职)仍以135亿美元财富继续蝉联泰国首富;而他们的第四代传承人——毕业于沃顿、年仅30岁的中国生物制药(正大集团系公司之一)董事会主席谢其润,2020年底5.15亿美元的一笔投资,一年多时间已为公司带来税后123.79亿元的利润(总)


2020年,中国生物制药投资科兴中维(持股15.03%),在3月31日中国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发布的2021年财报里,中国生物制药收入268.6亿元,归母净利润146.1亿元,同比增长427.2%,这其中,净利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来自于其持股的新冠疫苗企业“北京科兴中维”的贡献。


潮汕商人、祖籍广东澄海的正大家族,在中国,被大家熟知的起点,是走出杨澜、王雪纯等知名主持人、家喻户晓的《正大综艺》,唱遍大江南北的《爱的奉献》,是上海的正大广场;但多数人不知道的是,这个家族是中国现代农业比新希望集团还早的启蒙式人物,也是卜蜂莲花、大阳摩托、以及诸多产业的背后股东,更是中国制药工业里举足轻重的一家企业。

百余年时间里,谢家四代出现几次关键的转折点和战略选择:初期做透农业,此后在泰国做透民生领域,成为泰版“李嘉诚”,同时全面启动全球扩展,输出主业。金融危机的阵痛下,全面融入中国,向中国输出主业优势的同时,探索医药及新的投资增长点。


初期卑微的潮汕“泰国”避难者



1922年,年仅27岁的谢易初(原名谢进乾,后改名为谢易初)因不堪战乱,怀揣8块银元,只身去泰国闯荡(恰逢泰国政府积极推行吸收中国移民的政策),谢易初从小喜欢花花草草,是个有名的“园艺能手”,于是在泰国创办“正大庄”种子铺。
 
他是中国最早一批去泰国经商的华人,翌年,三弟谢少飞也来投奔,兄弟二人发现泰国并没有专门的菜种培育技术,也缺乏优良菜种,于是从家乡澄海引进一批优良菜种,并特意开辟“样板田”( 谢易初在当地设置种植示范基地,让农民对于产品有直观的感受,并增设零售业务),很快赢得不少客户,成了当地有名的企业。

随着二战炮火打响,兄弟二人前往新加坡躲避,战事结束(1945年)返回泰国重新整顿正大庄时,谢易初发现种子的培育不够理想,1948年,52岁的他将正大庄交给弟弟谢少飞,自己与夫人回到广东,成立澄海农场。

此后10余年(1966年谢易初离开潮汕)谢易初为潮汕乃至东南亚的农业、园林业、种业等领域做出了诸多奉献,对蔬菜、瓜果、禽畜、粮食四类的很多品种进行改良优化。

而泰国的正大庄在弟弟谢少飞的经营下,规模越来越大。1953年开始,陆续召集谢易初的四个孩子“正大中国”陆续回到泰国帮忙(谢易初在泰国本育有6子,分别为正民、大民、中民、国民、华民和民民,但华民、民民夭折,只留下了“正大中国”4子;1953年,谢正民和谢大民读完中学后回到叔叔身边,谢中民、谢国民还留在汕头读小学)
 
在正民、大民的建议下,叔侄三人决定将正大庄扩建为一家综合性农贸企业,取名卜蜂公司(中国公司即命名“正大”)开始在种植业、饲料养殖及农产品加工、进出口贸易等业务上全面发力,并开辟生产鲜奶及奶制品业务,公司发展成为整个泰国乃至东南亚最先进的农牧企业。

1963年,谢易初的四子、24岁的谢国民在香港读完大学短暂磨练后,回到家族开始负责集团的饲料业务。接受了现代管理经验的谢国民,有意识引入专业人才替代家族经营,明确了管理权责,家族成员逐步退到幕后,这场内部改革深得父亲谢易初欣赏,也得到了家族的认可。

1968年,已定居香港的谢易初把集团董事长的大权交给年仅29岁的谢国民,四子谢国民成为家族第二代掌舵人。



二代灵魂人物谢国民时代的关键选择



可以确定地讲,正大集团在谢国民手中得到飞跃式发展。大致可以总结为两大阵地(泰国、中国)、三大产业(农业、零售、医药)
60年代至70年代:成为泰国乃至东南亚的农业霸主,战略布局香港,并全面启动海外扩张战略。
一次去美国最大种鸡企业Arbor Acres的参观,颠覆了谢国民的理念,他在这个没有异味、完全机械化的现代工厂里,看见了一个人管理上万只鸡的全过程。自此重新定位了正大:“把世界的市场当作我们的市场,把世界的原料当作我们的原料,把世界的人才当作我们的人才。” (1966年,谢大民前往香港创办正大贸易出口公司,1969年,谢中民去印尼创办饲料公司和渔业公司;70年代开始,正大以泰国为圆点,加快农业领域全球化布局,前后在香港创办2家公司、美国创办3家公司、台湾创办5家公司、另在新加坡、中东等国家和地区设置若干分支机构) 79年-90年代中期:正大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先行者,中、泰双阵地各有侧重:中国区业务,正大输出现代化农牧领域的先进经验;泰国业务则围绕民生进行多元扩展,成为泰版“李嘉诚“。 1979年,中国颁布《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这时的正大集团营收规模已超过50亿美元,正大也成为改革开放后首家在华投资的外资企业。正大出资1500万美元在深圳建设了国内第一家现代化饲料厂,拿到0001号中外合资营业执照;随后又在珠海、汕头、上海、吉林、青岛等地合作建厂,逐渐将现代化农牧产业技术推广至全国。
客观上讲,正大集团在改革开放初期,对中国的农业现代化改革,有着启蒙式的作用。 1989年,中国的正大因为一档综艺节目而家喻户晓(1989年,正大出资与上海电视台成立正大综艺公司,制作大众娱乐节目《正大综艺》,并开始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自此,“正大”的名字深入人心)而泰国则成立公司CP ALL,控股并开张了首家7-11。
CP ALL在泰国是正大拓展商业版图的重要根基,靠着越来越多7-11门店的落地,从烘培、便当、到物流,甚至零售大数据、金融支付......正大的业务遍及整个泰国民生。如:7-11的配送中心,后来成为泰国最大的物流配送公司;7-11的代收话费中心,后来成为泰国最大的电信运营商TRUE电讯。
这些业务渗透让谢国民在泰国享有极高的社会地位,公开报道中,泰国国王接见谢国民时,甚至让妻子向谢国民行过跪拜礼。
97年金融危机断臂求生:农业重组,变卖零售业务,全面融入中国。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索罗斯做空泰铢离场后,泰铢贬值,股价暴跌,银行破产,公司倒闭,正大也广受牵连:在泰国裁员五分之一,工业实力下降33%,曾为正大提供贷款的银行,开始冻结正大的资产。
为了保存实力,谢国民做出艰难决策,保全核心资产,抛售部分零售业务,莲花购物中心75%股权转让至英国TESCO公司,同时被转让的还有CP ALL (泰国7-11主体公司)51%的股权。
核心主业的农业方面,正大则对旗下4家上市公司进行重组( 4家公司为:正大饲料(1999年更名为正大食品)、曼谷农工、曼谷产商和正大东北;正大集团当时拥有正大食品33%的股份、曼谷农工29.6%的股份、曼谷产商67.9%股份和正大东北33.5%的股份;重组完成后, 正大饲料拥有89.4%的曼谷农工、72.1%的曼谷产商以及90.2%的正大东北股权)
同期,中国第一时间为正大提供帮助,当时在中国上海黄浦江边在建、差点因贷款问题夭折的正大广场最终落地(正大广场是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一站式购物中心,当时正大广场4亿美元投资计划里,除正大自筹的1亿美元外其余均来自泰国银行贷款;金融危机后,为正大提供贷款的银行3家破产、1家被政府接管,中国政府为其提供5000美元贷款协助,并帮助其整合业务,筹集资金)而正大第一家卜蜂莲花也在1997年6月23日在浦东开业
截至1998年底,正大在中国所属企业总资产已达42亿美元,正大饲料在中国的市占率达到10%,一年生产肉鸡30万吨、鸡苗近4亿只。这一年,中国大陆为身陷困境的正大,贡献了160亿营收和5.3亿利润。 90年代 - 2017年:泰国零售业务重整,探索中国医药产业机会,全面开启医药+投资新增长曲线。 在逐渐融入中国的过程中,除加大农业主业的发展之外,正大还看见了中国医药行业蕴藏的巨大潜力,于是,从老辈()谢炳开始,这条支脉开始了在中国医药产业的探索布局:
1991年,正大与山东省商业科学技术研究所、美国福瑞达国际有限公司签订合资协议,成立“山东福瑞达制药有限公司”(1994年正大集团入股)1992年,正大投资2000余万美元,与三九集团合资成立“三九正大药业有限公司”(正大占49%的股份,三九则以南方制药厂的一部分资产出资,此后很快又引入新股东,三九和正大的股份分别由51%和49%降为29%和20%)1994年,正大与陕西省医药控股集团合资组建“西安正大制药有限公司”;此后,还先后参股、控股正大天晴、北京泰德生物等20余家医药企业,并打包进正大制药集团。
2000年,谢炳将正大制药集团旗下优质资产重新剥离并组建新公司——中国生物制药,出任董事长,同年,中国生物制药登陆香港主板。
此外,正大在中国还有几笔重磅投资,如2012年,以约93.9亿美元,从汇丰手中接盘中国平安15.57%的股权;2015年,联手日本伊藤忠商社(2014年时,正大投资约1000亿日元入股伊藤忠,成为其第一大股东)以800亿港元(约104亿美元)入股中信股份有限公司等。
而在另一端的泰国,第三代执掌的卜蜂莲花卖场曾遭遇过混乱局面,谢国民的二公子谢汉人曾激进扩张,2006年正大旗下11家卜蜂门店亏损2.9亿元,净负债3.9亿元。此后谢国民调整长子、当时44岁的谢吉人重新对卜蜂莲花“大动手术”,将卜蜂莲花的不良门店进行剥离,又将19家门店并入正大企业,这才转为盈利。
2013年4月,正大旗下的CP ALL宣布,拟出价66亿美元收购SHV Holdings持有的泰国连锁百货公司集团万客隆(Siam Makro)64.4%股权,而这正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CP All被迫出手的资产(万客隆原本就是CP All与荷兰贸易公司SHV成立的合资公司,CP All持51%股份)这笔交易,看起来更像是镇守泰国的谢国民誓要夺回的丢失“主权”。
2017年至今:第二代灵魂人物谢国民正式卸任,第四代登上舞台。
2017年,谢国民正式卸任集团职务,改任资深董事长,将正大集团董事长位置让位给谢吉人,同时,三子谢镕仁任CEO,两子处于一种协作接班状态。 而谢氏家族的新一代年轻人,也开始初露锋芒,这一代里,要属扎在中国医药领域的谢炳()的子女最出彩。谢炳长女谢其润目前任中国生物制药董事会主席(30岁),儿子谢承润出任正大天晴药业董事长(26岁),两位都毕业于沃顿商学院。


第四代的惊喜



三代、四代“同框”、共同执掌谢家巨大产业的接班人们,继续通过投资、公益,在中国延申影响力。
起家的农业及零售领域,2016年,与阿里巴巴联手助推农业产品的金融升级;2017年,谢吉人牵头5.7亿收购中粮子公司—中粮肉食(宿迁)有限公司;2020年3月,正大集团董事会批准旗下子公司以106亿美元为代价,收购英国乐购超市(Tesco)泰国地区86.9%的股权及马来西亚地区100%股权,将金融危机时出售的股份,全部买回。
生物医药领域2017年,正大牵手华润生命科学集团,成立华润正大生命科学基金,截止目前,已投资超9家相关领域企业。
最新一起的投资事件,官宣在今年4月6日,华润正大生命科学基金领投“锐明新药”,B轮过亿融资额。
3月上海疫情爆发,正大集团为上海人民供应的物资几乎得到一致好评;4月6日,正大集团还通过正大慈善基金会,向北京市朝阳区侨联捐赠12700个、价值5.2万元的口罩物资。
据不完全统计,正大在各类扶贫公益项目的投入上,超过100亿人民币,这正应了《正大综艺》里的那句:“爱是正大无私的奉献”,邓爷爷还曾在与二代掌门人谢国民的见面中调侃:“你们兄弟的名字起的很好嘛!” 
将近100年的光阴中,正大集团的谢家,历经四代风雨兼程,由一个小小的菜籽公司成长为横跨农业、畜牧业、医药、房产、投资等诸多领域的国际巨头。借用谢易初先生《自传》里的说法,来总结谢家的传承理念颇为合适:
“余自16岁承担家计,
即秉大公无私、忍让求全,涓涓归公,以牺牲小我,完成大我为职志,毕生辛劳,所创业务以对社会对人类有贡献而无愧!
“余行年80,仅差数月,自幼无机会得享高等教育,而学问才识,全由余之竭力追求所得,余有生之年,仍不放弃求知精神,即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并以所得,教到老而做到老!”
家业传承,与国运传承,某种程度上何其相似。需秉大公无私之心,终生不弃求知精神,放眼长远,方能基业长青。


欢迎关注IIR视频号:

回复关键字“转载”获取转载须知



欢迎关注公众号

或添加微信小助手与IIR互动





占据美国人的餐桌:3G资本案例





丁家不光做慈善,还早已做起了LP





李嘉诚投资的猫性与狗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